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落谁家?“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揭晓
花落谁家?“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揭晓 2024-09-28 23:21 发布于:广东省9月28日,被誉为“中国科幻最高奖”的第35届银河奖颁奖仪式在成都市成华区天府国际动漫城举行,备受关注的银河奖获奖名单揭晓,展现了中国科幻文学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可能。 中国科幻领军人物刘慈欣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之后,再次来到“中国科幻之都”成都,与王晋康、王红卫、江波、宝树、谢云宁、张冉、阿缺、严曦等科幻创作与产业界嘉宾一道,共同见证银河奖的颁发。 连续两年空缺的最佳长篇小说奖由严曦的《造神年代》斩获,江波的《赛博桃源记》、廖舒波的《艺》以及王元的《他者》摘得最佳中篇小说奖,最佳短篇小说奖颁给《遥远的脉冲微光》《中元节》《且放白鹿》《游隼向西飞行》《上帝的花棺》,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得主为阅文作家城城与蝉的作品《天才俱乐部》,最佳新人奖获得者为谭钢。严曦斩获第35届银河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本届颁奖仪式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旅投集团和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共同指导,由四川《科幻世界》杂志社有限公司和四川旅投旅游创新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共同主办。同时,本届银河奖颁奖系列活动还包括了科幻动漫研讨会、沙龙以及科幻作家签售,刘慈欣签售专场尤为火爆,引发读者热捧。江波的《赛博桃源记》、廖舒波的《艺》以及王元的《他者》摘得第35届银河奖最佳中篇小说奖。 “银河奖仍然是国内科幻类奖项最有含金量、最重要的奖项。”作为银河奖评审会主席,刘慈欣表示,银河奖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传承了科幻文学的创作传统,注重科幻文学的多样性,注重发掘年轻力量。 值得注意的是,《科幻世界》联合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在仪式现场发布《中国科幻网文白皮书(2023-2024)》。白皮书指出,科幻网文在书写“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想象”的过程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已经成为下游IP改编市场的重要来源。《中国科幻网文白皮书(2023-2024)》。 白皮书显示,近两年科幻网文数量激增,精品佳作持续输出,形成百花齐放的“新生态”。以阅文集团为例,截至2024年6月,共新增科幻网文4.7万本,累计创作总字数达50.3138亿;截至2024年8月10日,起点读书十万均订作品累计达20部,其中科幻网文占比50%。题材方面,当下的科幻网文不仅继承了黑科技、星际高武等既有子类型,而且衍生出贴合时代特征的赛博朋克、时空穿梭等新兴子类型,以《深海余烬》《故障乌托邦》《天才俱乐部》为代表的优质新作正在快速引领潮流。《中国科幻网文白皮书(2023-2024)》。 记者了解到,科幻网文佳作频出背后,是网络文学作者阵营和读者大盘的不断扩大。截至2024年6月,有超4.6万位阅文作家选择科幻题材创作,87%的作家具有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科幻新人作家Z世代占比超90%。随着科幻题材的发展,作家分布结构也愈发健康,以“天瑞说符”代表的中流砥柱持续产出,以“城城与蝉”为代表的新生代作家日渐崛起,以“我吃西红柿”为代表的头部作家渐次转向科幻题材,以“须尾俱全”“柯遥42”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纷纷入局极大丰富了科幻题材的多元表达,“科幻+”也日益成为新的创作趋势。 科幻网文题材的百花齐放,也促使其IP改编价值加速释放。白皮书认为,受益于网络文学的大众性、消费性,以及科幻题材的现实性,科幻网文天然具有IP改编的强大潜力。据统计,在2023年至2024年20余部有明确平台归属的科幻待播剧集中,超过50%改编自科幻网文。根据阅文科幻网文改编的影视剧《明日乐园》《从红月开始》《夜的命名术》等出现在各大视频平台片单中。同时,由知名导演路阳执导的电影项目《我们生活在南京》一经官宣,也引发影视文化行业及科幻爱好者的广泛关注。 科幻网文优质作品的IP改编化,是中国网络文学做大做强的关键环节。综合考虑内容质量、市场反馈、专业评价等多种因素,白皮书认为,《故障乌托邦》《天才俱乐部》《伪像报告》《普罗之主》《黄昏分界》等5部网络文学作品具备较强的IP改编潜力。其中,本届银河奖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获奖作品《天才俱乐部》影视化项目已在积极推进中。 第35届银河奖获奖名单第35届银河奖获奖名单。南方+记者 戴雪晴 【作者】 戴雪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一周文艺:多个文学奖项揭晓,莫言推出首部科幻小说集,贾樟柯新片定档
