湍鉴(豆瓣)
约翰·布里格斯、F.戴维·皮特所著的《湍鉴(浑沌理论与整体性科学导引)》系“ISIS文库·科学与时尚系列”之一,堪称“爱丽丝漫游”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奇境”的史话。作者借助庄子、老子、列子的浑沌和整体性思想,利用紊乱之镜鉴“湍鉴”鉴照神话、童话、诗歌、绘画、小说、艺术、哲学,探讨秩序与浑沌“剪不断、理还乱”之关系,提出老套的还原论科学终将被“紊变与整体性科学”的新范式所取代。非线性、不规则性、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无处不在,相空间、吸引子、庞加莱猜想、卡姆理论、分形几何栩栩如生,突变、协同、耗散结构、超循环、迭代、反馈、分岔、孤波等概念深入浅出,普里高津、玻姆、马古利斯等“科学异教徒”勇往直前。全书的篇章结构设计,爱丽丝与黄帝互鉴,亦不落俗套,当为一奇。
约翰·布里格斯(1945-),1981年获美学和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西康涅狄格州立大学英语语言、比较文学和写作系教授,著有《丹炉之火——创造性天才的炼丹术》、《隐喻——诗之逻辑》、《分形——混沌之模式》等8本书,与F.戴维.皮特合著《湍鉴——浑沌理论与整体性科学导引 》。
F·戴维·皮特(F.David Peat),物理学家、作家。著有《核经》、《同时胜:物质与心灵之间的桥梁》、《冷聚变:掀起一场科学论战》、《无穷势:戴维·玻姆的人生与时代》、《哲人石:混沌、同时胜与世界隐秩序》、《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20世纪科学与思想史话》等书,与戴维·玻姆合著《科学、序与创造性》,与约翰·布里格斯合著《镜宇》。

混沌,这本书给不了我答案
混沌理论研究表明,世界的本质是复杂的、非线性的,具有随机的、不可预测的性质。总体来说,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系统,任何平衡与稳定都是暂时的、 有限的,系统的非线性运动才是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当人或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尤其是远离平衡状态时,主体常常处于一种混沌状态,这时哪怕是一 个微小的行为改变,一个微弱的环境刺激,都可能导致行为的突变和极其显著的不稳定状态。 作者在这本书中讲的混沌理论和易学相结合后有点类似于佛教中的因果随缘之说,例如第二鉴中的“组织是随机个体活动产生的耦合反馈作用的结果”。混沌理论给我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在推崇极简主义,这确实也没错,但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僵化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作者说”我们在进行简化额同时,也在被简化。”作者在最后强调得很有力,我们把万事万物安排的井井有条并自圆其说,但事实上总存在精灵,作者教导我们要谦虚。 我认为作者能把混沌理论和易学结合起来确实很厉害,但我对于易学的知识现在还不是很懂,所以有一些迷惑,还有我认为作者的一些例证显得苍白无力,过于强调混沌理论容易使其成为伪科学,并且作者也未提出实际做法。以上是个人浅解。
《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
《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
有一首翻译的英文诗:“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苏轼诗:“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成语:“差若毫厘,缪以千里。” 以上文字可用一个现代著名而热门的科学术语来概括:“蝴蝶效应”。 什么是“蝴蝶效应”?此一名词最早起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源自研究非线性效应的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1】,它的原意指的是气象预报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初始值上很小的偏差,能导致结果偏离十万八千里! 例如,1998年,太平洋上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气象学家们便说:这是大气运动引起的“蝴蝶效应”。好比是美国纽约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就可能在大气中引发一系列的连锁事件,从而导致之后的某一天,中国上海将出现一场暴风雨! 也许如此比喻有些哗众取宠、言过其辞?但无论如何,它击中了结果对初始值可以无比敏感的这点要害和精髓,因此,如今,各行各业的人都喜欢使用它。 毫不起眼的小改变,可能酿成大灾难。名人一件芝麻大的小事,经过一传十、十传百,可能被放大成一条面目全非的大新闻,有人也将此比喻为“蝴蝶效应”。 股票市场中,快速的计算机程控交易,通过互联网反馈调节,有时,会使得很小的一则坏消息被迅速传递和放大,以至于促使股市灾难性下跌,造成如“黑色星期一”、“黑色星期五”这类一天的灾祸。更有甚者,一点很小的经济扰动,有可能被放大后变成一场巨大的金融危机。这时,股市的人们说:“这是蝴蝶效应”。 有人还打了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来解释社会现象中的“蝴蝶效应”:如果希特勒在孩童之年就得一场大病而夭折了的话,还会在1933年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吗?对此我们很难给出答案,但是却可以肯定,起码战争的进程可能会大不相同了。 蝴蝶效应一词还引发了众多文人作家无比的想象力,多次被用于科幻小说和电影中。 北京的一只蝴蝶拍了一下翅膀,真能引起钓鱼岛海域的飓风吗?对这些问题有些书讲的比较透彻,如《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4844888/ 同时,这书也给我们揭示了在“蝴蝶效应”这个原始的科学术语中,究竟隐藏着一些什么样的科学奥秘呢?它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有哪些?这些科学领域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如何?其中活跃着哪些人物?他们为何造就了这个奇怪的术语?这儿所涉及的科学思想和概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真有关系吗?这些概念在当今突飞猛进发展的高科技中有何应用?如何应用?
上篇:深山老猎庞北庞茜吕秀兰
下篇:混沌之戒系列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