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一部挑战人想象力极限的奇书
《封神演义》中,妲己不幸被九尾狐妖附身,而后入朝歌城迷惑商纣王。残害忠臣、奴役百姓,还发明了种种酷刑。可谓是祸国殃民,最终导致殷商亡国。而九尾狐妖的起源,来自于《山海经》。
《山海经》中不仅记载了九尾狐等种种异兽,像是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远古神话,最初也是起源于《山海经》。最为神奇的是,这本书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地理学著作,是先秦时期的古籍。
《山海经》涉猎如此之广,在交通落后、发展缓慢、信息传递有限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写出这本天马行空的奇书的?仅仅只是凭借想象吗?
而且,《山海经》跨越几千年的时光传到如今,现今许多非专业人士往往将这本书当做一本神话典籍来看,会惊叹于古人超凡的想象力,却并非像对《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一般把它当做一本写实的地理著作。
可是古代许多历史学家、地理学家乃至于平民老百姓,都将《山海经》当做是地理书,这代表了古人对这本书中的种种记载是认同的。难道仅仅因为古人封建迷信,就对《山海经》真实性如此笃定吗?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山海经》并不完全是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许多都是有迹可循的,且十分有规律。
比如说书中每每出现异兽,总是会伴随着非正常现象出现,或是大水大旱,或是战乱瘟疫,亦或是经历过动荡之后的太平盛世。如与水灾有关的,《山海经》中记载如下:异兽蠃(luǒ)鱼,长着鱼的身子,却是鸟的翅膀,发出的声音和鸳鸯相似,
异兽"比翼鸟",这种鸟只有一只翅膀和一只眼睛,必须雌雄并翼飞行,后来被人比作爱情。可就是这样充满浪漫色彩的鸟类,在《山海经》中,也是"见则天下大水"的不详之兽。
还有人们更为熟悉的化蛇,这种异兽虽然称作"蛇",其实长有鸟翼,而它也是与洪水相关。
观察上述伴有水灾异兽的共同之处,可以发现这些都是与鸟类以及鱼类动物有关。而众所周知,水是鱼类栖息之处,就像"水大鱼多"这个词说的一样,
再者,许多虫是在水中产卵的,虫蚊多了,鸟类动物自然会多,这是一种自然的生态规律。
无独有偶的是,上述这些异兽都是与大水相关的,而《山海经》中与大旱相关的异兽也很多。
像是异兽肥遗(wèi),它的出现常常代表了旱魃之兆。而肥遗,是一种怪蛇,《山海经·西山经》中说它是六足四翼;《山海经·北山经》说它是一足两身。但无论是哪一种形态,有肥遗出现的地方就有大旱。
异兽獙獙(bì bì),长得和狐狸有些相似,却生了一双肉翼,它的出现,也会出现旱灾。还有异兽颙( yóng), 不过长着一只人脸,且有四只眼睛。这只仅凭脑补就有些可怖的异兽,包括被称作灾蛇的鸣蛇,都代表了天下大旱。
可以很轻易的发现,这些与旱灾有关的异兽,基本都与鸟、蛇蜥类动物有关。而大旱往往会造成什么后果?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原本藏匿的鼠类自然会到处流窜找食物,蝗虫过境。而鸟与蛇蜥,正是这它们的天敌,也是恰巧与生物链相对,很神奇。
因此说,或许这些异兽并非全是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也许是因为古今语言表述方式有差异。又或许是,起始于大水、大旱的非正常自然现象,往往对农业影响严重,
但是古代没有现如今的高科技术,只能靠天吃饭。一旦遇到旱涝灾害,很容易造成饥荒。而后可能引发瘟疫,从而催化战争。所以人们面对天灾,往往会十分恐惧,从而夸大了这些随着灾害增多的"异兽"的形貌也说不定。
毕竟在古人心中,饥荒、瘟疫、战争也确实是最大的灾害。而这些被夸张了描述的"恐怖"动物,就成了后人眼中的上古异兽。
而《山海经》中,也确实有不少异兽与瘟疫有关,如絜钩(jié gōu)鸟。书中描述,这种异兽长得像野鸭子,却长着老鼠一样的尾巴,而又擅长攀爬树木,
这种将鸟与鼠结合的异兽,如果结合上文来看的话,会不会可能是在大旱过后,庄稼颗粒无收,老鼠、蝗虫还过来抢食物,场景过于惨烈。所以古人便将眼前所见融汇到了一个异兽身上,刻意丑化,以此来抒发自身的负面情感。
包括蜚这种异兽,《山海经》中形容它长得像牛,却长着蛇的尾巴,有一只眼睛,所过之处草会立即枯死。有蜚出现的地方,就会出现瘟疫。
所行之处草立即枯死,不正是大旱时候牛羊等家禽或者部分野兽的现状吗?因为吃不到好草,牛、羊便只能冲撞仅存的农田,使得原本就饥不果腹的日子更加雪上加霜。
因而古人便把这种对于天灾的恐惧,表现在了天灾来临时同样变得可怕的禽、兽身上。而纵观《山海经》,其中许多异兽都会长"角",比如羬(xián)羊、玃(jué)如、狰、驳等等,这些异兽角的形状也多与牛、羊的角有相似之处。
不过有种种灾害、山河动乱,自然也会有风调雨顺、海晏河清。而《山海经》中寓意着太平盛世的瑞兽,比如凤凰、鸾鸟、麒麟、白虎、青龙。
这些瑞兽有相当多一部分比之上文那些不详之兽外貌要出众许多。十分现实的是,人类是一种天生追求美的生物。或许古人是想通过这种"美"的异兽,来表达自身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这种类似于表达美好寓意的异兽,《山海经》里就更多了。书中记载的许多异兽,都牵扯到了"吃"。比如吃了冉遗鱼、鵸鵌(qí tú)可以不做噩梦,辟邪;吃了数斯可以治愈癫痫病和赘瘤病;吃了虎蛟可以治疗痔疮。等等诸如此类的还有许多。
这些异兽会不会是古人对于没有病痛、没有黑暗的美好社会的追求与寄托呢?
