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觉群人生讲坛丨唐忠毛教授为您讲述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与药师信仰

更新时间: 2025-07-16 15:48:54

阅读人数: 739

本文主题: 太虚大师修什么法门

2017年是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上海玉佛禅寺作为大师生命的终点,精神的起点,举行了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系列活动,并于每月邀请知名学者做客觉群人生讲坛,宣讲太虚大师之精神与思想。

9月16日,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办2017年觉群人生讲坛第六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审,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忠毛演作了题为“重生与重死——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与药师信仰”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玉佛禅寺远尘法师主持。

太虚大师于近世为何要倡导药师信仰法门?药师信仰法门与人间佛教有何关系?当今社会如何正确修持药师信仰法门?带着这些问题,唐忠毛教授开始了他的演讲。

死生事大,关于生命与死亡的问题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古今思想家们一生所思考的问题。

唐教授指出太虚大师倡导的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乃是因应近代佛教内忧外患的现实处境与现代性背景,以求佛教获得现代化之发展,进而重振佛教的理性光芒与现代生命力。其中,彰显佛教的“重生”维度以对治近代佛教过分“重死”倾向是太虚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特质之一。

中国自明清以来,于佛法只注重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即偏向弥陀法门,故以弥陀净土法门最极弘盛。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大众往往认为佛教仅为“度死”之用,而非人生之所须。太虚认为,这一重“死”不重“生”的现象是昧于佛教之全体大用,要发扬人间佛教精神,就必须发扬佛陀的现实主义本怀,积极关注并肯定此世与此生。在此背景之下,太虚大师于近世特别倡导“药师信仰法门”,希望发扬药师信仰中的人间向度与现实品格。

与中国东方文化是有因缘的:其一,近人学佛注重现生应用;其二,中国名东震旦土即为东方世界;其三,依药师琉璃世界建立新中国及人间净土。

由此可见,太虚大师倡导药师信仰不仅希望通过药师法门的信仰,达成消灾除难、成就福寿,从而获得现世人生的无上利乐;同时,也希望由药师信仰法门以能达成构建和谐社会,并进而促进国家的发展,乃至全人类的福祉。

关于如何修持药师法门,唐教授说要遵循信愿行:信,虔诚信仰,并对药师法门的理论有所了解,而非盲目、迷信地信仰;愿,结合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发愿求得身体的无痛苦同时也求得心灵的无纷扰;行,尊重因果、坚信因果法则,将药师修持法门落实到生活中,做人学佛过程中。

因此,在当今弘扬药师法门,我们也要避免只求个人安乐与福德,而应该注重将药师大愿与大乘菩萨道精神结合起来,以成就太虚大师人间佛所追求的“下者可渐之以五乘的佛法,除恶行善,以增进人世的福乐。中者可渐之以三乘共佛法,断妄证真,以解脱人生的苦恼。上者可顿之以大乘的不共法,即人而佛,以圆满人性之妙觉”。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审,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学术兼职有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宗教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曾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后)。

觉群人生讲坛丨唐忠毛教授为您讲述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与药师信仰

觉群人生讲坛丨唐忠毛教授为您讲述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与药师信仰

2017年是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上海玉佛禅寺作为大师生命的终点,精神的起点,举行了 太虚大师圆寂70周年系列活动,并于每月邀请知名学者做客觉群人生讲坛,宣讲太虚大师之精神与思想。

9月16日,上海玉佛禅寺隆重举办2017年觉群人生讲坛第六期,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审,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唐忠毛演作了题为“重生与重死——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与药师信仰”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玉佛禅寺远尘法师主持。

太虚大师于近世为何要倡导药师信仰法门? 药师信仰法门与人间佛教有何关系? 当今社会如何正确修持药师信仰法门?带着这些问题,唐忠毛教授开始了他的演讲。

死生事大,关于生命与死亡的问题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古今思想家们一生所思考的问题。

唐教授指出太虚大师倡导的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乃是因应近代佛教内忧外患的现实处境与现代性背景,以求佛教获得现代化之发展,进而重振佛教的理性光芒与现代生命力。其中,彰显佛教的“重生”维度以对治近代佛教过分“重死”倾向是太虚人间佛教思想的重要特质之一。

中国自明清以来,于佛法只注重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即偏向弥陀法门,故以弥陀净土法门最极弘盛。在此背景下,中国社会大众往往认为佛教仅为“度死”之用,而非人生之所须。太虚认为,这一重“死”不重“生”的现象是昧于佛教之全体大用,要发扬人间佛教精神,就必须发扬佛陀的现实主义本怀,积极关注并肯定此世与此生。在此背景之下,太虚大师于近世特别倡导“药师信仰法门”,希望发扬药师信仰中的人间向度与现实品格。

与中国东方文化是有因缘的:其一,近人学佛注重现生应用;其二,中国名东震旦土即为东方世界;其三,依药师琉璃世界建立新中国及人间净土。

由此可见,太虚大师倡导药师信仰不仅希望通过药师法门的信仰,达成消灾除难、成就福寿,从而获得现世人生的无上利乐;同时,也希望由药师信仰法门以能达成构建和谐社会,并进而促进国家的发展,乃至全人类的福祉。

