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9 22:25:11
阴阳相生相克,此消彼长,不断演化。层层叠叠的阴阳,又互相嵌套,从而衍生出千变万化,奇妙无比而又循环往复的大千世界。所以,事物的阴阳属性,是世界演化的基础。我们的祖先从日升而做,日落而息的亘古不变的自然现象出发,结合各种事物的具体表现,总结出一种既简单朴素而有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体系,来指导日常的生命活动。这就是道家阴阳理论学说。
阴阳在太极拳里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概括来说,就是“攻”和“守”。“攻守”是太极拳运行中“虚实”、“刚柔”、“松紧”、前进后退”、“上下左右”变化的目的所在。“攻”和“守”是通过上面的运动形式来完成的。这样来说,太极拳在技击面方的“攻守”,就是道家太极里面的“阴阳”,是太极阴阳理论在太极拳技击方面的具体应用。
那么,太极的“阴阳”在太极拳健身养生方面的具体运用是什么呢?具体来说,就是中医养生里面的“虚”和“实”。中医养生的“虚实”是人体各种病症形成的概括因素。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能其实是随着太极拳技击功能的发挥和修炼方式的特性而自然形成的,是异曲同工的附属功能。
所以,太极拳练好了,就会同时具有“技击”和“健身”双重功效。特别强调的是要,因为我们平时看到的公园里的太极拳,大部分只是表面的体育或者健身的“运动”形式,只是太极拳功夫的表象。仅仅练习太极拳的“套路”,并不能达到练“功夫”的目标,只是太极功夫“懂劲”前“着熟”的练习方法,虽然太极拳的“神明”的高级功夫是从最基本的“着熟”来的,但是真正的神明的太极功夫其实是从“懂劲”后开始的。“懂劲”是太极拳功夫的“龙门”,跳过了这个龙门,只能说明走对了方向,进入了太极拳修炼的“正途”,后面“神明'的太极境界是随着“拳架”或者叫“套路”的精细醇厚以及各种实践经验而逐步达到的。
...“为什么,你能源源不断输出这么多太极拳内容呢?”最近有位同事这么问我。
其实很简单:有些拳理看似重复,实则是常听常新的。
也就是说,同一条拳理,在不同的习拳阶段去输出,理解是不一样的。
再说,换个角度去拆解同一个知识点,理解也会有所不同。
有时候我从某个方向去讲,有的人可能会听得云里雾里,不晓得我在说什么,
可过了一阵子,我换了一些较为贴切的说辞,说不定就像钥匙找对锁眼似的,“啪”的一下,就想明白了。
所以,看一篇文章,没必要把所有内容都一下子整明白,更不能以偏概全,只要有一句话能跟咱当下碰到的问题对上号,那就很nice了。
每天的学习、输出加实践,总能不断得到一些新的体会。
从今天开始,咱们就以“阴阳相济”这个大立场,来探讨太极拳的十个主要关系。
接下来,咱们就先说说,“阴阳相济”是怎么从太极拳的“上下关系”当中体现出来的?
实际上,“上下关系”主要强调的是一种”轻沉兼备“的法则。
也就是咱们平常说的“逢上必下”、“有上必有下,有升必有沉”,“升中有沉、沉中有升”这些操作思路。
就拿陈式太极拳“金刚捣碓”这个式子,最后面那个提右膝准备下砸的动作来说吧!
