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肖”姓应该是“萧”?两小孩因此改姓

更新时间: 2025-10-07 13:38:43

阅读人数: 321

本文主题: 肖和萧是一样的姓吗

上周三,不满16岁的肖维维(化名)终于改名萧维维(化名)

上周三,重庆萧氏文史研究会的副秘书长肖伟带着十几个不满16岁的小孩来到奉节县第一派出所:“我们姓萧,不姓肖。”他们要求将姓氏改过来,但最终只有两个小孩成功改姓。因为未成年人改姓必须有父母陪同,而其他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成功改姓萧的两个小孩,一个10岁,萧河(化名);一个15岁,萧维维(化名)。姓肖还是姓萧?显然因为他们的年纪还小,似乎对于改姓这件事没有太多的感触,“父母让改就改了,听父母说,我们的姓写错了,现在要改正确,要认老祖宗。”

主导“复萧”这件事的肖伟,从2013年至今一直在做这个工作。肖伟34岁,奉节县永安镇人,目前在重庆经营一家会展公司。

“小时候看到爷爷祭祖,他总要在包好的纸钱上写‘萧相荣老大人收’,爷爷告诉我萧相荣是爷爷的爷爷,我们其实是姓萧的,而不是姓肖的。”肖伟说,“爷爷去世前嘱咐我,有机会一定要把姓氏改回来,要认祖宗。”肖伟说,他心里一直记着这个事,直到2013年4月他在网上发现一个400多人的“中华萧氏宗亲群”,觉得自己好像找到组织了。从此肖伟开始着手“复萧”工作,并加入重庆萧氏文史研究会。

他回到老家奉节县第一派出所,申请改姓萧,但派出所认为肖伟已经成年,改姓氏涉及户口、身份证、房契、银行账户、驾照、学籍和工作档案,工作量很大、很复杂。同时,派出所称肖伟的孩子出生后可直接登记姓萧,而他本人至今也没有改姓。

肖伟说:“我们姓萧,不姓肖,是历史上弄错了。”而记者在查询《百家姓》时发现,《百家姓》里确实没有肖姓,只有萧姓,排在百家姓的第33位。

那么这又是怎么弄错的?记者从重庆百家姓文化交流协会了解到,据《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萧”姓为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最早发源于今山东省。

但在1977年,国家出台《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将“萧”改为“肖”。但其实,“肖“和“萧”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汉字,不存在繁简关系,“萧”的繁体为“蕭”。这是历史上的一个错误。

现在,全国大约有萧氏和肖氏共800万人,其中湖南省最多。

重庆百家姓文化交流协会萧氏分会会长肖安元自己的姓也没有改过来,他说:“重庆的萧氏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湖北迁来的,现在有26万人,这些人的户口簿上,有姓萧的、也有姓肖的,但比例没有统计。”

肖伟为此特地去了一趟湖北红安县,比对当地萧氏族谱,发现自己的老祖宗的确是清末年间从湖北迁到奉节的,属文字辈分支。

根据族谱记载,江西省泰和县则是奉节几支萧氏的发源地。肖伟为此又去了一趟江西省泰和县,见到了有300多年历史的萧氏宗祠崇鹤堂和当地萧氏一族的传家宝,被称为《清明上河图》姐妹画的《清明上元图》,“我认为了解、恢复自己的姓氏很重要,我愿意做这些工作。”

1.拿上证据,如家谱、前辈画像、房契、地契等,到当地公证处公证;

2.公证后在当地派出所填写《户口项目变更更正申请审批表》或《姓名变更更正申请表》。有工作单位的拿回单位盖章,没有的由街道办事处盖章。

3.提交199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一表、1986年国务院关于废止该草案的通知或各地纠肖复萧新闻报道等。

4.材料齐全后当场改户口并办理二代身份证。

“肖”姓应该是“萧”?两小孩因此改姓

“我们姓萧不姓肖,要把姓氏改回来”

■肖伟拿着相关的函件,希望把姓改回“萧”。

重庆晚报讯 “我姓萧不姓肖,要把姓氏改回来”肖伟指着身份证上的姓氏,一字一句地说。上月18日,他放弃在浙江嘉兴的工作,回到老家奉节申请改姓氏。为改姓一事,肖伟奔走3个省市,耗费1年多时间。

肖伟,31岁,格子衬衫、西裤,圆圆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看上去与普通年轻人没有任何不同,可一说到姓氏问题,他立马换上一副严肃的表情。

去年4月,在浙江嘉兴工作的肖伟偶然在网上发现一个有400多人的“中华萧氏宗亲群”,“突然想起小时候爷爷说自己应该姓萧。”

肖伟老家在奉节县永安镇农村,从他记事开始,每年清明村里都会举行祭祖仪式。肖伟说,五六岁时的一个清明节,爷爷拉着他的手到村口祭祖,爷爷用白纸包上一摞黄色纸钱,用毛笔在白纸上工工整整地写下“萧相荣老大人收”几个字。

“爷爷,他是哪个?”“这是爷爷的爷爷,我们其实姓萧。”爷爷告诉肖伟,他们的老祖宗萧氏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湖北迁来的,1977年国家出台《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将“萧”改为“肖”,爷爷和爸爸也都改为“肖”姓。

