时光再美,有你才妙
有人说,心灵和身体需要有一个在路上。而对于身处俗世中的我们来说,总是难以抽身去应付心灵的追问。而短暂的旅行往往就能够带来无限的乐趣,而如果能够将旅游当成一种乐趣,按照自己心灵的法则去行走,这样的人或许应该说是“痴狂”了吧!而王泓人似乎就是这样一名女子,而她不仅自己在旅行中有着感悟,更能够将这样的感悟带回来,诉诸笔端,也就形成了最好的游记。在路上的时光很美,但是唯独自己旅行却有着些许遗憾。而当她将这本《请将我流放到最美的时光》里呈现出来的时候,我们应该能够读懂其中的真谛。 路上的时光是美妙的,正如作者的足迹那样,从纳米比亚开始踏上自己的旅程。说是一场旅行,不如说是心灵的游荡。在每个人的心中似乎都有着这样的宏愿,那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找到心灵的归宿,而旅行就是最好的解脱方式。对于每个人来说,旅行的意义就在于发现另外世界的美好,发现另外一种文化的价值,从而丰盈我们内心世界的缺失。作者说,在路上的时光是无限美好的,尽管有着困难,也有着风险,但都能够成为自己一生的经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只是,在这样的旅程中,你在何处?这又是另外意义上的追问。 “你”很多时候并非我们简单意义上的人,而是所有你在路上遇到的人。形形色色的人,五花八门的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这些都构成了旅行路上的多姿多彩,也正是在这样的“你”的相遇中,完成了每个人的旅行。如果回望的时候,你应该能够因为遇到这样的故事而惊叹,也应该能够因为遭遇这样的奇遇而惊呼。这就是旅行的价值,也更是我们旅行中遇到“你”的重要。正是因为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就注定了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遭遇不同的文化冲突,在这样的遭遇和冲突中让自己的生命轨迹完美无瑕。 时光再美,有你才妙。正是因为路上的你才组成了整个旅行的意义。而这本《请将我流放到最美的时光里》无疑也是这样的路数,作者边走边看,当旅行并非仅仅是一种派遣的手段,而成为一种生命深处的渴求的时候。或者我们的灵魂也会焕然迸发出来,这就是旅行能够带给我们的思考,尤其是有你的旅程上带来的美妙。(文/王传言)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在宝宝们1岁的时候,读完了这本书。这本书读到最后的时候,有种感觉,幸亏这个时候读了这本书,以后对宝宝的教育有了一些指导意见,对宝宝们以后将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个大概的预期。明显感觉养孩子真是不容易,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光是对孩子,对大人也是一种挑战。 以我原来的想法,教育宝宝们只要给她们无限的爱,以理性的态度教育她们,孩子自然地会健康成长。我也不要求她们成为优秀的人,只要她们能追随自己的内心,健康快乐的成长就行了。直到读到这本书才知道,养孩子的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不光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态度,其他的,比如周围的环境、接触到的人、一些突发的状况等等都会给孩子在成长中造成困扰。 本书的作者提出了很多有启发性的建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阅读。作者非常强调从小要养成孩子的良好阅读习惯,可以说是在书中不遗余力的宣传。最开始阶段是如何让孩子喜欢上阅读,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跟孩子一起读书,给孩子讲故事。在家中的时候,家长也要以身作则地让孩子感觉到读书是有乐趣的。如果家长都不愿意读书,孩子又怎么会喜欢上读书呢。孩子在刚开始接触到阅读的时候,作者建议家长不要让孩子一边查字典一边读书,那样做会破坏阅读的连贯性和读书的乐趣。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家长要尽量的告诉孩子,以免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当孩子有一定的阅读基础后,作者还鼓励家长放手让孩子读大部头的书,即使当时读的有困难,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作者还强调了阅读对孩子学习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坚持阅读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学到的知识,也对孩子以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但是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这对今后的学习将大有帮助。阅读也会潜移默化地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因为既然能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话,以后在做其他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也可以不受打扰。 第二是保护孩子学习兴趣。这方面作者提出了几个比较有效的建议。其一是,当孩子碰到目前基础教育中的“暴力作业”的时候,家长的做法。作者提出的方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的做法是代替孩子去完成,而给孩子留出业余时间去阅读。姑且不论这种方法的正确与否,起码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第二个是,不要拿学习作为惩戒孩子的手段。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要把不良的嗜好当惩戒手段,比如:长时间的玩电脑游戏、无节制的看电视等。这么做既不会让孩子感觉学习是不好的,只会让她们觉得学习应当从始至终都是让人快乐的。 第三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意识。作者主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首要的前提是家长要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信心,不要包办孩子所有事情。这在当前的社会尤为重要。现在的家庭中的孩子都可以说是家庭的中心,家长本来就都是独生子女,摘生了这么一个孩子,她(他)的地位就可想而知了。在这样的家庭中,普遍的情况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等隔辈人全都围着孙子、孙女转,害怕孩子受一点委屈。可以说是拿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也是,深知道现在的社会压力和学习压力大。一方面想让孩子多学点,另一方面又怕孩子太辛苦。所以为了让孩子轻松一些,往往把孩子除了学习以外的所有事情全部包办了。但是这么做,久而久之的就造成了孩子除学习以外的其他能力就越来越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技能一点也没有学会。针对这些情况,作者就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鼓励让家长勇敢的“放手”,让孩子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相信孩子有完成的能力。作者之后举了一个让自己孩子独自坐火车回老家的例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看出孩子的能力有些方面已经很强了,只是有些家长不舍得“放手”,造成了孩子的信心越来越差,到最后就真的什么都不行了。这就像婴儿学习走路一样,到了能走的时候,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独立地去走,孩子就会越早地学会走路。但是有的家长怕孩子磕到碰到,孩子也就迟迟地学不会走路。这方面就需要家长有两方面的智慧了,一个是准确的把握孩子什么 时候有什么样的能力,另一个是勇敢的“放手”的勇气,两者缺一不可。 书中还介绍了一些发生其他情况的应对技巧。比如应对教师的“冷暴力”,作者建议家长要及时的跟教师沟通,甚至可以去“贿赂”教师,目的无非是不给孩子造成潜在的伤害源。又比如如何对待老欺负自己孩子的“坏孩子”,一方面是要做到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加强沟通。诸如此类的情况,作者都提出了许多亲身使用过的方法。核心的原则就只有一个:不给孩子造成干扰,不能因为大人的干涉,给孩子带来麻烦。 以上皆为本书的一些主要内容,了解了这些,对我的启发相当大。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对作者孩子管用的方法不一定对我的孩子也管用,作者能应用的方法不一定我也能很好的应用。还是得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周围的实际环境,合理的做出判断,明智的选择应对手段,来解决遇到的情况。但是原则肯定都是作者所写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概莫如是。
算得上是妙的
整本书,都让我很压抑,这个叫白月光的女孩,何必如此倔强,她的爱,也不一定要用决绝的态度来诉说啊!何苦如此骄傲?爱就是爱了,爱得这么辛苦,最后幸福了谁呢?她身边的人,喜欢她的才华和特立独行,可是,我却没有看到,她为他们付出了多少。她只是沉浸在自己的爱里。最后不负责任地离开。这甚至不是爱自己的方式。 大概,她真是抑郁很久了。到病态... 可是,结局却很惊喜。原来,是故事中的故事,松了口气呢。就像转换身世,白月光的故事,在惠子的身上,得到了某种现实的延续。 真是妙~ 她说:“严嘉宁,你唱跑调了”呵呵.... 白月光,曾住在她心里过。现实的你,惠子,很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