▷第八届郁达夫小说奖获奖名单揭晓。杨方《月光草原》和金仁顺《白色猛虎》分别摘得中篇小说首奖和短篇小说首奖,龚万莹《出山》、黎紫书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韩松落 《鱼缸与霞光》获得中篇小说奖,朱婧《我的太太变成了鼠妇》、万玛才旦《松木的清香》、牛健哲《造物须臾》获得短篇小说奖。▷凤凰文学之夜·第三届凤凰文学奖颁奖典礼举办。胡学文《龙凤歌》获首奖;潘向黎《人间红楼》、朱辉《万川归》两部获评委会奖;王苏辛《重新醒来的一天》、宁肯《冯所在》、温文锦《鹤形的寓言》三部获提名奖。六位作家上台领奖并发表获奖感言,分享了各自创作的心路历程。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在颁奖典礼上特别提到,伟大的编辑有一种面向未来的直觉,这种直觉正体现在当今的编辑身上。此外,他还借《西游记》中唐僧与孙悟空的关系,比喻作者与编辑的合作,强调了编辑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性。▷《长江文艺》双年奖揭晓。尹学芸的《一个人的风花雪月》、陶丽群的《万物慈悲》、谢络绎的《牧人向往的河谷》、樊健军的《斑鸠入画图》获“优秀中篇小说奖”;程永新的《他乡》、鲁敏的《暮色与跳舞熊》、潘向黎的《添酒回灯重开宴》、潘灵的《神兵天将》获“优秀短篇小说奖”;雷平阳的《冰块里的钟(组诗)》、胡弦的《夜晚的冒险(组诗)》、魏天无的《命令我怀念(组诗)》获得“优秀诗歌奖”;周荣池的《上河之畔》、傅菲的《圣鹿》获得“优秀散文奖”;何平的《好的类型小说是真正的国民文学》、叶立文的《新时代文学视野中的鲁迅文学奖》获得“优秀评论奖”。▷第16届傅雷翻译出版奖10部入围作品揭晓。本届傅雷奖共收到28部社科类和19部文学类作品。最终入围5部社科类和5部文学类作品,分别为《法兰西君主制度》《事实与虚构:论边界》《科学与知识的历史》《看见巴黎圣母院:一座大教堂的历史与考古》《法国大革命批判辞典》与《金米和沙米》《从熊口归来》《纵情生活》《相片之用》《还乡笔记》。据悉,最终获奖名单将于11月30日公布。 发布会现场活动图▷作家聂华苓辞世,享年99岁。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出生于武汉,1948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文章《变形虫》,1949年赴台湾地区从事文学创作,1964年,聂华苓旅居美国,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1971年与作家、诗人保罗·安格尔结婚。代表作有《桑青与桃红》《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等。1967年,聂华苓和保罗·安格尔创办了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这一项目成为创意写作发展史上的重要成果。▷2024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作坊开幕。“今年恰逢上海-台北两岸文学营暨小说工作坊十周年,上海和台北两地作家的文学交流活动有十年了,这非常有意义,以后这个活动还要继续办下去,两岸需要不断地沟通,两岸作家也要多见面多交流,结下更深厚的友谊。”开幕活动上,市作协专职副主席高渊表示。回顾过去十年,两岸文学营已经成为两岸青年人交流常态化、机制化的平台,并促进了一批有深度、有影响力,面向两岸青年阅读人群的文学作品的诞生。方岩、黄平、来颖燕、刘梓洁、三三、吴纬婷、吴亿伟、项静、张定浩、朱和之、赵松等两岸作家、文学评论家将作为小说工作坊嘉宾参与多场主题研讨。▷10月25日上午,第二届当代少儿文学创作与研究国际论坛暨《全国优秀作文选》四十周年刊庆活动在南京举行。活动以“成长与未来:少年文学与少儿写作发展研究”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的儿童文学领域的作家、学者、特级教师共同展开了研讨。开幕式中,中国作协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通过视频致辞,表达了对儿童文学创作和交流的关注,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成长与未来的紧密联系。