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探访梁羽生故乡:何山何水育出与金庸古龙齐名的他?

更新时间: 2025-08-24 21:42:50

阅读人数: 454

本文主题: 与金庸齐名的人

“天下可以无武,但不可无侠。”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中国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的武侠小说。他用一支笔、一个故事、一生经历,演绎侠义之心。

梁羽生原名陈文统,与金庸、古龙并称为中国武侠小说三大宗师。他提出武侠之道为侠,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一生共著有35部武侠小说,代表作有《七剑下天山》《白发魔女》《萍踪侠影》等。

近日,小新探访梁羽生的家乡—广西梧州市蒙山县,走访梁羽生的亲属后辈及崇拜者,揭秘梁羽生的成长之路、侠义之情。

1924年3月22日,广西蒙山县文圩镇屯治乡陈家,一个婴儿呱呱落地,这个新生儿就是日后的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

生养梁羽生的蒙山,自古盛行舞狮、武术,这为梁羽生的武侠情缘埋下伏笔。

据广西蒙山梁羽生书院专家咨询委员会顾问陶钢介绍,梁羽生生长于书香世家。8岁,梁羽生便跟着有“文举人、武标统”之称的外祖父刘瑞秋学习,收获了三样让其受益终生的东西:诗词、对联、棋艺。

梁羽生曾多次表示,外公是他文学上的的启蒙老师。当他开始撰写武侠小说时,故事当中穿插了无数才情横溢的词作,并以对联为小说每章节的开头。

除了才华横溢,梁羽生更让人敬佩的是他的侠义之情。陶钢介绍,梁羽生深受父亲陈品瑞影响。陈品瑞是一名医生,经常无偿帮助穷苦人看病。小小年纪的梁羽生受此影响亦开始行侠仗义。

梁羽生不愁吃穿,但有同学却看见他总是穿着漏脚趾的鞋子。原来那时,他把家里给他置办的新衣服无私地送给了贫困的同学。

在抗日战争末期,梁羽生的父亲收留了书画大师饶宗颐、国学大师简又文在蒙山避难,两人对梁羽生影响很大。后来,梁羽生拜简又文为师,随简又文到广东,并考取岭南大学。

大学毕业后,梁羽生赴香港《大公报》工作,并以梁羽生为名开始发行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随后笔耕不缀,闻名四海。

风雨飘摇近百年,曾经一代“文侠"梁羽生的旧居、故乡变成了什么模样?

在蒙山这个小县城里,梁羽生的踪迹仍可寻觅。几乎人人都知道梁羽生,也有不少人看过梁羽生的小说。

从蒙山县城驾车出发,在乡村小路上行驶20分钟后,到达文圩镇屯治村上梁羽生故居。在这个不显眼的小村庄里,一座年久失修的土坯房映入眼帘。这座土坯房门外已杂草丛生,房顶的瓦片碎片也洒满院内。

除了门口外树立的“梁羽生故居”文物石碑外,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鼎盛一时的陈家大宅,不禁让人无限唏嘘。

2005年,蒙山县政府将梁羽生祖宅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命名“梁羽生故居"。

为了传承梁羽生文化,蒙山县还在县城建立了集景区旅游、武侠博物馆于一体的武侠文化主题公园—梁羽生公园。

梁羽生公园原名鳌山公园,少年时代的梁羽生曾常在此处的文山塔游玩。为了纪念梁羽生,2005年,该公园命名为梁羽生公园,在公园内建设了思侠亭、天女亭、文笔塔等景点。景区大门有金庸题字,公园记录了梁羽生演绎“武侠”的生涯。

此外,蒙山县还在文圩镇打造了羽生谷休闲基地及天书峡谷等景点,并举办梁羽生文学奖征文大赛。

在梁羽生的故乡,小新还有幸见到了梁羽生邮寄回蒙山的家书。虽然家书已泛黄,但仍被梁羽生的亲属所珍藏。从这些书信中,可窥见他一生所追求的侠义之心。

客居香港的梁羽生,仍记挂着家乡的一切。

此外,梁羽生每年都有计划地从有限的收入中拿出钱来救济亲属。在给哥哥陈文山的家书,梁羽生写道:

