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九龙分为哪几条?
青龙神广仁王:赤龙神嘉泽王:黄龙神孚应王:白龙神义济王:黑龙神灵泽王:
东海广德龙王:南海广利龙王;西海广润龙王:北海广泽龙王
象征着一种精神,是一个民族的图腾。意义非凡,可以说是个民族的统称,地域的统称,拥有经久不息的传承意识夹杂其中, 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
俗话说"望子成龙",并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变成一个头上长有、据上长鳞、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怪物,而是希望孩子能有出息,将来能出人头地,做一番事业。
卧虎藏龙、龙生九子、叶公好龙、龙马精神、龙争虎斗、龙凤呈祥、飞龙在天、龙飞凤舞、亢龙有悔、龙虎风云、画龙点睛、龙潭虎穴、车水马龙、望子成龙、鱼跃龙门、笔走龙蛇、龙腾虎跃、鱼龙混杂、降龙伏虎、乘龙快婿、直捣黄龙、虎踞龙盘、老态龙钟、酒虎诗龙、群龙无首、白龙鱼服等等
尺寸2.2*2.5水晶老料苏工核雕名家设计雕刻!龙腾云跃霸气十足!
喜欢记得订阅,小编不定时更新,欢迎您留言评论。
文章来自公众号:szszyh999

九华山十大“无价之宝”
9月1日消息 九华山作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这里保存了很多与佛教有关的珍贵文物。下面小编就带您一睹为快。
明代高僧海玉,字无瑕,在九华摘星庵苦修。一共耗去28年时间,以指血调研银珠濡笔恭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故有《血经》和《明代血经》之称。
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颁赐藏经的敕谕,谕文写在鹅黄色蜡纸上,长86.5厘米,宽40 厘米,上有内外方框,宽7.5厘米,框内四周有12 条描金飞龙,字迹工整,文词隽永。上盖有阳文御玺。朱色未褪。该敕谕为研究九华山佛教史、中国宗教史提供了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现藏九华山历史文物馆。为一级藏品。
内容:朕诚心印造佛大藏经,颁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经首护持,已谕其由。尔住持及僧众人等,务要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安眇躬康泰,宫壶肃清。忏已往愆尤,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归仁慈善教。朕成恭己无为之治道焉。今特差内官监太监汉经厂表白李官,赍请前去彼处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谕。大明万历二十七年闰四月二十四日(年月上有广运之宝)。
谛听又称“独角兽”,“地听”,“善听”,乃九华山镇山之宝,相传为金地藏菩萨坐骑。金地藏卓锡九华,立志修行,因有谛听昼夜相随,处处逢凶化吉,终成佛法。佛教尊称谛听为神犬,后人缘其晓佛理,通人性,避邪恶,视为吉祥的象征。该文物现收藏于九华山,质地青铜,清代,长84.5厘米,高72.5厘米,重125公斤,形状为一独角兽猛然回首,低部标识“姑苏梅城吾造”,国家重点保护文物,1987年5月入藏开山祖寺化城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属九华山寺庙传世之物。
明《藏经》 其一,即明万历十四年三月,神宗朱翊钧之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颁赐的《藏经》。其二,万历二十七年(1599)闰四月二十四日,神宗颁赐《藏经》一部。
清《藏经》 其一,清光绪五年(1879),百岁宫住持僧释宝身入京请回《藏经》一部。藏百岁宫,保存完好。其二,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甘露寺住持僧大航晋京请回《藏经》一部。其三,1916年黎元洪赠百岁宫清《藏经》一部。