关于如何修持药师法门,唐教授说要遵循信愿行:信,虔诚信仰,并对药师法门的理论有所了解,而非盲目、迷信地信仰;愿,结合药师佛的十二大愿,发愿求得身体的无痛苦同时也求得心灵的无纷扰;行,尊重因果、坚信因果法则,将药师修持法门落实到生活中,做人学佛过程中。

因此,在当今弘扬药师法门,我们也要避免只求个人安乐与福德,而应该注重将药师大愿与大乘菩萨道精神结合起来,以成就太虚大师人间佛所追求的“下者可渐之以五乘的佛法,除恶行善,以增进人世的福乐。中者可渐之以三乘共佛法,断妄证真,以解脱人生的苦恼。上者可顿之以大乘的不共法,即人而佛,以圆满人性之妙觉”。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编审,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学术兼职有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上海市赵朴初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宗教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

曾先后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博士后)。

明影法师:如何修持《法华经》

前面我们讲了《法华经》的重要地位,《法华经》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修持呢?我从六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是读诵、供养兼礼拜《法华经》。 大量反复读诵《法华经》,是汉传佛教一大修行法门,古代有很多高僧终身读诵《法华经》。包括供养《法华经》,如果没有《法华经》,大家一定要请一部,哪怕家里没合适的地方放,就用黄布包起来,放在一个珍重的地方,只要我们有这个心,家里有一部《法华经》,这即是我们成佛的因。有《法华经》在,即有佛在,即有护法龙天的护持,一家人就能因此获得吉祥。

还可以抄写《法华经》,不管是用毛笔还是硬笔,都没关系,哪怕只是抄写《法华经》的一字一句,都是不得了的善根。再有就是拜《法华经》,可以把《法华经》放在面前礼拜,一字一拜,或者一句一拜。古人有很多礼拜经典的方法和仪轨,大家可以找来学习。同时,还可以拜《法华忏》,这是依据《法华经》建立的忏法仪轨,相当于《法华经》的密法,谁都可以学,谁都可以落实。

第二是研究、理解《法华经》的法义。 怎么理解呢?看古今的注解,尤以古代注解为主。我自己常学的有以下几部:智者大师的《法华文句》、《法华玄义》,窥基大师的《法华经玄赞》,以及憨山大师、太虚大师对《法华经》的注解。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集大成者、第三代祖师。窥基大师是法相唯识宗(也叫慈恩宗)的第二代祖师,玄奘大师翻译经典,窥基大师解释经典,窥基大师曾对《法华经》作过四十卷的注解,相当之权威。这部注解,我国曾经有长达一千多年的失传,民国年间才从日本请回国内。还有就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的注解,非常通俗,也非常深刻,有自己的特点。民国年间,太虚大师也曾讲过《法华经》,很是全面。

智者大师、憨山大师和太虚大师,是我特别尊重的三位古德,他们是通宗通教的大家,既广讲经论,同时又有精微的证悟境界。在古大德中,很多禅师不讲经,也有很多古德一辈子讲经,有戒行,也有止观,但证悟的不多。同时证悟又广讲经论的,智者大师、憨山大师和太虚大师这三位古德是非常突出的,而且每个人著作等身,几乎重要的经论都讲过,建议大家要重视。反复阅读古德的注解,争取把《法华经》的每一句经文都搞明白,这够我们一辈子学的。

我的体会是,对《法华经》的学习、理解和行持,须结合对《中论》的研究,直接体会般若智慧,同时精修止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因为般若经典是深入一切大乘经典核心智慧的门径,所以学一切法门都要以般若为宗,学《法华经》亦复如是。我认为《法华经》是密说般若,是微妙地通俗地讲说般若的奇妙法门,但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理性很发达,所以在学习《法华经》的过程中,一定要深研般若经典,即先把理性用足,同时解构超越理性,要以中观宗的《中论》、《十二门论》、《肇论》、《大智度论》这四部论为主,作为学习般若的论典,还有《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经》、《心经》等经典也要深入学习。这个时代的人,如果不深研般若,我觉得修行很难深入。

因为不修止观,不实践,便没有办法深入《法华经》的智慧。《法华经》有一整套实践体系,《安乐行品》就是《法华经》的实践法门系统,包括怎么持戒,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安身立命,怎么修行等,《安乐行品》里面都有体现,可谓以止观为核心、对《法华经》的全面实践,戒定慧三学都包含在其中。

要想深入《法华经》,顿入《法华经》的智慧,参禅!参禅是直入《法华经》的核心法门,不参禅很难证入《法华经》的智慧,像智者大师那样,通过读《法华经》就能证入法华智慧,绝不容易。很多禅师开悟之后都是《法华经》的境界,参禅是深入《法华经》的最核心的实践智慧。

《法华经》有七卷二十八品,其中四品最为重要,分别是《方便品》、《安乐行品》、《如来寿量品》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的是成佛以后有什么样的境界,有什么样的广大作用,同时也讲了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重要性。所以,想要获得《法华经》的加持,也可以单独诵持《普门品》,或者直接受持观世音菩萨圣号。

《普门品》里说,受持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功德,胜过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名号,由此可知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就是一个证入《法华经》、实践《法华经》的非常容易落实的法门。今天开始,我们就可以运用、落实。

根据2020年明影法师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标签: 重生 学院 现代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