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修行要师传

更新时间: 2025-07-05 16:29:49

阅读人数: 977

本文主题: 七部修真

吕老师:命功,是炼就体魄的功夫,是充足真气,通畅经络,调整身体阴阳平衡的修炼方法。人在身体不健康状态下,经受着身体的痛苦折磨,是不能入静得定的,要性命双修,才能稳步前行。

由于人在不明法前,做了很多自己不知道是正是邪的事情,善恶在随时交换着,功过在无形的背负着,不善业逐渐加重,产生了业力,出现了魔考,使身心遭受创伤,情绪变化增大,烦恼不止,因此,当明法善修,归上正途,是为近岸,乃真。若能修善,自然有感恩心的萌发,若是不明心,在迷雾中摸索,也就没有感恩心的体现。

社会之所以动荡,是因为人心不古,若人人具备真性,慈悲的流露,社会将自然得到安宁,祥和,友善。

为什么有造假,贪污,偷窃,骗人等事的发生?是人心受利益驱使,若能修善自心,一切皆表现出友爱,国家自然富强,人人可得天道赏护,灾难不常有,生活吉祥中。

朴实的心,真诚的情,是为真人,这样的人不会造假,不会行骗,守信,我们要多修善自己,积极传播爱与善,让众人醒。

吕老师:如你之说,还修什么,炼什么,得过且过算了

吕老师:达到境界的人,才能有此之。一个初学人,怎么会?能一下就达到吗?

吕老师:你讲讲,这个基础法,让我们学习学习

吕老师:如果你能讲的明白,让人明白,可以推广,讲讲怎么做到的抱元守一,真常应物,既然有此说,当讲清楚

学修:抱元守一 即神气合一  

吕老师:怎么能够做到神气合一,这些是境界,如何达到是关键

学修:明白了  就会做到

吕老师:怎么明白,从哪明白,看书?

学修:在生活中感悟,读仙佛经典经文,互相验证感悟

吕老师:让初学者一下就能明白吗,读的人不少,为什么还是未证得?很多象言,怎么理解,经文中藏象言,初学何明,如果这些能让人明,到处是觉人了。你的意思,我们都去看经文,看经文,能觉?能明? 

次第步骤,一定要遵守。看经书,目的是想掌握修行的方法。可是,看不懂,就需要从师诚学,经书多境界,实修在理解,真诀不轻传,经书不得见,假传万卷书,真传书不知,需要师指。

术在生活用,法在心中藏,术法通灵窍,玄关开门道。

功夫,聚丹,充足真气,你没有师父的亲传,看什么书能掌握正确修炼呢?看经书可求得吗?若能看书得法,何需师指。

若不经师,靠自己盲猜就能知,那些喊救命的人就不会产生了,出偏的人就不存在。无知则无畏,阻碍他人随师学法,是什么行为,让人盲目去看书,出现问题,你能帮助解决吗?

有多少人乱修出问题的,对修行术语不理解,又强猜其他,偏差甚远,难回头了,有师传法,安全可靠。

生活是什么,是获得经验的方法,有了经验,不知修度自己,生活经验再丰富,怎能觉道,会生活就会修度吗,会修度是不离生活,又其次怎么修度自己。你现在怎么修度自己都不知道,生活对你怎么能关照。

学修:自悟为主  网上不少老师,看了15年书,佛道经典。

吕老师:看书看的你对修行是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看了怎么多年的书,是否掌握了修度自己的方法。

学修二:我看的大部分是讲心性方面的经典。

吕老师:这心性之法,是何法呀,怎么修的心性呢?

看经文,明法意,会修度,这是目的,看的自己迷执与书,还不明白怎么修心性,就是枉废时间白看书,你还没说明白怎么修心性的呀。

我们关于修行是看书,还是师传,就这个问题,大家都进行畅所欲言。话都说不明白,就是一个劲的看书,

你只是看了不少书,却不明道真象,道不在书,书不能体道,你是修书,还是修道呢?

修行要师传

[修真问答]有学修问人死后会怎么样?

修真筑基群 585344989

七部修真-筑基一群 253996838

学修:老师,那人死后会怎么样?

吕老师:人死后不怎么样,为什么非要胡思乱想人死后是什么样子,用活着的思想去迷幻死后的感觉?

学修:我认为人的品质是可以带走的。

吕老师:你自己悟一下,在你没有出生前,你是什么样子,是否有你?于是,迷者说,我未出生谁是我,我死以后我是谁,这不就是胡思乱想产生的迷说吗?

