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少年!
题:奔跑吧,少年!——体育让孩子们插上强壮的翅膀
起身,滑行,出手,投射……一系列动作标准流畅,神情专注。在哈尔滨市一家冰壶训练场上,13岁的倪家欢和几位同学正练习着冰壶。在前不久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上,他们斩获了冰壶项目的多项冠军。
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如今,从课程到设施,从理念到实践,体育教育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越来越多的孩子们走出教室,走到阳光下,跑到操场上,享受体育的乐趣,插上强壮的翅膀。
课程之变:花样体育课 阳光一小时
下午一时四十分,哈尔滨,阳光明媚。
伴随欢快的音乐,小学五年级学生郝冠赫和近千名同学齐聚操场,每个班级排成一纵队,每两个班级围成一个圈,踏着整齐的鼓点,在绿茵场上跑出一个个椭圆。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学生一起跳学校自编操《街舞少年》(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十分钟过后,音乐转换,学生们立即排列成体操队形,跳起了学校的自编操《街舞少年》。
“在我们学校,小学生每天跑500米,初中生每天跑1000米。”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健康综合教研室主任王彦文说,每天下午第二堂课,都是“律动生命”体育课,学生统一到操场进行一小时的体育运动,确保阳光运动一小时。
“以前主科占用体育课的现象时常发生。”哈尔滨市一名小学教师说,如今开齐开足体育课已经成为规定动作,即使体育老师外出学习或者参加培训,也要把体育课调回来,不然学生“都不干”。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一名学生练习足球(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结合学生兴趣与办学实际,哈尔滨市实验学校还将冰壶、棒球、马球、武术等“小众”体育项目引入校园。每周二下午举行的社团活动日,田径、篮球、足球等14个体育社团爆满。
“学校每天拿出一小时用于体育锻炼,正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运动贵在坚持。”哈尔滨市实验学校校长郝岚清晰记得,4年前的一次开学典礼上,好几个学生面色苍白,当场晕倒。如今经过几年锻炼,学生体质有了显著提升。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说,通过课程创新、形式创新激发孩子们对体育的广泛兴趣,帮助他们掌握健康知识和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有助于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参加体育锻炼和体育竞赛,这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的关键环节。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学生学习棒球(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设施之变:“老三样”变身 冰雪项目升温
头戴网格护面的头盔,两肩及前胸后背“武装”上铠甲一般的护具,在冰上滑行如风驰电掣,球杆飞舞,冰屑四溅……这些以前只能在北方看到的新奇玩意儿,现在也吸引了很多南方孩子。
在湖北武汉,包括红钢城小学在内的多所小学建立了自己的冰球队。
“两年前,学校搭建校本课程时发现,许多学龄前的孩子喜欢轮滑,这项运动有助于孩子身体平衡和肢体协调。”红钢城小学校长朱冬梅说,刚好我国筹办冬奥会,再加上学校旁边开设了一家冰场,于是学校将冰球运动列入了校本课程。
这门冰雪运动课一上线,就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有近200名学生报名参加。经过层层选拔,学校最终组建了一支18人的冰球队。
红钢城小学三年级学生李佳霖是其中一员,每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后,她都和其他队员一起去附近的冰场训练。“最初上冰的时候,屁股摔疼了,站都站不起来。”每次训练,她都让父母给自己带上三件衣服,汗湿两件是平常事。
对于冰球给孩子带来的成长,朱冬梅说:“孩子们做事情更专注了,碰到挫折不会轻易放弃。打冰球强调团队合作,他们会把这些经验带到生活中。”
受地理环境、师资短缺、场地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冰雪运动基础在南方相对薄弱。而今,很多地方创新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体育运动,在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培训、体育赛事活动等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理念之变:体育融入生活 开启多彩人生
从全校只有4名兴趣队员,打比赛凑不齐人,到如今拥有70余人的专业球员梯队,重庆市首批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巴南中学在短短7年时间里,掀起了一阵足球热潮,还培养出28名国家一级运动员。
