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9-04 06:26:26
最近,果壳网一则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吐槽影视剧桥段的帖子火了,从古装剧到医疗剧、抗战剧,各种细节分分钟让人出戏。最近以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为题材的网剧《老九门》及电影版《盗墓笔记》,各类吐槽不一。看来“高手在民间”,影视剧团队身边多几个民间顾问,也会少点尴尬。 扬子晚报记者 张楠
吐槽1:别欺负咱围观群众没文化
案例:《盗墓笔记》里的战国帛书拓片
历史系老师表示,看古装剧分分钟容易出戏,“前段时间看电视剧版《云中歌》,霍成君看上了孟珏的一幅画,当生日礼物送给她,她视若珍宝。那幅画是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为了引导墓主人灵魂升天的,是陪葬用的铭旌。1949年才从战国楚墓出土的东西,却被挂在西汉的坊间,周围满屋子的唐卡飞天看得人冷汗直冒,编剧脑子里在想什么?还有古装剧里随处可见的唐三彩,拜托那不是摆设,都是陪葬品好吗?”“作为学历史的,我觉得最惊悚是,《孝庄秘史》孝庄的台词是,‘我孝庄……’”其他典故和成语穿越时代使用,已经屡见不鲜。学习书法的小伙伴则表示,“《盗墓笔记》里的帛书拓片惊呆了我和小伙伴。”帛书作为一种古代书写文献,战国时代确实有,但最早的拓片唐宋时代才有,所以,战国帛书拓片是什么鬼?考古学专业同学神总结:“你猜我们看古装片什么感受?突然觉得读点书也是有用的。”
...1942年9月,四个盗墓者在湖南长沙城东南角一处叫子弹库的地方,打开了一座战国时期的楚墓,从中发现了一片薄如蝉翼、上面写有文字画有图案的丝织物。由于在子弹库出土,因而这片丝帛便称子弹库帛书,也称楚帛书。
子弹库帛书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也是迄今发现的唯一的战国帛书。帛书上下高38.5厘米,左右宽46.2厘米,中心是书写方向互相颠倒的两段文字,四周是作旋转状排列的12段边文,四方交角用青、赤、白、黑四木相隔,每段各附有一种神怪图形。全篇共有900多字,图文并茂,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因为在纸成为主要的书写载体之前,我们的祖先主要是“书之竹帛”,只有写在竹简丝帛上的才能叫书,所以子弹库帛书也是中国最早的典籍意义上的古书。据考证,帛书所写的内容主要是强调“敬天顺时”,并讲述了有着伏羲、女娲人物的神话故事,而这样的神话故事当然是我们中国自己的创世神话,具有世界意义。
可如此重大的文物,竟被盗墓者当作废品送给了一个古董商,而文物收藏家、研究家蔡季襄得知消息后当即斥资买了下来。当时,日本侵略军已经打到长沙,在逃难过程中,他始终带着一只铁桶,而里面装的正是子弹库帛书。一天,日本兵追赶了过来,要非礼他的妻子和女儿,结果,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不堪凌辱跳水自尽。悲痛中的蔡季襄逃到湘西后,怀着一腔悲愤写下了《晚周缯书考证》,以纪念自己的妻女。1944年,该书出版,第一次向世人披露了子弹库帛书的资料与他的研究。
...盗墓笔记是一部盗墓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几代人从事盗墓活动的故事。这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众多充满了惊险刺激和悬疑气氛。盗墓笔记以其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的读者成为了中国网络小说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盗墓笔记类型的小说推荐: 1. 《北派盗墓笔记》:这本小说讲述了一个东北山村的穷小子加入北方派盗墓团伙的故事。通过主人公的视角,读者可以体验到盗墓贼...
...《盗墓笔记》是一部非常受欢迎的网络小说。它的情节紧凑,故事节奏快,充满了惊险刺激的场面,让读者无法自拔。与同改编的影视剧相比,小说在情节方面描述有以下几个特别之处。
小说通过主人公寻找古墓中的文物为线索,通过寻宝过程中发现的古人留下的文物及墓葬中的秘密,来展开故事的叙述。
这种叙事方式富有想象力,又充满了悬念。小说中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每一次的探险都引人入胜,读者总是难以预料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鲜明,个突出,各自有着不同的格特点和动机。例如,主人公张起灵勇敢果敢,有着坚定的探险信仰,他的朋友吕布也有着自己的独特格和情感故事。这些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更容易与之产生共鸣。
小说融入了大量的中国古代文化元素,如古代兵器、道教符咒等。这些元素增加了小说的神秘感和历史感,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奥妙。
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描写更加细腻深入,对于探险过程中的细节描写、人物内心的感受和矛盾、场景的描写等方面都做到了非常出色。这使得小说中的情节更加真实感人,人物更加鲜活有趣,让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与改编的影视剧相比,小说的情节设计更加丰富,细节描写更加细腻,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能够更好地让读者沉浸其中,体验到小说独特的魅力。虽然影视剧也非常出色,但是在一些情节上做出了一些改变,可能会让观众失去小说原著中的一些情感和思考,留下一些疑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