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5-19 11:31:22
3月25日,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四川荥经揭晓,13部网络文学作品入围并最终斩获4项大奖,入围数量和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阅文作家“远瞳”的《深海余烬》获最佳科幻网络小说,“天瑞说符”作品《泰坦无人声》获得最佳原创图书奖,“卖报小郎君”的《灵境行者》与“会说话的肘子”的《夜的命名术》获最具改编潜力奖。4部作品均连载于起点读书App,这也是阅文集团旗下作品连续六届获得中国科幻领域的最高奖项。同天,《科幻世界》联合四川大学中国科幻研究院共同发布《中国科幻网络文学白皮书(2022)》(简称白皮书)。《深海余烬》获得最佳科幻网络小说,《泰坦无人声》获得最佳原创图书奖,《灵境行者》《夜的命名术》获最具改编潜力奖。科幻网文作家年轻化、高学历“银河奖”设立于1985年,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科幻奖项,也是公认的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三体》《流浪地球》《与吾同在》《穿越土星环》等知名科幻小说都曾斩获银河奖。刘慈欣、王晋康、何夕、韩松等一大批科幻名家从银河奖中走出,因此,银河奖又被外界称为“中国科幻作家的摇篮”。白皮书显示,科幻网文作家呈现爆发式增长,并呈现出年轻化、学历高的趋势。2022年,共计有超4.2万起点作家创作了科幻网络文学;其中,首次创作便选择科幻题材的作家中,72%为“00后”;超7成科幻品类签约作家为本科在读及以上学历;广东、江苏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四川这一中国科幻重镇,仍然是新增作家分布最多的几个省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通过网络文学讲好中国科幻的新故事。”阅文集团内容运营部总经理杨沾表示。2022年,起点中文网发布了42080部科幻网络文学作品,原创科幻网络文学作品签约量增长30%,是热门品类增长的第一名,规模仅次于传统网文品类中的玄幻、都市题材。在互联网这一天然具有“年轻化”标签的活动场域中,“95后”“00后”正快速涌入科幻网络文学的生产与传播过程,科幻网络文学已经成为年轻人接触科幻文化的主要渠道之一。在读者生态方面,科幻网文正在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一种网文品类。以起点为例,自2021年起,月均有近半数的读者追更科幻题材网文;2022年科幻品类阅读用户数量同比增长39.73%,位居起点全品类题材中阅读用户增长首位。此外,2022年近70%的科幻品类阅读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40%左右为本科及以上学历,30%左右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这些消费能力强的读者也有着更强的付费意愿。2022年,起点科幻品类的付费用户规模同比增长近118%,付费阅读转化比高达25%,均为起点全品类网文题材第一名。科幻网文IP改编率高科幻网文的版权开发也在加速推进。截至2022年底,入围本届“银河奖”的作品中,IP改编率近5成。许多热门科幻网文被改编为有声剧、动漫、影视剧。例如,《星域四万年》《黎明之剑》已改编为动画,《夜的命名术》《第一序列》《泰坦无人声》《繁星降临》等作品已改编成漫画。在喜马拉雅平台,《夜的命名术》有声剧播放量超11亿,《灵境行者》有声剧播放量超4亿。在输出海外方面,一批经典国产科幻网络文学亮相国际平台,成为中国文化出海浪潮中的“弄潮儿”。2022年,以《地球纪元》《第一序列》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科幻网文,首次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超级神基因》《超神机械师》等作品也先后入选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海外传播榜”,在北美、东南亚等地区“圈粉”无数。如今,科幻网文作为网络文学五大题材类型之一,越发受到主流奖项的认可,并逐渐成为科幻小说发展的重要承载平台;越来越多科幻网文凭借其创新性与趣味性,摘获国内科幻文学领域的重磅奖项。白皮书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形成了题材多样化、类型多元化的内容格局,在书写“中国故事、中国经验、中国想象”的过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年轻人通过撰写独具特色的“中国科幻”,不断向世界传递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
