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明影法师:如何修持《法华经》

更新时间: 2025-07-16 15:48:53

阅读人数: 204

本文主题: 太虚大师修什么法门

前面我们讲了《法华经》的重要地位,《法华经》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如何修持呢?我从六个方面进行介绍。

第一是读诵、供养兼礼拜《法华经》。大量反复读诵《法华经》,是汉传佛教一大修行法门,古代有很多高僧终身读诵《法华经》。包括供养《法华经》,如果没有《法华经》,大家一定要请一部,哪怕家里没合适的地方放,就用黄布包起来,放在一个珍重的地方,只要我们有这个心,家里有一部《法华经》,这即是我们成佛的因。有《法华经》在,即有佛在,即有护法龙天的护持,一家人就能因此获得吉祥。

还可以抄写《法华经》,不管是用毛笔还是硬笔,都没关系,哪怕只是抄写《法华经》的一字一句,都是不得了的善根。再有就是拜《法华经》,可以把《法华经》放在面前礼拜,一字一拜,或者一句一拜。古人有很多礼拜经典的方法和仪轨,大家可以找来学习。同时,还可以拜《法华忏》,这是依据《法华经》建立的忏法仪轨,相当于《法华经》的密法,谁都可以学,谁都可以落实。

第二是研究、理解《法华经》的法义。怎么理解呢?看古今的注解,尤以古代注解为主。我自己常学的有以下几部:智者大师的《法华文句》、《法华玄义》,窥基大师的《法华经玄赞》,以及憨山大师、太虚大师对《法华经》的注解。智者大师是天台宗的集大成者、第三代祖师。窥基大师是法相唯识宗(也叫慈恩宗)的第二代祖师,玄奘大师翻译经典,窥基大师解释经典,窥基大师曾对《法华经》作过四十卷的注解,相当之权威。这部注解,我国曾经有长达一千多年的失传,民国年间才从日本请回国内。还有就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的注解,非常通俗,也非常深刻,有自己的特点。民国年间,太虚大师也曾讲过《法华经》,很是全面。

智者大师、憨山大师和太虚大师,是我特别尊重的三位古德,他们是通宗通教的大家,既广讲经论,同时又有精微的证悟境界。在古大德中,很多禅师不讲经,也有很多古德一辈子讲经,有戒行,也有止观,但证悟的不多。同时证悟又广讲经论的,智者大师、憨山大师和太虚大师这三位古德是非常突出的,而且每个人著作等身,几乎重要的经论都讲过,建议大家要重视。反复阅读古德的注解,争取把《法华经》的每一句经文都搞明白,这够我们一辈子学的。

我的体会是,对《法华经》的学习、理解和行持,须结合对《中论》的研究,直接体会般若智慧,同时精修止观,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因为般若经典是深入一切大乘经典核心智慧的门径,所以学一切法门都要以般若为宗,学《法华经》亦复如是。我认为《法华经》是密说般若,是微妙地通俗地讲说般若的奇妙法门,但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理性很发达,所以在学习《法华经》的过程中,一定要深研般若经典,即先把理性用足,同时解构超越理性,要以中观宗的《中论》、《十二门论》、《肇论》、《大智度论》这四部论为主,作为学习般若的论典,还有《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金刚经》、《心经》等经典也要深入学习。这个时代的人,如果不深研般若,我觉得修行很难深入。

因为不修止观,不实践,便没有办法深入《法华经》的智慧。《法华经》有一整套实践体系,《安乐行品》就是《法华经》的实践法门系统,包括怎么持戒,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安身立命,怎么修行等,《安乐行品》里面都有体现,可谓以止观为核心、对《法华经》的全面实践,戒定慧三学都包含在其中。

要想深入《法华经》,顿入《法华经》的智慧,参禅!参禅是直入《法华经》的核心法门,不参禅很难证入《法华经》的智慧,像智者大师那样,通过读《法华经》就能证入法华智慧,绝不容易。很多禅师开悟之后都是《法华经》的境界,参禅是深入《法华经》的最核心的实践智慧。

《法华经》有七卷二十八品,其中四品最为重要,分别是《方便品》、《安乐行品》、《如来寿量品》和《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的是成佛以后有什么样的境界,有什么样的广大作用,同时也讲了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的重要性。所以,想要获得《法华经》的加持,也可以单独诵持《普门品》,或者直接受持观世音菩萨圣号。

《普门品》里说,受持观世音菩萨圣号的功德,胜过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的名号,由此可知受持观世音菩萨的圣号,就是一个证入《法华经》、实践《法华经》的非常容易落实的法门。今天开始,我们就可以运用、落实。

根据2020年明影法师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整理,题目为编者所加。

明影法师:如何修持《法华经》

来看看祖师们怎么赞叹药师法门

    

     佛法戒定慧三学,定为枢纽。就禅定而言,能修者为人,所修者亦为人,显见于外,密藏于内。能修者,为色息心这一具,所修者为贪嗔痴之一体。如何转贪嗔痴为戒定慧,转色身为琉璃光身,总不外色法、息法、心法三门。