这时候,右拳就像木偶提线似的,肘对着膝,把右膝往上提。这里面最关键的一点是,左手得相应地往下按,左腿左胯这边,也得进一步往下沉。
...有道是“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细节决定成败”; “要从整体上出色,就必须使每一个细节做到尽善尽美”。
传统杨氏太极拳,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的一门学问。由于它内涵丰富、编排细腻严谨,它的拳理拳法涉及多门学科(武术、健身、哲理、心理、生理、体育、养性……),它也是比较难学的一门科学。要想学好必须从难、从严、过细地下功夫。同时,这套优秀的传统拳,经过先辈们几百年的实践,不断充实、研究、改进,使其拳理拳法体现在每一个大大小小的动作之中。我们只有把此拳的规矩、拳理、拳法钻深吃透,并且细心地体现在实践当中,才能达到健身防身、增强应变能力、增强心理健康、启迪思维、拓宽视野、修身养性、塑造人格的全面效果。
目前,国内外练传统太极拳的人越来越多,特别值得欣慰的是文化素质较高的人越来越多。实践证明 “太极拳好",尤其是传统的杨式太极拳确实是好,它适合所有人群,不仅外形优美,内涵丰富,而且健身养生效果十分明显,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喜爱。
要想把拳练好,开始学拳时,一是认真听,仔细看,模仿老师的外形,守规矩;二是课下细心揣摩,刻苦练习,要领掌握得准,懂得如何运劲。这样才能不断学,不断改,不断充实,不断提高。
...目前,扬州体育届正在筹备一件大事——
今天上午,在市体育局召开了扬州体育志编写协调会,市级的体育协会各派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次扬州体育志的编写工作从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策划,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体育志预计将有十章,其中有一章的内容是关于市级体育协会的历史,时间节点为协会成立日期至2016年。
“降龙十八掌”、“黯然销魂掌”,
这是武侠电视里面经常出现的绝世武功,
《神雕侠侣》中杨过断臂后融会贯通,自创黯然销魂掌
,是武林对清末之后扬州西凉门拳术的赞誉。
关于这门拳术的起源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三国时西凉人、蜀汉五虎上将马超创立,相传是马超拜赵云的叔叔为师学习阴阳掌功,习成后,马超为纪念西凉故地,改阴阳掌为西凉掌;第二种说法则是魏文帝时代少林武僧所创立。
唐殿卿以变幻莫测的手法扬名幽燕江淮,扬州盐商慕其侠名,盛邀唐殿卿下扬州。
已经传承了100多年,扬州武术协会的尤子玉是西凉三拳的第四代传承人之一。
西凉三拳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武功呢?
尤子玉说“西凉三拳并不是说只有三拳的招式,它指的是
青毛狮拳又叫“夜战八方”,除起势、收势外,分为八段,由84个动作组成,注重拳打一线,外方内圆;
...:胎者,穴也;息者,脉也。大凡脉与结穴之处,最要藏风聚气,四周要有护卫。如不隈藏而孤露,则脉、穴必受风吹水劫,脉则为假脉,决无结作之可能也;穴则称之为漏胎,有凶无吉。至于入首一节,所贵者星峰特起,方结美地。
阴阳动静,两者贵乎兼施;虚实刚柔,处处求其相济。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阳者为天、为动、为实、为刚,阴者为地、为静、为虚、为柔,阴阳相互依存、相互转变,没有阴也无所谓之阳,没有阳也就没有所谓之阴。在地理风水上,阴阳的表现有多种形式,以气而言,生气为阳、死气为阴;以质而言,无形的为阴、有形的为阳;以形而言,有情的为阳、无情的为阴,以山水而言,山为阴、水为阳。《雪心赋》云:“一不能生,生物必两,要合阴阳”《发微论》云“夫孤阴不生,独阳不成,天下之物莫不要相配对”。故阴阳两者贵乎兼施,阴中含阳、阳中含阴。落脉阴来阳受,阳来阴受,是脉之阴阳有交度;阴龙取阳穴,阳龙取阴穴,是龙穴相对有阴阳。乳穴有凹、突穴有靥、窝穴有突、钳穴有泡、高山寻窟、平地寻堆,此穴之相对有阴阳也。动静者,《发微论》在动静篇有云:“山以静为常,是惟无动,动则成龙矣。水以动为常,是惟无静,静则结地矣。故成龙之山,必踊跃翔舞,结地之水,必湾环悠洋。若其偃硬强勒,冲激牵射,则动不离动,静不离静,山水之不融结也”。虚实者,《灵城精义》云:“气有虚实,法当以实投虚,以虚投实。”,结穴之处,瘦中取肉,饱中取饥,厚中取薄,此皆虚实相济也;刚柔者,《发微论》在刚柔篇有云:“山体刚而用柔,故高耸而凝定。水体柔而用刚,故卑下而流行,此又刚中有柔,柔中有刚也。凡强急者皆刚,缓弱者皆柔,然急之中有缓弱,缓弱之中有急强,是又柔中有刚,刚中有柔也。”此为刚柔相济也。动静、虚实、刚柔、皆阴阳也,总宜兼施、相济为的。如:若移左一步放棺亦似是,移右一步放棺亦似,移上亦正,移下亦正,无的然之所者,则非真穴,此术家谓之菩萨面,面面皆好,决非真穴,盖此则纯阳无阴之故也,也即赋文中阴阳两者不兼施之故也。又《地学》云:“我行雅州见雅山,簇簇文峰有百千。唤作雅州名甚好,却少雅士在其间”,为何遍地都是文笔峰之地反而不出文士,盖纯阳(文笔峰为木火之星属阳)无阴,阴阳不相济之故也。地理为性理之学,古云“物以稀为贵”,如一贵物若太多太多,则反而不贵,此自然之理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