“四哥,六妹母亲有信求,希望我仍把她当做我的母亲照顾她的生活。不是钱的问题,是名分。如果你认为我们仍当她是母亲(继母已改嫁)我就给他每月寄一笔费用,大约一百元。如果你认为我们和她已无名分,我就以文珠妹(同父异母)的身份帮助她。”

梁羽生念及亲属的生活状况,哪怕是对不再有亲属名分的继母,都尽力相助、生养死葬。他在给陈文珠的家书中写道:

“娘(继母)年老没有工作能力,现在是该照顾她的。我寄钱给你,就是通过你来照顾她的生活。你把我的心意告诉她,我并没有忘记她。”

此外,梁羽生还出资在蒙山县文圩中学和蒙山中学设立奖学金,勉励家乡学子努力读书。

亲属忆羽生:勤奋好学 爱吃鸡腿

在家人的印象中,梁羽生这位“大侠”是什么样的人呢?

离开故乡后,梁羽生只先后与家人见过三次。1977年,他与兄弟姐妹在广州相聚;1987年,父亲平反后梁羽生回蒙山祭祖;2005年,梁羽生回桂林再次与家人相见。

回忆起哥哥梁羽生,妹妹陈文珠几度落泪。“蒙山的梁羽生公园建成后,我只去了一次便不敢再去,生怕触景伤情。”说罢,这位76岁的老人掩面而泣,久久不能平静。

自幼梁羽生便十分疼爱陈文珠。小时候,梁羽生一放学回来就抱着陈文珠,陪她玩陀螺,去县城玩时不忘给妹妹带回好吃的大饼。“哥哥对国家对家庭都好,所有的兄弟姐妹都照顾到,每年都寄钱回来。”陈文珠由衷地赞赏梁羽生。

陈文珠还记得哥哥从小勤奋好学。“他常常在荷包里放一本书,有时候看书看到天亮。”受梁羽生影响,陈文山四个孙子都发奋读书,先后考上大学。

为了纪念哥哥,传承梁羽生的侠义精神,陈文珠的儿子自费出资近50万元,建立了梁羽生书屋,并免费对外开放。在书屋里收藏了梁羽生所有的著作。每逢周末,蒙山县的中学生都会来书屋看书。

梁羽生侄媳妇李华琼称,梁羽生从小爱吃鸡腿,经常在上学前,将鸡腿塞进衣服口袋带去学校吃。

1987年,梁羽生回到老家蒙山拜祭父亲时,跪倒在父亲坟前大哭。此时的梁羽生就像他笔下的英雄侠客一样,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李华琼仍记得梁羽生回到家乡时的情景。她说:“梁羽生客居香港几十年,一直没有回到故乡,当他回到家乡见到亲人时激动得泪流满面说不出话来。”

在梁羽生的亲属后代中,几乎人人都是“梁粉”,都熟读梁羽生的小说。梁羽生客居香港时发表的小说一上市,在蒙山的家人便去找来读,追着看。

梁羽生的妹妹陈文珠虽然只有小学四年级的文化,但仍是哥哥的头号“粉丝”。她最喜欢看《白发魔女传》及《七剑下天山》。

甚至和梁羽生隔了几辈的后代侄孙女陈国婵,也爱看他的武侠故事。陈国婵尤其想成为梁羽生笔下的美女,她笑着说:“六爷爷,笔下的女子都太美了,让人羡慕。”

虽然已没有江湖,但江湖上仍有梁羽生的故事,他躬体力行的侠义精神仍在延续。“莫道萍踪随逝水,永留侠影在心田。”

探访梁羽生故乡:何山何水育出与金庸古龙齐名的他?

难怪林朝英能与王重阳齐名,你看她爹是谁?萧峰也对那人忌惮三分

金庸小说最大的魅力就在于金老在书中营造了一种空间感,读者能通过他的文字感受到他笔下的“江湖”是十分宏大的。

比如《倚天屠龙记》中,河间双煞登场时,张无忌就有这么一番感慨:“ 这八人的武功着实了得,实不在何太冲夫妇之下。除了三个是青海派外,其余五人的门派来历全然瞧不出来。可见天下之大,草莽间卧虎藏龙,不知隐伏着多少默默无闻的英雄好汉。

如此一来,读者便能直观的感受到何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当《神雕侠侣》中,金庸提到有位武功堪比王重阳的女侠时,哪怕是临时加入的设定,读者也并不意外,不过这不免让人好奇,这林朝英究竟是何来头,凭什么能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代宗师王重阳齐名?

