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想象》:那个时候的中国科幻小说,竟然好棒
科幻小说在中国的诞生与众不同,尽管这一文类本身的起源是通过翻译的西方舶来品,但中国出版界采用“科学小说”一词来指代特定小说体裁范畴,这一现象实际上早于英文出版界。 中国科幻小说的诞生,是存在于中国经济政治中心的殖民影响所带来的各国之间思想、文化潮流和物质文化交流的产物。更确切地说,科幻小说和东方主义话语之间的关系是20世纪初中国科幻文类的一个决定性特征。通过研究各种图文资料,包括有关科学在中国的引进和制度化的历史文献、真实或想象中的科学技术发明的图像呈现、探讨科学在求索民族复兴中的地位的写作,以及一些早期原创的中国科幻小说,展示清末及20世纪30年代民国时期的知识分子们如何致力于探讨科学、小说和帝国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殖民威胁的背景下,中华民族的命运萦绕着一种极为悲观的情绪,而这种悲观的情绪也深深渗透入彼时的科学话语和科幻小说中。 科幻文学占据中国文学的一席之地,而且其地位一直相当特殊,因为它既是普及科学知识的工具,是表达现代化、全球化焦虑和希望的载体,也是批判社会和历史的媒介。尝试给科幻小说下定义的做法相应地产生了不少问题和麻烦,其中之一便是中国科幻小说的谱系问题:一些学者认为奇幻或志怪小说这类古代虚构文类可被视为科幻小说的原型,而另一些人则以各种方式论证科幻小说直到20世纪30年代、50年代,甚至70年代才在中国出现。 本书认为,科幻小说在中国的出现其实是清末两种因素交叉的产物:一是由于中国在欧洲列强统治下的半殖民状态导致了认识论的意识危机;二是帝国主义者对全球交流和征服的幻想促使这一文类在西方出现,随后通过日本的翻译作品引进中国。科幻小说作者和读者从中国传统奇幻写作的主题内容中汲取灵感,也借鉴了许多古代小说文类的形式特征。在很多例子中,清末科幻小说也诉诸中国经典传统,从中搜寻能够容纳欧洲科学的解释和认识论框架。 这一文类的解放性潜力内部根植着一种与殖民活动紧密联系的焦虑感。关于帝国主义的各种文类的话语之刃能否成功推翻帝国压迫者,清末和民国初期作家对此问题倍感矛盾。如果当真能够推翻,那么选取如是话语又会带来什么影响? 现代中国文学中最主要的意象之一便是鲁迅(1881年—1936年)《呐喊》(1923年)自序中的“铁屋子”隐喻,他将中国社会描写成“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意识到危机逼近的知识分子发现其无法介入现状,这一形象贯穿于鲁迅的其他作品中,比如《祝福》(1924年)中的叙述者无法为困境中的寡妇祥林嫂提供任何安慰。在鲁迅采用这种叙述角色之前,这已是早期中国科幻小说中常见的主角形象,其常常以旅行者自居,透过旁观者的双眼见证中国讽寓式的再现。 在早期中国科幻中,有许多隐喻的原型,这些隐喻后来成为五四运动重估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考量。传统上它们与鲁迅联系在一起,并成为一般意义上现代中国文学的核心主题。这些隐喻的意象早已旗帜鲜明地出现在清末作家的作品和最早的中文科幻小说中。 这一发现并非意图贬低鲁迅的地位,或否定其现代中国文学之父的经典地位。相反,我想提供一种稍许不同的理解鲁迅作品的方式,展现其作品是如何使一系列已然存在的修辞用法更为具体化,而非直接凭空创造它们。这些修辞包括:疾病和心理健康隐喻作为民族强大与否的讽寓;“吃人”意象作为社会衰落的象征;文学意象中用文化窒息和“铁屋子”隐喻民族救亡的希望;对知识阶层和老百姓之间令人忧虑的关系的广泛思考。许多五四时期以及整个现代中国文学中最主要的隐喻,在清末科幻小说中早已十分普遍。 中国科幻中,神话传统中的怪物和现代战争机械之间的冲突,是这种危机本身隐喻性的表现,同时也在文本层面表现为作者选取的表达方式。在本书分析的一手资料中,各类文体和词汇模式十分引人注目。 通过重读鲁迅的早期作品和阅读早期中国科幻,以及加深理解五四作者最鲜明的隐喻如何在清末小说中普遍出现,如此一来将拓展我们对文言到白话写作转变的认识。因此,不仅希望能对理解20世纪初中国文人如何处理科学和帝国之间的关系有所贡献,也希望对一种逐步发展中的理解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方式有所帮助——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持续辩论白话文写作中心地位的重要环节。 与此同时,早期中国科幻也为这种写作模式的痛苦转变提供了一个窗口,使我们看到经过科举系统训练的写作者们,挣扎着使用全新的、不断演变的文学模式进行自我表达。

【世界科幻动态】智利科幻小说:致中国的一封信 (上)
