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5 13:08:57
把家里可能的火种,比如打火机、火柴、蜡烛之类的,收整一下,要告诉孩子不要玩火。同时,不要把孩子反锁在家里。
2、检查一下家里是否有快速火源。
比如使用锂电的电瓶车、滑板车等,当然,汽油、油漆、烟花爆竹这些东西一定不要放在家里。
3、建议在家里安装独立式火灾报警器
在每个房间里都要安装,然后告诉孩子,如果听到火灾报警器的声音,要立即出来查看,如果发现有火灾,要立即离开家里,从户门出去,保证自己的安全。
4、教育孩子一些基本的防火知识
比如,不要轻易动家里的燃气,如果用燃气灶的时候一定要在现场看护,避免燃气引发火灾;家里的用电设备,在使用时不要离开,用完后,要马上把电断掉。
5、教育孩子一些基本的火灾应急知识
发现火灾后,第一必须大喊几声,通知其他人;第二,要立即离开着火区域,到安全的地方去;第三,找周围的人打119电话报告火警,或找人来帮助灭火;第四,不要轻易再返回火灾现场,不要去寻找财物或其他东西。
6、如果被火困住,要关闭房间的门
如果在家里睡觉,没有发现卧室外面的其他房间、部位起火,要关闭房间的门,并堵塞门缝,防止烟气进入,人要趴在地上减少呼吸,防止烟气伤害。
7、如果不是自己家里着火,不要轻易跑
...7月,北京市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暑假生活。
如何让孩子们过得充实又健康?身为家长,有哪些暑期特殊事项需要关注?请看儿科医生为您准备的暑期科学带娃关键词!
①优先选择棉质、透气、宽松衣物。
②高温晴朗天气戴遮阳帽,搭配SPF20+儿童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植被丰富地区穿长裤防蚊虫。
③进出空调房间准备薄外套以防受凉。
①定时定量进餐:早餐建议采用“高蛋白+复合碳水化合物”组合,午餐注意荤素搭配,晚餐则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不宜因沉迷游戏或贪睡错过就餐时间。
②控制零食饮料:用新鲜水果、坚果、低糖酸奶替代薯片、可乐、奶茶等高盐高油高糖食品。
③加强饮食卫生:餐前洗手,生熟分开,剩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彻底加热后再让孩子食用。
④ 注意补充水分:夏季气温高,出汗及不显性失水增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饮用,家长应主动提醒孩子喝水,尽量避免等到口渴时才补充水分。
①空调调节:室内外温差尽量不超过5℃,不宜过分贪凉,避免空调电扇直吹;室内早晚开窗通风。
②居家安全:家中妥善保管剪刀、药品等危险品;加强家中电源、燃气、热水器等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阳台、窗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教育孩子不要攀爬,防止摔伤、坠落;家中仅有老人儿童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交接仪式已经办完,神兽已经出笼!各回各家,各气各妈。在校怎样气老师,回家就怎样气爸妈,家长们请注意血压!为师们需闭关疗伤,准备来年再战。整整29天,愿你们母慈子孝,不要鸡飞狗跳。中饭记得烧,作业记得教;谈话要和蔼,逆反不能叫,记得总微笑。
二三十天和四个月相比,不会太长。 一个孩子和几十个孩子相比,容易得多。
另外,课长也给各位家长提醒本周要做的三件事:
1、考试完别问考的好不好,先给孩子一个大拥抱,再请孩子好好吃一顿,毕竟他们也辛苦一学期了!
2、出成绩后切记要淡定,控制好体内的洪荒之力!
3、看见孩子成绩单要沉得住气,切记孩子是你亲生的,他们不会,是因为遗传了你!
比考试范围更宽广的,是看期末成绩时家长的胸怀
最后言归正传,给大家分享一位资深班主任老师给家长的期末建议:“考试归来黄金五问”
应该让孩子体验考试带给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让他们体验考试带给父母的感受;
因为庆祝是体验到自我满足感后与他人分享快乐。 而奖励意味着作为父母在高高在上地评判他们,抹杀了孩子自我满足感;
3、如果孩子不满意,给予共情和安慰: “看得出来,你很不开心。”“很遗憾你这次考得不满意”。
“看看你平时不用功复习,现在尝到不认真的后果了吧!
...来源 | 快微课(id:i2reads)
以下是老师们给家长的寒假温馨提醒,请家长们查收:
交接仪式已经办完,神兽已经出笼!各回各家,各气各妈。
在校怎样气老师,回家就怎样气爸妈,家长们请注意血压!
为师们需闭关疗伤,准备来年再战。
整整29天,愿你们母慈子孝,不要鸡飞狗跳。
中饭记得烧,作业记得教;谈话要和蔼,逆反不能叫,记得总微笑。
二三十天和四个月相比,不会太长。一个孩子和几十个孩子相比,容易得多。
另外,优妈也给各位家长提醒本周要做的三件事:
1、考试完别问考的好不好,先给孩子一个大拥抱,再请孩子好好吃一顿,毕竟他们也辛苦一学期了!
2、出成绩后切记要淡定,控制好体内的洪荒之力!
3、看见孩子成绩单要沉得住气,切记孩子是你亲生的,他们不会,是因为遗传了你!
比考试范围更宽广的,是看期末成绩时家长的胸怀!
最后言归正传,给大家分享“i成长联盟”讲师蔡敏给家长的期末建议:“考试归来黄金五问”:
问问孩子,“你对自己的成绩满意吗?” 而不是首先表达家长是否满意。
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应该让孩子体验考试带给他们的感受,而不是让他们体验考试带给父母的感受;
如果孩子满意,问问孩子,“你打算怎么庆祝?” 而不是:“我要奖励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