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8-28 19:31:51
《子夜》原名《夕阳》,是茅盾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约30万字。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本书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面,一发表就引起了轰动,被译成英、德、俄 、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钱钟书谈艺录)钱钟书十大经典作品排名-谈艺录上榜(涉猎范围广泛) 本文为用户列举了钱钟书十大经典作品排名,为您推荐了钱钟书最具代表作品排名榜,其中包括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谈艺录、宋诗选注、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旧文四篇等作品。告诉您钱钟书代表作有哪些,钱钟书十大著作排行榜均为用户票选,供您参考。NO.1宋诗选注(钱锺书)热度:100NO.2模糊的铜镜(钱钟书)热度:99NO.3谈艺录(钱钟书)热度:94NO.4石语(钱钟书)热度:88NO.5旧文四篇(钱钟书)热度:86NO.6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钱钟书)热度:80NO.7宋诗纪事补订(钱钟书)热度:58NO.8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钱钟书)热度:56NO.9诗可以怨(钱钟书)热度:45NO.10也是集(钱钟书)热度:44《宋诗选注》,著名文学家、学者钱钟书著,是钱钟书集中的一册,书中收入了宋代诗人柳开、郑文宝、梅尧臣、欧阳修等人的作品,每部作品除原文外均附有较为详尽的注释。本书内容全面,注释通俗易懂,读者从中可以对宋诗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李慎之回忆说,他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读到《宋诗选注》时,曾为书注语里偶尔爆发的狂言大语而捏一把汗,还说乔冠华认为《宋诗选注》是那年头唯一可看的有个性的书。这种曲笔言志的写法,在文化大革命后推出的《管锥编》中更为常见。【展开】《模糊的铜镜》是198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钟书。《模糊的铜镜》这是钱锺书先生1988年给香港版《宋诗选注》所写前言的题目。钱先生把他的这部《宋诗选注》比作模糊的铜镜,是有其深意在的,可惜学界至今似未有评述。对于这部作为当时气候的原来物证的著作本质性价值的描述,钱先生找到了一个巧妙而充满睿智的比喻模糊的铜镜。1992年,他在国内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宋诗选注》第7次重印本附记中,曾提醒读者:本书港台版的序文(按:即《模糊的铜镜》一文)也附录于后,足以解释当时编选的经过。【展开】《谈艺录》是学者钱钟书的代表作品之一,该书是一部集中国传统诗话之大成的书,也是第一部广采西方人文、社会科学新学来诠评中国古典诗学诗意的书。书中对古诗家作品多所评骘,唐以后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更被重点论列。该书征引或评述的内容包括曾作为思想理论界显学的佛学、精神分析学、结构主义、文化人类学、新批评和较新起的流派如超现实主义、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展开】《石语》一书,共48页,前一半是钱钟书60年前笔记的影印,后一半是笔记经订正后的排印。文字少,学术价值高,记下了石遗老人对民国初年一些文士的评论,对后人研究那段历史很有益处。这是钱钟书生前留下的最后一本书。【展开】《旧文四篇》是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出版,包括《中国诗与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四篇。《旧文四篇》是从钱钟书先生发表过的文章里选取的四篇所合成的一个集子。此集总共不到一百页,读完之后,会觉得文学分量很重很重,集子里蕴含着作者渊博的知识、精深的学问和学术上的真知灼见。【展开】《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是钱钟书在英国牛津大学期间完成的学位论文,该论文重点探讨了17至18世纪英国的各式文献中对于中国的特定解读与想像性塑造,以此清晰地描画出了中国形象在17、18世纪英国文学中的演进历程。此项研究不仅深刻地揭示出了这个时期英国的中国热背后所隐含的意识形态意味,而且也开创了中国学者在异国形象研究范畴的先河,其在钱锺书先生的学术历程中有着极为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展开】《宋诗纪事补订》是钱钟书先生于1982年开始编撰的,是对《宋诗纪事》内容的修改和补充,对宋诗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宋代诗歌资料汇集。清代厉鹗(1692~1752)辑。共100卷。录宋诗作者3812家﹐各系以小传。以事存诗﹐以诗存人。有关传记性质的事﹐列于作者小传之后﹑诗之前﹔有关诗的本事﹐列于诗后。无事可采。【展开】钱钟书在1978年时出版了《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钱钟书《诗可以怨》是一篇文学批评论文,1980年作者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文学教授恳谈会上的讲稿,收录在《七缀集》里,后收录在《钱钟书散文》集里。钱钟书的文学批评论文《诗可以怨》从文学和心理学两大方面对传统的历史观点提出了质疑。作者渊博睿智、明辨深思,横贯中西、打通古今,引经据典,以大量的事实作论据,论证传统文学理论观点的偏颇和错误;以中外众多相似的语言现象进行中西文化比较,说明人类的心理体验、情感机制有共同的基础这一观点。【展开】《也是集》作者:钱钟书,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诗可以怨》(1981)、《汉译第一首英译诗〈人生颂〉及有关二三事》(1982)、《一节历史掌故、一个宗教寓言、一篇小说》(1983);下半部从《谈艺录》补订本摘选。《谈艺录》补订本由中华书局出版。《也是集》上半部是1979年以后发表的三篇。【展开】
