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气功法怎么做
收藏于 : 2021-03-17 18:36 被转藏 : 3
很多的男性朋友因为忙于工作,面对于着工作和生活家庭的双重压力。所以对于自己的身体关注的就比较少了,这样的情况下身体内部就很容易出现一些基本。其中很多的男性出现肾虚就是常见的一种情况,大家都知道肾脏对于男性的重要性。所以下面去了解下补肾气功法怎么做?
气功强调保健、延年,道家气功讲求性命双修。中医专著《黄帝内经》记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积精全神”、“精神不散”等修炼方法。
一、伸筋拔骨式:达摩祖师所传的舒筋活血功夫
直立屈肘攥拳于腰,向右转体屈膝,双拳上护颜面,左足尖虚步点地,上体前倾上左步,左拳变掌,反掌向侧后方下伸,上右步右掌随之,继上左步,左手向上变托掌,再上右步,右手随躯干还直亦变托掌,眼仰视双掌缝间。
重心左移向左转体屈膝,右掌再下穿伸向侧后方,反向重复上体前倾上右步,右拳变掌,反掌向侧后方下伸,上左步左掌随之。
二、调气式:达摩祖师“少林八式”中的第二式
掌握练气、练力的要诀。可以调理气血的循环,旺盛代谢作用。任何老弱病残,均易练习,只要在气功的诀上注意,便可收到效果。
先口闭,以鼻呼吸,垮肩下气,意守小腹,呼吸听其自然。要使动作随呼吸而进退;手出时为吸,手回时为呼。
左右手掌里向成圆圈旋转之。有如太极拳中的“揽雀尾”。右转数十圈后,再推到左边,亦是里向转数十圈。
三、炼精化炁:强精健体、避免遗精早泄
寝前、早起、午睡之时,均可练习。蜷身,闭目,以左右食指塞耳孔,以不透气为度,呼吸以鼻,口要闭,如此自然呼吸。有时,在由鼻呼气时,觉气达两脚板,如此一二次,不是口口如此。以后仍是自然呼吸。5-10分钟即可觉很适应,觉精管、尿管有收缩感即可。
寝前及起床前,平卧,内衣扯开,靠肉。空咽两口气,右掌从上而下,向左胸成圆圈逆时揉四、五十下。再空咽两口气,左掌如之。再随意揉胸腹部或再揉上部,不拘次数,适可而止,但女性只可揉腹部。
其实对于调理身体来说中医方式还是效果很不错的,只是大家一定要选择到位。以上的内容介绍的就是补肾气功法怎么做的,大家在一开始不熟悉的时候不用着急。毕竟补肾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长期坚持下来效果才会更好。

紫阳真人张伯端,一部《悟真篇》,说尽道家内丹功法!
张伯端是道家金丹派南宗的鼻祖,其所著的内丹经典《悟真篇》,在道家传统命功的基础上,形成“性命双修,先命后性”的南宗丹法,影响极大。
《悟真篇》更与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并称“丹经王”。
张伯端(983~1082),字平叔,后改用成号紫阳,浙江临海人。自幼博学,精通三教经籍,对医、卜、兵、算诸般学问,也无不涉猎。曾长期居台州官府为吏,后因火烧文书被流放岭南。从此,浪迹云水,寻师访道,修炼内丹。
后来,张伯端在成都遇到刘海蟾(吕洞宾传人)获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潜心修炼而道成,之后为阐明内丹奥秘,著成《悟真篇》。
张伯端的道家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悟真篇》中,该书以诗词歌颂等形式,总结了宋代以前内丹的正统法诀,继往开来,成为道家史中承前启后的一部名著。
张伯端的家思想,深受《道德经》和《阴符经》的影响,更与《周易参同契》以及钟吕(钟离权,吕洞宾)内丹道有着极深的渊源。
从道家修炼术的历史来看,外丹烧炼与内丹修炼经历了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被外丹道和内丹道共同奉为经典的《周易参同契》到隋唐时逐渐彰显于世,钟吕从内丹学的立场,对《周易参同契》的丹道理论进行发挥,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内丹道。
张伯端则在此基础上,推演出《周易参同契》的丹道理论内核,将其发挥成圆通无碍的内丹理论体系,使内丹道走向成熟。
张伯端之前的道家人士往往认为只有烧炼出金丹才能得道成仙,而张伯端则提出了“内外合一”的修炼思想,认为内丹修炼是达到道的境界的唯一途径,他将内丹修炼视为“悟真”的关键,认为只有在内丹修炼中达到“真”的境界,才能真正领悟道的精髓。
