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科幻世界的造物主

更新时间: 2025-07-17 18:04:06

阅读人数: 670

本文主题: 奇幻短篇小说谁杀了克拉克

最早接触的文学作品就是科幻类,科幻世界中的各种神奇的猜想和设定,让人脑洞大开的同时也享受到了科幻带来的。近年来我国的科幻题材小说和电影如同雨后春笋一样迅速的发展起来,《三体》、《流浪地球》等作品将我国科幻作品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拉高。

而提到科幻小说,不可避免的需要提到阿瑟·克拉克,这位英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于2008年仙逝,但是他的作品如同玛雅文明的预言一般,很多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现实中得以实现。由于他对于卫星通讯方面杰出的描写,地球同步卫星轨道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克拉克轨道”,影响力可见一斑。

最早接触阿瑟·克拉克的作品是《2001太空漫游》,他一共创作了60多部作品。在他的作品中,结合了一定的科学常识和猜想,使得故事情节合理合情的同时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来非凡的阅读体会,让我们置身于一个神秘又绚烂的世界之中。

本书《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全集》共收录了30篇科幻短篇小说,这几乎是阿瑟·克拉克的全部短篇小说,喜欢科幻小说的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起来了。

作为短篇的科幻小说,在科幻场景的设置上相对简洁,但是故事情节却并不简单,在有限的篇幅内创造完美的作品,甚至于不逊于长篇小说的复杂设定。对于科学家而言,探索未知的宇宙是自己的责任,而作为科幻作家,用想象力探索未知的世界,给读者开拓思维的的猜想和空间的拓展,是一名优秀的科幻作家基本修养。兼顾科学家的严谨和科幻作家的天马行空的猜想,这才是阿瑟克拉克独到之处。也难怪刘慈欣会在获奖的时候会说出“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对他的拙劣模仿”,他就是科幻世界的造物者阿瑟克拉克,独一无二的存在。

科学与科幻是父子,也是兄弟,科幻依据于科学而生,没有科学依据的小说称不上科幻,顶多算是玄幻,而科幻对于科学未涉及到的领域进行了补充和猜想,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你会在科幻小说中发现一些明显的错误,但是在那个时代中这种错误也是一种美好的猜想,人们的发展不就是在不断的发现和纠正错误中逐渐进步的吗?

我喜欢这种硬科幻小说,在设定宏大的未来,我们感到敬畏又无比好奇,也对生活充满热切的期盼。看到阿瑟克拉克的小说,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精神振奋,他的离世是科幻界的损失,我们只能通过他的作品,沟通那个神奇的世界。

科幻世界的造物主

克拉克先生的太空“小夜曲”生死大拷问以及预言上下文

克拉克先生的太空“小夜曲” 生死大拷问以及预言上下文

不管阿瑟克拉克先生在科幻小说界有多著作等身,奖项无数,但他为一般公众所知,还是因为库布里克的那部《2001太空奥德赛》,这个历史现实虽然不免让人懊恼,但也只能不得不接受,更何况库氏的电影本来也偏小众,还挺极端,而在初期更是收获了主流评论界的很多冷嘲热讽。提起克拉克先生,第一个印象应该就是太空,广袤深邃,又孤独,跟《星球大战》里那种嗖嗖嗖的光速完全不一样,而且展望未来的同时,也不忘更遥远的过去,那个人猿拿动物骨头当工具的刹那,展现出来的“科技”含量与开创精神,不会输于任何一种太空飞行器的发明与发射。

但在《太空漫游》四部曲这样的“巨著”之余,克拉克先生也写短篇,此次文汇出版社整理成三本全集,我看的是头一本《岗哨》。而《岗哨》是其中一个短篇,在1951年春天首次发表于《十个奇幻故事》。这个故事讲一个月球地质学家在月球上的工作,生活,以及离奇遭遇和人生感悟。这看起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克拉克式故事,而它让我印象最深的地方在于,这篇本来是在1948年的圣诞节为一个BBC举办的征文比赛所写,但结果别说获奖,得入围都没入,多年后克拉克先生好象还是“耿耿于怀”,说常想知道最终获胜的到底是何方神圣?其实这篇小说集如果做得再“专业”贴心一点,应该把当年获奖的那篇揪出来,买下版权,跟《岗哨》放在一起对比,看哪篇更有资格获奖,当然还有入围?:)