当然,以上种种只是猜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这些异兽是古人凭空想象出来的另一个世界,也是可以的。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古人的想象力比起现代人也是不遑多让的,甚至要更甚。
而《山海经》中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也不仅仅只有异兽,还有地貌风物与风土人情等。这充分体现出了古人对于未知的探索与不安于现状的进取精神,而正是这种精神,才铸就了璀璨夺目的华夏历史。

上古奇书《山海经》记载的真相赤水的坐标
《山海经》一部上古奇书,里面的字深奥难懂,里面记载的各种光怪陆离的怪物,更是令人恐怖。有人说山海经是一部远古时代地球地理坐标的描述,也有人说是上古真实发生的历史记载,甚至说是记载外星人的描述,就连鲁迅也提到这是一本巫书,就是一本小说。
那么山海经到底是什么书,里面的记载又是什么事情呢?
我们都知道,世界文明古国有:古巴比伦、古埃及、古代中国、古印度,四大文明都是建立在容易生存的河川台地附近。在北半球的两河流域、尼罗河、黄河、长江流域以及印度河、恒河流域相继产生了世界四大文明。
四大古国都有自己的神话故事,而这些神话故事却又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山海经就是其中一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已经被专家破解了的山海经,记录了哪些真实的事件。
大荒西经有记载——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文中多次提到“赤水”,“昆仑”,我们先去找赤水在哪里,下面我们打开世界地图,先去看看一个叫“红海”的地方
红海找到了,古人把红色称为“赤”,红海水也就叫做“赤水”,至于地理位置对不对……
就先写到这里,留点内容明天继续,下一篇写“昆仑”。
新手还没有转正,没办法连着发,如果想看下一篇的朋友,可以去找我的企鹅号找我秀点视频,顺便提醒一下想知道下一篇内容的朋友记得粉我,顺便给个赞,谢谢!
一部揭秘“走方医”神秘面纱的奇书
《串雅》的作者为清代医家赵学敏,其自幼酷爱医药,尤喜欢收集各种医药书籍,采集民间治疗经验。走方医周游四方,手持“串铃”游动行医,故又称为“铃医”。走方医属于走江湖的,行事诡秘,行医惟求速验,不求万全,每多坑蒙劣迹,故素为正统医家所不屑。赵学敏在与一位较有名气的老铃医柏云交谈时,却发现某些走方医术与古代的某些深奥理论相符,并不比那些徒有虚名的医家要差,如其在《串雅·自序》中所言: “颇有奥理,不悖于古,而利于今,与寻常摇铃求售者迥异。”故而,赵氏记录了柏云的口授,并加入了自己收集的一些民间医药知识编为《串雅》一书。对于书名,“串”是“顶、串”(走方医用药行话)的简称,“雅”是将“顶、串”术整理后由俗入雅,从而有利于医家使用。可见,赵学敏对于走方医技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极大。 《串雅》分为《串雅内篇》和《串雅外篇》,各有四卷,所以实际上该书的全称为《串雅内外篇》。《串雅内篇》的卷一和卷二讲截药,分为总治门、内治门、外治门、杂治门;卷三和卷四讲述了顶药、串药、单方等内容。《串雅外篇》分别讲述了禁方、选元、药外、制品、医外等内容。该书内容宏富,较为全面地记载了走方医的技术。 《串雅内外篇》绪论载有:“走医有三字诀:一曰贱,药物不取贵也;二曰验,以下咽即能去病也;三曰便,山林邑,仓卒即有。能守三之要者,便是此中之杰出者矣。”道出了走方医最精华、也是中医临床最可取之处。俗谚曰:“单方一味,气死名医。”赵学敏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认为走方医术不可小看,并强调要善用这些贱、验、便的医疗技术。医家赵学敏即是通过《串雅》一书,揭开了笼罩走方医的神秘面纱,向世人展示了走方医神奇的诊疗技术。
上篇:一部奇书(蚂蚁)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