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原创这次美国真要对伊动武时,特朗普却犹豫了,因为他在害怕两件事情

更新时间: 2025-07-21 11:58:27

阅读人数: 720

本文主题: 打伊朗为何特朗普又犹豫了

6月18日,一枚导弹精准击中伊朗一座关键的能源设施,浓烟弥漫天际的瞬间,白宫却仿佛陷入了死寂。特朗普刚刚与高级军事将领结束了紧张的闭门会议,面对媒体镜头和无数闪光灯,他依然神情冷静,仅简短地表示:“我会在最后一刻做出决定。”

然而,几个小时之前,他已经签署了针对伊朗的空袭计划。这个以强硬著称的总统,在临近动武时为何突然停手?他到底在担心什么?

特朗普的迟疑并非无缘无故,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在这场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中,美国从一开始就已经被卷入其中,尽管表面上一直声称“无意干预”,但美军的三大航母已经部署在中东,F-22和B-1B等战机也在附近集结待命,随时准备发动毁灭性打击。只要特朗普下令,美军便可以对伊朗展开猛烈反击。

但实际上,局势远比表面上的风平浪静要复杂得多。特朗普多次强调“美国优先”,并且承诺将士兵带回家。然而,如今在以色列的强大压力下,他正一步步被推向战争的深渊。

他首先担心的,是美军的军事威信可能在与伊朗的较量中遭到打破。美国拥有强大的B-2隐形轰炸机和重达13.6吨的GBU-57大型钻地炸弹,但面对伊朗深藏地下的福尔多核设施,是否能够精准打击,一击即中,成为了他心头难以放下的疑虑。

更令特朗普感到焦虑的,是美军可能在冲突中遭遇“误伤”或被“暗算”。以色列曾数次试图拖美国入局,甚至不排除通过伪装伊朗导弹袭击美军基地。如果美国的军人受伤甚至阵亡,而幕后操纵者尚无法揭示,那么特朗普将背负巨大的政治责任。无论是谁发起的攻击,舆论对他都会毫不留情地展开抨击。特朗普的内部支持团队早已出现裂痕,像众议员格林、卡尔森、班农等“铁杆支持者”坚决反对开战。

这些人认为,美国已经为乌克兰的战争投入了超过千亿美元,现在再将资源投入到中东,将可能彻底拖垮美国本土经济。而且,国内的许多问题依然没有解决——高企的通胀、没有底的社会矛盾、不断扩大的边境危机,让特朗普面临着内外压力的双重困境,如何再承担一场中东战争的代价,实在是令人难以抉择。

与此同时,特朗普的资金来源也在施压。美国政坛中,犹太利益集团深谙其中的政治游戏,掌握着极为强大的资金和舆论资源。这些人期望特朗普坚决支持以色列,彻底摧毁伊朗的核威胁。这使得特朗普深陷两难境地:一边是国内选民的反战情绪和民意压力,另一边则是金主的强烈要求和政治盟友的期望。

中东的局势也迅速恶化。以色列的军事进攻愈发猛烈,伊朗则以“泥石”导弹和“法塔赫”高超音速导弹展开激烈反击。以色列自诩的“铁穹防御系统”在伊朗的精确打击下,屡屡失守,多个军事基地和能源设施遭受重创。中东21国联合发声,强烈谴责以色列的挑衅行为,并呼吁各方降温。这份前所未有的联合声明令以色列陷入孤立境地。

显然,所有人都清楚,一旦局势进一步恶化,霍尔木兹海峡的封锁将给全球能源市场带来毁灭性打击。即使是沙特和阿联酋这样的传统盟友,也对战争蔓延表示担忧。

俄罗斯迅速采取行动,开始从伊朗撤侨,并在国际场合上明确表示反对战争。普京甚至提出充当调解人,但遭到马克龙的拒绝。此次冲突的复杂性已远超以往的中东战争。若美国介入,中俄的后续反应将变得愈发不可预测。

伊朗方面显然早已准备好迎接全面冲突。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留下了遗嘱,指挥系统已进入战时状态。即便高层被斩首,伊朗政权依旧坚如磐石。与内塔尼亚胡宣称“只要一脚就能踹倒伊朗”的想法截然不同,伊朗显然决心“死战到底”。

