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开放但有指向的结局,本书细节透露作者家乡

更新时间: 2025-07-24 12:31:05

阅读人数: 324

本文主题: 海葵悬疑小说解说

海葵,是一种长在水里的食肉动物,属于刺胞动物,构造非常简单,没有中枢信息处理机构,也就是说它连最低级的大脑基础也不具备。一份最新研究认为,从基因编码上看,海葵属于动物和植物的混合种。海葵锚靠在海底固定的物体上,如岩石和珊瑚,或者固定在寄居蟹的外壳上。虽然海葵看上去很像花朵,但其实是捕食性动物,它的几十条触手上都有一种特殊的刺细胞,能释放毒素。多数海葵喜独居,个体相遇时也常会发生冲突甚至厮杀,其争斗的主要目的是争夺生存空间。(以上源自百度百科)

本书书名《海葵》,读者只有在看完了最后一章之后才能明白作者取这个名字的原因。如果还有读者没有明白《海葵》的含义,请仔细再次阅读本文第一段文字。这一段关于海葵的介绍,几乎把本书的最大谜题和反转的答案抛给了读者。所幸,作者通过他的文字把“海葵”非常好地隐藏了起来,不仅是从诡计上,还包括从情感上都使读者自行将“海葵”排除在了整个案件之外。对我来说,直到最后的尾声我还是无法接受本书中真实存在“海葵”一样的人物。

这部小说的精彩之处一是揭晓的“幕后推手”完全超出了读者情感预期之外,二是对这个“幕后推手”的真实性采取了开放性的结局。虽然说是开放性结局,但作者还是借用了书中角色袁午的回忆有了偏向性的意见。如果没有最后这一段尾声的剧情,全书故事结束在全家人一起旅游,那就完完全全是开放性了,每一个读者可以自行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判断“海葵”究竟存不存在。但作者既然取了这个书名,从他的角度来看,必然是希望更多的读者了解他写作的意图和取名的目的,这也是增加了最后尾声部分的原因吧?

本书的文本结构采用了现在比较流行的双线叙事,两条线分别专注三个事件:一条线讲述小学三年级学生杨莫在家中楼梯间神秘失踪的案件,另一条线讲述了失业青年袁午妄图掩盖自己父亲自然死亡的故事以及由此牵扯出来的女房东楚萍被侵害事件。在作者的笔下,这两条线的推进和在两条线中设置的悬疑点几乎不分上下,没有厚此薄彼的情况。杨莫神秘失踪和侵害楚萍的凶手来去自如这两个谜面在解答上是共同的,而且作者也确实用了袁午这一条故事线串起了两个案件的真相。

这里要说的是,虽然两件神秘事件的谜底放到古典推理小说里是犯规了,但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我并没有感受到由此谜底带来的阅读低潮,因为作者的重点就不是在这个谜底的解答上,前期的寻找谜底的过程、各人内心的起伏以及从事件中展现出来的各人的关系转变才是作者的重点。如果你是一个推理迷的话,也请不要由于谜底而太过失望,这部作品呈现出来的整体的阅读快感远远凌驾于简单的解答之上。

本作原先在豆瓣上参加了悬疑小说组长篇拉力赛,和豆瓣上连载的版本相比,实体书除了一些字句的小修改之外,仅仅调整了一些文字段落的内容顺序。这一些改动虽然很细小,但都显示了作者的精益求精。

例如第三章讲述了杨莫和恩怀相识的过程之后,网络版接下去是杨远发现恩怀没有去上课的剧情,而后才是张叶和项义到恩怀的父亲许安正工作的工地探访的情节,实体书将后两场戏的前后顺序交换了一下。这样做先交待了两名警察对许安正的怀疑,再通过恩怀的行为加大这一部分怀疑的力度,更为顺畅一点。

再如实体书第222页中所写的303室衣帽间打开的方式和网络版有所区别。网络版是袁午动手打开的,而实体书是衣帽间自己打开了门。两者之间的微妙变化,是作者考虑到了袁午的懦弱且没有主见的个性而修改的。单从这一个非常小的细节就可以看出作者对作品的珍视程度。

如果已经看过网络版,实体书没有必要再重新看一次。但对于没有看过本作的读者,我个人强烈推荐这部作品,会让你对大陆的原创推理作品屡屡出现的新作家感到惊喜。当然,推荐的原因还有一个,因为依我从书中细节处得出的结论来看,作者贝客邦和我是老乡。

在看本书第一章的时候我就觉得有一点意外,书中写到了冬至夜吃桂圆烧蛋这个习俗。在我浅薄的知识储备中,这个习俗就几乎只存在于浙江嘉兴。要问冬至吃什么,那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吃饺子,这是典型北方人;还有江浙一带的人会回答赤豆糯米饭;但说要吃桂圆烧蛋的,只有在嘉兴长大的人才会这么回答。就凭这一点我隐隐约约觉得作者贝客邦是嘉兴人,或者是在嘉兴长大的人。

其后我又在文中看到作者提到牛排店的店名是“犇腾牛排”。这是一家嘉兴本土品牌的牛排店,2008年开了第一家。现在已经做成了连锁经营模式,不单只在嘉兴开店,江苏上海等省市也都有了他的踪影。

在一篇小说中,两个不起眼的细节都和嘉兴有关,几乎可以坐实作者就是一个嘉兴人。对于嘉兴人写的这么精彩的小说,那我当然更要推荐一下了。

最后说句题外话,这部作品已经确定要改编成网剧了,看资料是12集,王传君有参演,不知道会在剧中饰演哪个人物,感觉他有点符合袁午的形象。(现在网剧已经播了,没有王传君,是魏晨演袁午,演得太丧了。)

