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国科幻小说作家

更新时间: 2025-05-19 15:45:28

站內所有关于中国科幻小说作家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中国科幻小说作家有关的所有知识

中国香港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是谁

中国香港科幻小说的代表作家是倪匡。倪匡,原名倪聪,字亦明,1935年5月30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宁波,著名小说家。与金庸、黄沾和蔡澜并称为“香港四大才子”。1957年到香港,做过工人、校对、编辑,自学成才,成为专业作家。他写作面十分广阔,众体皆备,小说则包括侦探、科幻、神怪、武侠、言情各种。写作速度也十分惊人,每小时可写八千字(手写),曾同时为12家报纸写连载。1972年曾参与香港嘉禾功夫片《精武门》的编剧工作,为李小龙量身塑造了“陈真”这一经典形象。武侠小说以《六指琴魔》为代表, 想象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国期间代写《天龙八部》连载。

10月21日晚,世界科幻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之一“2023雨果奖”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上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凭借小说《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2015“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为其颁奖。海漄出生于1990年,他于2022年发表的《时空画师》,灵感来自于《千里江山图》作者、天才画家王希孟的人生经历。在这篇小说中,故宫博物院闭馆日惊现“鬼影”,刑警主人公介入调查后发现:事情可能与一幅宋朝古画有关。《时空画师》采用了推理小说的写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推理与科幻相结合,追溯了一幅虚构的名画创作以及“当时”的朝野权力斗争故事。凭借此奖,海漄成为继刘慈欣、郝景芳后,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中国科幻作家。本次雨果奖名单中,中国作品及人员获得的奖项类别丰富、人数众多,为历届之最,体现了中国科幻近年来的发展壮大。中国科幻插画家赵恩哲获“最佳职业艺术家”,其插画作品多刻画未来城市的景观以及巨大的星舰,充满了硬核科幻美学风格。赵恩哲曾表示,自己的愿望是把蕴含东方哲学的科幻美术推广到全世界。由中国幻迷河流、零始真共同创办的科幻粉丝杂志《零重力报》获得“最佳粉丝杂志”奖。原标题:《昨晚!又一名中国科幻作家获雨果奖!》阅读原文

...

