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更多优秀少儿科幻创作--科幻--中国作家网
董仁威,科普科幻作家,中国科普作协荣誉理事,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创始人。著有科普作品《生物工程趣谈》、长篇少儿科幻小说《三星堆迷雾》等。 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发展经历了多次起伏。21世纪以来,一些坚持少儿科幻创作的作家及理论工作者意识到过往“倒澡盆水连同婴儿一起倒掉”的错误,认为应该把“倒掉的婴儿”拾回来,让少儿科幻文学蓬勃发展。2013年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开始增设最佳优秀少儿图书奖,2019年将其独立成少儿科幻星云奖,至今已举办了12届,极大推动了少儿科幻文学的创作。多年来,在中国作协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奖项的推动下,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开始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中国少儿科幻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值得探讨的话题。比如,少儿科幻是否有必要独立为一种科幻文学亚类型。时至今日,大部分儿童文学理论工作者认为,儿童的少年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儿童“文明化”、成为社会的个体的关键时期。鲁迅曾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少年时期的孩子充满想象力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也具备非凡的创造力。因此,创作少年这个独特群体喜欢的少年科幻文学作品,保护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市场的层面,市场需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读者进行细分。实践证明,包罗万象的读者市场和细分读者市场的营销结果大不一样。比如,《科学爱好者》杂志在研究了细分市场后,改为《课堂内外》杂志社的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杂志销量大增。因此,出版社从科幻文学类型中细分出科幻童书市场,是科幻文学成为畅销书的必由之路。当然更重要的还包括作者的层面。由于少儿科幻的读者对象不同、写作方法不同,一批了解孩子、谙熟少儿科幻写法的作者,专攻少儿科幻,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中国的少儿科幻文学也必须要克服幼稚化、科学专业性和前瞻性不足的缺点。 我一直认为,少儿科学幻想文学有四个关键词:儿童、科学、幻想、文学。当前,创作者在全面融入这四个关键词的基础上,各有侧重,逐步形成了童趣型、文学型、科普型和科学型等几种少儿科幻文学亚类型。 从文体特性来看,童趣型少儿科幻与适合成年人阅读的主流科幻小说存在共性。但从受众特性来看,童趣型科幻文学更强调小读者的惊奇感、夸张性和少年英雄主义情怀。每一次创作童趣型科幻文学的过程,都是一次返回童年的过程。作者需将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兴奋、好奇、渴望、梦想……完完全全地从记忆库中调动出来并用文字进行呈现,并建立自己独特的、适合于少儿阅读的话语系统,来敲开儿童受众的心扉。 科普型少儿科幻以普及科技知识为目的,以文学为手段。它是一种类型科普,也是主流科普的重要分支。它普及的不仅仅是科技知识,还弘扬科学与科学家精神,以及自然科学的思想与方法,倡导科学的世界观,探讨科技对社会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科普型科幻讲述知识点时,往往由“知识点”到“知识条”,并不局限于单纯介绍知识点,而是深挖与之相关的小读者会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丰富小说的知识图谱,培养儿童读者的发散性思维。 科学型少儿科幻不同于以科普为目的的科普型科幻。它坚持科幻小说首先是小说,并不以传播科技知识为自身目的,但主张必须要以科幻构思为核心,注重核心科幻设想的建构。随着我国少年儿童科学素质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读者也在逐渐追求更前沿的科技知识,在此基础上对核心科幻设定更为感兴趣。 相较于这三种类型,文学型少儿科幻则以文学性为核心,科幻是其工具。甚至文学作品中的科技是作者的杜撰、想象,并非已知的科技知识,但其想象符合科学思维的方法。 随着当代少儿科幻的写作方法不断深化,充分吸取中国科幻文学的创作经验,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形成了以杨鹏、彭绪洛等为代表的“童趣型”少儿科幻,以张之路、马传思、赵华为代表的“文学型”少儿科幻,以陈楸帆、宝树、江波为代表的“科学型”少儿科幻以及以陆杨、姜永育为代表“科普型”少儿科幻创作流派。 目前,中国少儿科幻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向前发展,全国有上百家出版社和期刊出版少儿科幻作品,作者队伍从十多年前的寥寥数人发展到有上百人的骨干作家队伍。我相信独具中国特色的少儿科幻会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持续走向世界的广阔舞台。-->