在张伯端的内丹理论中,金丹不再是唯一的修炼目标,而是在内丹修炼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除了内丹修炼,张伯端还提出了“心法”和“丹功”两个方面的修炼方法。他认为,心法是内丹修炼的基础,只有通过专注于心法的修炼,才能达到内丹修炼的境界。而丹功则是内丹修炼的重要辅助手段,通过 的调养和练习,可以加速内丹的形成和提高修炼的效果。
张伯端的内丹修炼功法从下手功夫算起,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即筑基阶段、炼精化气、炼气化神和炼神还虚。
在正式炼丹前,需要先通过内功修复和补益身体机能,使其达到精、气、神充足的境界。这个过程称为筑基阶段。
张伯端认为内丹筑基的具体方法是: 静心守窍并通气通脉,同时“持守玄关一窍”和“贯通奇经八脉”。
他认为“玄关”不是特定的身体部位或穴道,而是修炼的一种境界,即入静至虚无境界,万念俱寂时,即可达到“玄关”。
他还独创性地提出,将八脉中的“阴跷脉”指认为“会阴穴”,主张内丹修炼以阴跷一脉为先,这与医经所言不同,也不同于一般丹经的记载,但被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可。
炼精化气是比筑基功夫更高的阶段,丹家称之为“百日关”。张伯端将修炼内丹的药物、精、气、神、区分为先天和后天,用“三家相见,取坎填离”来概括炼精化气的功夫。
具体来说,就是以丹田为炉鼎,效法天地阴阳,将精、气、神合炼,这里有“采、封、炼、止”四大法诀。
“采”是采气,也就是在静坐至活子时到来时,用真意将真气送入下丹田;
“封”是通过运转卯酉周天,将送入下丹田的真气封固;
“炼”是等到下丹田积蓄了足够多的真气后,使用逆呼吸法,由“巽风”配合,沿督脉扶摇而上,进行小周天运转,又称为“转河车”;
“止”指经过约三百次小周天运转后,元精已转化为真气,不再向后天肾精转化,全身阳气充盈,淫根已断,不再有欲望时,就要及时停止周天运转。
由于在炼精化气过程中“火候”的重要性,张伯端援用周易卦象对此作了详细阐释。
炼气化神是内丹修炼的大周天阶段,也是内丹术的中关,又称为“十月关”。这是神与气融合,由二归一的过程,也就是产大药、采大药和温养圣胎的阶段。张伯端用“三花聚顶,乾坤交媾”来概括此阶段丹法。
其中,“三花聚顶”是指阳光三现、六根震动等意味着正子时已到之景象出现后,即以五龙捧圣之法,引导大药自动冲过尾间、夹脊关,冲开玉枕关,一直到达顶门乾宫;
“乾坤交媾”则是指在“三花聚顶”以及运转卯酉周天团聚大药之后,将大药引导下行,至中下丹田后,以元神寂照、温养圣胎的过程。
由于“畏惧天谴”的缘故,张伯端对于此段丹法中大周天丹功的下手时机秘而不宣。
“炼神还虚”是道家内丹修炼的上关功夫,又叫做“九年关”。 这是道家内丹修炼的高级阶段,也是出神入化的一种理想境界,张伯端用“脱胎神化,形神俱妙”来概括此段功法。
具体来说,就是指炼气化神之后,用移胎换鼎之术,把胎神迁到头顶祖窍内,进而与中、下二丹田融合成一个虚空境界,存养全体以乳哺阳神,时机成熟则阳神出壳,再进一步修炼化身法术,直至虚空粉碎,还归虚无,与大道合一。
张伯端将唐朝、五代以降,道家对内丹药物“精气神的修炼”转换为对“性与命的修炼”,构建了成熟意义上的内丹理论体系,形成了一个以《悟真篇》为理论经典、以刘海蟾—张伯端一石泰一薛道光—陈楠—白玉蟾—彭耜为传承主线的重要道派,称为“金丹南宗”,由于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与全真道并列金丹南北宗。
十一、龙虎相交
内丹功,以自身为鼎炉,以精气为药物,以精气神三宝凝结为丹成,或以人体精、炁、神为修炼对象,以意守三丹田、通任督二脉、追求人体的和谐有序为入手工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三线放松、三丹人静,神宜内敛。两脚高马步站立,两手掌心相对,位于胸前部位,再左右拉开,再合掌,再拉开,再合掌。如此开合练习,在拉开合泷练习当中,气感阻力很强。多作些开合动作,对发功治病有良好之效果。
高马步站立,两手体前合掌相并,开、合。1357、3357,3579,5579,9999。(图79~83)
四大不调有二,或外或内,寒热饥虚,饱饮疲劳,为外起。名利喜怒,声色滋味、念虑,为内起。(昙鸾法师服气法。)
劳宫为气之击人门户,练习本功,能增强身体真气。内气达到充沛时,从而对免疫力能起到很好效果。
拉开时缓缓吸气,合掌时缓缓呼气,开合呼吸,对肺活量有极好的作用。
