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记者观察:他们,织就中秘友好“纽带”
新华社利马11月9日电(记者王钟毅 郝云甫)秘鲁是拉美地区华人华裔人口数量和占比最多的国家之一。一百多年来,华人华裔群体扎根当地,在拼搏壮大的同时,与中国根脉相连,对中秘关系稳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拉丁美洲开放和发展中心研究,秘鲁有250万至310万人具有华裔血统,约占秘鲁总人口的10%。秘鲁华人华裔群体分布遍及全国,其中大部分生活在首都利马的多个华人社区。位于利马市中心的唐人街是西半球历史最为悠久的唐人街。
早在400多年前,便有中国人不畏惊涛骇浪,开辟出跨越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开始了中国与秘鲁及其他拉美地区国家的贸易、文化和人员往来。而中国移民成规模地抵达秘鲁则要从1849年算起。据文献记载,首批75名华工于1849年10月抵达利马附近的卡亚俄港,开始了“契约华工”东渡秘鲁的历史。此后,在19世纪和20世纪有过几波人数众多的移民潮,他们主要参与修建铁路、建设城镇、开采硝石、种植棉花和水稻等工作。
契约华工以及随后抵秘的华人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俗和文化带到秘鲁,把生产技能传授给秘鲁人民,为秘鲁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移民秘鲁的华人大部分来自广东,粤语和客家话因此成为秘鲁华人华裔群体的通用语。1999年,为纪念华工抵达150周年,卡亚俄市政府在该市海军广场矗立起一座纪念碑。
部分移民历史较长的华人家族为融入当地社会改用了西班牙语姓氏。在秘鲁,华人广泛与原住民、欧裔、非裔、日韩裔等通婚。如今,仅从姓氏或面孔难以辨别不少秘鲁人的华人血统,但他们却对自己的血统有着清楚认知。
华人在秘鲁社会中已占据一席之地。在商界,华人华裔在零售、餐饮、建筑等行业经营多年,其中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已做到行业龙头地位。秘鲁是华人华裔参政率最高的拉美国家。在政界,华裔(或混血华裔)出任过国会议长、总理、政府部长等高级职位,而任职国会议员、地方行政长官者更是比比皆是。此外,还有陈路、伍绍良两位秘鲁华裔担任过秘鲁驻中国大使。
在秘鲁出生的华裔被称为“tusan”(来自于粤语“土生”),并成为秘鲁华人华裔社群的代名词。秘鲁的华人华裔普遍较认同自己身份。很多华裔都能清楚说出自己哪位祖先是中国移民,也对中国移民的历史较为熟悉。
随着华人华裔在秘鲁长期生活,与中国相关的生活方式已融入秘鲁当地文化。在秘鲁,庆祝春节是利马等华人华裔聚居城市一年一度的盛事。多年来,由于华人华裔群体的广泛存在,中国春节已成为秘鲁各族裔人民共同庆祝的节日。秘鲁的饮食具有明显的中餐印迹:中餐馆在秘鲁被称为“Chifa”(吃饭),秘鲁当地餐馆的菜单中常见Chaufa(炒饭)、Sijaukay(豉油鸡)、Wantan(馄饨)等源自中餐的菜肴。据当地媒体估计,秘鲁有约五万家中餐馆,其中一半位于首都利马。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秘鲁华人华裔对当代中国的认同与日俱增。随着中国在秘鲁投资基建项目、矿产、港口,越来越多汽车、电子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中国产品和尖端科技创新成果进入秘鲁市场,对于秘鲁华人华裔群体来说,祖(籍)国发展与进步,也给他们带来了越来越高的认同感。
秘鲁华人华裔群体形成的许多社团、会馆、商会、协会等组织,在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深入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规模较大、有代表性的华人社团有中华通惠总局、秘华文化中心、秘华协会等。
秘鲁中华通惠总局成立于1886年,为秘鲁华人华裔全国性总机构,在秘鲁所有侨团中居领导地位。该组织目前在利马有逾十个基层属会,还有16个外地属会,为当地华人华裔群体提供各种慈善救助和义诊等服务。该组织还与秘鲁当地政府密切合作,为华人华裔群体争取合法利益,为中秘友好往来牵线搭桥。
秘华文化中心成立于1981年,是以土生华人为主,以学者、工程师等专业人士为主要成员的组织,宗旨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秘中文化交流,目前有成员1800余人。同样以土生华人为主体的秘华协会,多年来积极组织各类活动传播中国文化。
秘鲁《公言报》《秘华商报》等中文媒体也为团结侨社、促进中秘交流作出贡献。《公言报》是中南美洲最早的中文报纸,1910年3月7日创办至今,在记录旅秘华人社会历史的同时,积极报道中秘友好交往和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就。

神鬼千鉴(豆瓣)
神鬼千鉴主要讲解七玄世界之真解,寺庙香火的膜拜之功及敬神原理,包括香火存量、级阶铭位、阵决天鉴、报名上神、功德计量等内容,是三教不可或缺的入门读物。
群书:中华玄门黄老学派206代掌门人,精通山、医、命、相、卜五术及归藏、玄女三占等玄门失传术法。作者历时七年转换文字,翻译上古经文《玄女经四十九章》,使我中华古文化瑰宝重现华夏,作者曾多次受邀在江苏、浙江企业讲授国学系列课程。门下弟子近千名,遍布中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著有国学书籍《归藏十二天星占》、《玄女经译本》、《天相风水决》、《玄门五术》、《玄医天下》、《黄帝四经全文解析》、《龙林外史》、《媒丽山海》等书。