...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诞生与众不同,尽管这一文类本身的起源是通过翻译的西方舶来品,但中国出版界采用“科学小说”一词来指代特定小说体裁范畴,这一现象实际上早于英文出版界。 中国科幻小说的诞生,是存在于中国经济政治中心的殖民影响所带来的各国之间思想、文化潮流和物质文化交流的产物。更确切地说,科幻小说和东方主义话语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初中国科幻文类的一个决定性特征。通过研究各种图文资料,包括有关科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制度化的历史文献、真实或想象中的科学技术发明的图像呈现、探讨科学在求索民族复兴中的地位的写作,以及一些早期原创的中国科幻小说,展示清末及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们如何致力于探讨科学、小说和帝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殖民威胁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命运萦绕着一种极为悲观的情绪,而这种悲观的情绪也深深渗透入彼时的科学话语和科幻小说中。 科幻文学占据中国文学的一席之地,而且其地位一直相当特殊,因为它既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是表达现代化、全球化焦虑和希望的载体,也是批判社会和历史的媒介。尝试给科幻小说下定义的做法相应地产生了不少问题和麻烦,其中之一便是中国科幻小说的谱系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奇幻或志怪小说这类古代虚构文类可被视为科幻小说的原型,而另一些人则以各种方式论证科幻小说直到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甚至70年代才在中国出现。 本书认为,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出现其实是清末两种因素交叉的产物:一是由于中国在欧洲列强统治下的半殖民状态导致了认识论的意识危机;二是帝国主义者对全球交流和征服的幻想促使这一文类在西方出现,随后通过日本的翻译作品引进中国。科幻小说作者和读者从中国传统奇幻写作的主题内容中汲取灵感,也借鉴了许多古代小说文类的形式特征。在很多例子中,清末科幻小说也诉诸中国经典传统,从中搜寻能够容纳欧洲科学的解释和认识论框架。 这一文类的解放性潜力内部根植着一种与殖民活动紧密联系的焦虑感。关于帝国主义的各种文类的话语之刃能否成功推翻帝国压迫者,清末和民国初期作家对此问题倍感矛盾。如果当真能够推翻,那么选取如是话语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现代中国文学中最主要的意象之一便是鲁迅(1881年—1936年)《呐喊》(1923年)自序中的“铁屋子”隐喻,他将中国社会描写成“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意识到危机逼近的知识分子发现其无法介入现状,这一形象贯穿于鲁迅的其他作品中,比如《祝福》(1924年)中的叙述者无法为困境中的寡妇祥林嫂提供任何安慰。在鲁迅采用这种叙述角色之前,这已是早期中国科幻小说中常见的主角形象,其常常以旅行者自居,透过旁观者的双眼见证中国讽寓式的再现。 在早期中国科幻中,有许多隐喻的原型,这些隐喻后来成为五四运动重估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考量。传统上它们与鲁迅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一般意义上现代中国文学的核心主题。这些隐喻的意象早已旗帜鲜明地出现在清末作家的作品和最早的中文科幻小说中。 这一发现并非意图贬低鲁迅的地位,或否定其现代中国文学之父的经典地位。相反,我想提供一种稍许不同的理解鲁迅作品的方式,展现其作品是如何使一系列已然存在的修辞用法更为具体化,而非直接凭空创造它们。这些修辞包括:疾病和心理健康隐喻作为民族强大与否的讽寓;“吃人”意象作为社会衰落的象征;文学意象中用文化窒息和“铁屋子”隐喻民族救亡的希望;对知识阶层和老百姓之间令人忧虑的关系的广泛思考。许多五四时期以及整个现代中国文学中最主要的隐喻,在清末科幻小说中早已十分普遍。 中国科幻中,神话传统中的怪物和现代战争机械之间的冲突,是这种危机本身隐喻性的表现,同时也在文本层面表现为作者选取的表达方式。在本书分析的一手资料中,各类文体和词汇模式十分引人注目。 