接上式。两手落于体前,移至身体的两侧。两手掌心向内沿两侧肝胆经上摩,至腋下,再将两手移至“膻中”部位,然后出右脚,成小弓步,两手掌心向里,两手十宣相接横掌向下疏理三焦(上中下焦)至腿部,斯时气感直达“涌泉”穴。再收回右脚,出左脚,两手同样依上式动作向下疏理三焦,如此左右换脚疏理四次,以达到疏理上中下焦之效。口令词:两手掌由肝胆经上摩,至腋下,转入膻中,出右脚,理三焦,右脚收回。出左脚,理三焦,左脚收回。出右脚,理三焦,右脚收回。出左脚,理三焦,左脚收回。1357,3357,3579,5579,9999。(图84~90)
夫炼气者,冥心定息,无寂绵绵,神室内守,气人丹田,脐中动息,绵绵继继,两手拘脐,丹火温温,六根安定,物我两忘,乃炼气之道。行无狂步,言无疾声,然后炼神合道也。(《清微丹诀。清微隐真合道章》)
肝主疏泄,与胆经相表里、肝胆经络行两胁,对三焦之病,经过炼功疏理,能达到疗效。
起落要绵绵不断,气随意行,意随气转,固裆以固胯,提胸以下腰。
接上式。两脚变为马步,双掌右上左下两手掌心相对相叠,然后捻掌,右掌翻至下面,左掌翻至上面。接着右手掌向带脉由内向外旋弧,贯带脉。右手向头前上举,旋至头前,贴近头部时,旋转右腕,再落至丹田部位,下落后手心向上。接着再左手贯带脉,向外旋转举至头前,贴近头部时,旋转左腕,再向下落掌合于右掌,继续动作时,来自“武宗”公众号·再捻掌重复以上动作。
两腿马步站立,双掌手心相对,右上左下相叠,上下捻掌,贯带脉,外旋举至头前,旋腕下落,左手贯带脉,外旋举至头前,旋腕下落合掌。1357,3357,3579,5579,9999,9999。(图91~99)
夫炼神者,人室端坐,神气既息,不出不人,心无二用,一念无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气住而为息,神人而成胎。昏昏默默,杳杳冥冥,意游长空,见一景物,光如金橘,非内非外,守其物点。如月之光,如镜之影,采之存之,初不相离,恍惚自然,不如车轮。形见其神,形见其形,形神相杂,心生踊跃。其光自散,如日月照虚空,形神俱妙,与道合真关。神归体,则真神自灵。(《清徽丹诀·清微隐真合道章》)
本功主要是练羽肩、肘、腕关节。同时对手三阳和手三阴经有沟通联络之作用。对漏肩风,腰疼、腿痛有保健作用。
练习时要松肩、重肘、松胯,节节贯穿绵绵不断,使,内外联合成一体。
接上式。两腿马步不变,两手掌心向下,左右分开于身体两侧,位于两腿的“风市'穴部位,然后身体进行晃动丹田,即头看右肩,右手掌心向下上提吸地气,左手掌心向下按排病气。看左肩、左手采地气,右手排病气。如此反复练习,以巩固下盘之功力。
两腿马步站立,两手大拇指左右对准两腿的“风市”穴。看右肩,右手采地气,左手排病气。看左肩,左手采地气,右手排病气。1357、3357、3579、5579、9999。(图100~102)
鼻为天门,口为地户。则鼻宜纳之,口宜吐之,不得有误。误则气逆,气逆及生疾也。吐纳之际,尤宜慎之,亦不使自耳闻。调之,或五或七,至九,今平和也,是日调气。毕则咽之。(《幻真先生调气诀》)
本功之练习,加强丹田,劳官之气感,劳宫是主要的大窍。
练时全身放松,呼吸要匀均,手脚要合一。
接上式。左脚收回与肩同宽,双手十指向下,向右旋弧采地气,再由下而上旋弧举至头前收天气,双手由右向左再向右收天气转至右方,弓右腿,双手按于右腿之“梁丘”穴位上,向前弓冲八次。然后右脚跟向左转动,变为仆步,向下坐臀部十二次。接着再作左脚。做左式时,身体站起,双手十指向下、向左采地气,旋至上方收天气,再由左向右、向左旋弧至左方,弓左腿,双手按于左腿之“梁丘”穴位上,向前弓冲八次,再向右转左脚跟,变为仆步向下坐臀十二次。
向右开右步,双手十指向下向右采地气,上旋收天气,弓右腿,双手右下左上按于右腿之梁丘穴位上,向前弓冲八次,向左转右脚跟,变为仆步,向下坐臀十二次。身体站起,左手十指向左采地气,向上旋弧至左方,弓左腿,双手左下右上按于“梁丘”穴位上向前弓冲八次,转左脚跟变为仆步,向下坐臀十二次。(图103~117)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保精生气,炼气生神。形炼其神,则可以留形住世。而形者神气宅也。是故身安者其精固,精固则其气盈,气盈则其神全。神全故长生。(《清微气法》)
左右仆步时,两手收人天地之气贯人两膝的梁丘穴以达足三阳,尼三阴之经穴也。
仆腿时要坐臀,则能伸筋活络。古云:人老先由腿上见,故练仆步是老年人必练之功也。
两手左右分开,掌心向下采地气,两脚并挽,两手体前收天气,贯天目。两手向下排病气。两手还原体侧。收势。(图118~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