而向中国读者推荐克拉克时,一般都会提到特德姜,还有刘慈欣的名字。而后者更是曾谦称自己的作品,都是对于克拉克先生的拙劣模仿。而在《岗哨》这本短篇集里,最容易让我联想起刘慈欣,或者说是最和他所思索的人生命题合拍的,应该是《破裂应变》一文,而按克拉克自己所言,这个故事同样是《2001》小说与电影的蓝本故事之一。这个故事发生在一艘太空货船上,储藏氧气突然没了,而货船上虽然只有两个人,但也撑不到交货的那一天。在这边,克拉克先生为自己打破规则的设定“自圆其说”了下:“长途旅程船员不能少于三人”为太空旅行基本规则之一,其背后有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不过,规则是用来打破的……

可能还是因为两个人的对决,更像是俄罗斯轮盘赌,而要是三个人的话,就有点怪。但这不是这故事最核心的内容,接下来两个人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没用,只剩一个办法两人都心照不宣,那就是只留下一人,氧气就够了,但谁留下来了?除了文明的“抓阄”,还有不太文明的谋杀……而文中还有一句现实到极点的话,那就是只要三天不吃饭,人类所有的文明“伪装”,都会被揭穿。意思就是在生存与文明之间只能二选一的时候,你会怎么选?而刘慈欣先生对此一极端倒是似乎一直非常热衷,曾在一次对谈中详细聊过,这可能也算是他深受克拉克先生影响的其中一方面吧。

这第一本《岗哨》里的作品是从克拉克先生第一个发表的故事《电传旅行!》开始,那时他20岁,然后这第一本收尾于1951年发表的《月球假期》,感觉这头尾两篇都是关于旅行的,只是方式不同,而且看他早年写的文章,可能更幽默与讽刺一些,后面的文章则越来越老到,收敛些,不过不管怎么说,至少在我看来,克拉克先生的文笔,即使不单是以科幻作家的标准来衡量,也是非常好的,当然这其中应该还有翻译的部分功劳。

科幻再怎么天马行空,终究还是对于当时现实世界的某种观照与反应。而写于1950年的《天敌》,其中的“主宰”一角极容易让人想起希特勒来,这本质上当然就是个元首想复活的故事,但小说中又加入了另一个角色,是一个持不同意见,甘愿被“流放”的哲人,他最后跟主宰的对决,应该还是体现了良知与邪恶的比拼,不是个一局定输赢的简单过程。

当然,克拉克先生也不是始终关注着太空,以及宏大的人文,还有很多“奇技淫巧”式的发明预见。比如在《通向海洋之路》中,克拉克先生成功预言了超便携音乐播放器的发明,乔布斯应该是他的信徒之一。但这事儿还没完,倒不是克拉克先生要找乔布斯要创意版权费,而是他的预言还有另一半,那就是他认为这种播放器很快会变成重大的公共威胁,因此被禁用,但可惜的是,到这本短篇集中文版上市时为止,这一预言还没有实现,而与此同时,这种所谓的超便携音乐播放器,应该早被智能手机所淘汰。当然智者“万”虑,必有一失,不过话说回来,全球首只耳机早在1924年就被发明出来了,但这种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在公共场合开“个人演唱会”的发明,导致的公德心冲突,在一些不那么喜欢讲文明的国家,还是会时有发生,只是还没激进到要把播放器禁了的地步而已。

阿瑟•克拉克用他的科幻创建了一个宇宙,我们在他的短篇中打开这个宇宙。

“像克拉克一样凝视宇宙,直面人类的渺小与伟大”

如果你是一个科幻迷,一定读过阿瑟•克拉克的作品,他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王,20世纪科幻小说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一生中创作了一百多部作品,畅销全世界。科幻界所能列出的奖项,他都会有作品获奖,而最终拿到终身成就奖——大师奖,也是实至名归。

《三体》作者刘慈欣满怀对于克拉克的敬意,他曾经说过:“我所有作品都是对阿瑟•克拉克的拙劣模仿”,也许这是刘慈欣的谦逊之词,但阿瑟•克拉克对于刘慈欣的影响确是不容置疑的。刘慈欣科幻小说的宇宙必将建立在克拉克的宇宙基础之上,毕竟,克拉克的宇宙经过他几十年的苦心经营,已经日渐完善,所有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星际航行、外星生命、星际争霸,等等,都在克拉克的小说中出现过,而后人关于宇宙的科幻小说也脱离不了他的这些基础的设定。

克拉克最出名的科幻小说还是当属《太空漫游》系列。在长篇小说中,作者可以用更为丰富的语言,极为细致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完整的宇宙世界。就像作者自己所说的,科幻小说最难的就是构建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而这种难度对于短篇小说来说就更加的艰难。但克拉克还是创作了很多极为优秀的短篇小说,用极少的文字,给我们勾勒出一个极为复杂的场景。他的很多短篇小说如果经过充分加工都可以成为优秀的长篇,他也确实这个做过。一定是克拉克的精力有限的,如果他有着无限的能力,他的这些短篇小说也将有着更多的发挥空间,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长篇小说。

