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15 04:29:50
2008年9月27日,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国神七宇宙飞船上,按计划,中国航天员将首次出舱进行太空行走。下午16时34分,航天员翟志刚转动开舱把手,但舱门仅开出一个缝隙,随后又被舱内气压顶了回去。怎么回事?人们的目光转向了指挥中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稳稳坐在椅子上,泰然自若。
一分钟、两分钟……舱门开了,翟志刚手持五星红旗走向太空。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后,记者采访周建平,他平静地说:“那几分钟,我根据舱内情况和数据,结合研制过程,想了一遍,认为没有问题。我相信我们的航天员,舱门一定能打开!”
1957年1月13日,周建平出生在湖南望城一个干部家庭。父亲在湘西金矿工作,一家人随他一起在矿区生活。周建平是家中长子,父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一有时间就教他读书识字。小人书中,嫦娥奔月、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让他深深入迷,儿时的他常常仰望星空,想象着故事中的天上人间。
上小学前,父亲送给周建平一套《十万个为什么》,从此为他开启了科学的大门。从小爱看书,周建平养成了极强的自学能力,小学三年级就学完了高年级的课程;初中还没毕业,又学完了高中的课程。
1970年,周建平13岁。这一年4月24日晚上21时35分,中国首次向太空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太空传来的《东方红》音乐声中,一颗闪闪发亮的星星划空而过。那一刻,周建平感到,祖先曾经向往的奔月、飞天和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原来都有可能实现。他又想起屈原在诗中的问天,激动不已。他想做一个不同于古人的太空梦,他打开《十万个为什么》,翻来覆去找不到答案;他又去求助学校最有学问的老师,老师说,答案在你今后的学习中。周建平平静下来,若有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