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 2025-07-18 01:37:54
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本书分为引言与上下两篇。引言提供了深入透辟的题解,阐述了由无法终结的当代史所延伸出的文学现代性的两种进向,指出本书的用意是在“无法终结的现代性”名下思考中国文学的当代道路。上篇是理论化、多层面的文学史观照,围绕由“无法终结的现代性”所引申出的理论命题与文学史议题,探讨了“当代性”、浪漫主义的历史、现代文学传统的延续、“精神中国”的重构、历史尽头的“晚郁”风格等特质,阐明了经过现代性洗礼的中国文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复杂性及其抵达的境界。下篇围绕作品分析与对文学史难题的思考展开,共八节,重点探讨“晚郁”作家寻求新变的实践与“越界”的可能性,通过分析作家在探索中的限度与被压抑的可能性,为探索的深化指明方向。下篇以具体例证回应了上篇所分析的中国当代文学的执守、困境与突围的可能,通过对当代境遇的深入揭示,为上篇的理论建构提供支撑。
观点和方法创新:中国当代文学的独特性源自它与中国现代性历史之间的复杂纠葛,这一观点已成共识。本书开拓性的洞见在于,以“变革”为历史视野,通过辨析当代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共通性与差异性、中国文学创造性融会的文学传统经验与现代主义的关系,追问后现代主义之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历史实质,进而深入阐发了“无法终结的现代性”这一原创性命题,并最终将“无法终结”的意义归结为现代性这一未竟的事业对中国作家的召唤、希冀与限制,实现对中国当代文学道路高屋建瓴的纵深把握。
...文学里的中国·当代经典书系以新中国以来的优秀文学作品为典范,选取中国当代10位知名作家的中短篇名作,和部分长篇小说节选段落,汇集成书。将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纳入遴选视野,立足“新时代”,以中国与世界文化共融的创新性、建构性的经典观念,从中国叙事艺术与中国形象塑造,梳理中国当代文学表达的当代中国精神脉络与世界审美价值,是中国当代文学“经典化、国际化、大众化”的一次实践尝试,旨在为全球中国文化学习者提供了解中国、融通世界的鲜活读本。
本套图书共10册,每本图书分别节选了各位作家具有代表性的3-7篇小说作品,这些作品体现了各个时期作家对于世界的思考和文学创作的着力点,是一扇扇走近走近作家文学世界的窗口,能让读者以简单、便捷的方式对作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贾平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刘慈欣,2015年获科幻文学领域的国际最高奖项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
曹文轩,《青铜葵花》畅销国际国内,2016年获国际安徒生奖。
铁凝,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曾六次荣获包括“鲁迅文学奖”在内的国际国内文学大奖。
李洱,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应物兄》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