呼唤更多优秀少儿科幻创作--科幻--中国作家网

董仁威,科普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协荣誉理事,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创始人。著有科普作品《生物工程趣谈》、长篇少儿科幻小说《三星堆迷雾》等。 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发展经历了多次起伏。21世纪以来,一些坚持少儿科幻创作的作家及理论工作者意识到过往“倒澡盆水连同婴儿一起倒掉”的错误,认为应该把“倒掉的婴儿”拾回来,让少儿科幻文学蓬勃发展。2013年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始增设最佳优秀少儿图书奖,2019年将其独立成少儿科幻星云奖,至今已举办了12届,极大推动了少儿科幻文学的创作。多年来,在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奖项的推动下,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开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中国少儿科幻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值得探讨的话题。比如,少儿科幻是否有必要独立为一种科幻文学亚类型。时至今日,大部分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认为,儿童的少年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关键时期。鲁迅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少年时期的孩子充满想象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具备非凡的创造力。因此,创作少年这个独特群体喜欢的少年科幻文学作品,保护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市场的层面,市场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进行细分。实践证明,包罗万象的读者市场和细分读者市场的营销结果大不一样。比如,《科学爱好者》杂志在研究了细分市场后,改为《课堂内外》杂志社的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杂志销量大增。因此,出版社从科幻文学类型中细分出科幻童书市场,是科幻文学成为畅销书的必由之路。当然更重要的还包括作者的层面。由于少儿科幻的读者对象不同、写作方法不同,一批了解孩子、谙熟少儿科幻写法的作者,专攻少儿科幻,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也必须要克服幼稚化、科学专业性和前瞻性不足的缺点。 我一直认为,少儿科学幻想文学有四个关键词:儿童、科学、幻想、文学。当前,创作者在全面融入这四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各有侧重,逐步形成了童趣型、文学型、科普型和科学型等几种少儿科幻文学亚类型。 从文体特性来看,童趣型少儿科幻与适合成年人阅读的主流科幻小说存在共性。但从受众特性来看,童趣型科幻文学更强调小读者的惊奇感、夸张性和少年英雄主义情怀。每一次创作童趣型科幻文学的过程,都是一次返回童年的过程。作者需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兴奋、好奇、渴望、梦想……完完全全地从记忆库中调动出来并用文字进行呈现,并建立自己独特的、适合于少儿阅读的话语系统,来敲开儿童受众的心扉。 科普型少儿科幻以普及科技知识为目的,以文学为手段。它是一种类型科普,也是主流科普的重要分支。它普及的不仅仅是科技知识,还弘扬科学与科学家精神,以及自然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倡导科学的世界观,探讨科技对社会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科普型科幻讲述知识点时,往往由“知识点”到“知识条”,并不局限于单纯介绍知识点,而是深挖与之相关的小读者会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丰富小说的知识图谱,培养儿童读者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型少儿科幻不同于以科普为目的的科普型科幻。它坚持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并不以传播科技知识为自身目的,但主张必须要以科幻构思为核心,注重核心科幻设想的建构。随着我国少年儿童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读者也在逐渐追求更前沿的科技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核心科幻设定更为感兴趣。 相较于这三种类型,文学型少儿科幻则以文学性为核心,科幻是其工具。甚至文学作品中的科技是作者的杜撰、想象,并非已知的科技知识,但其想象符合科学思维的方法。 随着当代少儿科幻的写作方法不断深化,充分吸取中国科幻文学的创作经验,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杨鹏、彭绪洛等为代表的“童趣型”少儿科幻,以张之路、马传思、赵华为代表的“文学型”少儿科幻,以陈楸帆、宝树、江波为代表的“科学型”少儿科幻以及以陆杨、姜永育为代表“科普型”少儿科幻创作流派。 目前,中国少儿科幻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全国有上百家出版社和期刊出版少儿科幻作品,作者队伍从十多年前的寥寥数人发展到有上百人的骨干作家队伍。我相信独具中国特色的少儿科幻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持续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

...

