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11 12:30:04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发明和创造史不绝书,无论是冷兵器还是火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中国古代军事技术成就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叙说着石斧铜戟、金戈铁马的赫赫战绩。 当你置身其中便会耳边犹闻“万鼓雷般地,千旗人生风”;眼前犹现“万箭千刀一夜杀,平明流血浸空城”的情景。 越王勾践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身满饰黑色菱形几何暗花纹,剑格正面和反面还用蓝色琉璃和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柄以丝线缠缚,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圈。剑身一面近格处有铭文两行8字,铭文为鸟篆的“越王鸠潜自乍用剑”八字。
剑长约80厘米的青铜剑。剑柄(称剑茎)实心圆柱状,茎上有两道箍,格(握手和剑身之间)较宽,有圆盘形首(剑柄末端),剑身较宽中部出脊,两侧出刃,长约80厘米。 这种实心圆茎,茎上有箍,有格,有首的青铜剑,其出现不早于春秋,战国时流行于南方,尤其是吴越地区。从春秋到战国,这种剑的剑身由短变长,茎箍也由少变多。所以这把剑是海昏侯墓刘贺收藏的一件战国时期的古董。
全长70CM,青铜的鞘尾完整存在,刀背厚超过1CM 环首刀诞生于我国西汉时期,是由钢经过反复折叠锻打和淬火后制作出来的直刃长刀,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杀伤力最强的近身冷兵器,也是人类历史上具有非凡意义的一种兵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环首刀将匈奴打败,并间接促成了当时的欧亚民族大迁徙。
...甲胄伴随着战争出现,是冷兵器时代作战最主要的防护方式。坚硬的外表下藏着千年的中华文化。
遗憾的是如今几乎没有一幅保存完好的唐宋明甲胄流传下来,出土的甲胄也大多破碎难以复原实物,我们只能在文字、古画、雕塑中去寻找甲胄。
值得庆幸的是唐崖土司城址现遗存在张王庙内的石人石马雕塑展示了古代甲胄的巅峰。
石人石马,公元1611年修立,马前各一石人,皆武士装束。
石人石马雕塑中最为点精的要数武士身着的铠甲。此甲名为『山文甲』。顾名思义,是指甲片形状如汉字的"山"字。札法十分独特,为"错札法",即通过甲片与甲片互相枝杈咬错成甲。据说如果甲片制造精巧划一的话,制成全甲甚至不需一个甲钉,不需一缕丝线。
山文甲作为武将盔甲流行于唐、宋、明。有外形美观、穿着贴身、修补方便、综合防护能力强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制作复杂,成本高昂,所以多作为武官铠甲和亲军甲胄,在基层普及率不高。
在唐宋明神像、壁画、绘画、石刻中,山纹甲是一种出现率非常高的甲胄,也是最为华丽也是最为神秘的铁甲。迄今为止没有一件实物留存,史籍中也未记载其编织方式。
(咸丰通联记者 杜迪纳 通讯员 吴洋)
在中国古代的战争历史中,有一支备受赞誉的精锐步兵部队——陌刀军。这支具有传奇色彩的军队虽然只存在于唐朝,但他们的英勇事迹和卓越贡献却永载史册。本文将深入挖掘陌刀军的历史背景、训练与作战,以及他们在保卫大唐帝国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带您领略这支冷兵器时代重装步兵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