通过重读鲁迅的早期作品和阅读早期中国科幻,以及加深理解五四作者最鲜明的隐喻如何在清末小说中普遍出现,如此一来将拓展我们对文言到白话写作转变的认识。因此,不仅希望能对理解20世纪初中国文人如何处理科学和帝国之间的关系有所贡献,也希望对一种逐步发展中的理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式有所帮助——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持续辩论白话文写作中心地位的重要环节。 与此同时,早期中国科幻也为这种写作模式的痛苦转变提供了一个窗口,使我们看到经过科举系统训练的写作者们,挣扎着使用全新的、不断演变的文学模式进行自我表达。
...5本新锐国产科幻小说,让我找回了读《三体》的激动 2024-01-14 10:13 发布于:山西省国产科幻真的发展的越来越好了! 新锐科幻作家和优秀的科幻作品层出不穷! 书单狗特意精选了5位新锐作家和他们的代表作, 感受一下他们完全不逊于前辈的蓬勃想象力! 01 《起风之城》 作者:张冉 豆瓣评分:8.5 不夸张地说, 张冉是书单狗心目中, 刘慈欣之后最有想象力的科幻作家! 翻开他的这部短篇小说集, 书单狗常常会被里面那些神奇的点子震撼到目瞪口呆! 比如在获得银河奖的短篇小说《以太》里, 讲述了未来掌权者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科技, 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篡改每个人说出的话,打出的字, 让所有人只能表达和接受掌权者想要的内容! 又比如在《晋阳三尺雪》里, 一个宅男穿越时空,来到了被大军围困的晋阳城。 他不想着守城,却只想怎么能重新上网冲浪, 于是干脆真的在城中搭建出了一个古代版“互联网”! 其他故事的创意同样令人拍案叫绝, 书单狗觉得,下一个能写出宇宙级别脑洞的中国科幻作家,很可能就是他! 02 《我们生活在南京》 作者:天瑞说符 豆瓣评分:8.0 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带到了世界高度, 而天瑞说符则凭一己之力, 把网络科幻小说带进了文学的殿堂! 这部首发于起点中文网的小说, 居然先后拿下了星云奖和银河奖两项中国科幻大奖! 故事讲述的是一名2019年的南京少年, 意外用无线电,联系到一位20年后的少女。 却惊讶地得知未来世界, 人类已经在外星文明的袭击下灭亡。 这个生活在城市废墟的神秘少女, 很可能已经是未来世界,最后一个人类…… 整本书长达40多万字, 但作者庞大蓬勃的想象力完全驾驭住了这个体量! 那种渺小与宏大对抗的孤勇, 更是让书单狗品出了一种, 只有大刘小说里才具备的史诗感! 书单狗亲测,绝对是读一本少一本的震撼巨著! 03 《与机器人同行》 作者:阿缺 豆瓣评分:8.0 阿缺,可能是国内少数几个写科幻, 能把读者写哭的作家。 他的作品真的太治愈了! 比如《与机器人同行》, 讲述了一个刚刚失恋的男孩, 遇上了一个早已被时代遗弃的机器人。 两个孤独的个体, 开始了在未来世界漫长的相互依存。 又比如《格里芬太太准备今晚自杀》, 一生坎坷的格里芬太太在准备自杀时, 一个原本应该毫无感情的家居机器人, 却一点点唤醒了她心底关于生的期盼与希望。 阿缺让书单狗看到,最顶级的科幻小说, 不一定是拥有宏大的叙事和想象, 而是能够在冰冷的科技中,折射出人性的光。 04 《人生算法》 作者:陈楸帆 豆瓣评分:7.8 书单狗一直认为, 一个优秀的科幻作家, 既要有对未来的想象,也要有对当下的洞察。 而陈楸帆就是这样的科幻作家。 他的小说看似写得是未来, 内核却是让人们对现实产生更多的启迪和思考! 比如这本书中的短篇《云爱人》, 未来世界,很多厌倦传统婚姻的人, 都可以在网上申请一个AI云爱人。 被精心训练的云爱人, 将满足你对另一半的所有美好想象, 绝不会和你有任何争吵和隔阂。 但这种借助AI呈现的“虚假”甜蜜,真的可以称之为爱情吗? 在其他故事里, 陈楸帆同样借助科幻的外衣, 探讨着诸如人性到底该如何界定, 科技又到底会如何影响我们等等相当现实的问题! 让书单狗觉得陈楸帆压根不是在想象未来,而是在续写现实! 05 《群星》 作者:七月 豆瓣评分:8.1 七月太会写故事了! 这部《群星》是书单狗近些年读过, 故事最为精彩刺激的科幻小说之一。 也难怪它刚一出版,就被各大影视公司抢着购买版权! 天府之国成都发生了一起骇人的恐怖袭击, 国安局的两名特工, 奉命开始了一场24小时的极限调查。 但他们却发现幕后的对手举止诡异, 根本不像是普通的恐怖分子。 当一轮又一轮的悬念和危机排山倒海地袭来后, 他们发现自己不知不觉, 居然已经站在了全人类命运的分岔口! 行云流水的节奏,拥有电影分镜般的叙事, 都让整本书的阅读体验极其过瘾! 尤其是最终揭晓出人类终极命运的真相时, 那一刻,书单狗真的想给作者的脑洞磕一个!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