清康熙御书“九华圣境” 楷书。每字长58厘米,宽40厘米。幅面长192.5厘米,宽95厘米,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南巡,三月回銮江宁府时,为九华山佛寺书写并派专人送达。现藏九华山历史文物馆。
“芬陀普教” 楷书,每字长58厘米,宽41厘米,。幅面长212厘米,宽76厘米。书于名贵的蜡黄撒金纸上。此为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巡视江南,应两江总督高晋的请求,为九华山佛寺书写。现藏九华山历史文物馆。
九龙金印,黄金质。印面正方形,边长12厘米,高13厘米,下边厚2厘米,重4.25公斤。九叠篆阳文“地藏利生宝印”。铸饰九龙钮。
贝叶经是古印度佛教徒用铁笔在贝多罗(梵文Patt的音译)树叶上刻成的经文。
高盖山古寺庙
福州南麓高盖山公园登山道曲折蜿蜒,沿途山峦重叠、古木参天、郁郁葱葱,浓荫蔽日、景色宜人,让人流连忘返。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高盖山海拔仅202米,半山腰上就有佛仙寺,普照寺和妙峰寺,山顶有南天宫照天君祖殿等,颇有四川峨眉山的风姿。
登顶览城,四面八方的福州城尽收眼底,向北眺望城中的三山(屏山、乌山和于山),向南向北远望乌龙江和闽江,有一种“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意境。
交通提示:高盖山公园北门在福州仓山区首山路公交车有66路、106路、501路等,到船政交通学院南区站下车,往南穿过桥底直行300米即到。到高盖山公园西门可乘坐18路公交车到齐安公交车总站即到。
高盖山天王寺位于福州仓山盖山镇齐安村的高盖山公园西门处,始建年代不详。据载,汉代牧童徐登在高盖山修炼,后入永泰县的另一高盖山升天,人们便建庙纪念,也把福州仓山的高盖山同称为高盖山。
天王寺大殿为抬梁式构架,具有宋代的构架,单檐歇山顶,平面近方形,共用檐柱18根。因此,它的构架是一种特殊的厅堂型构架。殿内构件造型优美,使大殿在古朴雄浑中显出南方建筑特有的轻快秀丽的格调。
穿过天王寺,沿着新建的台阶拾级而上,神奇传说的青龙天池、天然观音摩崖石像及照天君祖庙、华严台摩崖题刻等历史悠久、富有文化内涵的古迹遗址将一一收入眼中。
福州盖山九门局九仙宫坐落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吴山村。地处闽江下游乌龙江畔,依山傍水,前朝高盖山,背靠五虎山,左绕六凤州,右临鸡母屿。宫前有一条清溪,四周五峰环列,势如蛟龙腾空,玉带横腰,被古代道家称为八卦福地、风水宝地,是福州的重要道教宫观之一。
九门局九仙宫历史十分悠久,它始建于我国宋朝中叶,重建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宫因主祀主神何氏九仙君,因此而得名。此外还祀奉三清天尊、玉皇大帝及其他道教正统神祇。
传说古时宫观因“仙君赐梦”而祈灵如响,出神入化,深得广大信众的信赖,遂成为极具特色的宗教“祈梦”文化现象。九门局九仙宫是福州市及南台地区广大善信男女朝拜祈福的道教正一派宫观之一。
天水村行乐宫位于福州仓山盖山镇天水村,始建于明代。几百年来,这支赵氏族人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这个小村庄里。过着安详宁静与世无争的生活。只有祠堂和这个行乐宫还维系着他们与祖先的情感。
行乐宫在赵家的祠堂旁边,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赵家子孙也出了不少名人,“进士”牌匾高高悬挂着,分别是赵在田、赵新和赵振声三个人的。
赵在田是清嘉庆年间的著名文人,曾授翰林院编修,晚年任福州鳌峰书院山长,死后奉旨入乡贤祠。他的弟子赵新是我国最后一任册封琉球王正使,并著有《续琉球国志略》两卷。赵振声则是清咸丰年间的进士,同治年间钦命翰林院检讨。
赵家子孙从事各行各业的都有。皇族后裔的身份已经淡到不可捉摸,也许只有在回乡祭祀的时候,他们才会突然想起,原来自己的身上流淌着皇族的血脉。