“双雕”中最出彩的角色无疑是郭靖和杨过这两位主角,但除了主角之外,金庸还提到了“五绝”的设定,那五绝高手虽然戏份远不如主角多,却也有着极强的存在感,甚至让读者对他们的故事十分好奇。

可到了《神雕侠侣》中,读者才知道,除了五绝之外,当年还有一位堪比王重阳的高手存在,那人即是林朝英。

其实这评价若是由古墓派传人提及,那未免有说服力,难免让人觉得他们是在吹捧自家祖师婆婆,可说这话的人是王重阳的弟子,那便含金量十足了。

论到武功,此人只有在四大宗师之上,只因她是女流,素不在外抛头露面,是以外人知道的不多,名声也是默默无闻。

书中还提到,林朝英与王重阳交手过多次,他们是亦敌亦友的存在,林朝英也因爱上王重阳而不断纠缠王重阳,王重阳却甩不脱她,足见这女子确实是有些本领。

后来她创出的玉女心经更是堪称一绝,那堪比五绝高手的金轮法王也被修炼了玉女心经的小龙女教训过几次,可见林朝英的武功确实名不虚传。

但这也是问题所在,那王重阳可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一代宗师,这也是金庸将他设定为“天下第一”的原因,就如同《倚天屠龙记》中的张三丰一般。

所以林朝英若是无师自通就能堪比这样一位高人,那便说不过去了,她背后也一定是有高人指点的,所以那人会是谁?

若你只看过金庸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者是三联版及连载版的金庸小说,那多半不知道,金庸在新修版中是将各部作品之间的世界观打通了。

比如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二回中就有提到虚竹代替萧峰传承丐帮的降龙十八掌与打狗棒法的往事。

说是:“北宋年间,丐帮帮主萧峰以此邀斗天下英雄,极少有人能挡得他三招两式,气盖当世,群豪束手。当时共有‘降龙二十八掌’,后经萧峰及他义弟虚竹子删繁就简,取精用宏,改为降龙十八掌,掌力更厚。”

这个细节打通了《天龙》与“射雕三部曲”的世界观,而林朝英虽是在《神雕》中才被提及,但她却是活跃于“后天龙时代”的人物,如此一来,她的师父和父母,就有可能是天龙时代的高人。

而有一位足以让萧峰忌惮的高手,就可能是他的父母。

纵观整本《天龙八部》,称得上是让萧峰都忌惮的高手,似乎也就只有一个扫地僧,那老僧在天龙时代就已经是年近百岁的老者,自然不可能是林朝英的父亲。

其实除了扫地僧之外,萧峰还佩服另外一位高手,那人即是他的义弟段誉。

少室山大战时,目睹了段誉与慕容复的那场大战之后,萧峰便有这么一番感慨:“阿朱那日所以甘愿代她父亲而死,实因怕我杀她父亲之后,大理段氏必定找我复仇,深恐我抵敌不住他们的六脉神剑。三弟初学乍练,剑法已如此神奇,我若和慕容复易地而处,确也难敌。”

而段誉就极有可能是林朝英的父亲。

你可能要说了,段誉姓“段”,林朝英姓“林”,如何会是父女关系?

答案很简单,林朝英改名了,而她改名的原因,在书中也能找到合理的解释。

读过新修版原著的人都知道,段誉在最后是在当了四十年皇帝后出家为僧,其实以他的性格,如何会放弃身边的那些“好妹妹”,继而遁入空门?