活动由由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作家协会主办,当代少儿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凤凰报刊《全国优秀作文选》编辑部承办。▷《诗的消息,诗人的故事》新书分享会举办。近日,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携其新书《诗的消息,诗人的故事》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金理、青年诗人王子瓜一同做客思南读书会。在书中,张新颖还原了一首首经典诗歌的创作情境,以及他们生命中的漫长准备。他表示“诗歌的意义是重返语言最初的意思,然而它早已被我们遗忘。我们总是等到问题出现才关心,比如我们今日发现了语言的腐败,才意识到返璞归真。”▷莫言首部科幻小说集《球状闪电》上市。提到幻想,莫言在创作早期就发表了诸多具有幻想色彩的小说。诺奖评委会曾称赞他的想象力“飞跃于整个人类的存在状态之上”。故事集《球状闪电》由莫言选编,收录了《球状闪电》《天才》《你的行为使我们恐惧》三篇具有独特气质的科学幻想小说。▷第七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揭晓,青年作家魏思孝凭《土广寸木》摘得首奖。魏思孝直言自己确实挺焦虑是否能得到这个奖,“我觉得判断一个文学奖重不重要,不是看这个文学奖已经存在的时候,而是要设想如果没有这个文学奖,会是什么样子?”他认为这一奖项对年轻的写作者来说,是给了我们一个舞台。颁奖词写道:“以村庄而非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为主题,采用细密写实主义手法继承《生死场》的传统。”▷《花经》再版首发式暨中国花经文化主题研讨会举办。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花经》是一部经典之作,这部书凝聚了中国园林大师黄岳渊、黄德邻父子的毕生心血,它自1942年的油印试读本到1949年新纪元出版社正式出版,再到1985年上海书店出版社版,直至本次重新编辑出版,《花经》历经了82年,5次出版和黄岳渊家族3代人的艰辛努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论坛举办于100年前的上海黄园旧址——黄氏畜植场,如今已是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所在的李子园公园。▷贾樟柯执导新片《风流一代》定档11月22日。《风流一代》讲述了女主人公巧巧从千禧年代开始,跨越21年、直到当下的情感历程。影片历经22年拍摄、制作完成,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情感与时代的游历。贾樟柯表示,“新的感受需要新的叙事方法,我想去冒险,尝试用新的叙事方法,带给观众一种崭新、或许有些陌生的情绪体验。”定档海报以“俱往矣,不回头”为主题,风格区别于贾樟柯过往的电影作品海报。据透露,《风流一代》选用了现场记录及后期精选的19首时代歌曲,故事之外,还将为观众带来一场音乐盛宴。▷2024年“新蕾儿童文学之夜——一辈子的书”举办。10月26日,由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新蕾出版社主办的“新蕾儿童文学之夜——一辈子的书”活动在全国16座城市举行。今年,出版社邀请作家梅子涵、赵丽宏、荆歌、徐鲁、周晓枫、王一梅、薛涛、郭艳、殷健灵、李秋沅、葛竞、王勇英、冯与蓝、左昡、慈琪,阅读推广人袁晓峰、赵世峰、李岩、周益民、李华、陈怀菊、周其星、程琦、付雪莲、丁向鸣以及该社编辑共30位主讲嘉宾,与小读者们共赴文学之旅,依托双效俱佳的众多原创儿童文学作品和拥有22年历史的“国际大奖小说”书系,带领读者走进一个个打动人心的文学故事,共同感受文学的力量。“阅读是一种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局限的对话,‘天涯共此时’,我们希望用这种形式和更多的读者一起见证阅读的魅力,也希望在更多的孩子心中种下阅读的种子。”副总编辑焦娅楠说。栏目编辑:袁欢封面图:《住宅区的两人》剧照原标题:《一周文艺:多个文学奖项揭晓,莫言推出首部科幻小说集,贾樟柯新片定档》阅读原文
谁将问鼎“雨果奖”?入围作家这样说--科幻--中国作家网
10月18日,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将启幕,备受期待的2023雨果奖将在本次大会上公布最终结果。 作为全世界科幻界最高奖项之一,雨果奖(Hugo Award)是为纪念“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Hugo Gernsback),由世界科幻协会在每年的世界科幻大会期间所颁发的年度奖项,被誉为“科幻界的诺贝尔奖”。