科幻文学的“她”力量--科幻--中国作家网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是1999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这个题目十分科幻”,科幻作家凌晨说,“而高考前一周出版的《科幻世界》第七期的主题就是记忆移植。这引发了科幻热潮,也极大促进了科幻创作。”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中国经济、中国科技飞速发展的30年。反映科技与生活互相影响的科幻文学,也越来越受到青年读者欢迎。 6月17日,《她: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以下简称《她》)研讨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召开。来自北京及全国各地的作家、编辑、专家学者,围绕《她》的编辑与出版、目标与宗旨,在科幻界和社会上影响,以及女性科幻的起源、发展和特征、表现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1960年代科幻新浪潮之后,女性科幻开始崛起 由力潮时代和九界文学共同制作的《她》,是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的第一次整体亮相,集中展示了33位女性科幻作家的经典作品,并介绍了她们的生活和创作经历,展现出她们丰富的思想、独特的个性,以及对科幻深入的理解和认知。该书由著名科幻作家程婧波主编。33位女性科幻作家包括张静、凌晨、彭柳蓉、赵海虹、于向昀、张卓、程婧波、妲拉、徐彦利、钱莉芳、徐渝江、迟卉、因可觅、夏笳、E伯爵、陈茜、郝景芳、双翅目、修新羽、陈奕潞、顾适、柯梦兰、昼温、目羽、糖匪、陈虹羽、范轶伦、王侃瑜、念语、王诺诺、顾备、苏莞雯、段子期。 作为中国科幻文学30年发展的见证者和亲历者,这33位女性科幻作家被科幻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推动和繁荣了科幻文学。在谈到科幻文学尤其是女性科幻在当下发展的现状时,中国作协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协常务理事星河介绍说:“第一部科幻文学《弗兰肯斯坦》即为女性作家创作。此后,欧洲科幻传统的文学性追求被美国科幻对技术性的强调所破坏。1960年代科幻新浪潮之后,女性科幻开始崛起。在新中国科幻发展的过程中,女性科幻作家在1990年代中期大量涌现,科幻作品中的女性特征愈加明显。” 热爱科幻的女人们,就像涓涓溪流 “热爱科幻的女人们,就像涓涓溪流,流淌出传统思维和生活方式的丛林,渐渐聚集在了一起。她们已成河流,一旦契机合适,便会翻滚成浪,奔腾如潮,涌动最先锋的文学声音。”凌晨在《她》序言中这样写道。 “科幻文学是文学叙事中特别重要的一支,具有不可阻挡的趋势;科幻文学扩展了文学的空间感,并且是最可能与世界对话的文学门类;女性科幻倾注了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充满丰富的女性声音。”在研讨会上,《人民文学》副主编陈涛同时向女性科幻写作者提出几点建议:其一,科幻作品节奏常常比较快,缺少“让人停下”的东西,不利于读者的进一步思考;其二,尽量避免把科幻文学仅当作单纯的文学类型,它既面对文学问题,也面对社会问题,充满了未知的可能;其三,传统文学中有很多神话、叙事模型等要素,值得科幻文学从中汲取营养。 在《当代》主编徐晨亮看来,科幻小说作者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喜欢科幻而成为科幻小说作家,其二是要成为作家而选择了科幻这条途径。这两类作者的构成如何变化,值得进一步研究。“《她》作为一部科幻小说选本,兼具访谈录和口述史的意义,为我们进一步的科幻研究提供了杰出的研究资料。《她》的编选更多地呈现了社会关怀,具有现实主义色彩。而女性科幻创作中包含了很多具有先锋性的探索实践,女性更加敏感于已有框架的束缚和套路,所以更有打破束缚的冲动,以新的结构、新的文体表达自己,这是我们要尤其加以关注的。” 青年评论家、《文艺报》总编室主任李墨波认为,《她》所收入的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叙事类型、文体风格和美学气质,有着高超的叙事技巧,探索了种种极端情境与终极问题,传达了极致的诗意和美感。 她们的文字可以触及未来 进入新时代,那些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孩子已经长大。他们不会将科幻爱好视为异端,相反,整个社会都在寄希望于科幻带来创新思维,培养对科学和未来的热情。“90后的年轻女性科幻作者,她们有更多平台发表科幻作品,也有了更多机会走出国门,与世界科幻思潮进行交流。她们受到更好的教育,给中国科幻创作带来更多元化的风格、更灵动的思维。”凌晨说。 中国科幻的大河,在这些青年女作家的文字之间,变幻出绚丽多姿的色彩。 “我有幸成长在一个女性意识觉醒的时代,因为中国科幻正在崛起,走向世界——最初是国外的读者问我:为什么你的故事里没有女性?”在研讨会上,青年作家顾适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尝试回答它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承认自己的女性身份是需要勇气的,因为它要求作者直面刻板印象。” 顾适的本职工作是城市规划师。2008年,她开始在晋江文学城发表科幻小说。2011年,她在《新科幻》杂志上发表了第一个科幻短篇《特约访谈》。在科幻中融入中国场景和中国文化,在科幻中以女性角色作为第一视角,这两种“主体化”的转变对她而言几乎是同时发生的。 从女性角色的视角切入,顾适创作完成了《<2181序曲>再版导言》,以及这两年发表的《魔镜算法》《母舰来到大海中央》和《择城》等。“我相信每一位读者的批评都是重要的,因为我也是从批评中觉醒。我也期待大家能够给女作者更多的鼓励、支持和包容。”顾适看到的女性科幻作家,是自信、多元的,因为她们对世界有敏锐的观察,“我相信她们的文字可以触及未来”。 让看不见的被看见,让听不见的被听见 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徐彦利认为;“科幻创作为许多不被纯文学承认的创作冲动铺开了空间,提供了平台;但科幻只有具有了充分的文学性,才能得到真正的承认。科幻文学更应认识到女性身份与女性视野的重要性,由此发展出更高的文学性,并努力打破文学类型的壁垒。” “性别和科幻的关系非常重要”,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莉教授强调,“男女对世界的理解角度并不同,女作家也要建立自己的写作传统和写作标准。比如《弗兰肯斯坦》,就与女性创造生命的经验密切相关。”张莉认为,女性文学选本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工作,能够促进女性文学的经典化,推动女性写作的前进,这正是《她》的意义,也是文学的使命:让看不见的被看见,让听不见的被听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作协社联部、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指导,中国科普作协科幻创作研究基地、中国科幻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力潮时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及全国少儿科幻联盟承办,中国科教影视协会科幻委员会及中国科教影视协会青少年委员会协办。-->
