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文学可能没有走到尽头
半年前读过罗萍何布的刺客正传之后,我写了一篇奇幻文学已经走到尽头这种消极的文章,本来也不打算再碰奇幻小说了,后来整天看正经书也看厌了,就再次翻了一本。如今再写这种书评真是有点打脸的感觉。
盖伊.凯的仿历史奇幻还是让人惊喜的。目前他写的小说在我看来好坏各一半,提嘉娜较差,天下尚可,亚波娜之歌和阿拉桑的雄狮优秀。之前看精灵宝钻他有负责一部分的编写,加上他对诗歌如何体现美感有适当的把握,让我更加想看看他其余的几部作品,只可惜实在没时间看英文版。
阿拉桑的雄狮我前半段停看了几次,因为主线不明显,甚至很散,事实上我认为前半段的作用是描绘那个世界,而非推动剧情。背景取自西班牙的光复战争,所以全书的基调都是比较哀伤的,基督教王国收复失地,半岛上辉煌的阿拉伯文明就此衰落,即使主角再怎么神通广大,整个历史的走向都不会有改变。这也是他小说的特点,人物只是历史中的一颗小石头,他们采取的行动会引发一些波澜,但整个局势不会改变。在这一方面,冰火的主角还是被赋予了扭转大局的能力。
以前去过两次格拉纳达,自然就对这本书有很大兴趣。作者对阿拉桑各城邦风土人情的描写也很符合我对阿拉伯世界的幻想,在阿尔罕布拉宫里漫步时就是这种感觉。但笔调过于华丽,有点卖弄的嫌疑,可能受托尔金作品的影响,盖伊写诗的水平也是不错的,但一融进小说里面就有点装逼的感觉,不像托尔金写的那么自然。在描写风土人情这一块,“我的名字是红”的帕慕克应该是不错的。不用过多的修饰,只是平实的描写,但那个世界的一笔一画却能很形象的具现出来。
全书最喜欢的是罗德里格和伊本哈兰两军交锋前的对决,称得上我看过的奇幻文学中最具史诗气质兼文艺气息的对决,刀光剑影中,脑海掠过的却是情诗:谁懂得爱?什么是爱?爱是一朵小花,凋谢之前为你送馨香。爱是一棵树,无论风霜雨雪,为你遮蔽。如此浓厚的基腐情节,如果能搬上银幕,肯定会被文艺青年疯狂截图。

奇幻世界的意外之旅
阅毕。16年的暑假,像是奇遇的眷顾,我保存了霍比特人三部曲的资源,准备开坑。巧合的是,我这小城市市区里唯一的一家新华书店,在展台新上架了一批电影外封版的“霍比特人”,正好满足了我补原著的想法,当时这批新书都没有塑封,我左挑右选,看中了棱角磨痕较轻的一本。由此,边看电影边看书,边补故事边追剧情,在那个我还没有开始写阅毕的时代,开启了属于我的意外之旅。
那个时候看霍比特人很认真,不仅标注笔记,总结剧情梗概,还索引抄录,将伏笔中联系魔戒三部曲的地方抄写下来,甚至我还依据电影中人物的妆造,画出了十三个矮人的大致形象以便辨认,主要区别在脸型、胡子和帽子颜色,尽管十三个矮人中的大部分没啥台词,也无需辨认。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未来我看中土三大传说,逢看中土故事必做备读笔记、总结故事纲领。也是因为三大传说与精灵宝钻的读完,我才决定再看一遍霍比特人,为明年正式开坑魔戒三部曲作准备。二手故事了解得再多,都不如自己认真读一遍,直接沐浴在托尔金的语言魔力中,二手细节聆听得再多,也不如自己扒缝扣出来的关键语句印象深,带来的喜悦盛。
不管是把霍比特人当为儿童寓言,还是奇幻文学,定位的更迭都不影响其内容的优秀,回想起16年那场意外之旅带来的感动,真如电影版的外封一样,将我从袋底洞带入广阔的东部世界中,将我从温暖的小火炉边领入瑰丽迷人的奇幻图景里。也借此叨叨霍比特人电影三部曲与原著的区别,如果说魔戒三部曲的电影版是因为原作太丰富而不得不删减,那么霍比特人电影版就是因为原作较简洁而不得不增补,加之三部曲的时长,霍比特人的故事里就必须人为的创造出更多矛盾和冲突。创造比较好的,如巴德一家与镇长、褐袍巫师瑞达加斯特,哪怕是莱格拉斯绿叶的拉来串戏也还行,创造非常差的,我完全无法理解的,奇力与塔瑞尔的矮人女精灵爱情线。这条线不仅对人物塑造无帮助,还会产生累赘的故事正确感。按原著,奇力和哥哥菲力在旅途中已经凸显出了年轻矮人的性格特点,发挥出了小一辈的身份特质,配合最后为梭林英勇战死的结局,人设就足够饱满了。非要添爱情线,还是跨越种族和女精灵,还要把绿叶加进来弄一个疑似三角恋,除了刻意凹种族和谐和人物成长的目的,实在想不出啥意义。