“球队成立之初,一些家长担心训练会耽误孩子的学业,对踢球这件事不太支持,”巴南中学体育老师钟世隆说,经过一段时间集体训练,家长发现原来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踢球变得守纪律,上课也更专注了;还有一些孩子变得更活泼、更自信。
2016年考入成都体育学院的何雨薇是巴南中学女足队最早的队员之一。经过3年多的足球训练,这个内向、腼腆的女孩子开朗起来,还成了队长。“是足球让我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大学毕业后想做一名体育教师,让足球影响更多孩子。”何雨薇说。
哈尔滨市实验学校八年级学生倪家欢(左)和同学练习冰壶(9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杨思琪 摄
宿舍衣柜门上贴的是小女孩踢足球的漫画,桌子上放着的是足球队的合照……从巴南中学女足队走出来的另一名女孩范铃铃,如今已经在浙江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就读大学二年级,她的微信里有10多个和足球相关的微信好友群,还拥有不少“小粉丝”。
“我始终记得教练告诉我的话,无论是踢球还是读书,关键都是要刻苦,培养学习能力。”在范铃铃看来,体育所带来的不仅是运动技能,还有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意志品质的提升,这正是体育的魅力所在。
从热爱到追求,从兴趣到使命,体育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人拼搏奋斗,为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注入磅礴动力。
就在两个多月前,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的回信,让作为冠军班学生的跆拳道奥运冠军郑姝音感到激动又欣喜。
“总书记的回信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鼓舞。”郑姝音说,她感受最深的就是信上那一句“使命在肩、奋斗有我”,“这是总书记对我们的叮嘱,也让我更明确了自己作为国家队运动员的光荣使命,激励我在训练中不断挑战、突破自我。”
目前,郑姝音正和队友们在紧张训练,备战即将到来的2020年东京奥运会。“我会牢记总书记对我们的嘱托和期望,继续顽强拼搏,力争以优异成绩为国争光,为建设体育强国贡献力量。”(执笔记者:李凤双、管建涛、杨思琪,参与记者:胡浩、廖君、俞菀、柯高阳、魏梦佳)

市运会“我的运动家”⑤|前上海女篮球员林贝叶寄语儿女:愿体育伴他们一生
“我孩子不爱运动怎么办?”这几年在社交平台上、家长圈里常常看到这么一个提问。记者日前走进一个“三代市运会选手”同堂的家庭,这一家子给出了最有说服力的答案:帮助孩子养成运动习惯最好的方法,就是全家总“动”员。
黄浦区向明初级中学的初一学生王羽虔,今年将第二次站上上海市运动会的舞台。这一次,她将参加篮球和排球两个项目的角逐。
身兼两项,就得付出两份努力,临近比赛,王羽虔基本保持了“一周九练”——日常是放学后训练,到了周末变成一天两练,上午排球,下午篮球。
这样的训练量,小姑娘日常的学业和功课也一点儿不落下,着实不易。不过问起她“苦不苦”,她倒有些轻描淡写,“一年级开始就这样了,早成我的日常了。”
采访中,记者感到对于王羽虔来说,运动确实已经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既要读书也要训练,她习惯和喜欢这样的生活。
这当然不是偶然——小姑娘的家人们,个个都是运动达人。“有其母必有其女”,王羽虔承认说,“对我影响最大的,肯定就数我的老妈。”
她的母亲叫林贝叶,熟悉上海女篮的老球迷可能听到过这个名字,对,她曾经是这支代表上海女篮最高水平队伍的一分子,曾获得过全国俱乐部杯赛季军,在WCBA联赛中杀进过八强。退役后,她成了一所高中的体育老师,并组建了家庭,拥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在退役后的十几年里,她几乎一刻也没有离开过她最擅长也是最喜爱的体育运动,上海乃至全国的群众体育赛事中,常常能看到她的身影。篮球之外,所有好玩的体育项目她几乎都有所涉猎,最近她又迷上了腰旗橄榄球。
林贝叶的爱人,在学生时代也是一位篮球选手,两人之所以结缘也是因为篮球。他们告诉记者,女儿很小的时候,他们就带着她一起去打篮球,去赛场看球,自然而然地,孩子就喜欢上了篮球。
有如此专业的两位“指导”,王羽虔相比同龄人来说,不仅是更早地接触到运动,还更早地开始理解运动。
林贝叶和爱人平日里有意无意地就会给女儿灌输科学的“运动观”,“体育不只是要刻苦和拼搏,还要用脑子去思考,理解运动的规律。当然,更要懂得保护自己,避免受伤。”林贝叶会在孩子的训练、比赛过程中,给予孩子一些专业的建议,全是她自己运动生涯总结而来的经验教训,“比如碰到一个专项训练内容,我会告诉她为什么要这样练,是适用于什么样的场景,她现在能把这些道道都讲出来,甚至可以帮助身边的队友。”林贝叶说。
不过,这样的“优势”,无形中也给到王羽虔不小的压力,甚至是烦恼,“因为妈妈以前是很出色的篮球选手,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始终就对我的期望很高,我会因为是她的女儿而感到有一些自卑。”有段时间,林贝叶看到女儿压力这么大,自己也很难受,不知该怎么安慰女儿。好在这对母女后来一起解开了这个心结,“我和女儿确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成长的路径,比如都有很强的好胜心。但我越来越感受到,她是独一无二的,不需要成为第二个我。”林贝叶告诉女儿,“你不用像我,你做自己就好了。”
据了解,王羽虔之所以后来接触排球,并喜欢上这项运动,就是她自己的想法和决定,林贝叶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女儿的排球打得更好!”
