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作品再获雨果奖!科幻作家海漄 《时空画师》获“最佳短中篇小说”
首页资讯视频直播凤凰卫视财经娱乐体育时尚汽车房产科技读书文化历史军事旅游佛教更多国学数码健康家居公益教育酒业美食凤凰视频中国科幻作品再获雨果奖!科幻作家海漄 《时空画师》获“最佳短中篇小说”2023-10-21 22:17:4600:110来自四川凤凰新媒体介绍投资者关系 Investor Relations广告服务诚征英才保护隐私权免责条款意见反馈凤凰卫视京ICP证030609号凤凰新媒体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 Phoenix New Media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视频删帖申请流程

科幻小说《新中国》:清朝人幻想的新中国与今天有何不同
如果我们谈清朝时期的科幻小说,很多人肯定一脸懵逼,清朝还有科幻小说的?诚然,我们眼中的清朝,是一个病态落后的时代,清朝人的思维也应该是落后愚昧的,但是,每个时期,总有少数人能够睁眼看世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位清末科幻小说作家便是一个例子。陆士谔,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卒于1944年。清末民初的医学家、小说家。代表作有《新中国》、《新水浒》、《血滴子》等等。陆士谔陆士谔年幼时便喜欢读各种志怪小说,这让他养成了丰富的想象力。陆士谔17岁时开始学医,后在上海以行医为业,并开始尝试写小说。1910年(清宣统二年),32岁的陆士谔创作了一部中篇小说,名曰《新中国》。这部小说虽然只有短短两万字,但是却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为我们构画了一个与当时完全不同的新中国。小说的主人公叫陆云翔,生活在1910年的上海,有一天,他做了一个梦,在这个梦中他穿越到了1951年,此时已经是宣统四十三年。陆云翔在好友李友琴(现实中陆士谔的妻子)的带领下,游历了一个崭新的上海,还通过与好友的对话,了解到了此时的中国,早已经摆脱了贫穷落后,废除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取消了洋人在华的特权,中国已然成了世界第一。《绘图新中国》书影总的来说,作者描绘的新中国,主要是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几个方面来阐述的。在政治上,中国已经废除了封建专治,实现了君主立宪,开了国会,议员均由公平产生。并通过外交手段让西方列强答应了废除了领事裁判权,交还了租界。同时,中国的国货已经畅销全球,洋货在中国已经沦为无人理睬的次品。西方学者、教授们纷纷来华任教,各地学堂尽是外国留学生。在经济上,作者幻想的新中国已经淘汰了马车和人力车,大街上穿行的都是汽车,各种汽车公司专司负责向人们出租汽车(类似今天得出租车)。中国还发明了能在天上飞的“空艇“,用电驱动的各种轮船,全国已经不再有穷人,连过去的渔夫如今都已经开上了电气船,用先进的“测水镜”和“听鱼机”来捕鱼,家家富裕(今天的全面小康)。彼时的上海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南京路(大马路)下有了地铁,黄浦江上架起了铁桥,黄浦江底挖掘有隧道。人民广场上建立起了十二万座的大剧场,上面覆着玻璃琉璃顶。军事上,中国已经建立了强大的海陆军队,拥有千艘军舰,陆军有八百万军队,已然强大到再也没人敢挑衅的程度。《新中国》原文《新中国》里最让人称奇的两处想象分别是,1928年的“内国博览会”,作者幻想的这场博览会,世界各地都派人来参加,为此还修建了一座横跨黄浦江的大铁桥。这个内国博览会很有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雏形。此外,《新中国》里还描绘了一个弭兵会议会所以及解决国际争端的"万国裁判衙门",由世界各国共同设立于中国,用于解决全世界范围内的争端和冲突。这个职能是不是很像今天的联合国?陆士谔的这部科幻小说,在当时并不出名,出版之后,人们对于陆士谔这种天马行空幻想出的“乌托邦”并不感冒,认为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新中国》没有获得较大的关注度。当然,作者的那些幻想,大多都算不上新奇,毕竟那些什么汽车,地铁之类的,在当时的欧美已经出现了,只是中国没有罢了。在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新中国》算不上一本好的科幻小说,但是它却真实反映了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开明知识分子们渴望一个崭新的社会的诉求,也代表了人们对中国未来走向富强的美好理想。清末民初的上海当然,陆士谔也明白,以当时的状况,他的乌托邦社会,只能是不被人们理解的一场春秋大梦。正如作者在《新中国》的结尾所写的那样,一觉醒来,才发觉自己只是喝醉了做了一场梦。
《科普时报》“科幻微小说”栏目征稿启事-中国科普网
“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这是堪称目前世界上最短的科幻小说《最后一个人》。从1818年在英国诞生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思坦》(又译《科学怪人》),到1904年我国第一部原创科幻小说《月球殖民地小说》问世,再到刘慈欣的《三体》火爆全球,科幻小说已然走过两百年历程,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创作春天。伴随着科技进步而出现的科幻小说,在寄寓着人类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的同时,往往也包含着超前的忧思和期盼。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工具,那么科幻小说则是变革的文学。而且正是科幻小说以其严谨的推理式想象手法,为人类开拓了广阔的视野和思维空间,昭示人们去关注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人类对变革所做出的反映,并预见到未来发展的方向。这样一种瞻望未来图景、系念明天生活、关怀明天情感的文学,必然生机无限!然而,当科幻小说遇见同样势头正旺的微小说,它们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瑰丽火花呢?《科普时报》自今日起,在“未来时空”版推出“科幻微小说”栏目,并面向广大作家和读者征稿。期待各方人士踊跃参与。文稿篇幅控制在1500字以内为宜。投稿邮箱:769131563@qq.com。1881182024-04-09 09:32:26:0蒋 寒《科普时报》“科幻微小说”栏目征稿启事39639科幻世界科幻世界http://www.kepu.gov.cn/sci-fi/pic/2024-04/09/188118_eeb07fbb-1c2e-40e6-8d1a-abf303438b39.pnghttp://www.kepu.gov.cn/sci-fi/pic/2024-04/09/188118_eeb07fbb-1c2e-40e6-8d1a-abf303438b39.pnghttp://www.kepu.gov.cn/sci-fi/pic/2024-04/09/188118_eeb07fbb-1c2e-40e6-8d1a-abf303438b39.pnghttp://www.kepu.gov.cn/sci-fi/pic/2024-04/09/188118_eeb07fbb-1c2e-40e6-8d1a-abf303438b39.pnghttp://www.kepu.gov.cn/sci-fi/2024-04/09/content_188118.htmlnull科普时报100/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