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四野首长亲传秘法:什么是四快一慢,一点两面?指挥员的必修课

更新时间: 2025-07-27 14:35:32

阅读人数: 425

本文主题: 穿越四野最年轻的首长小说

1947年年底,东野正在进行冬季战役之际,野司下了一条命令,要调260多名军事干部,主要是一些营团长到哈尔滨军大学报到,参加集训。

很多老战士以作战经验丰富,资格老自居,对野司的命令很不满意,听到上级调他们去学战术指挥,表现得不以为然,说什么:“我又不当司令员,学那些干什么?”

此时东北的解放战争已经进行了2年有余,由于野司领导一直念叨,大家对于东野司令员提出的“四快一慢”、“两点一面”战术都已经听得耳朵磨出茧子了,但要让他们说说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很多人还真的答不上来,要么说得不对,要么就说:“事物都是变化的,现在四快一慢,将来还不知道几快几慢呢。”

好在军政大学的老师们抓得紧,大家才被迫认真学了起来,这一学问题立刻就出来了,很多他们自以为搞懂的问题,现在觉得自己完全搞不懂了,真是不学还明白,一学反而糊涂了。

1948年2月中旬,冬季战役来到尾声的时候,四野首长专门挤出时间从双城来到了哈尔滨,给军政大学的这些中级指挥员们上了一天的课,他所讲授的主题非常简单,就是什么是“四块一面”。

“四快一慢不是新东西,自世界上有战争以来,就有这个东西了。在打杂牌部队的时候,打遭遇战、追击战、打弱势之敌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它,但是要打堂堂之阵,要正面对垒,就一定会用到这一条战术原则。这条战术原则,不仅在中国适用,在外国也适用。”

换句话说,从前我们打游击战、运动战,可以不注重“四快一慢”,现在我们打正面的大规模兵团作战,就不能忽视这个战术的重要性了,否则就会违背战争最基本的规律,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什么是“四快一慢”呢?简单来说就是:向敌人前进要快;抓住敌人后准备工作要快;突破敌人后,扩张战果要快;敌人溃败后,追击要快;一慢则是指总攻发动的时机要慢。

字面意思我们都能看懂,但这其中具体的含义和联系是怎样的呢?

“四快一慢,最重要的就是不是'四快’,而是'一慢’。什么时候'一慢’?就是准备充分再打,这是实际上最难掌握的。在这个问题上,指挥员一定要沉得住气,不管上级催你、骂你也好,派通讯员命令你也好,都要沉着,反正我要准备好了才打。

下级指挥员要沉住气,上级是上级的事,你自己有没有准备好是你自己的事,如果没有准备,面前的敌人还是整整齐齐的,就不要着急打。如果敌人退了,不整齐了,这时候才可以不考虑一慢。”

为什么“一慢”是核心呢?因为很多人打起仗都会很着急,认为战争只关乎勇气,打起来就应该不要命地向前冲,说要是怕死,要是犹豫,就不是一个好战士。但事实上这是不对的,打仗不仅关乎勇气,还关乎智慧,只有勇敢是远远不够的。

在做出决战的决策之前,准备工作务必做好,要了解敌人的数量,制定战术,要看地形,选择突破口……如果对这些心里没有底,没有准备,那就不应该急于发起战斗。

“准备充分再打”,这一条看起来简单,真正实践起来却很难。在战场上,人总是容易热血上头,犯急性病,对于一个成熟冷静的指挥员来说,这是绝对不应该的,会给部队带来很多不必要的伤亡。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从来不乏一些血淋淋的教训。

确定完成准备工作后,决定发起战斗之后,“慢”就不再适用了,这时候就要讲一个“快”字。

向敌人前进要快,既然已经决定要打,就要凶狠迅猛地扑上去抓敌人,不使其有逃脱的机会;

抓住敌人后准备工作要快,这要求指挥员能迅速了解地形,选择好突破口,构筑起工事,准备好武器炸药,动员战士,布置火力……这期间一定要快,要“忙个满头大汗才好”;

突破后扩张战果要快,一旦攻击收获成效,部队要有快速扩大战果的能力,要能迅速把小优势变成大优势,奠定战争的胜利,要快要猛,不能含糊;

