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词|网络文学 online literature - chinadaily.com.cn
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英语点津:XXX(署名)”的原创作品,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英语点津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不得非法盗链、转载和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561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英语点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本网所发布的歌曲、电影片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与研究,如果侵权,请提供版权证明,以便尽快删除。

刘慈欣《三体》获世界科幻最高奖“雨果奖” 为中国作家首次-新华网
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8月23日,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举办的2015年“雨果奖”结果最终揭晓,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长篇科幻小说《三体》不负众望,获得最佳长篇小说奖。英文版翻译者,华人科幻作家刘宇昆代领奖项。《三体》此次获奖是中文作品和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协会所颁发的奖项,自1953年起每年在世界科幻年会上颁发。“雨果奖”堪称科幻艺术界的诺贝尔奖。在世界科幻界,“雨果奖”和“星云奖”被公认为最具权威与影响的两项世界性科幻大奖。《冰与火之歌》作者乔治·马丁在之前曾经预测:“我认为《三体》会成为第一部夺得雨果奖的中国作品。”今年的雨果奖评选由于“小狗门”备受关注。美国右翼作家团体组织了“悲伤小狗”和“疯狂小狗”两个团体,在推特上造势宣传,在政治上割裂科幻作品和读者群体,对提名奖进行疯狂刷票,导致众多优秀作品无故落选。在提名过程中,《三体》也受到冲击,最终无缘提名。然而作家马尔科·克劳斯表示已经无法忍受美国右翼的行为,主动撤回了自己的候选作品,《分离线》,将提名名额让给了《三体》。马尔科·克劳斯在退出评选后在推特上发文称:“说实话,我真想不出有哪部比《三体》更让我想在候选名单上看到的作品了。祝作者刘慈欣和译者刘宇昆好运!”刘慈欣得知后,在水木社区发文表示:“很敬佩Marko Kloos 的高风高节,放到俺这俗人身上不知能不能做到。与被提名的兴奋相比,更为雨果奖受到puppy们的损害而悲伤。这真的不是矫情,如果雨果奖由此失去了公信力,TBP(观察者网注:Three-body problem,《三体》的英文书名)就是得了奖,也只能以平常心看待吧。”《三体》最终还是众望所归,夺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说明中国科幻已经具备世界级的影响力。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峰称:“祝贺大刘为中国科幻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雨果奖堪称科幻领域的诺贝尔奖,而且比诺贝尔文学奖更专业,更纯粹,更关乎文学的核心要素:想象。荣耀属于大刘,属于所有热爱科幻的人们,也属于雨果奖与科幻本身。科幻生于西方,长于西方,在东方也找到了沃土,这是科学与想象超越国界的人类意义的最好证明。”
中译和英译对比,中译全面胜出(世界科幻史:一场漫画奇旅)书评
英译和中译都入了,可惜各有物理缺陷:英译,拆开原版书很少配置的塑封之后发现书签绸带上端未固定,心想这挺稀奇,买了不少有绸带的精装书但绸带在下端固定这是头一回见。稍后才发现误解了:下端也没固定,依惯例折回夹在书里;这仍是头一回,不过是头一回绸带出厂就脱落了……中译,在某宝上找了最便宜的一家,收货才发现又遇上当当二道贩子了,以那种聊胜于无的简易包装,当(然八角全损)当(会随机附送几个磕碰凹坑)!两个战损版肩并肩首先读的是英译,感觉图像小说这个呈现方式不但新颖,编写得还算给力, 与主题结合得相当贴切 ;大段文本虽不能完全避免,但已经把这个形式利用得很好了,算是详略得当、生动有趣的科幻简史 。几个重点介绍的阶段各有其独特的叙述形式串为整体。当代科幻史虽有提及但太短了,不够全,意犹未尽,可能跟原作者的阅读量有关吧。不过,读完英译版之后最大的疑惑是,除了凡尔纳之外,没有什么法国元素啊,原著不是法语吗?看了中译的简介,才知道有两大段法国科幻部分在英译时删掉了。于是更期待中译版本;可惜由于台风的关系,送货有些延迟。中秋节晚上才收到,当晚就迫不及待地熬夜读完。如译者短评所言,中译恢复了 P68-88,211-222 这两大段在英译版被完全删掉的内容。我在 Goodreads上吐槽说英译版书名里漏了“English-language”,应该是 The History of English-language SciFi。当然,那边书名里也没有“世界”这个关键字。前一删段的20页,覆盖了大致相当于世纪之交、纸浆及黄金三个英语科幻时期的法国科幻史。后一删段的十余页,则是现代法国科幻简史及其他非英语国家的科幻极简史。虽然我对(除了凡尔纳之外的)法国科幻很不了解,这两段法国科幻史读得有点迷糊,但有一点相当感叹:法国科幻的曲折,与新中国科幻前几十年的曲折,颇有些“相通”之处啊……英译版还把原作者的序言删掉了。窃以为这个序言写得也相当精彩,与特德姜的前言各有千秋。作者序言里提到本书“兼顾了非英语作品”,删掉以上两个部分之后这点不再成立,不知是否原因在此。本人是原教旨科幻读者,严重偏食科幻阅读,对漫画、影视、游戏等其他形式的科幻了解甚少。在本书的前期宣传,容易给人误解后面几种形式也全面涉及;那么,本就有限的图像书篇幅中,留给小说的内容会不会过少过浅。这也是我没有更早入手此书的原因。但入手之后,发现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全书还是侧重科幻小说,其他科幻形式更多体现在插图里,以及页脚的迷你推荐单中。中译版赠送了一张超大海报译者是连续两年雨果奖入围者,翻译功底和科幻史功底都相当深厚,又有海量的科幻阅读量打底,本书的翻译几乎是无可挑剔。他在本书下面建了一个贴子,谦虚地说是勘误贴,其实没多少误可勘,反倒是详细罗列了法、英、中三个版本的差异,在比较对照这个方面相当有价值: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524074/discussion/637653798/
相关资讯
走近科幻小说《逐日》中的科学家-中国科普网
科幻小说《逐日:空间太阳能电站档案》以空间太阳能电站解决方案为背景,展现了中国在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的科技竞赛,探讨了科学家对科学事业的奉献和对新一代科学家的期望。纵观古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