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4 08:15:26
从某种角度来看,英国可能是典型的犯罪活动的发源地。众多经典的侦探小说都以英伦三岛为背景。最著名的无疑是柯南道尔爵士所塑造的福尔摩斯以及阿加莎克里斯蒂所塑造的比利时侦探波洛和英国乡村老太太马普尔小姐。由奥希兹女男爵所塑造的角落里的老人更是“安乐椅侦探”的滥觞。由BBC电视主持人理查德奥斯曼撰写《周四推理俱乐部》是继承上述名家衣钵的最新尝试。
理查德奥斯曼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作家,他更多的履历在电视圈,他是英国电视名人,主持人、导演、制片人和喜剧演员等都是他的本职。但当他中年开始将自己的写作爱好付诸实践时,却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周四推理俱乐部》作为他的处女作,一经问世就引发了极大关注。成为现象出版物,并入围2021年多项写作奖项。奥斯曼所塑造的角色并不是典型的侦探。这本小说将读者置于四位养老院居民的脑海中,这几位组成的“周四推理俱乐部”试图揭发在他们家附近发生谋杀的凶手。故事既有趣又引人入胜,但最重要的是它极富英国特色。我所阅读的就是2022年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
通读全书,可以感受到所叙述的故事实在是太棒了。它充满幽默感,讲述了一个伟大的谋杀阴谋和变老的微妙之处。它采用了流行的推理小说类型,但却让它变得可爱、温暖、幽默和讨人喜欢。在乡间高档养老社区居住的前特工伊丽莎白、工人罗恩、护士乔伊丝和心理医生易卜拉欣组成了周四推理俱乐部。起初,年轻的读者很难理解这四位业余侦探面临的一些问题,但奥斯曼在为书中角色着色和增加内容深度方面做得很好,同时保持阐述案件和事实的正确性。这不仅仅是对养老院生活的深入分析,读者们还会通过典型的英国自嘲幽默,了解四位老者角色面临的限制和挑战。
...和网络爽文没有区别 现在豆瓣都是水军 为了卖书都是好评。这种书在一年以后评分超过7分都是奇迹了。
唯一的优点就是包装精美。一种魔法与中世纪的厚重感。但是却虚有其表。忍不住来评论下。
唯一的优点就是包装精美。一种魔法与中世纪的厚重感。但是却虚有其表。忍不住来评论下。
唯一的优点就是包装精美。一种魔法与中世纪的厚重感。但是却虚有其表。忍不住来评论下。
阿婆之后,有多久没读过一本纯正的英伦风味的推理小说了? 英伦风味,在我看来,就是慢条斯理的节奏,形象各异的人物,看似普通但又令人久久琢磨的案件。(所谓普通,自然是针对“新本格”以来绚烂夸张的谜面。)因此,理查德·奥斯曼《周四推理俱乐部》在某种程度上,还带着浓厚的复古色彩。 一、慢条斯理的节奏 书籍有接近500页的长度,其中一半以上都是案件的铺垫,可谓“草灰蛇线,伏延千里”。书中出场了众多的人物,冗长的地名,因此,阅读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高度注意力,不然很容易忽略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作者采用双线叙事,以“周四推理俱乐部”的一名成员乔伊丝的日记为第一人称叙事;每次日记完结之后,会采用全知全能第三人称叙事。在个人视角的狭窄区域与全知视角的广阔天地内,勾勒出案件的始末,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此外,本书的人物背景设定也极为有趣,本书的侦探为“周四推理俱乐部”的四位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因此,在破案之外,我们还能一窥老年人的生活状态。“不经常看望母亲的孩子都有罪恶感”,字里行间之中也隐含着作者对于老人与子女之间关系的态度。此外,幽默风趣的英式行文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 二、形象各异的人物 书中涉及的人物粗略估计有20个以上,其中,主要人物占据5个,颇费笔墨的次要人物也占了5个左右,因此,本书的人物虽多但却各不相同,同样是养老院的老人,伊丽莎白谨慎小心,罗恩冲动易怒,易卜拉欣注重体面……他们在养老院里,玩着推理游戏,用思维的锐利抵挡不可预知的痴呆,对他们来说,这样的生活足够有趣。本书的长度为人物塑造的有条不紊提供了条件,换句话说,也正是由于本书的体量,才能撑得起如此众多的人物及其形象,也能在故事的不断开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变,比起模式化的人物好太多了。“红颜弹指老,秋去霜几丝。”如果说衰老是人类抵抗不了的命运进程,那就让衰老之后的生活更有趣些吧,就像年轻时一样;无趣的人生,才真正不值得一过呢。 三、看似普通但又令人久久琢磨的案件 书中有三个案件,两个案件发生在当下,又由此牵扯出了一桩四五十年前的案件。比起日本推理小说中千奇百怪的死法和波诡云谲的案件,书中的三个案件真是太“普通”甚至到了“朴素”的程度;当然,也绝对没有到一眼就看穿谜底的程度。因此,在阅读过程中居然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一部好的推理小说,其实不需要天花乱坠的诡计,只要能带来享受,就是好的。 P.S. 其实多少有抱着赠品剧本杀来看本书的冲动,本人不是一个剧本杀迷,但也玩过五六次,不管是线下还是线上的,对于本书的剧本杀,只有一个字,牛。在我寥寥无几的经验中,这个本最后的结局是最“有趣”的一个,我只能用“有趣”一词了,小卢用意颇深,不足为外人道也。
...“柯南道尔之后最伟大的侦探小说家,是侦探文学黄金时代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无可争议的侦探小说女王,侦探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每一个开始走进推理小说世界的读者,都能多多少少看到这些与阿加莎克里斯蒂有关的赞誉之词。这也难怪,一个世纪以来,作为世界推理小说三大宗师中唯一的女作家,因为其很多推理作品主题和题材史无前例的开创性和经典度,阿婆少不了会受到无数读者对她的爱戴。另一方面,从通俗的角度来说,包括我在内,很多推理爱好者都会有所好奇,在刻画逻辑脑洞和惊悚悬疑的的领域,女作家的优势可能并不那么明显,那么阿婆是怎样推陈出新,用怎样旗帜鲜明的推理笔法奠定了自己在推理小说史上的宗师地位,引得后人竞折腰?