深圳科幻作家吴岩作品《中国轨道号》获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9月30日讯(记者 潘润华 通讯员 林典立)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深圳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吴岩凭《中国轨道号》摘得这一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这是吴岩继2020年获得美国科幻研究协会颁发的托马斯·D·克拉里森奖这一国际奖项后,在国内荣获的又一个重要奖项。评委会在《中国轨道号》的授奖致辞中指出:“吴岩的《中国轨道号》是童年记忆与中国人的航天梦想紧密交融的梦幻奇境。真实的历史与科学的推想构成奇境的骨架,人性的光辉构成了奇境的血肉,在保有纯正科幻惊奇感的同时洋溢着童真与童趣。”吴言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表示,“《中国轨道号》是一块时间的水晶,外观看起来是过去的,内里则是未来的。小说中的那些科学、技术以及人的思想和观念都是未来的。作品是在‘科幻未来主义’理念之下产生的。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评委会能颁奖给它,既是对小说的肯定,也是对科幻未来主义创作原则的支持。”他还指出,“打磨这块水晶,用去了我三分之一的人生时光。我曾经翻来覆去尝试多种方法建构小说的文本,想找到能把尽量多的信息、理念、理想、期待、认知、情感导入情节和字句的方法。利用这种方法我最终写出了看上去很透光,很生活化,毫不经意的文字,并利用这种文字压缩了多重信息。小说将存在与虚构进行叠加,让虚构跟现实融为一体,实现了科幻文体的创新。”据了解,吴岩具有科幻学者和科幻作家的双重身份,尤其擅长观察和研究科幻文体的革新。《中国轨道号》故事背景设定在1972年,讲述我国空军装备研究所接到军委紧急命令,要在两年内把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中国轨道号送上太空。一群从小就立志要飞向蓝天保卫国家的少年,在父母一辈模范的引导下,最终将自己融入伟大的事业,并由此成长为努力、坚守、正直和懂得关爱的人。作品从一群孩子的眼中,观察了中国航天技术在一个独特时代的发展景观,呈现了一个国家创新能力上升过程的缩影,传递了勇于创新的筑梦精神和坚持不懈的逐梦精神。据了解,《中国轨道号》是聚焦航天事业发展的长篇儿童科幻新作,也是将主题出版和科幻题材相融合的一次先锋探索。书中运用回忆录与科幻相结合的方法,把自身经历、愿望和真实历史相融汇,营造出亦真亦幻的阅读体验。小说发表后,被冠以科幻小说、科普小说、教育小说、儿童小说、成长小说、军事小说、航天小说、京味小说等不同称谓,可见其内容的丰富和跨界创新的力度。《中国轨道号》在出版前已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2019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安徽省2019年重点出版物选题。于2020年12月出版,先后获得2020年安徽省优秀科普作品二等奖、第11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1年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中国教育报教师喜爱的100本书”2021春季书单、《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1年2月优秀畅销书排行榜总榜和少儿榜单分榜、2021年2月百道好书榜、2021年3月《文学报》童书好书榜、深圳书城选书(童书类)2021年3月榜单等。《中国轨道号》的获奖,是深圳文学创作和研究领域的新成果。吴言表示,这给当前社会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文学界对想象力和跨界创新的极度认可,十分有利于科幻作家的创作,希望能对深圳科幻文学的创作起到带动作用,也希望未来深圳能成为我国科幻创作的中心。246169042021-09-30 21:13:05:0潘润华深圳科幻作家吴岩作品《中国轨道号》获中国儿童文学最高荣誉中国,轨道,小说,创新,深圳3227703原创新闻原创新闻http://news.sznews.com/pic/2021-09/30/b7dc7e64-e854-4e2e-9ee9-be911573f8ce.png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21-09/30/content_24616904.htm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mb/2021-09/30/content_24616904.htm深圳新闻网近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1/enpproperty-->

...

