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神兽”已出笼!请看儿科医生的暑期科学带娃关键词

更新时间: 2025-10-02 15:35:10

阅读人数: 124

本文主题: 神兽出笼

7月,北京市中小学生陆续迎来暑假生活。

如何让孩子们过得充实又健康?身为家长,有哪些暑期特殊事项需要关注?请看儿科医生为您准备的暑期科学带娃关键词!

①优先选择棉质、透气、宽松衣物。

②高温晴朗天气戴遮阳帽,搭配SPF20+儿童防晒霜(每2小时补涂一次),植被丰富地区穿长裤防蚊虫。

③进出空调房间准备薄外套以防受凉。

①定时定量进餐:早餐建议采用“高蛋白+复合碳水化合物”组合,午餐注意荤素搭配,晚餐则以清淡易消化为原则;不宜因沉迷游戏或贪睡错过就餐时间。

②控制零食饮料:用新鲜水果、坚果、低糖酸奶替代薯片、可乐、奶茶等高盐高油高糖食品。

③加强饮食卫生:餐前洗手,生熟分开,剩菜冷藏不超过24小时,彻底加热后再让孩子食用。

④ 注意补充水分:夏季气温高,出汗及不显性失水增多,应及时补充水分,可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饮用,家长应主动提醒孩子喝水,尽量避免等到口渴时才补充水分。

①空调调节:室内外温差尽量不超过5℃,不宜过分贪凉,避免空调电扇直吹;室内早晚开窗通风。

②居家安全:家中妥善保管剪刀、药品等危险品;加强家中电源、燃气、热水器等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阳台、窗台等区域的安全防护,教育孩子不要攀爬,防止摔伤、坠落;家中仅有老人儿童在家时不给陌生人开门。

①防过热:出行避开高温时段(10:00—16:00),32℃以上尽量改室内活动;如需外出,做好防晒补水,预防中暑;如出现中暑症状,立即移至阴凉处,降温、补充含盐饮料、体温>38.5℃或出现意识改变及时就医。

②勤活动:每日累计≥60分钟中高强度运动(如跑步、游泳、球类运动等),分时段进行(如早晨跳绳+傍晚游泳),适当日晒(每次10分钟)有助于补充维生素D。

③多补水:出行或户外运动每15~20分钟补水100~150mL。

④重安全:结伴出行,游泳需陪同;避免极端天气外出游玩。

①用眼健康:遵循“20-20-20”法则,即每20分钟远眺20英尺外20秒;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小学生每日≤2小时,中学生每日≤3小时;写作业、看书或看电子设备时,要保证光照柔和充足。

②作息规律:假期期间,避免熬夜或过度补觉,要保证小学生每日≥10小时、中学生每日≥8小时睡眠。

③劳逸结合:走出课本,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兴趣爱好、锻炼生活技能,可以为孩子提供多元的学习途径。

除日常起居、衣食住行外,儿科医生还有两点特别提醒:

合理的膳食、充分的运动和休息,是助力孩子在假期健康成长的关键,而生长发育监测同等重要。建议在家每4周左右测量身高体重,对照生长发育曲线了解孩子的生长动态。假期中,孩子们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不妨借此机会完成对龋齿、近视等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例行筛查,对于已经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干预。

假期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期,假期的家庭互动时间也明显多于日常。在假期中,家长可以从带头喝白水、吃蔬菜、每天运动、减少玩手机时间做起,为孩子提供习惯养成的良好氛围;适当增加做手工、大扫除等参与性强的家庭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每天可以安排15~30分钟的专属对话时间,和孩子平等交流。

孩子的健康与成长,藏在衣食住行的细节里,更需要家长用科学守护、用陪伴浇灌。关注这些带娃要点,迎接“神兽”出笼 —— 你准备好了吗?

“神兽”已出笼!请看儿科医生的暑期科学带娃关键词

“神兽”出笼仪式感拉满 甘肃家长准备好了吗

原标题:甘肃:幼儿园 中小学将于7月14日陆续迎来暑假

本周,省内幼升小,小升初毕业班将陆续放假,各地幼儿园在本周举行形式多样并充满着“童趣”的毕业典礼,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展现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和成长蜕变,小朋友们在老师和家长的见证下,以“礼”为舟,满载三年成长的硕果与对未来的憧憬,正式告别幼儿园生活,迈向人生新阶段。

省内幼儿园(保育院)和特殊教育学校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放假时间为2025年7月14日至8月22日,8月25日正式上课。

“神兽”出笼家长请接招

近期,全国各大中小学校陆续迎来寒假。很多家长因为工作忙,在寒假期间经常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脱离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独自在家的儿童青少年不仅有养成不规律作息等不良习惯的可能,还会带来诸多隐患。

值此寒假到来之际,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马军做客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健康大咖谈”直播间,就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从寒假期间孩子的健康安全主题展开,提出儿童青少年在寒假中可能被家长忽略的安全隐患,为孩子寒假期间的安全提个醒。

寒假居家,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什么

马军:充足且有规律的睡眠和饮食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假期在家期间,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健康教育,告诉孩子们规律作息和平衡饮食的重要性,只有早睡早起,按时吃好饭才能长个子,才能补充身体能量,精力充沛的学习和玩耍。