中国日报看山西|科幻作家:新质生产力是“惊人的飞跃” - 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10月22日第18版截图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认为,尽管目前人们对人工智能领域存在争议,但做出正确的选择仍可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10月13日,在刘慈欣的家乡山西省阳泉市举办的科幻文化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当他被问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这一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概念时,他表示,新质生产力可能与取得最新突破的科学技术息息相关,并由其塑造。 刘慈欣生于北京,小时候随父母搬到山西阳泉。22岁时,他开始在山西娘子关发电厂工作。1999年6月,他在杂志上发表了包括《鲸歌》在内的第一篇短篇小说。2006年,他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开始在该杂志上连载。 61岁的刘慈欣是当代中国科幻文学界的代表人物,他创作了40部短篇小说和7部长篇小说,其中包括畅销小说《三体》三部曲、《球状闪电》、《超新星纪元》,以及短篇小说《流浪地球》、《时间移民》和《乡村教师》。 2015年,由刘宇昆翻译《三体》系列的第一部,荣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使刘慈欣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亚洲作家。至今,该系列作品已被翻译成35种语言,海外销量超过400万本。 在“科幻文学赋能新质生产力”主题对话会上,刘慈欣表示:“人工智能可能会对生产力产生巨大影响,或将产生促进作用,或将产生更复杂的影响。” 刘慈欣以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德米斯·哈萨比斯(Demis Hassabis)和约翰·江珀(John Jumper)为例,介绍了其创建的人工智能模型获奖的原因是:该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蛋白质结构的研究方式。他说:“过去破解一个蛋白质结构可能需要数年,而现在人工智能可以在一秒钟内完成九个蛋白质折叠结构的分析,这就是所谓的‘新质生产力’。” 他说,这是一个“惊人的飞跃”。它的最大意义在于,不仅改变了科学研究的方式,也改变了我们认识宇宙规律和自然法则的方法。 刘慈欣在会上还提到了科幻作品中的另一项前沿科技——无人驾驶技术。在湖北省武汉市,百度的“萝卜快跑”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引发了出租车司机群体的担忧。 他说,当一项新技术取代旧技术时,总会引起社会轰动。比如19世纪初英国的卢德运动,有组织的工人们摧毁了取代他们的纺织机器。 “现在我们正面临着类似的历史转折点,但如果我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就能迎来一个新质生产力的全新时代。”他说。 刘慈欣的作品已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和漫画书,包括2019年的电影《流浪地球》和2023年的电影《流浪地球II》,以及中国视频平台腾讯视频和美国网飞公司(Netflix)推出的两部《三体》电视剧。 他说:“这两部改编作品分别面向中外不同观众,我觉得都比我预想得要成功。我期待后续两部的改编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 当读者询问《三体》三部曲是否会有续集时,刘慈欣表示,故事已经完结了。 “从我的岁数来看,我还能再写十年,时间并不长。我还是希望尝试一些新想法。尽管我不确定我能否完成这些小说,也不确定它们是否值得出版,但我一直在努力地创作中。” 自刘慈欣获“雨果奖”以来,中国的科幻产业持续增长。在今年8月举行的第82届世界科幻大会上,中国作家获得了创纪录的9项提名。 《2024中国科幻产业报告》显示,2023年该产业的总营收达到1132.9亿元人民币,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 在同一个启动仪式上,刘慈欣科幻文学馆也正式揭牌。该馆位于阳泉的一处文化园内,占地700平方米,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了解刘慈欣生平、创作、成就以及作品改编情况的场所。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说,他希望科幻文学馆能为更多的科幻文学创作提供灵感。 (记者 杨阳 朱兴鑫 编译 成卉蕊 王娟|中国日报山西记者站) 原文见2024年10月22日《中国日报》第18版英文链接: 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410/22/WS6716f362a310f1265a1c8cdf.html【责任编辑:程慧海】
相关资讯
中国科幻小说大师——刘慈欣
2015年8月23日,凭借《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为亚洲首次获奖 。 刘慈欣还对科幻小说中以描述美好的爱情衬托故事的基本程式进行了全面改变。《思想者》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