金庸如此安排他的命运,不过是因为段誉的历史原型段和誉就是在当了四十年皇帝后出家,并且他出家的理由是因为皇子争皇位。

也正因为如此,后来的大理段氏内部是十分混乱的,林朝英若是他的女儿,会选择隐姓埋名脱离皇室,也就说得通了。

当然,要证明他们之间的关系,还得从武功传承入手,若林朝英的武功与段誉毫无关联,那也没法将他们强行联系在一起。

而《倚天屠龙记》中郭襄使用玉女剑法挑战无色禅师时,就提到这么一招:“ 要知少林派的‘达摩剑法’、‘罗汉剑法’等等,走的均是刚猛路子,那‘玉女剑法’在江湖上绝迹已久,性质与少林派的诸种剑术又截然相反,只是一招‘凌波微步’,已使无色禅师茫然若失。

所以古墓派的武功里,为何会有“凌波微步”?很简单,林朝英从父亲那儿继承的,毕竟当年只有段誉修炼过此招,若非如此,林朝英如何能继承到这招,并将它融入自创的武学之中?

若林朝英是段誉的女儿,那她会有如此一身神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金庸没见后天龙时代的这段故事完整地写出来,对于读者而言无疑是一大憾事。

金庸哥哥与徐志摩齐名,命运跌宕!他是谁?

提到金庸,很多人脑海中闪现的是那个创造了武侠世界的传奇作家。而在众多文学巨匠之中,有一个与金庸关系密切却同样才华横溢的人,他就是金庸的哥哥——查良镛。查良镛曾以其卓越的才华与徐志摩齐名,但他的命运却似乎与自己才华的光芒背道而驰,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这位文学巨匠究竟有过怎样的辉煌与心酸呢?

查良镛出生于1924年,作为金庸的哥哥,他的成就和影响并不逊色于金庸。查良镛不仅在文学上有其独特的见解,在笔墨之间更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他曾在香港的《民生日报》任职,创办了《大公报》和《晨报》等多家报纸,堪称新闻届的佼佼者。但随着他声名鹊起,身边的各种压力也随之而来。

“查良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尽管他曾风光无限,却也经历了无数的挑战与挫折。其间,他在政治风波中被迫赴海外生存,这段流亡的经历对他个人的情感和创作均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他在异国他乡不仅失去了亲人的陪伴,更失去了创作的灵感,仿佛一度陷入了无尽的黑暗。尽管如此,这段经历也激发了他对人性与生命的思考,许多作品反映了这一段时间内人性的挣扎与希望。

查良镛卓越的才华使得他与当时的著名诗人徐志摩相提并论。徐志摩的诗歌充满了感性与浪漫,而查良镛的作品则更注重思考与现实的结合。两人曾在文化圈交锋,相互切磋,成为当时文学界的双璧。然而不知何故,这位被誉为文坛一代宗师的查良镛,和徐志摩一样蕴含激情,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岁月淹没,成为了一个值得回顾却又少有人提起的名字。

尽管查良镛的成就可圈可点,他的情感生活却并没有如同他的文学事业那般顺利。他与爱人的长跑关系,在风雨飘摇中经历了剧烈的波动。他的情感 come and go,如同文艺作品中的悲情角色,总是需要在爱情与现实的夹缝中挣扎。每当回顾那些年,他总会微微叹息。“虽有文采,人生却如浮云。” 查良镛常如此对身边的朋友谈及心中的无奈。

随着时间的推移,查良镛的影响逐渐被金庸掩盖,他的名字也被逐渐遗忘。虽然他拥有丰富的文学成就,但对比金庸的成名之路,似乎总显得有些黯淡。历史总是以残酷的方式来评判那些曾经辉煌的人生,然而查良镛的故事,却在他的文学中永远流淌。尽管命运有心抹去他的存在,但通过文字,他依然在刀锋上行走。

查良镛也好,金庸亦然,都是文学ita潮流中的一部分,让我们铭记他们的作品,也再次思考那些隐藏在书页间的命运。正如金庸的文字在无数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记,查良镛的才华也绝不应被遗忘。在这个快速变迁的时代,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我们生活的启发。

了解查良镛,与其说是在了解一位作家,更是在探索一个深邃、复杂、温暖的灵魂。每个故事背后都有无数的情感交织与命运起伏,而查良镛无疑是这场长河中的一滴水,映射出流淌不息的人生。让我们一起在文字的海洋中,去寻找那些属于他的光辉点滴。

标签: 倚天屠龙记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