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向“智”!中国机器人跑起来

更新时间: 2025-07-20 12:05:48

站內所有关于向“智”!中国机器人跑起来的知识专题整理,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跟向“智”!中国机器人跑起来有关的所有知识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向智向新,北京机器人加速“跑”向未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赖志凯 唐姝

“一位28周出生的脑出血早产儿,成功实施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定位下的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不仅精准定位了病灶,还成功清除了14毫升积血,手术非常成功。”6月18日,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CEO刘文博,指着手术时的影像资料告诉记者。

这是日前记者在“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微型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真实案例。该案例也是2023年以来,北京市推动199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4种场景实现应用落地的一个缩影。

目前北京市拥有机器人骨干企业400余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5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近30家;医疗机器人头部企业拥有手术机器人注册证24个。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

拇指和中指轻夹,蛇形臂牢牢夹住一个5毫米的小圆环;轻轻抬手,蛇形臂顺势而动,夹、抬、放,一连串精细的套圈动作便完成了……在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小心翼翼地体验了一次当医生做手术的感觉。

2023年,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两年过去,术锐机器人已在全国7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参与完成1500多台手术,提高了医生操作精细度,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术锐机器人创始人徐凯说。

...

实探深圳“机器人谷”:中国“智”造跑出加速度

深圳南山,在阳台山南部余脉和塘朗山之间的谷地,沿着留仙大道、地铁5号线分布,从长岭陂延伸到西丽和留仙洞,一条长约10公里的创新走廊,串联起留仙洞总部基地、深圳大学城、南山智园,一个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器人产业集群已然成形——深圳“机器人谷”。

这里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西丽校区、哈工大深圳校区等高校,还有大疆、优必选、越疆科技、速腾聚创等机器人公司集聚,从留仙洞地铁站向东延伸的产业带,正在书写中国机器人产业的新篇章。

近日,证券时报记者实地探访深圳“机器人谷”,揭秘这一中国“智”造新高地的崛起密码。

“成立之初,越疆从中科创客学院的一个工位起步,先后搬了5次办公室,都在深圳‘机器人谷’,就是因为看重这里的产业生态。”在深圳“机器人谷”的核心位置——南山智园崇文园区的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这样向记者介绍,“由于这里有完整的产业链和高效的配套服务,在创业初期,我们的创始团队带着图纸,直接在楼下就可以找到加工厂,当天就能拿到设计的加工件。”

这种“深圳速度”,正是“机器人谷”产业生态的缩影。沿着留仙大道一路向东,还有优必选、库犸、智平方、速腾聚创、云鲸智能等明星企业如珍珠般散落,形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机器人大道”。

...

活力中国调研行

“一位28周出生的脑出血早产儿,成功实施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定位下的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不仅精准定位了病灶,还成功清除了14毫升积血,手术非常成功。”6月18日,华科精准(北京)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CEO刘文博,指着手术时的影像资料告诉记者。

这是日前记者在“活力中国调研行”北京市主题采访活动中了解到的微型机器人辅助手术的真实案例。该案例也是2023年以来,北京市推动199种机器人创新产品在134种场景实现应用落地的一个缩影。

目前北京市拥有机器人骨干企业400余家,其中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57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单位近30家;医疗机器人头部企业拥有手术机器人注册证24个。2024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营收超过300亿元,同比增长近50%。

拇指和中指轻夹,蛇形臂牢牢夹住一个5毫米的小圆环;轻轻抬手,蛇形臂顺势而动,夹、抬、放,一连串精细的套圈动作便完成了……在北京术锐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记者小心翼翼地体验了一次当医生做手术的感觉。

2023年,术锐单孔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监局上市批准。“两年过去,术锐机器人已在全国7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参与完成1500多台手术,提高了医生操作精细度,减少了患者的手术创伤。”术锐机器人创始人徐凯说。

...

黑龙江机器人产业向“智造”跨越促转型

新华社哈尔滨5月3日电(记者 潘祺)笑美声甜的迎宾机器人、精准切割的焊接机器人、高效抓取的智能机械臂、入危险场景毫不胆怯的全地形机器人……进入哈尔滨机器人产业园区,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为代表的数十家高科技公司正将未来照进现实,通过释放人才、科技红利,撬动东北制造向“智造”跨越,为全面振兴凝势蓄力。

“伴随劳动力结构性短缺以及劳动力成本的急剧上升,我国劳动力红利时代即将结束,再加上工业化进入到后期,必然带来自动化、智能化的要求,而且用户对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品质可靠性的要求变得极为迫切。”中科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韩杰才表示,机器人是这一时期工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抓手,也是东北实现全面振兴的重要助力。

黑龙江省抢先抓早制定了机器人产业实施方案,系统分析了机器人产业面临的形势、产业发展基础及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依托省内在机器人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进一步释放科技资源潜力。

仅在2015年,黑龙江省便新注册成立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激光通信公司、雷达信息公司和哈工程哈船动力公司、智能装备公司等科技型企业2116家,新形成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439家,新吸纳本科以上人才7000余人。

...

向“智”出发,“触”见未来

  让机器人灵巧手实现精准抓握的柔性触觉传感器、助力智能驾驶信息交换共享的高性能惯性传感器……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安徽省蚌埠市的“中国传感谷”展厅,从智能传感器到各种终端应用,一款款新产品新技术呈现在眼前。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传感器产业迎来发展风口。

  “作为安徽省人工智能产业版图上‘三谷联动’中的重要一极,地处淮河之滨的蚌埠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已是传感器制造基地。”蚌埠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陶广生说,抢抓AI时代传感器产业转型升级新机遇,蚌埠市加快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力打造“中国传感谷”,推动智能传感器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安徽华鑫微纳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洁净生产车间,高度智能化的8英寸MEMS晶圆生产线高速运转,仿佛在上演一场光电协奏曲。

  “具身机器人、智慧交通、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发展,为传感器产业拓展出巨大的想象空间。”华鑫微纳副总经理丁敬秀说,目前这条生产线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满产后可以助力产业集聚发展。

  聚焦产业链短板持续补链、强链、延链,“中国传感谷”吸引了200多家智能传感器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其中专精特新企业40多家,初步构建起智能传感器材料、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应用的全产业链体系。

...
相关标签:
吞噬类的玄幻小说 吞噬神王 吞天魔功修炼口诀大全 听中国在线有声小说 听书专用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