特朗普的迟疑使得以色列陷入了战略焦虑。尽管他们继续猛烈轰炸德黑兰,并不断要求美国提供钻地炸弹与情报支持,但特朗普始终未做出明确回应。除了战场上的不确定性,他还深知一旦开战,带来的政治代价将是巨大的。

MAGA阵营的内部分裂,使得特朗普在舆论的漩涡中愈加左右为难。塔克·卡尔森公开质疑这场战争的合法性,格林则直言不讳:“我们不能再为别人的战争送死!”而另一方面,像克鲁兹、格雷厄姆等“鹰派”则要求特朗普立刻采取行动。

特朗普曾是“反战总统”的象征,如今却站在了战争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他在白宫战情室召开紧急会议,另一方面,他又在媒体前展现出一副模棱两可的态度。这场战争,已不仅仅是能否取胜的问题,更是美国是否能全身而退的关键时刻。

特朗普最为担心的,正是战争失控后的巨大代价。即使摧毁伊朗的核设施,也无法预见伊朗会不会发动更大规模的报复。而如果核泄漏事件发生,中东将变成一个无法收拾的核灾区,全球局势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国的立场十分明确,反对任何可能破坏地区稳定的军事行为。中国外交部多次声明,强调应通过对话解决分歧,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已经开始组织撤侨,以确保本国公民的安全。在这场可能引发全球动荡的冲突中,中国始终坚持和平与稳定的立场。

特朗普其实非常清楚,一旦美国介入,这将意味着彻底背离了“美国优先”的政策。这不仅仅是对选民的背叛,也可能引发一场无法控制的灾难。他深知,如果这一决策失误,历史将不会宽恕他,而选票也不再青睐他。

战争的诱惑固然巨大,但它所带来的代价同样沉重。特朗普所说的“最后一刻决定”,实际上正是对复杂现实的迟疑与警觉。他最害怕的,是美国的军事神话被戳破,害怕以色列把美国拖进泥潭后又拍拍屁股走人,害怕中东的战火失控,美军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他更担心的是,在这场全世界瞩目的对决中,美国会如何收场。特朗普曾亲手推翻伊核协议,而如今却可能为这场冲突付出沉重的代价。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行动,更是一场关乎全球格局的巨大博弈。

特朗普的犹豫,不是软弱,而是对战斗后果的深刻警觉。他曾信誓旦旦要让美国更加强大,但如今他意识到,真正的强大并不在于发动战争,而是在于能够避免战争。随着战鼓渐近,特朗普是否能够果断说“不”?或许,这个答案就隐藏在即将到来的每一秒。

原创这次美国真要对伊动武时,特朗普却犹豫了,因为他在害怕两件事情

刺激……特朗普差点儿就打伊朗了?

据美国《纽约时报》的报道,在伊朗击落美军无人机后,美国总统特朗普批准了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但是在周四晚上又撤回了打击伊朗目标的命令。

《纽约时报》援引多位参与或听取了相关讨论情况简报的政府高级官员的说法,直到周四晚7点,军方和外交官员还预期袭击将会发生。此前,总统的最高国家安全部门官员和国会领导人在白宫进行了几场激烈的讨论和辩论。官员们表示,特朗普总统最初批准对伊朗的一些目标发动攻击,比如雷达和导弹阵地。

一名高级政府官员说,该行动在被取消时还处于早期阶段。这名官员说,飞机在空中,船只也进入适当位置,但没有发射导弹。《纽约时报》称目前尚不清楚特朗普只是改变了对袭击的看法,还是美国政府因为后勤或战略原因而改变了策略。目前还不清楚对伊朗的袭击是否还会重启。

当被问及袭击计划内容和为什么取消袭击的决定时,白宫和五角大楼官员均拒绝置评。没有任何政府官员要求《纽约时报》不要发表这篇报道。《纽约时报》援引一名高级官员的话称,这项机密的袭击计划原本定于周五拂晓前进行,目的是将伊朗军队或平民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但军方官员不久后得到消息称,空袭已经取消,至少暂时取消了。

据报道特朗普的国家安全顾问们在是否采取军事回应的问题上存在分歧。特朗普政府的高级政府官员说,国务卿蓬佩奥、国家安全顾问博尔顿、中央情报局局长吉娜·哈斯佩尔(Gina Haspel)倾向于采取军事回应。但是美国国防部的高级官员警告说,这样的行动可能导致美军在该地区的风险不断升级。除了政府官员之外,美国国会领导人还在战况室听取了政府官员的简报。国会领导人敦促特朗普缓和局势,他们呼吁总统在采取任何军事行动之前先寻求国会的授权。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美国为何选择此时跟伊朗打嘴仗?