《无人生还》初识阿婆便对她炉火纯青的推理心生敬佩,《东方快车谋杀案》读毕后更是感动于阿婆笔下藏匿在事态万象背后那点滴的人情冷暖。
正处交通运行淡季却意外爆满的火车,席位一票难求。小胡子侦探波洛不知不觉中卷入了火车上一场扑朔迷离的案件中: 因突如其来的雪灾,火车被迫停封闭,除了一位知心好友外,连得力的警察也没有。侦探波洛孤身奋战,对付12位嫌疑提前布下的陷阱,想想都替他捏一把汗。在《东方快车》全书读到三分之二,种种蛛丝马迹和阴谋逐渐显露出来时,阿婆的勇气便可见一斑,这样剧情中易出bug的宏伟故事背景,即使是在推理的黄金年代,这种战略性的构思也是超前的。更彰显推理实力的是,全书没有一处叙诡,包括12位嫌疑人的证词在内,波洛发现的每一处证据都按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循着理性的光辉迸发在读者的眼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种种可能被体察到的人性之恶被阿婆借波洛之手“温柔”得撕开、揭露,评判正义和罪恶的法官继《无人生还》后,这次以脱离常形的“审判之义”再次出现在了《东方快车》之中,借助于“推理”这把快准狠的“利刃”,对多样人性的探讨和揭露,是阿婆作品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主题。
...多年以前,英伦侦探小说“背弃”了柯南道尔和阿加莎开创的本格路线,新起的霓虹国却把本格推理发展到了魔幻小说的境地,虽悬之又悬,奇之又奇,却极度脱离现实,已经沦为“纸上谈兵”式的罪案。英伦文学很追求侦探小说的现实感,这大概是英国人抛弃本格路线的原因,因为本格罪案,从纸面游戏上看是高智商,从现实罪案的角度,却无异于智障,留下来制造不可能犯罪现场然后不开溜≈作茧自缚+等着被抓。英国人重视居于现实主义和开放犯罪现场的智力推理,摒弃了智障型作死犯罪模式的演绎,宣告本格推理的终结。
真实的罪案都是罗琳笔下“斯特莱克探案集”的那种模式,罪犯在尽可能开放的空间里犯罪然后抹掉痕迹开溜,即使迫不得已要在房间里作案,最智慧的选择,也是第一时间擦掉痕迹,避开监控开溜。所以,罗琳或其他作家笔下的英伦侦探为了探案都要在户外跑断腿,利用现场稀少的痕迹寻求现场之外的探访和追踪,这才是现实里真正犯案和探案的模式,哪有本格小说里那种煞笔犯罪分子——犯了罪,不开溜,掩耳盗铃般制造所谓的“不可能现场”,然后,现场恰好有一个侦探,文绉绉的,和犯罪分子处在一起天天开会研究线索,有时犯罪分子不但不开溜,还继续坚持天天“开荤”(连环杀人),我艹,犯罪分子煞笔,难道一屋子的人都煞笔吗?你这个煞笔犯罪分子不开溜,那我们剩下的人继续留下来煞笔一样等着被你杀?你不开溜我们也会跑路啊!本格小说=宣告了一个傻子数学命题:树上有十只鸟,被黑枪干掉了1只,结果还有几只?本格的答案是还有9只,这9只傻鸟不但不飞,还要唧唧渣渣搞推理讨论是谁放了黑枪,然后等待着莫名的恐惧和“被干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