江南赵氏祠堂位于福州仓山盖山镇天水村,始建于清乾隆十三年,民国十九年重建,建筑占地面积894平方米,为二进木结构建筑。
牌坊式门楼,顶上有双龙抢珠及人物浮雕,门面已改为现代玻化砖,宗祠前为池塘,池塘南侧有夹杆石。门内有插屏门。第一进为戏台,上有五层椭圆形藻井,两边分别为鸳鸯池、化龙池,大厅封火山墙,双坡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架,石柱,面阔三间、进深七柱。
南宋末年,中原板荡,宋室后裔纷纷隐姓埋名以避祸,赵氏祖先的这一支在福州连江县江南村安顿下来修身养息。到了明初,洪武皇帝诏令前代宋室复姓,先祖赵恢赵汝弘赴京应试,高中榜眼,后还乡建家庙以传至今。
妙峰寺位于福州仓山高盖山公园的妙峰山之巅,原名为高盖院。始建于唐。极盛时,有僧众百余人。明代遭火灾,寺宇被焚毁。原址背后重建寺宇,改名为妙峰寺。宋天圣间修建,明成化间又修,国朝顺治间重修,推溯起来,妙峰寺至少有九百多年的历史了。
妙峰寺的“燕山祖殿”原系宋代以来福州著名的大学堂。据载,古时在此深造应考的莘莘学子中,中举及进士者近百位,更有三人状元及第,故今日山脚下有一条“状元街”。后“燕山祖殿”改作奉祀“五福大帝”的殿堂。
高盖山佛仙寺位于福州仓山高盖山首山村528号,邻近高盖山公园北门。始建于宋。
据载,佛仙寺原为护仙庵,庵前有一木桥为渡仙桥,宋末亭桥皆毁。元重建护仙庵改称佛仙寺至今,并在寺傍岩石内凿有多窟佛像。明代重新修建时将木桥改为单孔石拱桥,与寺同名为佛仙桥。为福州较早的寺院古石桥,与闽侯龙泉寺的龙泉桥为同一时期修建。
清道光年间,亭桥俱圯。清末,福清僧人又重建,后佛仙寺屡建屡毁。2005年,宁德僧人,光参老和尚和本性大和尚的弟子,在福州怡山西禅寺修行的“释真空”法师,在登访高盖山时,偶见有先朝佛窟旧址,知为古寺,属禅宗一脉,遂发心愿重建佛仙寺,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再续前缘香火。
在重建的过程中发掘出许多元代遗迹,有佛像瓦当、雕刻精美的瑞兽门墩。可惜石窟中的佛像均被盗无存。多年来,释真空法师勤苦积累,同许多信众一起协力经营,现佛仙寺筑有法堂、山门、佛仙亭、佛仙桥、堂舍以及大悲楼并次第修饰。佛仙寺供奉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近年来,声名渐远,香火渐旺。
佛仙寺建立在高盖山东麓的悬崖边,依山而建。每当黄昏之时,晚霞的余光映射在香炉上,把佛仙寺的整体轮廓衬托的愈加美轮美奂,宛如仙境,美不胜收。站在佛仙寺的大悲楼前,三面绝空,视野非常宽阔,你可以从远处眺望榕城的美景,一览三山古寺雄姿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没有城市中的喧嚣与嘈杂,有的是云雾缭绕,树木郁荫,晨钟暮鼓,在这里你可以洗涤心灵,感受大自然。
普照寺位于高盖山公园北门的山腰处。这里曲径秀峰,翠绿掩映亭殿楼阁,佛国气象。清人有“门前曲径通幽,寺后千寻碧峰。鸟语溪声断续,山光云影玲珑”的赞咏。
普照寺取“佛光普照”之意,传为六朝时建,后历代皆有拓修。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
九龙寺位于福州仓山区盖山镇跃进村,始建于宋。九龙寺依山而建,背靠高盖山,左朝鼓山,右向五虎山。
九龙寺住持——释法宝,常住僧人12个,居士8个。自1995年重修以来,香火不断,期间经过22年的陆续修建扩建,目前已投资三千多万元建设修缮并形成规模,拥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伽蓝殿、地藏王殿、祖师殿等五座大殿,大殿两旁还建有五层楼高的僧人及居士楼,并还专设钟楼和鼓楼,形成完整的佛教禅寺。
相关资讯
北京九龙山庄在哪里0
九龙山庄它是位于北京市大兴西红门,而且这个楼盘是由北京恒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九龙山庄东区公寓地处它是在南四环、京开高速路交汇处南1200米,同时地它还是与九龙山庄、九龙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