中国科幻小说大师——刘慈欣

中国科幻小说大师——刘慈欣 2019-02-24 22:40 刘慈欣,1963年6月出生,1985年10月参加工作,山西阳泉人,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科幻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第九届全委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阳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幻小说代表作家之一。 主要作品包括7部长篇小说,9部作品集,16篇中篇小说,18篇短篇小说,以及部分评论文章。作品蝉联1999年—2006年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2010年赵树理文学奖,2011年《当代》年度长篇小说五佳第三名,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小说奖,2010、2011年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科幻作家奖,2012年人民文学柔石奖短篇小说金奖,2013年首届西湖类型文学奖金奖、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超新星纪元》、《球状闪电》、《三体》三部曲等,中短篇小说《流浪地球》、《乡村教师》、《朝闻道》、《全频带阻塞干扰》等。其中《三体》三部曲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将中国科幻推上了世界的高度。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2017年6月25日,凭借《三体Ⅲ·死神永生》获得轨迹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奖 。2018年11月8日,获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 。 2019年2月5日,刘慈欣作品改编电影《流浪地球》和《疯狂的外星人》上映。 刘慈欣承袭了古典主义科幻小说中节奏紧张,情节生动的特征,并且在看似平实拙朴的语言中,浓墨重彩地渲染了科学和自然的伟大力量。刘慈欣擅长将工业化过程和科学技术塑造成某种强大的力量,作品中洋溢着英雄主义的情怀。例如小说《流浪地球》,该作品综合了自然灾害、技术进步和人类生存的宇宙困境等宏大的主题,地球因为太阳的毁灭而必须进行逃离太阳系的悲壮远征。 刘慈欣还擅长使用“密集叙事”和“时间跳跃”的手法,在作品中无限加快叙事的步伐,使读者的思维无法赶超作者的思维,并在叙事过程中留下大量的时间空缺,将未来发展呈现到读者面前的机会,产生一种独特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的历史感。如在《地火》、《吞噬者》和《梦之海》等小说中,密集化的叙事提高了作品的可读性,还增加读者对大自然瞬息万变的感受,增加了读者对科学技术应付危机的信心。 刘慈欣的小说继承了古典科幻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规律,即无论是技术专家还是普通人,他们一定要在社会的变革中被推向改变世界的精英舞台。如在《光荣与梦想》中,主人公辛妮用生命的代价点燃了光荣和梦想。作品中最为动人的部分是最后的马拉松比赛,作者运用回忆和现实交叉进行的方式,将主人公的精神力量推到极致。 在情感线索方面,刘慈欣与其他新生代作家的主要区别是,他从未将男女关系置于情感的中心位置(虽然他的男女情感写的细腻而成熟)。当爱情与理想、国家发生冲突时,许多人物都选择了后者。同时,带有强烈为科学献身的古典主义思想的情节,在多部作品中都有突出的体现。如《带上她的眼睛》中,女主人公虽然面对永远被封闭在地心深处的残酷现实,仍然展示出动人心魄的大义和大勇。 刘慈欣还对科幻小说中以描述美好的爱情衬托故事的基本程式进行了全面改变。在他的小说中,爱情永远和无奈联系着。《思想者》中的有情人,在相隔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中,不断地回到同一个地点,寻找同一种梦幻中的感情。然而,在现实世界,他们各自却无奈地生活于各自的天地之中。时间给这个爱情故事一种强烈的沧桑感,而两个人所心心相印的那种宇宙的智慧,却以无限的长程反衬出人生的渺小。这样复杂的“情感—主题交叉设计”,在过去的科幻作品中,还相当少见。刘慈欣不但更新了男女关系,还挖掘出一个古典科幻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关联,并将它赋予新的价值。 在描写手法方面,刘慈欣的作品常常具有英美“太空歌剧”或苏联经典科幻那样的文学特征,作品场面宏大,描写细腻,甚至令人感受到托尔斯泰式的史诗气息:对于大场面的正面描写、对善恶的终极追问、直面世界的复杂性、但同时保存对简洁真理的追求等。在《死神永生》中,刘慈欣这样描绘太阳系的末日:一个状如小纸条的仪器“二向箔”更改了时空的基本结构,整个太阳系开始从三维跌落到二维平面之中,逐渐变成一幅巨细靡遗的图画。这段描述在令人感到宏大辉煌、难以把握的同时,又有着在逻辑和细节上的认真,令读者感到无比的震撼。 刘慈欣作品中的许多科幻形象富有人文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色彩。小说《诗云》中,有着超级技术能力、视人类为虫子的外星人,在毁灭地球文明之际,意外地迷恋上中国人的旧体诗,于是化身为“李白”,穷尽太阳系的能量来创作、储存由所有汉字排列组合而成的一切“诗歌”。小说中的宇宙形象在展现超人类的巨大尺度的同时,也包含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它兼有着人类不可企及的宇宙的崇高感,与凭借艺术方式本身传达出来的人文主义信念。这一形象在科学和人文两方面,都是超越现实的想象力产物,它既令我们对头顶的星空产生无限敬畏,也对人类文明自身保持理想主义的信念。 刘慈欣常常传达给作品一种强烈而独特的怀旧感,其作品中科幻形象的设定常常带有强烈工业色彩。巨大的地心空洞、宏伟的地球发动机、壮烈的月球粉碎,这些具有浓郁工业化色彩形成独特的粗野的美,在他的小说中被强烈地渲染着。除了对经典技术的怀恋,过往的生活的也在刘慈欣的作品中刻下了痕迹。在他的一些作品中,苏联歌曲、凡尔纳小说、《动脑筋爷爷》、五彩卡通片与“核能”“导体”这些现代味道浓厚的词汇熔于一炉;而冷冻身体、向时间移民等经典的科幻主题与把地球人当成“菜人”(意为可食用的人类)这样的奇思妙想并行不悖。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
相关标签:
中国科幻小说作家排名 中国科幻小说十大作家 中国科幻小说合集 中国科幻小说奖项 中国科幻小说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