当然短篇小说也有短篇小说的好处,在这些极为言简意赅的篇幅中,也更能领略克拉克宇宙的真意。能在短篇小说就了解克拉克小说的精髓,了解他给我们展现的整个宇宙,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如果看短篇小说不过瘾,无法满足阅读的乐趣,去找他那些经典的长篇小说阅读也未尝不可。

在这部《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全集》中。收录了阿瑟克拉克创作的全部104篇短篇小说,这是阿瑟•克拉克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产,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阅读。

克拉克人生创作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就把我深深的吸引,《电传旅行》,这是一个关于空间旅行的解决方案。这既是我们小时候曾经有的梦想,也是玄幻小说中最常出现的情景。从一个传感器进入,在遥远的另一个传感器中出来,实现跨距离旅行,看似一个极简的科幻分支,但却也是一项无法实现的科技。把生命体转化成电信号,也许阿瑟•克拉克本身就是无线电专业出身,最开始的想象也是基于无线电的。他对于这种科技是非常了解的,这种技术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克拉克在这部小说中就表现的极为诙谐、幽默,甚至出现了调侃的情况,借用信号衰减用来减肥,也真多亏他能想得到,最为可气的竟然是发明者都不会使用这一技术。

当然从克拉克的第一篇科幻小说的创作过程,也给我们了一个启发。如果我们自己也想写科幻小说,想不出具体的题材,从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出发也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建议。从无线电技术可以引申出来电传旅行。那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加以引申,跳出现实的局限就能成为科幻小说的题材。比如医学就是科幻题材中出现最多的一项,其他也一样啊,玩具可以成为变形金刚,动物可以成为蜘蛛侠,只要有想象力,一切皆有可能。科幻世界的大门向每一个人敞开着。

克拉克是以宇宙科幻而出名,因此我们更关系他的关于宇宙的科幻小说。从他的第二篇短篇科幻小说开始,就已经向着广阔的宇宙进发了。脚步迈的小一点,第一站当然是和地球最为相近的火星,来和火星人做一次亲密的接触。宇宙的大门就此打开,克拉克的科幻宇宙也开始缓慢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在这部《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全集》中还有很多小说,是沿着克拉克的写作顺序一直读下去,还是先看一下他被公认的名篇,那就随读者您的喜好了。全集也就是最全面了解作者的重要工具,如果时间充足,沿着作者脚步,浏览一下他所有的小说,看一下克拉克的宇宙是怎样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肯定是一项极为有乐趣的事情。当然,如果你时间紧,先看一下他的名篇也未尝不可,看过之后,你就会深深的爱上这位作家。

作为他作品的评论,我当然无法把他的每一篇短篇小说都介绍给大家,只能选择公认为比较好的作品略作介绍,也算抛砖引玉了,他的科幻宇宙还是要靠读者自己去全面展开比较好。

《岗哨》作为长篇小说《2001:太空漫游》的短篇原型,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在月球上发现外星人岗哨的故事。这也是我们人类最关心的问题,在茫茫的宇宙中,人类是宇宙的唯一吗?还是有着更高级的文明,对于我们现在人类的文明,持不屑一顾的态度呢?不是他们不存在,而是我们无法发现他们的存在。只有当地球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有和他们对话的机会,就像人类不会和蚂蚁去展开对话一样。而他们在月球上所设立的岗哨,就是检验人类文明强度的试金石。只有我们地球文明能够突破自己的禁锢,至少可以突破原子能障碍,能够逃出地球的摇篮,能够发现他们给我们留下的印记,我们才有了和他们对话的机会。虽然在这个故事中显示出人类的渺小,让我们地球人处于极度悲观的状态,但谁又能说这有可能就是宇宙的现实呢?

《星》主要记述了另外一个曾经文明的衰落的痕迹。他们的恒星发生了大爆炸,他们无力逃出自己的恒星系统,注定了灭亡的命运。但他们把文明的痕迹留在了他们所能做到的不会被爆炸影响的位置,等待着后来人去发掘并了解他们。一个文明的衰落也许是注定的,但那不屈的精神一直会感召着我们。在宇宙面前,人类是极其的渺小的,但人类不屈的能量注定会传递出伟大的精神。

克拉克的小说,还有很多让我爱不释手,也绝对对得起读者对他的喜爱。短篇小说的好处就是我们随时可以读其中的一篇,也随时可以停下,不会耽误太长的时间。喜欢科幻就把《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全集》找来读一读吧!

标签: 未来 空间 科幻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