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按时睡觉和起床,每日规律的一日三餐,注重营养搭配平衡膳食,正确引导孩子的行为,必要时可以设置奖惩机制,增加孩子的积极性和可实施性。

要严格控制孩子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睡前尽量不让孩子使用电子产品娱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做游戏然后早点睡觉。

建议家长按时准备一日三餐,准备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不购买垃圾食品。询问孩子的喜好,尽量做孩子爱吃的健康食品。

马军: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上,遵循“20-20-20”原则,即看手机及电脑等20分钟后,要抬头眺望20英尺(6米)处至少20秒以上以放松眼睛。间断性的休息可以放松睫状肌,减缓眼疲劳。在视屏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稍用力闭眼、睁眼,上下左右转动眼球也有助于放松眼睛。

在电子产品的选择上,遵循“宁大勿小”的原则,尽量选择大屏幕的电子产品。也要注意使用的距离和光线。

长期、规范地开展眼保健操对预防近视有积极意义,但要注意做眼保健操前彻底清洁双手。

孩子们独自在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防火:平常就要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要让孩子远离打火机、火柴、燃气阀等,避免年龄较小的孩子自己做水做饭,防止发生火灾。

防毒:家里的药品、消毒剂也应妥善管理,把不安全的东西放置在孩子触碰不到的高处,不用饮料瓶盛放消毒剂等。

防触电:注意家用电器的绝缘,教会孩子正确使用电器,不要用潮湿的手去触摸电器、电源等,以防触电。

防割伤防烫伤:要把剪刀等锐利物品和暖壶等高温物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以免发生割伤或烧烫伤。

防坠落:窗户下面、阳台等处不要堆放可以攀爬的物品,避免发生坠落事故。

防陌生人:教育孩子如果单独在家时,有陌生人敲门,一定不要开门。总之,尽量不把年龄过小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

马军:家长要将健康和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在平时就要渗透给孩子自救的知识与技能,如通过玩游戏和问答传递相关知识,告诉孩子独自在家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牢记常用救助电话,牢记家长电话。

如遇火灾首先要冷静,不要慌乱,及时拨打119火警电话,开窗通风。遇到烫伤或割伤及时告知父母,严重时拨打120急救电话。遇到陌生人敲门千万不能独自开门,若陌生人不肯离去,坚持要进入室内的情况,可以声称要打电话报警,或者到阳台、窗口高声呼喊,向邻居、行人求援,以震慑迫使其离去。

马军:假期家长的陪伴和鼓励显得尤为重要。

①对学龄前的孩子,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玩些互动小游戏,如跳房子、拍皮球等,既活动身体也可以增进感情,同时还可以教导一些健康知识,解答孩子们的疑惑。

②对学龄儿童,可以鼓励做些家务,在家里进行一些运动,比如原地走路、原地跑步、原地跳绳,做健身操、俯卧撑、仰卧起坐、太极拳、瑜伽等;在活动强度上,要达到能够使心跳呼吸加快、能够出汗等中高强度水平;在活动时间上,尽可能坚持每天累计超过1个小时。

马军:在家里应当遵循安全、科学、适度、多样化的原则进行锻炼。

①首先选择家里较为宽敞的区域进行锻炼,提前布置好活动场地,远离桌角、墙角和电器等。

②可以优先选择动作幅度不是很大的运动,如开合跳、骑自行车、仰卧起坐、拍球运球等。

③运动时一定让孩子穿着舒适的运动装,提前做好热身活动,避免损伤。

马军:心理减压是对自己的心理进行缓解宣泄的一种方式,心理减压对我们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存在着心理压力,当心理压力过大时,就要进行心理减压!

要做到的是稳定情绪,避免长时间阅读负面信息,如果较长时间处在消极情绪中,要有意识地调节、转换想法、调整行动,如可与家人或朋友倾诉,获取支持与帮助。

对于孩子来说,阅读书报有助于释放压力,且增长知识体验乐趣。不要害怕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在适当的时候学会向人请教;要学会冷静处理各种复杂问题,非原则问题上不要计较,细小问题不要纠缠;开怀大笑是一种最愉快的发泄方式,也是最坦然的处世原则。

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这主要包括规律作息和运动两个方面。做到早睡早起,一日三餐规律饮食。坚持每天锻炼的习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到户外锻炼,锻炼时做好个人防护,同时建议探索适合居家的锻炼方式,如健身操、街舞、瑜伽等。

燃放烟花爆竹,如何避免意外伤亡

马军:让孩子远离烟花爆竹燃放点,尽量不让孩子接触,这是预防炸伤最好的方法。①家长买回来的烟花爆竹应该放置在孩子伸手不易够着的位置,防止意外撞击而发生意外。

②家长尽量陪同孩子一起看烟花,保持安全距离,给孩子提供足够的保护。

③如果孩子一定要燃放烟花爆竹,一定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严格按照产品说明,选择符合要求的户外场地燃放,燃放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不要马上靠拢,等待一段时间明确后再处理。如果被烟花爆竹炸伤,一定不要慌张,及时应对发生被炸伤的情况,家长千万不能惊慌。可用一块洁净的纱布或者手帕轻轻捂住,尽快赶往就近正规医院就诊。争取治疗的最佳时间。

马军,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学校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届全国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治国家级专家组成员,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学校卫生》执行主编。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