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政论片《我们的新时代》
第一集《发展之变》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轨道阔步向前。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这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质。 第二集《民主之治》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谱写了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华彩乐章。华夏大地,呈现一派政通人和、安定有序的民主新气象。 第三集《文化之力》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在五千多年历史演进中形成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第四集《幸福之路》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第五集《绿色之美》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中国创造了最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成功实践。生态兴则文明兴。十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

豫剧《大河安澜》精彩首演
为喜迎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近日,大型原创新时代现实题材豫剧《大河安澜》在河南艺术中心成功展演,拉开了“献礼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庆祝河南豫剧院三团建团七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序幕。本次活动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南豫剧院、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河南豫剧院三团承办,郑州广播电视台、河南森源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当晚演员们以饱满的激情、昂扬的精神风貌、出色的艺术表演,为广大观众带来了高质量的艺术享受。 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河南豫剧院三团倾情创作了豫剧现代戏《大河安澜》,这是一部聚焦厚重黄河文化的新时代现实题材作品,已成功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是河南省委宣传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创作剧目。 该剧讲述了父子两代人用生命守河治河的动人故事,地域特色浓郁,直面普通百姓,贴近真实生活,在近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中浓缩了人与河的爱恨情仇、生死较量,展现了以主人公大河为首的河南百姓生生不息、自强不屈的生活状态与生命历程,抒发了“千年万年,大河安澜”的满怀期冀和壮志豪情,是弘扬九曲黄河的魂魄、平民英雄的史诗。 该剧主创、主演团队强大。国家一级编剧王宏担任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张平担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赵国安担任作曲,国家一级指挥兼作曲李宏权担任音乐指挥,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边文彤担任舞美设计,国际知名舞美灯光设计家周正平担任灯光设计,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舞台服装设计专业教授陈向群担任服装设计,上海戏剧学院教师凌军担任视频设计,国家一级导演宋晓东担任舞蹈设计,国家一级演员贾文龙、杨红霞领衔主演,国家一级演员刘雯卉、蒿红伟、盛红林、王丹、陈琍珉担任主演。 “献礼二十大 放歌新时代’庆祝河南豫剧院三团建团七十周年”系列活动还包括:8月13日召开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行业内的专家围绕三团与戏曲现代戏的发展展开讨论;随后还将在多个媒体平台集中进行河南豫剧院三团经典剧目线上展演,剧目包括《朝阳沟》《香魂女》《村官李天成》《焦裕禄》《重渡沟》《大河安澜》等三团代表性剧目;综艺晚会是本次系列活动的压轴节目,并将线上同步直播,晚会在艺术呈现上将采用多种形式,巧妙衔接三团七十年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剧目、重要人物、重要场景,展现历史的厚重篇章,唤起人们的情感记忆。 河南豫剧院三团作为全国唯一编演现代戏的红旗团,七十年来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紧扣“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创作了《朝阳沟》《刘胡兰》《小二黑结婚》《李双双》《香魂女》《焦裕禄》《重渡沟》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经典剧目,用200余部现代戏作品,全景式地展现了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宏伟画卷。七十年勇担使命一往无前,七十年初心不忘历久弥坚,一代代三团人团结奋进、奋勇拼搏,在我国当代戏曲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七十年一路走来,三团始终是的文艺路线最忠实的践行者,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有力推动者。编辑:莫韶华相关阅读:
践行艺术为民 繁荣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戏剧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新华社北京1月10日电 题:践行艺术为民 繁荣文艺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励戏剧工作者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新华社记者在国家京剧院建院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剧院青年艺术工作者回信,希望他们在新起点上“传承前辈名家优良传统,践行艺术为民,坚持崇德尚艺、守正创新,让京剧艺术持续焕发时代光彩,为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贡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和希望,极大激励了全国戏剧工作者。大家表示,要赓续中华文脉,创作文艺精品,不断壮大戏剧人才队伍,努力推动中国戏剧事业繁荣发展,更好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这封回信是勉励、是期望,更是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编剧陈卓是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青年艺术工作者之一。她说,要按照总书记要求,向前辈大师学习,向古今中外经典名作学习,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与热火朝天的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做“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的艺术家。国家京剧院前身为1955年1月成立的中国京剧院,梅兰芳担任首任院长,2007年更名为国家京剧院。剧院汇集了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杜近芳、翁偶虹、阿甲等艺术家,创编上演了《杨门女将》《野猪林》《白蛇传》《满江红》《大闹天宫》《文姬归汉》等600多部优秀剧目。年过八旬的表演艺术家刘长瑜已为剧院工作63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让她心潮澎湃:“剧院成立至今,几代演职员用心血和汗水铸就了鲜明的艺术风格,为传承民族艺术、弘扬民族精神作出了贡献。我将不负总书记期待,做好传帮带,做一支蜡烛,为青年人照亮灿烂长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王馗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的“崇德尚艺”,为戏曲工作者指明了立身为艺的方向。“京剧的传承包括从艺者人格品德的传承,也包括创作风格的传承,更包括张扬中国精神、中国气派的戏曲理想的传承。这是国家京剧院70年传承发展的启示。”王馗说,一代代青年也要沿着前辈师者的道路一步步成为爱国为民的艺术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艺术为民”,是对国家京剧院艺术工作者的肯定与关怀,也是对每一位戏剧工作者的殷切嘱托。“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艺术水平,以创作为核心任务,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推出更多有质量、有温度的艺术作品。”昆曲艺术家杨凤一说。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一级巡视员周汉萍说,文化和旅游部实施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等项目,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把人民作为艺术表现的主体,从人民和生活中汲取艺术灵感,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守正创新,是增强戏剧艺术生产原创能力的不竭动力。乐声悠扬、水袖轻扬,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演员们正紧张排演。这部即将在春节前首演的越剧《我的大观园》取材于《红楼梦》,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力求吸引更多年轻观众。院长王滨梅说:“我们要在新起点上践行总书记‘守正创新’的要求,创新创作双轨推进,深化新空间演艺,做好拔尖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为越剧事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动能。”“从总书记的回信中,我们深刻领悟到戏剧工作者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说,要继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创作更多类似于《中国故事之成语魔方》《猫神在故宫》的创新作品,在孩子们心中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国家京剧院院长王勇说:“总书记的回信充分肯定了70年来国家京剧院取得的发展成就,为剧院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指明前进方向。我们要进一步筑牢青年成长平台,让每一个有梦想的年轻人做主角;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推动传统艺术生命更新,在戏剧舞台上绽放中华文化的生机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