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背后的恐怖:原先是不是真的不敢挖?
中国三星堆文明,在世界考古学上素有“世界第九奇迹”之称。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造型怪异的青铜面具与外星人形象极其相像,但青铜器上没有留下一个文字,很多人猜测三星堆文明可能是“外星人的杰作和遗迹”,所以,三星堆不敢深入研究了,吃瓜群众千万别想那么复杂。今天小编就大家疏通一下脉络。清楚的知道三星堆中隐藏“秘密”。
2021年随着三星堆新出土的金面具残片、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玉琮、玉石器等非常多文物的出土,三星堆火了,上热搜了,目前已经越来越多有人推测,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来自夏朝一脉,各种猜想铺天盖地,想要解开这些出土文物的使用场景之谜。一切都会理所当然的得到正确的推测,从而解开三星堆背后的秘密。
三星堆遗址早就发现了,并且很早就有发掘了
由于当时技术不够成熟,知道还有很多文物没挖出来,出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并停止了挖掘,直到现在,文物保护技术和考古技术非常成熟了,于是就决定继续挖掘三星堆,找到其他文物,补充历史,加强文化自信,提高我们的国际影响力等等...
根据公开资料得知,三星堆遗址中墓葬比较少不到10座,分布较为零散,绝大多数墓葬有一具人骨架,主人身份不明,样子更是无法得知。据悉,至今未有官方消息说三星堆发现女尸,硬要说三星堆背后的恐怖,只有女性遗骸腐烂不成样子;
据说,三星堆遗址里出土的青铜树,考古界一般公认是以扶桑树为原型的,这些都是中原文明对太阳无上崇拜的体现。有研究人员认为山海经和三星堆文化相吻合,三星堆不敢研究了,从三星堆遗址发掘出的青铜神坛很可能就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昆仑台原型,不过,也有网友觉得证据不足;
三星堆背后的恐怖秦始皇陵为何不挖,网上相传秦始皇还活着,只是未曾走出地宫。不过这毕竟只是传闻,不能当成是三星堆背后的恐怖证据。国家对于帝王陵墓也有明确规定,如果陵墓之前已经被盗过了,为了防止坍塌和对里面文物的保护,才会进行保护性挖掘,而未挖掘的陵墓是不允许挖掘的...
1、三星堆出土的女尸是谁,4500年前女性遗骸,身份不明。据悉,三星堆的墓葬比较少,只有不到10座,分布较为零散,三星堆中也并没有发现过完整女尸。网传“三星堆背后的恐怖”、“三星堆出土的女尸是什么样子”及“国家为何不敢挖三星堆”,或许博人眼球罢了;
2、三星堆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三星堆最新考古发现,更多的文物以更新的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相信谜题会一个个揭开,随着地下文物的不断“挺身而出”,随着研究的深入,三星堆的面貌将会越来越清晰。目前已经有人推测,三星堆文明可能是来自夏朝一脉;
3、不过,由于三星堆遗址的规模较大,目前发掘的面积还较小,所以,还存在很多仍未解决的问题。随着三星堆遗址的持续发掘,很多问题的答案应该也会逐渐清晰。
因此,根本不存在三星堆不敢研究了之说...大家还是散了吧...等考古部门的好消息!别想的那么恐怖!