“走遍千山万水就爱麻辣天水”天水美食品鉴之旅(三)
“走遍千山万水,就爱麻辣天水”。今天,我们推出第三期,美食品鉴之美味面点。
【天水面鱼】天水风味小吃,因形似小鱼,故名面鱼。在盆里放凉水,将做熟的搅团通过鱼漏均匀漏入凉水盆里,再换两次凉水,定型后即成面鱼,然后捞入碗中,淋浇浆水或臊子汤,再加以油泼辣子、食盐、醋即可食用。特点清醇爽口,五味俱全,鲜香浓郁。
【天水馓饭】用玉米杂粮做成。先将水烧开,再把玉米面细细馓入开水中,边馓边搅,用文火熬煮,待结成团状即成馓饭,吃时配以天水风味小菜,清香可口。
【天水搅团】用玉米等杂粮做成。先将水烧开,再把玉米或其它杂粮细细撤入开水中,边撤边搅,用温火熬煮,待结成团状即成。吃时先在碗中盛入清汤臊子,调入油泼辣子、盐等佐料,再把搅团放在碗中,用筷子把搅团夹成小块,在碗里清汤臊子中浸泡入味。清汤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浆水、素菜、荤菜三种,为天水城乡调剂饮食的家常便饭,四季皆宜,夏季食之最佳。
【天水浆水面】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加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天水城乡人民十分喜欢吃浆水面。浆水制作很简单,一般选用鲜嫩的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或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叶为原料,切成细条,煮熟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瓷罐内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将浆水烧开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即成浆水面。
【素扁食】首先将韭菜洗净切末,用食盐、植物油、花椒粉、味精搅拌成馅。其次再将和好的面擀成薄厚均匀的皮,再折叠切成梯形,包馅捏成相公帽形。再将面筋、油炸豆腐、海带、菠菜、芹菜洗净切片,放入烧好的植物油中煸炒,加入食盐、味素、花椒粉、茴香粉,用水淀粉勾芡即成卤汁。最后将包好的扁食煮熟,捞入碗中淋浇卤汁即成。特点是清素醇香,鲜美异常。
【清真碎面】清真碎面的做法是把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似雀舌壮。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切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
【天水打卤面】先用乌龙头、芹菜、木耳、黄花、豆腐干、大肉、丸子、夹板肉切成块、条、片,不带汤炒成臊子,浇上稠糊状芡汁。再用麦粉扯面条煮熟,捞入大碗中,浇上臊子,调入油泼辣子、醋、食盐等佐料。打卤面特点是面宽、臊子大、碗大、味美可口,充分体现了西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
【天水麻食】用麦粉和成软面团,每次掐一小点,用大拇指搓片后卷成一个个小海螺状,在开水中煮熟,捞入碗中,浇上臊子,调入佐料即可食用。特点是入味、爽滑、易消化。还可做成炒麻食,烩麻食等。
【武山臊子面】武山人又叫“长面”,逢年过节家里来亲戚朋友时招待客人的主要面食,也是寿星生日时吃的“长寿面”。制作臊子面,以当年产的精制小麦面为最佳,面要揉的劲道、擀的光滑、切匀称好看。饭的味道全在汤里,调汤材料有胡麻油(菜油)、臊子、黄花、紫菜、大香、草果、姜面、土鸡蛋和葱花等等。因其制作精细,味美可口,深受人们的喜爱。
【秦安辣子面】秦安辣子面是天水秦安县老百姓最喜欢的一碗面。辣子面最核心的味道来自油辣椒,油辣椒的制作工艺属于秘法,百斤大锅烧油,选用秦安下王峡一带的老品种厚肉红干辣椒,辣椒过油,将辣椒和油一起倒入大缸,加入各种秘法佐料,用竹子扫帚后柄捣碎,密封发酵。将压制好的面条下锅煮熟,捞出沥干水,加入发酵好的油辣子、姜粉,醋、盐、味精,装碗后撒入葱花沫,可以干拌,也可以加汤。
今日推荐天水美食打卡风味小吃店
1、甘肃欣华陇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桥南新区上尚宅华陇国际假日酒店西楼3楼;联系电话:0938-2658686。
2、邓记和平呱呱店 地址:天河南路陈记牛肉面系30米;联系电话:13993837800。
3、甘谷花之林餐饮有限公司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大象山镇西环路金晟明苑1#楼3楼;联系电话:18093872488。
4、甘谷县博优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甘礼路新兴果蔬市场二层1号2号铺;联系电话:19993816366。
5、何记片片香肉夹馍 地址:秦州区绿色市场42号(明远大酒店向西80米);联系电话:18009389679。
6、华辰君悦酒店 地址:天水市秦州区岷山路华辰君悦大酒店;联系电话:15378816069。
7、津味酥圈圈(甘谷店) 地址:大王村三岔路口(原信用社1号铺面);联系电话:17752223580。
下篇:混沌剑神境界等级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