“爷爷一直都想改回来。”肖伟说,他8岁那年家里盖了新房举行祭祖仪式,爷爷又提起姓氏问题。1998年,肖伟离开家乡,临走前爷爷更是郑重嘱咐他:“有机会要把姓氏改回来。”

然而,第二年,肖伟的爷爷就去世了,两年后,肖伟的爸爸也去世了,“我是家中独子。”肖伟觉得,自己有义务把家族姓氏找回来。

去年7月,肖伟专程从浙江省回到奉节老家找到萧氏族谱,前往湖北红安县比对当地萧氏族谱,发现自己的老祖宗的确是清末年间从这里迁到奉节的,“属文字辈分支。”上月2日,肖伟和“中华萧氏宗亲群”的几十名网友相约前往江西省泰和县寻根,根据族谱记载,这里是他们这几支萧氏的发源地。

在泰和县,肖伟见到了有300多年历史的萧氏宗祠崇鹤堂和当地萧氏一族的传家宝,被称为《清明上河图》姐妹画的《清明上元图》,了解了萧姓源远流长的历史。

上月18日,肖伟辞去在浙江省的工作回到奉节县,收集族谱、祖坟墓志铭等证据,甚至还让北京的朋友从国家档案馆找来国务院有关汉字简化方案的文件。22日,他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当地派出所,但却没有获批。

奉节县第一派出所认为,肖伟已经成年,改姓氏涉及银行卡、工作证等诸多证件的更改,“工作量很大。”不过派出所也同时表示,肖伟的孩子出生后可直接登记为“萧”姓。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毛远明教授介绍,“肖“和“萧”本就是两个意义不同的汉字,不存在繁简关系(“萧”的繁体为“蕭”),《百家姓》中并没有“肖”姓,只在上世纪汉字简化时期出现互用现象。毛教授认为,恢复“萧”姓是应该的,“既保证历史连贯性,也符合正确的简化趋势。”

重庆百家姓文化交流协会萧氏联络人萧文彬表示,据他了解,重庆很多肖姓人士都希望能改回原来的“萧”姓。萧文彬是永川人,他介绍,永川有好几名成年人改“萧”成功。而他本人因为证据不全没能改回萧姓,但他出生不久的孙子在上户口时直接就登记为萧姓了,“出生证直接填的‘萧’。”

1、拿上证据,如家谱、前辈画像、房契、地契等,到当地公证处公证;

2、公证后在当地派出所填写《户口项目变更更正申请审批表》或《姓名变更更正申请表》。有工作单位的拿回单位盖章,没有的由街道办事处盖章。

3、提交199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不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第一表、1986年国务院关于废止该草案的通知或各地纠肖复萧新闻报道等。

4、材料齐全后当场改户口并办理二代身份证。

重庆晚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在今年最新版《百家姓》排名中,“萧”排在第33位,却没有“肖”姓。今年各姓氏人口统计显示,全国有萧氏共739万人(包括肖姓),占全国总人口的0.56%,其中湖南省最多。

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有关资料记载,“萧”姓为周代宋国微子启后裔,最早发源于今山东省,一直延续至今,而“肖”姓汉代后就难寻踪迹。

萧氏名人辈出,汉相萧何、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等均为代表人物。

重庆晚报记者 朱小乔 陈林 摄影报道

鄂州“肖”姓缘何要为“萧”

姓氏作为个人的身份符号是非常重要的。在鄂州的“肖”姓人家,其姓“肖”却有得一辩。据资料查证,遍布鄂州16个乡镇、40多个自然湾的“肖”姓族人其姓本应是“萧”,近期,他们已召开宗亲联谊会,商讨“纠肖复萧”的事宜。

什么是“纠肖复萧”?原来,“纠肖复萧”之事存在了好多年,是全国的萧氏宗亲一个活动。“纠肖复萧”的意思就是纠正因简化字而造成错误的“肖”姓,恢复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萧”姓。按照其宗亲族人的话说,就是“认祖归宗”。

据查,萧姓可追溯4000年前。萧姓最早起源可追溯于夏朝,南齐、南梁、西梁三朝的国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99位,在2013年中国四百大姓排名第30位,人口约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59%。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历代史书很少见到,甚至连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见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万姓通谱》中,才首次出现了“肖”姓。在廿四史中,也唯有《辽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数民族。过去,鄂州是没有“肖”姓的。

那么,现在鄂州为什么出现这么多“肖”姓呢?这与1977年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这个方案将“萧”简化成“肖”,但未注明“姓氏不在简化之列”。因此,大量的“萧”氏族人被改姓为“肖”。

与“肖”的情形相似,尽管1986年国务院废止二简字,但是在其推广期间形成的户籍信息中,凡是涉及二简字的形式,都被简化成二简字,于是“萧”“阎”“傅”等全被换成“肖”“闫”“付”了。

资料显示,在公安户籍管理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福建、广西、广东等全国各地已有100余万名萧氏人口顺利恢复了“萧”姓。目前,鄂州已有萧氏宗亲向相关部门提交了“纠肖复萧”的申请报告。

标签: 应该是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