敌人溃退后,追击的速度要快,经过我方的勇猛打击,敌人扛不住了,打算逃跑了,我们就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白天黑夜,迅猛的追击,一边追击一边给上级报告,配合兄弟部队,最大限度地将溃敌歼灭。

总而言之,“四快一慢”核心就是两个字,“慢”和“快”,厚积然后薄发,就好比一个人为了跳得高高的,就需要先深深地蹲在地上,积蓄力量然后才能一跃而起,前面的“慢”是为了后面的“快”,后面的“快”是因为前面的“慢”。

四野首长强调:“如果不能实现四快一慢,就不能实现一点两面。”

什么是“一点两面”呢?所谓“一点”,就是集中兵力攻其一点,要把主要的兵力集中起来使用,不可分散,在其他方面只用少数的部队。“一点”的重点在于,不可平均使用兵力,而要集中使用兵力。

而所谓的“两面”,强调的是在集中兵力攻敌一点的时候,要注意兵力的多点部署。无数战例告诉我们,如果想全歼敌人,却只在一个方向布置兵力,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

除了正面的进攻,还需要把突击部队和牵制部队布置到敌人的侧面或者后方,给敌人造成阵型和心理上的压力,让其不能全力以赴对抗我正面的进攻,时时刻刻处在一种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这样,不仅正面的突破更容易进行,在敌人溃败之后,由于我方兵力已经提前部署到了他们的侧面或者后面,他们也不容易逃脱。

既要“慢”,又要“快”;既要“集中”,又要“分散”。可以说,“四快一慢”和“一点两面”充分体现了毛主席军事思想中的辩证法,堪称绝妙,如何具体运用这些法则,则存乎一心,深深考验着指挥员的军事才能和素养。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四野首长亲传秘法:什么是四快一慢,一点两面?指挥员的必修课

二野和四野五位首长合影,林彪年龄最小,为什么能站在中间

二野和四野五位首长合影,林彪年龄最小,为什么能站在中间 二野和四野五位首长合影,林彪年龄最小,为什么能站在中间

《旧闻新知》主编,《读者·原创版》签约作家,专注于有趣味、有思维的历史。

二野和四野五位首长合影,林彪年龄最小,为什么能站在中间

我们来看看这张照片,是二野和四野五位首长的合影,林彪在五人中年龄最小,为什么却能站在中间呢?

真实花木兰,三任丈夫地位高,却特立独行不当“首长夫人”

井冈山时期的女干部、女战士不多,曾志是其中一位。战争时期,甚至到了建国以后,曾志一直是独立工作,而不是依附于丈夫;其主要身份也是女干部,而不是领导的夫人。这与井冈山上下来的其他女性有很大的不同。鲜为人知的是,个性强如曾志,其第一段婚姻却是被外界逼出来的。本文就来说一说这些事。

(一)农讲所毕业生中唯一女生,很多单位争着要曾志

曾志有过3次婚姻,她的3任丈夫,无论是夏明震、蔡协民还是陶铸,地位都很高。但自参加红军开始,曾志大多数时候是“抛夫别子”,独立在外开展工作,而不是当首长夫人。即使以夫妻身份在白区工作期间,也因为工作需要,并且有自己独立的工作职责。在那个时代的女干部中,这是极为少见的。

之所以这样,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与她的经历有关。她在农讲所按受过专门训练,属于科班出身,工作能力强,能够独当一面,独立地开展工作。二是与她的性格有关。她从小性格独立,一贯特立独行,又生性耿直,不大可能依附于某个人。

1927年3月,曾志从湖南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当时女干部奇缺,她又是这期农讲所毕业生中唯一的女生。所以尚未毕业,就有很多单位争着要她。最后服从组织安排,到衡阳农民协会担任专职妇女干事,同时兼任衡阳警察大队的政治助理员(即政治教员)。

曾志每周要到警察大队讲几次课。 当时她只是一个16岁的小女生,面对400多个警察、大男人,就凭在农讲所学到的新知识和胆子大,讲起课来头头是道,居然非常受欢迎。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

参加工作后,她就住在衡阳农民协会妇女部。就在此期间,曾志开始了她的第一段婚姻,对象是时任衡阳地委组织部长的夏明震,就是写下著名就义诗

严格地说,这段婚姻并不是曾志自愿的。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当时她才16岁,又是豪爽性格,正准备干一番事业,对恋爱婚姻根本还没有什么成熟的概念。