2005年标志着智利科幻小说新时代的开始。该时期影响深远,历史学家甚至为这一时期设定了好几个名字,探讨该时期是否称得上“新基础”时期。以下两件事改变了智利科幻文学全貌。第一,独立出版社——逃亡港口出版社(Puerto de Escape)成立,开创了由小出版社为智利科幻小说保驾护航的传统。第二,霍尔赫·巴拉迪特(Jorge Baradit)出版了《伊格德拉西尔》(Ygdrasil)8,霍尔赫·巴拉迪特还是智利155名当选代表之一,负责起草智利新宪法。这是一部充满怪诞、萨满、梦幻、地狱色彩的小说,在学术和大众领域都产生了影响。与以上两个重要里程碑事件相关的是多面体集团(Poliedro Group)的成立。多面体是奇幻作家联合会,专职出版连载奇幻文学选集。同样相关的还有,罗贝尔托·桑韦萨(Roberto Sanhueza)凭借小说《BIS》(2009)和《猫年》(El año del gato/The Year of the Cat,2014),两次夺得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奖(UPC)冠军。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奖曾被布莱恩·奥尔迪斯(Brian Aldiss)9称为欧洲最重要的科幻小说奖。此外,智利还于2015年,正式参加了华盛顿科幻小说协会(WSFA)每年举办的科幻大会Capclave。
2003中国年度最佳科幻小说
复眼人透过复眼,我们看见世界的温度。★台湾最红华语小说家吴明益长篇小说代表作★王德威、杨照、刘克襄、韩松感动推荐★自然环保主题,浪漫幻想故事★充满诗意和忧伤我们曾经以为已然弃绝的记忆与物事,终将在海的某处默... 8.4超脑:地库人类从未停止进化网络原名《我的朋友是怪咖》天涯社区莲蓬鬼话点击近两千万,全网点击破亿神贴中国科幻悬疑现象级巨作离奇诡异烧脑首部电影筹备中,网剧、电视剧版权签约国内顶级影视巨鳄——唐德影视,全方位IP打... 8.6第五维度随着互联网世纪到来,人日益萎缩为只会面对电脑屏幕的机械的工作者,作为现代人类的一员,面对命运这个宇宙最大的奥秘,我进入“死亡星球”的游戏,想要探索幸福的答案。在充满隐喻的游戏环境里,从远古到现在,死有... 7.5生命不息媲美《偷影子的人》的奇思妙想,超越《返老还童》的情节构思奥普拉鼎力推荐,畅销全球28个国家,2013英美第一畅销小说英国科斯塔奖年度最佳长篇,Goodreads读者票选2013年度最佳小说《纽约时报》... 7.6心理禁区社交恐惧,被害妄想,抑郁自闭,反复噩梦,恋母情结……心理咨询师的催眠治疗手记首度曝光真实记录每一个患者背后细思恐极的故事。——我们都在假装自己是正常人——心理迷宫:“我走在一条狭窄的胡同里,两边是高高... 10.0人是太空人的试验品生命的起源向来被视为第一科学谜案,人类迄今为止几乎所有的科学探索都是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人类辛辛苦苦构建了-自己的-知识大厦。在这座大厦里,人们贪婪... 7.3分歧者4·分歧者外传这是以“分歧者”系列的男主角老四的视角来写的一部合集。他是无私派头领之子,却受虐于父亲;母亲神秘死去,又神秘现身,一语道破五派玄机;他因怯懦而逃离,却逃到更加需要勇气的地方。他是转派者,因对父亲的恐惧... 7.3第5波入侵为了摧毁人类,外星人共发起了五轮攻击。第一波切断地球的能源供给,世界陷入黑暗。第二波是发动海啸,城市顷刻间被巨浪吞没。第三波是制造瘟疫,使得人口锐减。而第四波则是外星人登陆地球,“它们”有着和人类一样... 7.0The Price of the PhoenixCaptainKirkisdead--longliveCaptainKirk!Spock,DoctorMcCoyandtheothercrewmenoftheStarshipEnterpriseexp... 8.2猎妖学堂2:嗜血之眼是青年作家常聪创作的校园成长系列幻想小说《猎妖学堂》的第二集。封印在常满意体内的邪恶能量意外破封,嗜血之眼震撼校园。养母胖兔仙以摩登的人类贵妇造型登陆妖灵界,一拳挥出爱与惊心。记载十二年前历史的仙书开... 7.3Farenheit 4518.2我的男友来自明朝我活了几百年,确切点说五百十三年。当我活到快二百多岁的时候,我就开始厌倦活着这件事,时间让所有生命都无法永恒,除了我,孤独的无法言说。我尝试过几种死法:上吊,喝毒酒,跳崖,溺水,等等通常意义上的寻死方... 0.0
相关资讯
“中国科幻最高奖”银河奖揭晓,《深海余烬》获最佳科幻网络小说
3月25日,第33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四川荥经揭晓,13部网络文学作品入围并最终斩获4项大奖,入围数量和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阅文作家“远瞳”的《深海余烬》获最佳科幻网络小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