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21 08:53:52
现实主义,是我国文学创作的主流,同样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主流。自我国现代意义儿童文学的发端,叶圣陶、张天翼等儿童文学先驱将童话“本土化”为高度关注现实的文学载体。介入现实,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鲜明表征。这其中,有中西方所持儿童观的差异,有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也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发端于“强国保种”的时代使命的动因相关。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发展历程中,教育性曾一度压倒了儿童性,也导致了儿童文学远离文学属性,儿童读者远离儿童文学。“幻想”热之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逐渐在2015年前后显示出现实题材的大幅度回归。书写“中国童年”,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主旋律。作家们有意识地拓展了现实主义儿童文学的题材领域,军旅题材、援疆题材、支教题材、扶贫题材、乡土地域题材、文化题材、生态题材纷纷涌现,历史题材、战争题材、青春题材、校园题材等多个领域也均有具突破意义的佳作。
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儿童战争题材创作热之后,战争题材曾一度因成人化、英雄化而陷入僵化的模式。近年来,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战争题材、历史题材儿童文学创作再度升温,描写红军长征如柳建伟的《永远追随》、张品成的《我的军团我的兵》等;描写战争之中战场之外的童年如曹文轩的《火印》、黄蓓佳的《童眸》、张之路的《吉祥时光》、常新港的《寒风暖鸽》、李东华的《少年的荣耀》、史雷的《将军胡同》《正阳门下》、殷健灵的《1937,少年夏之秋》《彩虹嘴》、左昡的《纸飞机》、王苗的《雪落北平》等;重塑少年英雄形象的如薛涛的《满山打鬼子》《最后一颗子弹》,孟宪明的《三十六声枪响》等。当代儿童战争题材作品在对历史的回望中,规避了简单粗暴的成人意志,摆脱了简单化的二元对立的战争叙事,确立了儿童本位立场与儿童读者尊重,以儿童的视角,多角度呈现战争,反思战争,既直面了战争的残酷、战争对童年的剥夺,又弥漫着人性的温度与童心的光辉。这些战争题材作品突显着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引导当代孩子直面属于本民族的历史记忆,用苦难、艰辛、黑暗、挫折等丰富儿童的心灵体验。当代军旅题材的书写也是近年来儿童文学创作的一大亮点。多部作品聚焦和平年代的军人,以富有质感的细节呈现当代军人的默默牺牲与无私奉献,呈现他们不屈不挠的阳刚气质与昂扬奋进的生活状态。刘海栖的《小兵雄赳赳》以作家个体的真切体验为依托,描绘一批少年心怀理想走向军营并成长为合格的战士。裘山山的《雪山上的达娃》描写西藏军人的戍边生活,少年新兵在父辈军人精神力量感召下克服重重困难淬炼成长。史雷的《绿色山峦》描绘川西某部队大院的富有阳刚气质的童年。韩青辰的《因为爸爸》以护卫家国平安的警察英雄和遗孤为原型,展开充满敬意的英雄讲述。吴洲星的《等你回家》聚焦“时代楷模”、中国特警子女的童年生活。于霄恬《深蓝色的七千米》书写为潜航事业奉献毕生的英雄群体,刻画少年为实现潜航梦的努力成长。上述当代题材“正剧”,力图在儿童的精神基点上注入昂扬的理想主义情怀;同时规避了概念化的拔高,以生活化的细节支撑,故事饱满,感情丰沛,为中国当代儿童呈现出一种可贵的、有信念的人生状态。
...《百年孤独》 描写布恩蒂亚家族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以及一百多年里从兴建、发展、鼎盛到消亡的过程。
《霍乱时期的爱情》以男女主人公之间为主线,论及了几乎所有类型的爱情
《世界上最美的孤独者》思想内容:
1.这部小说集反映了拉丁美洲的
2.通过荒诞的故事,揭示了拉丁美洲封闭孤独的原因:
他们把家乡变成死人的故园,让外来的人赞美”
20世纪50年代前后在拉丁美洲兴盛起来的一种文学流派。
1.将现实与神话、梦幻相结合。
2.将现实的形象根据民间观念神秘化,以表达作者对人和事物魔幻化的认识。
3.采用大量象征、荒诞、意识流等现代主义手法,打乱时间顺序,颠倒情节,创造一个“起时间超空间”、超越生死的魔幻世界,这其中包含看作家对打破停滞不前的现实的渴望。
《世界上最漂亮的溺死者》艺术特点:
1.《旧约》原是犹太教的经典,由
2.《旧约》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为神话、传说、史诗、历史文学、先知文学、智慧文学、抒情诗、小说、启示文学等
3.《旧约》共39卷,分为四个部分:律法书、历史书、智慧书、先知书
”,宇宙和人类的起源、祖先历史、法律汇编
《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