...下面是学习啦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这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我认为是想看书的人都应该去看一看的,海明威这部小说是根据一位古巴渔夫的真实经历创作的,以摄象机般的写实手法记录了桑提阿果老人捕鱼的全过程,塑造了一个在重压下仍然保持优雅风度、在精神上永远不可战胜的老人形象。这部小说创下了人类出版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纪录:48小时售出530万册! 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普利策奖,两年后又获得了诺贝尔奖。老人与海在线阅读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抒发乡土情怀的中篇小说。它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悲剧,凸显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与心灵的澄澈纯净。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生动的乡土风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边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地位。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十年磨一剑的作品,也是惟一的作品。《飘》称得上有史以来最经典的爱情巨著之一。又名《乱世佳人》。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平凡的世界在线阅读
...在小说中,他是冷峻诡谲与直指人性的化身,
在散文里,他时而如朝露般清新,
35年短暂生命,12年创作生涯,
鬼才之魂一次次在痛苦中涅槃重生。
(1892—1927),堪谓日本近、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生于东京,本姓新原,号“柳川隆之介”“澄江堂主人”“寿陵余子”。在十二年的创作生涯中,持续写出富有才气、风格各异的短篇《罗生门》《烟草与魔鬼》《傀儡师》《影灯笼》《夜来花》《春服》
1927年7月24日,芥川出于健康问题、思想压力等多重原因,在自家寓所服安眠药自杀,时年三十五岁。八年后,芥川的好友、创办《文艺春秋》的作家,长期发挥着日本纯文学奖掖和推动的重要作用,是日本现代和当代文坛最具影响力的纯文学大奖。
,内容包括作家题解、作品鉴赏、作家年谱等。文集由中国社科院日本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主编。精选了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独具特色的篇目,并请著名为本书作序,是市面上不可多得的日本经典文学读本。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日本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译著有《芥川龙之介全集》(主编兼翻译)、夏目漱石《虞美人草》、太宰治《斜阳·人间失格》、林芙美子《放浪记》等。
...布恩迪亚家族用各种方式来对抗孤独,如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对科学的迷恋、乌尔苏拉的勤俭持家、阿卡迪奥的制作小金鱼和对战争的痴恋、阿玛兰妲不懈的编织等等。在每个人的心底,也许都生而孤独。生命也许没有意义,不断的轮回。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属于自己的尝试。
孤独是人性中最瑰丽的色彩,星空是夜晚中永恒的诗。《百年孤独》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艺术而有力地展现了贯穿于整个人类心灵史的深刻而瑰丽的孤独感。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在表现手法上是魔幻现实主义的,“ 将真事隐去”,用魔幻的、离奇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反映、体现、暗示现实生活。曾凭借巨作《百年孤独》获得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
《许三观卖血记》,一个包含着讽刺与悲哀的名字,好像许三观的一生就被“卖血”两字概括了,这或许就是许三观的命,他一共卖了11次血,卖血成为他度过每一个人生关口的手段,甚至到最后唯有卖血才能让他对未来生活感到安心。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且无知荒谬的人,却能用他温热的心感动你我,成为凡尘中的英雄。
余华好像特别擅长于用幽默的语言来传达冷漠,他善于也敢于用自己的笔去记录那个时代的残酷,但是他笔尖的冷漠中却又不乏温柔。许三观实实在在的活在世俗之中,有血有肉,脚踏实地,他用自己的方法保护着妻子和三个儿子。余华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打造一个诗意的世界,却让人感受到了他骨子里的诗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