这一段婚姻,完全是周围的舆论给逼出来的。当时,衡阳农民协会妇女部的房子,是湘南特委的一个秘密开会地点。有一天,会议开到很晚,外面又戒严,夏明震就在曾志的床边将就着睡一会。当时曾志已经睡着,早上醒来,才看到和衣靠在床边的夏明震。

(二)顾及舆论压力,16岁开始第一段婚姻

这本来不算什么事。可是,和现在一样,那个时代的人也同样热衷于男女之间的“八卦”,并无例外。夏明震在曾志房间的事,很快在小范围内传开了,搞得曾志非常委屈,对夏明震非常恼火。

这事发生后,舆论对曾志很不利。夏明震通过妇委主任找曾志,说“这事已有很多议论,也解释不清楚。夏明震原来也没朝这方面想,但他对你印象很好,愿意同你结合,我看你俩就结婚算了,我给你们做介绍人”。过了几天,夏明震又在她面前直接跪下求婚。

曾志对夏明震,本来是工作关系上的战友,但顾及到外界压力,也禁不住苦苦追求,也就同意了。

结婚没多久,就发生了“四一二”事变,地下斗争可谓是血雨腥风,曾志数度逃过追捕。 ,曾志和夏明震参加了由朱德和陈毅领导的湘南暴动。

夏明震在暴动后任郴州特委(领导周边7、8个县)书记,曾志为秘书长。谁承想,在错误路线的指导下,夏明震等一批早期革命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湘南暴动后,南京方面立即调动数路大军前来镇压,其中一路进攻郴州。新组建的工农革命军力量弱小,无力抵抗强大的敌军。当时我方处于幼年期。郴州特委面对优势敌军,也知道硬拼不行,但采取的不是“敌进我退”,而是“焦土政策”。

特派员提出,要在宜章至耒阳200多公里的公路沿线实施坚壁清野,把公路两侧2.5公里以内的城乡房屋一律烧掉,不给敌人留下片瓦。这名特派员幼稚地认为:敌人从宜章到郴州要走好几天,“焦土政策”可以让敌人无房可住,无粮可食,不战自垮;甚至自信地说:“到时候就等着去捡枪吧。”

(三)错误路线造成惨重损失,曾志一生刻骨铭心

应当说,这个政策严重违背了群众的利益,遭到民众的强烈反对,在队伍内部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当时包括夏明震、曾志在内的很多人,头脑发热,听不进不同意见。郴州特委决定执行这一指示,准备在3月中旬召开的群众大会进行动员部署。

一些土豪劣绅利用群众对“焦土政策”的情绪,乘机策动叛乱,在动员大会上突然发难。郴州特委对此措手不及,夏明震等大批干部当场牺牲。在随后2天的混战中,有1000多名干部和农会积极分子被杀,损失极为惨重。

工农革命军收复郴州后,重建了县委,陈毅代理书记。陈毅上任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召开群众大会,公开承认“焦土政策”是错误的,保证今后不再烧房子,对不明真相而参与叛乱的群众一律不予追究。广大农民本来是拥护土地革命的,这样一来,局面很快得以稳定。但教训极为深刻。

夏明震牺牲时,年仅21岁,令人痛惜,与曾志结婚约有1年时间。

因为丈夫和很多战友牺牲,曾志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冲击。郴州县委重建时,曾志不愿意留在地方工作,被安排到工农革命军第7师(由郴州工人纠察队改编而成)政治部工作。不久,她随部上了井冈山。

应当说,不顾当时条件、不顾民情民意的错误做法,无论是左还是右,都是极其有害的。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这个教训又有重犯,每次都会造成损失。

终其一生,曾志都对这场由错误路线所造成的灾难刻骨铭心。她晚年在回忆录中,还痛心地说:“现在回想起来,郴州特委所做出的焦土政策真是愚蠢至极、罪孽深重,损害了组织的威信和形象,糟蹋了郴州地区的大好形势,使胜利成果和大好局面毁于一旦,破坏了血肉关系,损失了一大批干部,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标签: 老师 热血 农民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