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心无猛虎,细嗅蔷薇

更新时间: 2025-07-05 16:30:11

阅读人数: 73

本文主题: 万欲妙体书评万欲妙体书评

作为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塞涅卡的幸福观围绕理性与德性进行。

幸福同德性一样是最大的善好,因此我们追求幸福的旅途亦然是寻求德性的过程,与道义论不同,德性并非某种手段抑或目的,它自有其价值意义,我们追寻幸福,追寻德性。

幸福的前提是一个人与自己的本性自然和谐,而不是走上一条大多数人的道路。当然,我们必须保证自己的头脑是理性而冷静的,我们的精神是坚毅勇敢的,我们没有一切痛苦与恐惧的欲望,因而当我们幸福之时我们拥有德性,而当我们拥有德性时我们已然幸福,这条路径头尾相连而一致,并非因与果,目的或手段。

幸福与快乐并不挂钩,至少与物质上的享乐不挂钩,因为德性与享乐之欲不能画上等号。因为在森林里看见野兽的踪迹而追赶,因为在黑暗里看见火光而奔赴,在追求欲望之乐的时候我们失去的是自由,是理性,是其他被称为德性的事物,因而我们永远无法自由,永远无法成为一个高贵的人。倘若我们的幸福中掺杂了哪怕一点点欲望,不纯粹非德性的事物,这种幸福便失去了其意义——因为真正的幸福是没有悲伤痛苦,没有任何欲望的。

但幸福也从不与苦修,清贫挂钩,我们不追求物质的极度贫乏,就像我们不追求物质的极度富有一样,只要我们没有欲望,那么贫穷或富有与我们追求幸福又有何干呢?甚至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假设:富有的人更有发挥德性的广阔空间,这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与古典主义不同,塞涅卡的幸福观更关注个人的生活,所有的论述都为了个人更好的生活,更大的心灵宁静。千年后的今天,若我们能在这个时代心无猛虎,细嗅身边的蔷薇,拥有德性过好自己的生活,塞涅卡的幸福之好便如花香徐徐而来。

心无猛虎,细嗅蔷薇

文质兼美的精神食粮

《心闲天地宽》是著名作家梁衡的一部散文精选集,作者用朴实的笔触,通过四个章节的描述,展示出一方心灵的休憩之地,字字句句,直抵人心。

在第一章《把栏杆拍遍》中,作者点评回顾历代名人。作者写自己在成都武侯祠中“默对良久,隐隐如闻金戈铁马声”,赞叹诸葛亮超越时空的做人规范,“盘桓半日,临别时又在武侯像前伫立了一会儿”,短短数语,将作者的钦佩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描写韩愈处“怀才不遇”“功败垂成”之境,却选择“直言疾呼”“泰然处之”的心境后,作者这样叙述他去石河子采访,亲身感受到的充边文人的功劳,“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的委屈,历史绝不会陪你哭泣,它只认你的贡献”。在《百年明镜季羡老》一文中,梁衡动情地回忆起他与季羡林老人的交往的点点滴滴。 作者在第二章《不如静对一院秋》中,通过写景直抒胸臆。他描述泰山的岱顶是个“与天对话的好地方”,赞美桂林是“有烟火的仙境”,是“真山真水的盆景”。梁衡写自己特地因园林而去苏州,在这些无声之物中悠游,如同在翻阅唐诗宋词,尤其是《苏州园林》结尾表达“这些秀美的园林里随时都飘荡着几世纪前的音符,一碰到我们的心弦,便会响起历史的鸣奏”,再反问“该怎样去为我们的后代创造一座同样包储着当代文化艺术的城市”,彰显出作者的历史使命感,是对书名做出的完美诠释。心闲,是能静下来反思,以无为之心,去创造无不为的广阔的天地。 第三章《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是作者关于阅读的随笔汇总。梁衡曾任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对文字表达的掌控力,在《词汇的力量》一文中可见一斑。他将词汇学习的准确、美感和数量储备等枯燥的概念,结合文学领域里的小故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递给读者。尤其是那句“文章从选词、用词开始就很讲究,就会美得细密,美得扎实”令人印象深刻。作者在这一章中也谈到“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提及自己的阅读三字经“杂、精、用”,还形容经典书籍是“一颗钻石,岁月的打磨只能使它愈见光亮”。

梁衡的美学观在第四章《什么是美》中通过九篇文章展现。作者认为美在真实,美在结构,美在距离。他描述线条的美“博大精深”;他说“舞蹈纯靠人的外形与内蕴”,“实在是特别的美”;他在山水之间领悟“要永葆一种崇敬、虔诚之心,向自然汲取美感,这是更高层次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一块石头,对作者而言都是“心灵深处的一面镜子”,星空的美在梁衡的世界中则蕴含哲理和激情。作者见解之巧妙,让美不再虚无缥缈,体现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中,甚至可以寄托在触手可及的物品上,当然就更不排斥深邃的星辰与大海。 《心闲天地宽》一书字字珠玑,四个章节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是作者对人、对地、对书、对内心最直白的沟通与交流。有人说梁衡的散文堪称“大散文”、“文质兼美”,深以为然,书中的字里行间,都是注脚梁衡那句名言“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在这本散文集中,作者与作品融合得天衣无缝,耐读的文字背后,是作者的真心和真情,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为真实感动

这是我读的余华第一部作品,03年夏天。 余华的文风真的很妙,真实得很简单,真实得很有血肉。 感觉像喝着妈妈炖的鸡汤,闻着香气四溢,喝着鲜美入骨。 突然想到这个词,多年前曾很流行的一系列感动人心的小小说集。 是的,读过以后那种残留在心里的感动是久久散不去的。 许三观这么平凡,平凡得就像所有的父亲一样,做着很平凡的人做的事,却养了一个不属于自己,反而差点为其付出生命来疼爱的儿子一乐。 想过他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也许只是出于父亲对子女的爱,没有更多的解释,一个爱字,让人想甩都甩不掉。 爱,总是充满人类社会各个角落。 即使是他那个咋呼的老婆,许玉兰。到最后,相濡以沫的老伴,不离不弃的那口子。也只有她,只有她知道许三观一辈子为家庭付出了多少,她知道,所以她心疼,她珍惜这个男人。 生活在余华的笔下,被这么真实的还原了,没有造作,没有美化,没有什么高尚的情操,没有什么海誓山盟。 生活有泪水,也有笑声,很真实。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