本小说的核心当属比尔博巴金斯这个角色,其他人要不固化,如梭林,远没有电影中着墨如此多,小说里唯二的特点就是强调正统和财宝蛊惑,如甘道夫,更多发挥领导向的点醒作用;要不碎片化,巴德的出场仅限于杀死巨龙和谈判,如精灵国王,连名字都没提,只是一个具象化的辛达族精灵代表。唯有比尔博,这位勾起读者爱心与勇气的小霍比特人,这位聪明机智不输甘道夫,忍耐勇敢不输矮人的图克家族后人,是本书真正的宝藏,也是“霍比特人”小说最大的看点。
最后一提,本书艾伦李的插画实在多,看得人赏心悦目,期待后面到手的“重现中洲”。
无论何时我们都仍需要奇幻
不论是今年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重映,亦或25周年作品重制再版,还是新作品的不断涌现,先不说好坏,科学/现实显然早已也一直不是故事的全部,那些深深地浸透着幻想主题、奇妙的思维模式、源自神话逻辑的叙事联系、来自魔法或宗教信仰的隐喻、唤起早在科学和技术时代之前的时间回溯的叙事共鸣之作,仍被相信也将一直被越来越多人喜爱。
试问谁又能不被那样一个充满奇幻和奇异的世界所吸引呢。幻想,尽管短暂,却能让你逃离到一个虚构的世界,那里有奇异的生物、不可思议的人物和神话般的宇宙,让你感受到从快乐到悲伤的一系列情感。
说回奇幻文学,自文学诞生之初就一直存在。如《一千零一夜》等故事可以追溯到黑暗时代。不过经历漫长岁月,直到二十世纪,随着托尔金的《指环王》的问世,奇幻文学似乎才开始受到广泛关注。这部作品证明了这些类型的商业可行性,从而为类似的奇幻史诗铺平了道路。
从那时起,剑与魔法、巫术、童话幻想、黑暗幻想等就成为该系列的一些传统规范。但大体上逃不过两大类,一是故事发生在完全实现的次世界,二为以超自然力量侵入我们的世界进行架构,这也是所谓的高低奇幻之分。
虽然该类作品通常是讲故事的一种流行方式,但奇幻文学的关键优势在于它允许作者超越世俗的局限去创作。通过消除现实的限制,奇幻文学为故事带来了一切可能。人们可以成为超级英雄,动物可以说话,龙变成真正的危险,魔法可以像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一样正常。最重要的是,奇幻文学是为观众而写的——如前所言,它让人们逃离现实,沉浸在激发想象力的激动人心和非同寻常的故事中。奇幻文学让作者和观众都能实现他们对魔法和超自然现象的好奇,同时探索我们这个世界真正可能发生的事情。
此外,一些奇幻故事(尤其是童话)会直面现实世界的问题,并通过魔法或其他奇幻元素提供解决方案。就像托尔金的魔法不仅与中土世界有关,它也是我们现代历史的评论。而那通过美学和叙事强调特定的世界观、神奇生物、特定技能等,也无不表明着其对现实的看法仍逃脱不了政治、神学和文化影响。其实没有持续发生的历史,就不可能有艺术,奇幻自不例外。
只当翻开《奇幻百科全书》时,其实算不上真正的百科,不过类词条的呈现,六大主题,数百幅全彩插图,它最重要的是勾起了许多回忆,亦激发更多想象,就最后一部分自然未解之谜显得有些差强人意了。
想着奇幻可以讲述非凡的、改变生活的故事,充满心灵、思想和情感。虽然它远非全面,但对于任何奇幻题材的粉丝来说,我相信它的内容足以令你感到满足。
相关资讯
奇幻文学中具象的区隔框架通常区隔出两个世界
奇幻文学中具象的区隔框架通常区隔出两个世界A.正确B.错误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