开放但有指向的结局,本书细节透露作者家乡

好书,但有些情节逻辑不通

昨天浅读完贝客邦的《海葵》。 全书都没有解释书名的意思,后来查看了一下豆瓣大神们的评论,有很多人的理解是:海葵虽美,但是有巨毒。可能作者是想表达怀恩这个角色就是海葵本葵,但是我对怀恩执行此借刀杀人计划表示怀疑。(因本人只是浅读了第一遍,可能有记忆偏差,请指正) 疑问一: 为什么这个狗洞建好了三年了,到最近一年才犯罪?书里没有解释。 疑问二:怀恩怎么知道有这个洞?这个洞可是警察看着都找不出破晓的。 疑问三:杨莫是怎么在乌漆嘛黑的衣柜里,找到这个洞的入口?警察可是大白天,肉眼看都看不出来啊,他一个小孩如何在黑漆漆的情况下找到?难道是怀恩事先打开了?但是她又是怎样打开?他爸爸比她迟出门啊??她跟她爸爸关系又不好。 疑问四:杨莫为什么会被困在狗洞里?其实他已经爬出来了,而且看到了隔壁屋老人的尸体,他干嘛不逃跑?而是躲回衣柜?9岁孩子判断力不至于这么低吧?而且他躲在衣柜八小时,许正安当天下午可是回家三小时了,他也已经知道警察在调查,难道他不会检查一下他的狗洞?还是说他知道杨莫在里面,并且把他弄晕?所以杨莫才会呆了八小时?好像这个比较合理。但是小说里好像没有解释。 以上四个疑问可能需要我再阅读或者请各位帮忙解答一下。 其实这本小说,有很多细思极恐的情节,没有鬼,但是却能让你毛骨悚然的事情,还有一些发人深省的情节。 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一个是阿骏秒变名侦探阿骏那个瞬间,我头皮有点发麻。因为一直以为楚萍才是主导者,没想到三言两语,却发现阿骏才是最终操控大局的人。 还有袁母那种一直当儿子是宝宝,一直把儿子当提线木偶的教育方式,真的给世人敲醒警钟。里面的怀恩在没有爱的环境中走向极端,在溺爱中长大的人,何尝不是? 这是一本优秀的反转加社会派的推理悬疑小说,期待看贝老师其他的作品。

“只不过利用了人心的丑恶而已。”

这是一部怎样的悬疑小说呢?两拨原本在人生中永远都不会有交集的人,却因为某个见色起意的犯罪而连接在了一起,在布满规则的社会中苟延残喘,又假借人心的丑恶而推波助澜,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当一切归于平静之时,只剩下对整个事情的反思。

开篇的两页之中就交代好了故事的起因与主要人物,杨远一家与他们家交情不浅的初中生恩怀。事情在这时发生了:杨远的儿子杨莫在下楼途中突然失踪,短短的楼道竟然可以大变活人把小学生变没。人是不可能凭空消失的,女警察张叶在四处搜查之后锁定了恩怀的家,然而恩怀的异常举动与家里细微的不和谐感,让她觉得杨莫的失踪就是和恩怀有关。

在另一条平行线上,无业的袁午为骗父亲的退休金,竟想出了藏尸于房间之中。此时他的矛盾是藏尸不被人知与女房东想要到他家告诉他热水器修理之间的矛盾。为了不让女房东登门,袁午竟然发现了女房东的秘密。

这两条主叙事原本是平行线,却在某一点上相交了:孩子的失踪和房间内凭空出现的人,一个是消失一个是出现,这个房子必然会有问题。整个故事似乎是一个密室,却又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密室。在传统意义上的密室之中,一个完整的密室如同一枚完好无损的鸡蛋,侦探的做法犹如从外部将其击碎。而这部故事中的密室是一个快要羽化的鸡蛋,外部和内部的小鸡在同时撬开壳子,是一个双向的故事。我比较期待对于密室的破解,然而作为线索的瓷砖并没有留下非常大的反响,一个原因就是,知道瓷砖秘密的两人都在心怀鬼胎,他们都是罪犯。

从故事情节来讲,两条故事虽然是平行线,但却不是在同一个天平之中。藏尸的故事更加刺激一些,相比下来人口失踪就显得吸睛力没有那么的强,读起来很想跳着看,快进到藏尸案件的部分。没有说人口失踪的部分不精彩,而是在藏尸案的对比之下略微显得不平衡一些,当然读到最后才知道其实人口失踪案件也是有意而为之的事情,阴暗程度也不比藏尸案差,但是整体的格调显得有些傻白甜,还是因为对比太强烈了,最后的阴暗显露得太晚了。

从人物塑造方面来看,故事中的袁午是人物形象最饱满的人,也是推进故事前进的关键人物。而恩怀的形象也较为丰满,对于故事的推进力也站得住脚。相比之下,作者似乎想写一写女警张叶及老板小红的人物背景,可能是主次轻重的关系,这两人的形象较为模糊。书中唯一比较像侦探一样的人物:女房东的同事小项,人物塑造显得不太清晰,后面的情节之中又被暴徒打晕,侦探不倒的形象没能立得住。当然啦,人家也是个普通人而已,最后冲锋陷阵破案的还得是人民警察。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刺激很精彩的悬疑小说,最后的结局也很令人吃惊。毫不意外地将犯罪动机甩给了人生在社会上的悲剧,并在结局中画上了一个非常完美的闭环,这种叙事上的闭环会让强迫症们感到强烈的舒适。据了解本书也即将影视化,将会是一个很精彩的作品,希望在改编时能平衡一下两个故事的张力,期待作者的下一部精彩作品!

标签: 空间 推理 悬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