2015年,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第一部(英文版)获得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2023年,中国作家江波的《命悬一线》、鲁般的《白色悬崖》、任青的《还魂》(英文版),以及王侃瑜的《火星上的祝融》入围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海漄《时空画师》入围“最佳短中篇小说”,《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入围“最佳相关作品”名单。届时,谁将问鼎2023雨果奖?雨果奖揭晓前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到了海漄、江波两位入围作者,听他们畅谈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海漄:入围是鼓励,继续按计划创作 今年,海漄的作品《时空画师》入围2023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名单,是这个类别里唯一一部中文作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主题作品首次入围雨果奖。《时空画师》从故宫博物院闭馆日惊现“幻影”开始,将历史、推理、科幻相结合,追溯了一幅虚构的名画创作以及“当时”的朝野权力斗争故事。 海漄告诉记者,《时空画师》是根据过去的未解之谜,用科幻做解释,也是传统文化与科幻的有效结合。“传统文化跟科幻是不冲突的,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很厚重的,这之中有对于未来的想象,虽然并不一定都准确,但是关于人类命运的关怀、个体人性的光辉等,放之古今中外都是通用的。这些不仅可以感动我们自己,也可以在世界上引起共情,这是独属于我们本土化的东西。” 谈及《时空画师》入围2023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海漄谦虚表示:“刚好这一次入围的作品里,历史题材的科幻相对较少,深感幸运。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肯定和鼓励。”未来,他还会继续沿着自己的计划进行创作,“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不是一篇作品能改变或是拉伸的,要靠大家做一些最基础、最踏实的工作,慢慢把这个事情做起来。身为作者,我们会尽量把自己最好的作品呈现给大家,为中国科幻事业尽绵薄之力。” 江波:入围挺好,能得奖就是再好不过了 科幻作家江波的作品《命悬一线》入围2023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名单。这部作品讲述的故事极为贴近现实:主人公是中国蓬莱空间站上的一名宇航员,要在极为有限的时间里、在极高的速度下,用聚合纳米管制成的“救生索”,紧急救援另外两位遇险的外国宇航员。 江波毕业于清华大学微电子学专业,2003年发表第一篇科幻小说《最后的游戏》。20年的科幻创作,江波发表了长中短篇科幻小说60余部。作为曾多次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星云奖等国内科幻大奖的作家,江波得知自己入围“雨果奖”后表现得颇为淡定。“雨果奖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反映了读者的喜好和品位。得奖与否,不能强求。”江波一直保持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入围已是一个挺好的事了,能得奖就是再好不过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作家的出现,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江波坦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很快,杂志收到机器人写的作品是必然发生的。AI能够生成很多文本内容,必然有人拿这些去蒙混过关。” “目前,机器人写出来的东西缺少逻辑上的连贯性,像提纲框架一样,细化的水准很平均,内容很平淡。人工智能更像一种统计性的方式——把词语当作一个参数或变量,这个变量和哪些词语相关,用统计概率的形式回馈给用户。这样生成的东西能够有多少超出人类最杰出的作者?我觉得是不太可能的。”江波说。-->
相关资讯
2024年第35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揭晓,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实至名归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变得日益复杂和微妙。这一成果让人类看到了与外星人建立和平交流的可能性。 9、 杨晚晴的《游隼向西飞行》 最佳短篇小说奖在一个科技与自然交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