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姓氏肖改萧问题
本人族谱为萧姓,本人户口本姓肖,目前生育一女,能否直接上户口改为族谱萧姓
高度重视,迅速组织核实办理,现将情况答复如下:
《江西省户口居民身份证管理工作规定》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公民申请变更姓名、符合法律政策规定的,本人或者监护人应当凭书面申请,向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公民申请变更姓名,应当提交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向户籍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未满十八周岁的,应由父母协商一致并同时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父母一方因故不能到派出所的,可以提供未到场一方书面同意声明,并通过公证或者现场视频等方式确认同意后,予以办理。已满八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还应当征得本人签字同意;已满十八周岁的,由本人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
该群众反映本人族谱为萧姓,户口本姓肖,目前生育一女,应按《出生医学证明》的姓名申报出生登记,登记户口后可以将姓氏肖改为萧,应由父母协商一致并同时到户口所在地公安派出所申请将姓氏肖改为萧。
2023-11-01 16:21:38
为保证真实性,投诉情况和回复情况均使用原文

“肖”姓应该是“萧”?两小孩因此改姓
上周三,不满16岁的肖维维(化名)终于改名萧维维(化名)
上周三,重庆萧氏文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肖伟带着十几个不满16岁的小孩来到奉节县第一派出所:“我们姓萧,不姓肖。”他们要求将姓氏改过来,但最终只有两个小孩成功改姓。因为未成年人改姓必须有父母陪同,而其他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成功改姓萧的两个小孩,一个10岁,萧河(化名);一个15岁,萧维维(化名)。姓肖还是姓萧?显然因为他们的年纪还小,似乎对于改姓这件事没有太多的感触,“父母让改就改了,听父母说,我们的姓写错了,现在要改正确,要认老祖宗。”
主导“复萧”这件事的肖伟,从2013年至今一直在做这个工作。肖伟34岁,奉节县永安镇人,目前在重庆经营一家会展公司。
“小时候看到爷爷祭祖,他总要在包好的纸钱上写‘萧相荣老大人收’,爷爷告诉我萧相荣是爷爷的爷爷,我们其实是姓萧的,而不是姓肖的。”肖伟说,“爷爷去世前嘱咐我,有机会一定要把姓氏改回来,要认祖宗。”肖伟说,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个事,直到2013年4月他在网上发现一个400多人的“中华萧氏宗亲群”,觉得自己好像找到组织了。从此肖伟开始着手“复萧”工作,并加入重庆萧氏文史研究会。
他回到老家奉节县第一派出所,申请改姓萧,但派出所认为肖伟已经成年,改姓氏涉及户口、身份证、房契、银行账户、驾照、学籍和工作档案,工作量很大、很复杂。同时,派出所称肖伟的孩子出生后可直接登记姓萧,而他本人至今也没有改姓。
肖伟说:“我们姓萧,不姓肖,是历史上弄错了。”而记者在查询《百家姓》时发现,《百家姓》里确实没有肖姓,只有萧姓,排在百家姓的第33位。
那么这又是怎么弄错的?记者从重庆百家姓文化交流协会了解到,据《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萧”姓为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最早发源于今山东省。
但在1977年,国家出台《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将“萧”改为“肖”。但其实,“肖“和“萧”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汉字,不存在繁简关系,“萧”的繁体为“蕭”。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错误。
现在,全国大约有萧氏和肖氏共800万人,其中湖南省最多。
重庆百家姓文化交流协会萧氏分会会长肖安元自己的姓也没有改过来,他说:“重庆的萧氏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湖北迁来的,现在有26万人,这些人的户口簿上,有姓萧的、也有姓肖的,但比例没有统计。”
肖伟为此特地去了一趟湖北红安县,比对当地萧氏族谱,发现自己的老祖宗的确是清末年间从湖北迁到奉节的,属文字辈分支。
根据族谱记载,江西省泰和县则是奉节几支萧氏的发源地。肖伟为此又去了一趟江西省泰和县,见到了有300多年历史的萧氏宗祠崇鹤堂和当地萧氏一族的传家宝,被称为《清明上河图》姐妹画的《清明上元图》,“我认为了解、恢复自己的姓氏很重要,我愿意做这些工作。”
1.拿上证据,如家谱、前辈画像、房契、地契等,到当地公证处公证;
2.公证后在当地派出所填写《户口项目变更更正申请审批表》或《姓名变更更正申请表》。有工作单位的拿回单位盖章,没有的由街道办事处盖章。
3.提交199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一表、1986年国务院关于废止该草案的通知或各地纠肖复萧新闻报道等。
4.材料齐全后当场改户口并办理二代身份证。
姓氏“萧”和“肖”算是同一个姓氏吗?二者有何区别,您知道吗?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都见过姓“萧”和姓“肖”的人,也有人干脆把这两个字混用,认为“萧”是“肖”的异体字,或认为“肖”是“萧”的简化字。
那这两个字是一个姓氏吗?今天我们就从汉字的角度来解开这个疑惑。
萧,上下结构。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严肃的肃。有草字头,本意肯定与植物有关。而汉字肃,含有千针万孔、孔眼密布的意思。两个部分联合起来,本意就是一种叶子有密密麻麻小孔状的草本植物,《说文解字》中说:萧,艾蒿也。
萧字在现在很多文学作品中被广泛当作形容词使用,比如词语萧条、萧瑟,形容环境冷清、凄凉。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个成语叫祸起萧墙,萧墙指的是墙体的内部。这个成语说的是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也比喻身边的人带来灾祸。
“肖”有两个读音,一个读xiào ,一个读xiāo。把肖字分解一下来看,上面好像是一个“小”,下面一个月字旁。它是个形声字,发小音。下面的月指的是肉,表示人的肉体或相貌相似。《说文》中说:“肖,骨肉相似也。”所以,“肖”本义是相似、相像。
如果一个子女对待老人不孝顺,也会用“不肖”这个词语来形容。这里的不肖说的是“对不起,不成材,不正派”。
在这里特别跟大家说明一点,肖字除了当做姓氏外,其他一律读四声。比如我们经常读错的一个词语:肖像,应该是肖xiào像(四声),而不是肖xiāo像。还有十二生肖xiào,而不是读一声xiāo。
作为姓氏,“萧”和“肖”是一样吗?有些人认为是一样的,误认为萧是繁体的肖,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
萧姓最早可追溯于夏朝和西周时期,流传最多的一种说法是,萧姓出自子姓。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大心因为战事有功,被分封于萧国,大心也成为了萧国的国君。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萧为楚所灭,大心子孙复国未得,遂以国为氏,称萧姓。
而汉字“肖”,被当做姓氏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左右,我国进行汉字简化改革方案,很多人误认为肖是萧的简体字,直接把萧姓改为肖姓。因为当时还没有电脑计算机,所以在登记户口本、身份证,工作者,入学证明时,直接就写成了肖。
汉字二次简化之后,作为姓氏“肖”代“萧”的情况就更普遍了。后来这个方案被废止,但大量萧姓人的户口簿、身份证上都已经变成了“肖”。原本是肖只要一个读音,读四声,现在由于一些特殊属性,又多了一个一声的读音。
相关资讯
“肖”姓应该是“萧”?两小孩因此改姓
上周三,不满16岁的肖维维(化名)终于改名萧维维(化名) 上周三,重庆萧氏文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肖伟带着十几个不满16岁的小孩来到奉节县第一派出所:“我们姓萧,不姓肖。”他们要求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