“上届比赛她才(小学)三年级,对抗大两岁的孩子有点吃亏,最后得到第11名,这一次她很想把11,变成两个‘1’。”提起女儿的这一次市运会目标,林贝叶显得比女儿还兴奋。
要说这一家和市运会确实有着不解之缘——林贝叶和爱人都曾在学生时代,代表当时的卢湾区参加过上海市运动会的篮球比赛,并都夺得过冠军;而林贝叶的父亲,也曾经是一名运动达人,早在小学时代就在上海市比赛中夺得过跳高项目的冠军。后来他还爱上了乒乓,直到退休,他都是单位里出了名的乒乓球高手。如今,家里年纪最小的成员,王羽虔的弟弟也已经是一名小运动员,市运会也是他的目标。
“体育是我们家永远最热的话题,也是每天都有的生活元素。”林贝叶介绍说,此前上海封控期间,全家每天雷打不动地进行“家庭训练”,有时各练各的互不干扰,有时林贝叶客串一下教练,指导家里这两个小运动员。
“我始终认为体育是一个既好玩又磨炼人、塑造人的事物,它和生活中很多场景是相通的,锻炼人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品质。”林贝叶说,她没想过一定要让子女成为专业运动员,而是希望体育成为他们人生的一部分,“就像人要呼吸、吃饭、喝水一样,希望体育永远与他们相伴,让他们获益终生!”
学不好别老赖体育老师,人生赢家李娜居然也是一枚学霸
《内衣先生》由杜现朝担任制片人,郑万隆、闫安编剧,钟少雄、罗惠德导演,史磊、孟子义、王雅捷、刘凯、柴蔚、王小利、唐鉴军等联袂主演。
姑娘们准备好舔屏了吗?体校男神来了!《大学生来了2》第十期节目吹来了夏日热浪,给大学生们养养眼睛,走近高校体育生。你以为体育生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大块头,快醒醒吧。本期再一次邀请到了相声界的小鲜肉郭麒麟做客,大聊体育男神的那些事,他们不只自己的体育专业了得,更是像亚洲首位女子网球大满贯李娜一样的名校学霸。
其实体坛里的学霸不只李娜,还有非常多的优秀代表。目前效力于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的林书豪,就读的是著名的哈佛大学,学的是经济学专业。哈佛没有对篮球特长的特殊奖励,所以林书豪进哈佛是单纯考进去的。到大学毕业的时候,他的大学GPA成绩达到了3.1(四分成绩点数制),成绩相当不俗。
在节目现场,三位体育生代表也对这种偏见进行了反击。他们认识不少体育生学霸,发达的四肢与聪明的大脑并存,简直完美。为此,节目组专门准备了一个智力测试,考一考普通大学生和体育生。来自对外经贸大学的李马特代表出战,体育生能否现场为自己扳回局面,彻底打败偏见呢?既得看本期大学生。
体校男生空降节目现场之后,女大学生们简直陷入疯狂状态。个个都回想起"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篮球男孩",惹得现场得男大学生很是不屑,展开了一轮又一轮的唇枪舌战。女大学生还和体校男生示范了网上最时髦的健身动作,体育生代表徐楚童居然一手举起了一个女生,力量担当非他莫属。
谈到女生为什么对体育生情有独钟,女大学生纷纷表态说,体校男生爷们,让人有安全感。因为现在女汉子那么多,如果一个男的还没有我爷们,我就觉得你罩不住我。面对全场女生毫无底线地流口水,大张伟也忍不住吐槽说:"你们看到的是线条,我们看到的是腋毛。"给女大学生们泼点儿冷水。
一般人印象中的体育生是什么样子的?用生命自恋,冉高鸣给体育生下了这样的定义。大学生代表嗨咖专门分析了上节目的两位体育生代表的微博,说他们的自拍照占所有照片比例超过一半,而且拍照角度和表情都一模一样。体育生代表反驳说,这是对生活的记录,记录自己身材变好的过程。大张伟看不下去了,吐槽道:"你有身材不好的时候么,太虚伪了。"
在MOMO直播上,会唱歌的播主有很多,会演奏乐器的播主也有很多,也有会作词编曲的音乐人播主。在颜值、演技双在线,智商、情商双爆表的胡歌总裁带领下,美汁源果粒橙在这个盛夏给消费者带来三重惊喜。[详细]
破次元时尚喜剧《内衣先生》发布第一张情感海报,男主双面人生的设定大白天下。据悉,《内衣先生》由杜现朝担任制片人,郑万隆、闫安编剧,钟少雄、罗惠德导演,史磊、孟子义、王雅捷、刘凯、柴蔚、王小利、唐鉴军等联袂主演。[详细]
《了不起的孩子》第二季正在江苏卫视热播,本季节目迎来了一位全新的常驻嘉宾来接力"天王嫂"昆凌。谢依霖说:"学习这件事是不分老少的,孩子们在参加节目的同时,也本身在给你一种震撼教育,教会你执着,教会你不忘初心。[详细]
相关资讯
王霜享受足球带来的一切(体育大看台
王霜至今还记得自己踢球时,武汉最厉害的3家青少年俱乐部的名字,“当时的足球氛围很好,尽管条件一般,但家长们都很支持、很热爱,不管是下雨、下雪还是酷暑,他们都会搬个小凳子看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