     佛法禅定八万四千法门,不出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三大类。如来禅由定发慧,都摄六根,侧重于息法,祖师禅以慧摄定,观心为体,侧重于心法,秘密禅以六大四曼三密为体相用,侧重于色法。因此,如来禅为破惑证真之禅,祖师禅为明心见性之禅,秘密禅为即身成佛之禅。

      药师定,融秘密禅之要,在饮食中修色;会如来禅之奥,在呼吸间修息;通祖师禅之妙,在睡眠中修心。定有境界,有行相,在生活中实修实证,故日常做人做事,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呼吸睡眠,举手投足,起心动念,心境意识,均为修药师定之行境。

历代祖师大德如是赞叹《药师经》

大师首倡建立人间净土,人间佛教。

按照药师佛的教导,修持药师的法门,可以建立我们人间的净土,

化消五浊的娑婆,转为琉璃净土,

太虚大师在宁波阿育王寺佛陀舍利面前宣讲《药师经》的时候,盛况空前。

《药师经》是禅教律净之总持法门。

或生净琉璃世界,或生极乐世界。

    

      所以《药师经》在中国历史上,伴随着我们一代一代的祖先成长,这个慈风从印度吹向世界,然后普照这个世界。

     这个世间,对于不觉悟的人来说,它是业风浩荡,乃至我们的生命体,世界是成住异灭的,生命是生老病死的。但是佛陀所觉悟的真谛,而从大悲心中所吹出的风,所飘动的幡会带给众生加持。

     诸佛悲心的风,吹着愿力的幡,飘荡在我们的人间,飘荡在我们的三界六道,接引众生归入正觉。而且垂降下甘露洗涤我们的垢染,转染成净,拔苦予乐!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历史|念佛禅(上)

此说念佛禅,为后来专门持名之念佛法门所从出。但其不同的,当时修念佛禅的人大都是注重禅定而念佛,所以他们的念佛也就成了修习禅定的法门了。

本来五门禅内已经有了念佛三昧,然此念佛禅乃是进一步专重念佛的行法。此念佛禅之开始,并不在五门之后;依中国佛教的历史看,在后汉末与安世高同时有支娄迦谶者,翻译般舟三昧经,以不坐不卧之长行而念佛,故又名长行念佛三昧。支娄迦谶译的首楞严三昧经,也是念佛三昧所摄。关于阿弥陀佛之经典,有现在我们常念的阿弥陀经,为罗什译,但此前已有译过;又有观弥勒上生经,这两种经都是主张念佛生净土的。道安以前已有僧显禅师在禅定中亲见弥陀,往生净土。道安法师初修安那般那禅,后来又持弥勒名,誓生兜率。所以念佛禅在慧远前已萌其端。

念佛禅虽在道安前已萌芽,而专主提倡的则是庐山慧远法师。小弥陀经里有持名念佛法门,慧远法师即依此法门而创庐山之莲社。慧远法师虽专重结社念佛,而他的念佛仍是修禅,故他并不同于后来与禅分家的念佛者。总之,他的念佛乃即禅之念佛。故当慧远法师临终时说:“我在定中三见净土与圣众。”既云在定中见净土与圣众,那末他所修的念佛法门,不用说是“即禅”的了。

慧远法师既结社念佛,于是时哲多往依止,故有“庐山十八贤”之集合。当时诸贤如慧永、慧持、耶舍等,皆是修禅定而兼修净土的。净土法门既得时贤之弘传,遂因之确定于世,所以说念佛禅正式倡修的是慧远法师,这是有史实根据的。

藏识|南宋灵隐寺首任住持端裕禅师的禅法

藏识|以激扬宗风为己任 以道法未得其传为己忧——痴绝道冲禅师

藏识|溪声淙淙出阁下——张岱在灵隐之岣嵝山房与冷泉亭

学处|同是一部《华严经》,为何会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之别

学处|除了三大译本 《华严经》还有哪些版本

观照|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闻法,答案是这两个字

观照|早晚课——一门自利利人的好功课

开示|虚云老和尚:何以一切菩萨发愿度众生,度来度去总度不尽呢

开示|倓虚法师:出家人当一个法师,说起来也很不容易

开示|太虚大师:兜率净土与十方净土之比观

联灯|佛诞恰逢母亲节 当效释尊报母恩

联灯|为报一切父母恩 佛在忉利天说了这部经

联灯|文殊菩萨能够加被我们金榜题名吗

物语|先放腊梅凝瑞雪 次教春色到瑶池

物语|忽然一夜清香发 散作乾坤万里春

物语|绰约新妆玉有辉 素娥千队雪成围

物语|七叶树花开——豪色参天七叶出 恰似七佛偈成时

赏析|清代姚文瀚绘东方持国天王像

赏析|天龙山北齐石雕彩绘天王立像

赏析|南宋五百罗汉图之胡人献宝请法

阅读|寄言世上荣豪者 岁月相看能几时——傅大士《浮沤歌》

阅读|今人一知半见、些少轻安,便自以为大悟大彻

故事|三次为色所诱 最终幡然醒悟

视频|百尺金身开凿壁 万龛灯焰隔烟萝

标签: 古代 民国 法师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