这个相叫迷相,人的思想就怕落入迷相里出不来,粉碎虚空就是指除迷相,把你脑子里胡思乱想的东西都消除,是名;空性。无相无妄,落入实际,叫见证根本,是飞机安全着路,当下是真,是此,一定要领悟真言真意,莫做妄想。

所以,求真、修真、修行、学法、学道,这些根本的作用就是证得2个字,真实!

所以,觉悟者不打妄语,因为,心明己亮,照见虚空,真假彻明,所言;皆是真言。

学修:万物是一体的对不对,也就是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不存在是非分别。

吕老师:你要这样理解,我,无有分别,大爱圆融,不假他求,共生患难,你我同诚,真性乃一,但是,你还是你,我还是我,虽有区别,但证道一。

学修:那这个宇宙也是不存在的,难道这也是空,万物皆空我也是这么理解的,

吕老师:什么是空,空是指无相,无杂尘阻物,没有假伪幻的不良之物,是名无相,无相是空,空是宽大,大度,浩瀚,无边度量,胸怀也。

用俗语;不计较,不嫉恨,不嗔怒,没有你我小气的狭义思想作祟,乃圣人,真人,伟人,光明之明岸地是也,

学修:原来如此,我跟老师学到不少。

吕老师:说一个人;你心真大,两个意境。一是妄想不实的心大弭天,幻相不实比天高。另一种是比喻一个人的胸怀无私、无妄、不住、不受牵,没有痕迹的相,如镜照影,来则影去则无,如行船之水,船过而不留痕,此心乃圣。

我有现在的成就,离不开我以前的苦炼,

阅历、经验、智慧、觉悟以后,方证得大道真相,故此;年轻人,虚心为实,礼貌为贵,真人道真言,醒无量众生。福也。

我讲的话,悟根者明,道根者珍惜,

意守丹田

《七部修真》---筑基群 253996838

关于意守丹田这个问题,我想讲讲。意守丹田,本身这句话,是存在错误的理解。最初,修炼家是以守心不妄念,叫守丹,有后人理解为去守丹田。

丹,意喻心意神气之宗,而丹田,为气与神之宫殿,分为上、中、下,三个位置,如果不把这三个丹田的作用清楚了,那就很是麻烦的事情了。

上丹田,是做什么的?不是存气之库,上丹田那是人的灵神之殿堂,大脑神经之总枢,亿万脑神经细胞之发源,是主帅、指挥总部,是智慧的开发田地。人的意识全是由此产生,却又受与中下之丹田的供疏养润才能够正常的进行思维,学习和记忆。

上丹田,不是让你盲目意念的地方。那是指思想意识的活动理解,醒悟之根本。别认为,你去迷执此处,就会产生智慧之光。那是人的心性思想,精神的无形觉照,本来好好的,本来精微妙窍的,本来如初的灵神先天,却让你这个后天妄想给搞坏了。所以啊,不明则毁己,不知则妄动。

中丹田,更不是让你去乱加意守的地方,那是一片丹心,一片赤诚之品德载体,是为人思想品德之尊位,是心性的灵魂圣真,哪是让你行气盲守的地方。人之天然成,何盲引气行,唯心造幻迷,无事生非理。

下丹田,是存藏真气之库。真气来于肾精转化,受于水谷精微,空气,阳光之能,行于周身养体,而也不是你盲目意守之假做产生作用,那是神气的平衡配合。

想修炼者是好事情,好是好,但是要明白为什么修炼。方向要明确,所以,明智者,就要投靠明师,这又是好事情。可是,明师不是那么容易收徒弟的,需要观察,观察什么?人品,品德,修养。为什么?因为,需要选择材料。好比;制作一套家具,需要的是木材,你需要选择木料。选择什么样的木料,就是木师需要的。那是木料既柔又硬,既顺又软。不是一钉就开裂,不是一刨就走形,人品如是。师说几句,就受不了,想跑,不是师训几句,心就难受,就不高兴。这些都是本质。选择的材料,那是有讲究的,各行个业,都有选择材料的方式,因行业不同,属性不一,我们,这是修行,不是表演,不是开大汽车,需要的是为人心性稳重,尊师重道之品德,具备道根之器,因此,选择材料,是如挑选庄稼种子。好种子,是饱满的,是真种子,而人似如真种子,那就是需要有品德,稳性,不急燥,尊师重道之心,这就是修行所选择的真种子。真种子,播种以后,才能够发芽,生长,直到成熟,焦芽败种,那是不会发芽的。既使明师有千般妙手,也难挽救无根之树成活,所以,要想修行,必重道根。

标签: 学修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