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扶贫日记㉑

更新时间: 2025-08-30 11:27:16

阅读人数: 418

本文主题: 人民日报 青春日记

从新兴县簕竹镇的六联村、非雷村,到河头镇的步朗村,再到云安区的降面村和庆丰村;从“十百千万”到扶贫“双到”,再到“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作为国家税务总局云浮市税务局驻村干部的我把人生中最宝贵的10年青春都奉献给云浮扶贫事业。我来自大山,是农民的儿子。我的初心很简单,就是想为困难群众做一点实事。

“群众不脱贫,睡觉不安宁。”也成了我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黄振华现在是非雷村委樟田村村长。在2010年我初到非雷村时,黄振华还是村里最穷的贫困户,得知我是扶贫干部,直接就问我要钱,他以为扶贫就是发钱。我明白扶贫最重要的是让群众信任,第二天就带着蔬菜和猪肉,到黄振华家“蹭饭”。经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黄振华并不是懒汉,只是他的父亲瘫痪了6年,两个孩子在上初中,他再怎么努力干活,钱还是不够的。黄振华也开始发现这位扶贫干部并不是走过场,而是真心想帮助他的。所以,当我提出要联系企业帮助他开办养猪场时,他马上就说:“行!强哥!都听您的!”在那一年,黄振华就成功脱贫了。脱贫后的他不忘回馈村子,每个月总是义务清理路边的杂草,还被选为村长。从最穷贫困户到村长,从陌生的“邓书记”到亲切的“强哥”,一切都在我的坚持下慢慢改变着。

2016年,是我扶贫的第7个年头,我来到了降面村。那时的降面村是云浮最贫困的村之一,全村1536人,贫困户就有198人,其中16户孤寡老人分散居住在不同的自然村。房屋都是上世纪用泥砖、木条搭建而成,非常危险。我立即向单位提出了在降面村建老人公寓的想法,很快就得到了单位的大力支持。凭借着单位提供的启动资金,老人公寓在2017年正式动工。然而设想美好,现实却异常困难。由于村民不理解,征地难,让我一度想要放弃。但是,只要想到70岁腿脚不方便的潘大爷,每次买东西都要步行3小时的山路;想到68岁的桂朝叔每到下雨都担心房子会塌,想到每次都有单位作为强大的后盾时,就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终于,第一期老人公寓赶在2018年春节前完工,而第二期老人公寓也紧接着动工,16户孤寡老人不花一分钱就住上了安全房屋。我永远记得,搬进新公寓的那一天,几位年过半百的老人开心得像个小孩,这里看一看,那里摸一摸。潘大爷更是又哭又笑,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反反复复地说:“好人呐!邓书记真的是好人呐!”

10年间,3700多个日日夜夜,从白白净净的帅小伙到样貌黑痩、两鬓见白的中年大叔,我为贫困村村民们先后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全部用于修公路、安装路灯、改危房、建设施等。我带领村民种植笋竹的规模,足有1000个足球场的大小,成功帮助了400多户贫困户1500多人实现脱贫。我一步步完成了我的初心和使命。也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扶贫使者”和“优秀驻村干部”等。面对各种荣誉,我很淡然。作为万千扶贫干部中的一员,我只是尽自己的努力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还将一如既往地在精准扶贫这条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原标题:《扶贫日记㉑ | 十年青春奉献扶贫事业》

扶贫日记㉑

青春的颜色

羊爽、文国庆、杨汉兵的选择吧!

在正青春时,他们选择了穿上橄榄绿军装,到部队去锻炼。两年的军旅生活,让他们在“追魂夺命表,玩命单双杠,四百米阎王道,五千米轮回路”的磨炼下,锤炼了“忠于职守、严守纪律”的政治品格、“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本领、“勇于挑战、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带着对橄榄绿的眷恋,他们又穿上了藏蓝。在新的战线上,他们带着部队的优良传统,投入到新的战斗中,他们攻坚冰、化冥顽。

羊爽不断探索罪犯的训练管理方式,总结出了“量化考核”工作法,实现了罪犯的规范管理及训练效果的提质升级;杨汉兵矢志不渝守初心,全力以赴抓攻坚,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总结出了:学、看、谈、练、控、联、教管教工作七步工作法;文国庆带着“沉住心、敢担当、勇挑战、勤思考、善学习”的工作态度,历经值带班、管教岗位和劳动改造岗位,沉着应对各个岗位的挑战。

传承红色基因,不是守住炉火,而是热情火焰的传播。而今,时代的火炬已传到了他们这一代手中。从橄榄绿到藏蓝,他们坚守了自己的初心,坚守了自己的理想和信仰。他们用似火的热情展现着青年一代的活力和精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渲染着最美的中国红!

向所有坚守岗位的监狱民警致敬!

原标题:《藏蓝日记 | 青春的颜色》

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学为师之路(青春日记)

我的家乡贵州省岑巩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让我走出贵州大山。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再回到大山,做山里孩子的引路人。2021年高考结束后,我了解到“优师计划”。“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优秀教师”,这样的字眼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心,既能圆教师梦,又能回馈家乡。怀着满心期待,我进入了北京师范大学学习。

2023年暑假,我和我的同学一行40余人奔赴岑巩县,开展了覆盖当地4所中学、2000余名学生的暑期实践活动,还号召家乡的青年朋友前往留守儿童较多的盘街村开展支教活动,为当地孩子带来国学课、手工课等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课程。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有太多感动的瞬间:有的孩子从最初的害羞、内敛、不自信,到逐渐活泼、开朗、大方,还主动邀请我们一起上讲台唱歌;有的孩子给我们写信,说自己今后也想成为一名老师……临行前夜,我和孩子们一起登上“村晚”的舞台,看着他们欢快的舞步、灿烂的笑容,我为自己的人生选择感到骄傲,也真正理解了何谓“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当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情怀,也要有扎实的学识。为了写好教案,我查阅上百篇资料,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为了讲好模拟课堂,我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一遍遍录制;为了提升教学技能,我坚持参与板书板画板报比赛活动,与同学们相互学习交流……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学生,最近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怎样改进教学方法,将不同学科的信息、视角、理论整合,进行跨学科教学。比如,能否用地图讲好中国故事,上好地理大思政课?怎样将地图中的山川大河与古代的诗词歌赋相对应,让传统文化和地理科学相互促进?相信这样的课程一定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带给他们更多启发。

到基层去,到一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我无悔的青春选择。2023年北师大“优师计划”的新生中,有4人来自我的高中母校。他们说,是我回母校时的宣讲,在他们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这让我更加坚信自己的价值和意义。今后,我将继续刻苦学习、砥砺品格,增长传道授业解惑本领,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为学为师之路。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优师计划”师范生,本报记者丁雅诵采访整理)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