正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时,美国总统特朗普4月2日凌晨发布了一条措辞强硬的推特,说根据情报信息和判断,伊朗或其分支机构正计划对美国驻伊拉克部队或设施进行袭击,他说如果伊朗真敢这样的话美国将让伊朗付出沉重代价。美国总统的如是言论自然引起伊朗方面的关注,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发推特回应说,伊朗不会挑起战争,但是会教训战争的挑起者;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长巴盖里将军也宣称会对美国可能的行动做出强烈回应。与此同时,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还在社交媒体上公开指控伊朗外交官参与了在土耳其发生的恐怖活动,伊朗也谴责美国面对疫情不顾人道主义继续制裁伊朗。美国伊朗均正在遭受严重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它们为何此时在伊拉克等事项上争吵再起呢?

第一,这是特朗普总统大选的需要。美国是迄今世界上确诊新冠肺炎人数最多、每天确诊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截至美东时间7日22时45分,美国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98809例,死亡12895例。因为防控和应对不力,特朗普政府正面临来自国内各界的沉重压力和猛烈抨击。虽然美国疫情对特朗普今年的总统选情还没有造成严重影响,但是显然特朗普总统要增加自己再次当选的保险系数,所以他要在美国之外选择几个热点来为自己的第二次总统大选保驾护航。特朗普政府对中国有关新冠肺炎的污名化、对委内瑞拉的兵临城下都是美国大选的需要,现在又对美国人普遍怀有严重负面认知的伊朗施以威胁,也有明显的此等考虑。

第二,这与美军在伊拉克的处境有关。今年1月上旬伊拉克议会投票通过要求美军等外国军队撤离的决议,但是之后美国撤军意愿消极,反而还频频在伊拉克领土上展开所谓打击“恐怖主义”的军事行动。这引发众多伊拉克民众的反感,伊拉克政府也一再催促美国等外国军队尽快撤离。国际法上已经站不住脚,又面临伊拉克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这种情势推动外国军队不得不考虑从伊拉克逐步撤离。但是伊拉克迄今还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国内仍然处于诸多势力激烈角逐之中,特别是伊朗对伊拉克的什叶派力量影响较大,美国非常担心自己军队的撤离会给伊朗提供在伊拉克扩张势力的空间,这是美国所不能接受的。所以美军是欲走还留,要拿伊朗说事儿。

第三,伊朗一直视驻伊拉克美军为肉中刺。尽管1979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以来和美国一直是死对头,但伊朗的确是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最大受益国(之一),因为被美国打掉的塔利班政权和萨达姆政权都是伊朗现政权的仇视者。具体到伊拉克,在美国发动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后,与伊朗关系较为密切的什叶派力量在伊拉克影响力大幅度上升,伊拉克也因此被广泛认为是伊朗主导的“什叶派之弧”的关键成员。美国非常警惕伊朗在伊拉克的势力扩张,驻伊拉克美军一直视伊朗为眼中钉,美国经常指责伊朗要为驻伊拉克美军基地遭袭负责。当然,伊朗也视驻伊拉克美军为肉中刺,一直强烈要求美军顺应伊拉克人民的呼声撤出伊拉克。

第四,疫情暴发后伊朗对美国的批评加剧。和美国一样,伊朗新冠肺炎疫情也非常严重,而且因为正在遭受美国主导的国际制裁,所以突然而至的疫情更加放大了伊朗面临的困难,尤其是受困于制裁而不能进口急需的抗疫物资,甚至一些外部援助都不方便接受。在此等情况下,伊朗一再呼吁美国尽快解除对伊朗的“不公正”制裁以应对疫情,德黑兰认为这是最基本的人道主义体现。但事与愿违,面对深陷疫情困境的伊朗美国无动于衷,华盛顿继续对德黑兰“极限施压”。本想借助疫情摆脱国际制裁的伊朗因此加大了抨击美国的力度,包括对美军撤出伊拉克不力的批判。

尽管美国伊朗近期口水仗相当激烈,而且美国有两艘航母也正游弋在中东水域,但是考虑到近四十年来美伊关系争吵不断的这一基本特征,以及双方都在面临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所以目前两国发生严重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范鸿达 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学者、中东研究所教授)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