中国考古(二十四)马王堆的奇迹
1971年底,当《人民日报》向外公布满城汉墓时,又一汉墓在湖南长沙被发现并重见天日。这就是“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在1951年,考古学家夏鼐就曾来过长沙,在长沙的东郊,他看到了两座奇怪的土丘,它们凸显在平地上,好像马鞍一样,传说是五代时期楚国两位王的坟墓。经验丰富的夏鼐在土丘上转了一阵后,却认为它们的年代要早得多,应当是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墓葬。20年后,夏鼐的判断终被证实。1971年年底,人们准备在这里建造一座医院,在施工过程中,总是遇到奇怪的塌方。工人用钢纤对地下进行钻探,忽然从钻孔里冒出了呛人的气体。有人用火点了一下,竟然出现了一道神秘的蓝色火焰。这是一种可燃性的气体,遇到明火,便会燃烧。
经上级批准,湖南省博物馆与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于1972年初正式在马王堆开始了发掘工作。考古工作者们挖掉了封土,清理了白膏泥与木炭,在1972年至1974年间,发掘出了3座西汉时期的墓葬。
在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1号墓,是一名女主人,遗体完好,皮肤仍有弹性,人们认为,这是古埃及“木乃伊”之外的一个奇迹。
目睹这一奇迹之后,或许有人问——“她是谁”?在马王堆的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表明2号墓墓主是第一代轪侯利仓。3号墓墓主的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1号墓墓内又出土了“妾辛追”名章,就是说,“不朽女尸”生前应是利仓的妻子——辛追。
历史学家认为,利仓其人,在《史记》和《汉书》里都有记载,他是长沙国的丞相,去世于汉惠帝二年(前193)。而这个“长沙国”,是汉初分封的众多异姓诸侯国之一。这些诸侯国,是汉初,它们“宫室百官同制京师”,领有封地和人民,有军、财大权,俨然是一个个的小国。由于汉巩固中央集权的加强,多数异姓诸侯王逐步灭亡。唯独长沙国仅存,一直传了5代因无嗣而绝。可谓善终。
对于这样一个结果,作为辅佐长沙王吴臣、吴回两代17年的丞相利仓,是有功的。作为诸侯国的丞相,利仓是汉朝任命的,是长沙国推行汉法的有实权的第二号人物。至于利仓的夫人辛追,医学检验表明,辛追高1.60米,死于冠心病。
马王堆汉墓里出土的农畜产品繁多,似是一个农博展览馆:有稻、小麦、大麦、黍、粟、大豆、赤豆、黄牛、山羊、猪、狗、鸡、鸭、兔……在农作物中,稻谷量最多,包括籼、粳、粘、糯四大品种,这说明了汉初的水稻载培和选育已达到高水准。
纷织品是一大收获。1号墓出土的织物,大部分放在几个竹笥之中,有15件相当完整的单、夹锦袍及裙、袜、手套、香囊和巾、袱。还有46卷单幅的绢、纱、绮、罗、锦和绣品。丝绸之路开通之后,地中海各国称中国为“丝国”。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绸,为人们再现了2000多年前,高度繁荣的“丝国”风貌。
在这里出土的“素纱禅衣”是目前世界上现存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制作工艺最精,也是最轻薄的一件衣服。代表了汉代最高的服装制作工艺水准,整件透明的禅衣重量不到50克(1两)。
在马王堆2号墓(利苍),已被盗多次,仍出土大批帛书,在考古中实属罕见。帛书质地为丝织细绢,书写的字体有隶书、篆书与草篆,其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科技和医学等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计12万多字。
其中的《五十二病方》,是我国已发现最早的一部古医方书。书中记载了涉及儿科、妇科、外科、五官科、内科等100多种疾病的治疗医方,有处方300首左右,收录药物247种。
兵马俑+大雁塔
秦兵马俑,世界考古史上一大奇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秦始皇帝陵以东1.5公里处,建筑在秦兵马俑坑的原址之上。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嬴政从13岁即位时就开始营建陵园。陵园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长达38年。工程之浩大、气魄之宏伟,开创历代封建统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秦始皇兵马俑陪葬坑坐西向东,三坑呈品字形排列。最早发现的是一号俑坑,呈长方形,四面有斜坡门道,左右两侧又各有一个兵马俑坑,现称二号坑和三号坑。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西向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
秦兵马俑以其巨大的规模,威武的场面,和高超的科学、艺术水平,使观众们惊叹不已。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也成为西安的标志之一。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大雁塔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浮屠即塔的意思),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始建于公元652年,相传是慈恩寺的第一任主持方丈玄奘法师(唐三藏)自天竺国归来后,为了供奉和储藏梵文经典和佛像舍利等物亲自设计并督造建成。
唐高宗和唐太宗曾御笔亲书《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和《述三藏圣教序记碑》。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去西安的必游之地。民间人士道:“不到大雁塔,不算到西安。“
相关资讯
喻燕姣漫谈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是全国知名的考古项目,许多观众朋友在观展之余,对其存有极大的兴趣,并尚有很多疑问,由此,10月24日下午,第120期“港博论坛”特别邀请到湖南博物院马王堆汉墓及藏品研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