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10-22 23:28:59
本世纪前15年,王树增的创作在非虚构领域“鼓捣”得风声水起,2006年的《长征》、2009年的《解放战争》和2015年的《抗日战争》这“现代战争三部曲”以其扎实而严谨的史料甄别、深入而广泛的实地采访、独特而深刻的现代视角三次收获中宣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从畅销到长销,赢得了近千万读者的青睐和赞誉。不仅如此,由《1901》和《1911》组成的“王树增非虚构中国近代历史系列”以及《朝鲜战争》在这期间也相继面世。至此,20世纪前50余年中国重大历史风云基本尽入树增笔下。
风头正盛的王树增却在文坛悄然“蒸发”,直至十年后的2025新年伊始才“率”自己40余万字新作《天著春秋》再“出山”。原来这十年他一猛子深潜到了遥远的春秋战国时代,纵览从夏商之际一直到春秋末期的千年历史,从发生的重大战事入手:鸣条、牧野、噩、繻葛、长勺、邲、麻隧、鸡父、灭吴和晋阳等10场大战渐次展开,并在这个背景下,描绘出一幅朝代更迭、王权兴衰、家国纷争,诸侯雄起的历史图景。
纵观王树增本世纪以来创作的上述非虚构作品,可以发现他选材的视点具有某种共同性:新近面世的这部《天著春秋》起于夏商终于春秋战国,中国漫长的奴隶社会终于走到了尽头;而《1901》和《1911》关注的10年则是中国数千年封建社会最后的崩塌;到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现代战争三部曲”则聚焦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终结;至于《朝鲜战争》则是年轻的新中国为捍卫自己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向社会主义社会成功过度的重要一战。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作家选择的这些场大战莫不均为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个重大转折点。也正是在这些个重大历史结点上,看起来虽只是一场场具体的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战,但其中所蕴藏着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某种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交织的客观规律更值得我们重视与体味,从而也使得这一部部看似具体的非虚构战争书写具有历史的纵深度与社会的辽阔面。这或许就是王树增的非虚构写作不同于其他许多非虚构写作十分突出的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