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被民进当局扣押的“间谍头子”向心 到底是谁?

更新时间: 2025-06-04 11:38:03

阅读人数: 509

本文主题: 想做间谍大学报什么专业

原标题:独家:被台湾民进当局扣押的向心,到底是谁?文/耿直哥近日,澳大利亚和台湾的媒体与情报机关,突然“不约而同”地炒作起一个所谓的“中国叛逃间谍”王立强来,称此人揭露中国政府在港台有一个情报网络,用以“渗透”澳大利亚和台湾。但中国警方很快拿出证据打脸,指出王立强是个诈骗犯。包括耿直哥在内的多个媒体人和媒体账号,扒出了王立强过去几年在内地涉及的大量法庭文书,以及他2011年-2015年就读安徽财经大学的记录,进一步证实他根本就不是什么间谍。今天我们《环球时报》更独家曝出2016年王立强所涉诈骗案的庭审视频,再次打脸了谎称2016年时在港台做“间谍工作”的王立强。但就在王立强的虚假身份越来越藏不住的时候,在他“间谍故事”中被污蔑为“中国派在港台地区的间谍头子”的香港商人向心,以及他的妻子龚青,却被台湾民进当局在台湾桃园机场扣下了,称要调查两人是不是要“干涉台湾”的“间谍”。所以,这向心又是什么人呢?1、在香港拥有两家企业和一家基金会首先,从公开资料来看,向心是香港“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中国趋势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局主席,以及香港“中国科技教育基金会”的理事长。不过,虽然向心在香港的两家公司是上市公司,但其股票价值极低。两家公司官网上给出的简历宣称,向心曾在中国若干大机构工作,并长时间从事于科技项目管理及公司策略研究,拥有多年项目投资及资讯科技业务之经验,持有南京理工大学理学学士学位及工学硕士学位。2、友人:他是普通商人,曾卷入集资诈骗案,损失惨重可这个向心,怎么就被谎称自己是“中国间谍”的王立强,给说成是中国面对港台的“间谍头子”了呢?向心的一位友人告诉耿直哥,向心不仅根本就不认识王立强,他也不知道王立强为何会针对他。这位朋友还表示,向心确实只是一位商人,没什么背景。这位朋友还透露,向心去年还因为他所当家的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被卷入内地一场大规模的集资诈骗案,被搞得很狼狈,损失了很多钱。耿直哥检索发现,这位朋友所言非虚。原来,在2016年时,内地一家百亿级的理财公司因涉嫌集资诈骗被查。根据媒体当时的报道,出事的企业被称为“中晋系”,以国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晋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晋一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等相关联的公司为主,它们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和非法集资诈骗犯罪,被上海警方调查。其中,根据当时多家媒体的报道,涉案企业之一的“国太控股(集团)”,在香港有三家控股的上市企业,其中就包括向心当家的“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和“中国趋势控股有限公司”,港股编号分别为01217.HK和08171.HK。这两个数字,也分别是这两家公司官网的地址,即1217.com.hk和8171.com.hk。而且,从当时报道此事的金融网站“格隆汇”给出的资料看,当时“中晋系”案件的核心涉案人、国太控股的董事长的陈佳菁,在案发前还曾是向心这两家企业的“联席主席”。当时,在“格隆汇”这篇报道下面,有网友曾写下这样一段留言:“向心这次是让国太给害惨了”,留言时间为2016年4月7日。中国裁判网的法庭文书显示,国太控股集团所涉及的这场大型集资诈骗,在2018年才二审审结。当时,曾在向心公司担任“联席主席”的国太控股董事长、此案要犯陈佳菁,出庭受审,最终二审法院上海高院维持一审原判,判陈佳菁有期徒刑12年。而向心虽然因为没有参与集资诈骗,未被逮捕和指控,但他在此案中的角色也印证了之前向心的那位朋友对耿直哥所说的:他去年被一起集资诈骗案搞得很狼狈,损失了很多钱。3、曾在2013年-2018年间涉及多起民事案件,多为合同纠纷另外,耿直哥在中国法庭裁判文书网中继续检索“向心”和“中国创新”等关键词后,还检索出了27篇裁判文书,均是2013年到2018年之间,向心的“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在文书中又被称为“中国创新公司”)所涉及的各类民事案件。在“启信宝”的商业信息查询APP中检索向心和他的中国投资创新有限公司,也能看到26篇裁判文书。这些官司主要涉及向心的企业与来自金华、镇江、铜陵、惠州、东莞、珠海、杭州、南昌等多地的企业,案件内容基本上都是“债券转让合同纠纷”。以下列出部分内容,仅供参考:向心控制的另一家公司“中国趋势控股有限公司”,则在2016年一起涉及黄山某公司和深州某公司借贷纠纷一案的裁判文书中,被简单提及过。4、曾获得泰州市“荣誉市民”称号,搞过“环保节能”和大学新生“入学礼券”最后,在“百度百科”于2018年1月16日被人最后一次更新的“香港上市公司董事会主席向心”的词条中,可以看到向心还曾在2015年和2016年,获得过江苏泰州市“荣誉市民”等称号。耿直哥查询泰州本地媒体的报道确实此事属实。另外,顺着百度百科提供的信息,还可以检索到在2011年时,向心曾来到北京,并联合他在香港控制的两家企业,以及他在香港注册的“中国科技教育基金会”,在北京发起过一个“城市蓝天计划”。此事曾被中国青年报以很小的篇幅简要报道过。之后的一些公开报道显示,向心的企业曾在内地参与过“环保技能”领域的投资,后又在内地和香港推出过所谓“大学新生入学礼券”计划。但从相关报道来看,向心“中国科技教育基金会”搞的这个给大学新生的“礼券”,似乎是为了推广其“中国创新投资”和“中国趋势控股”这两家公司搞的一个名叫“财富风暴平台”的资讯APP。以上,就是被谎称自己是“中国政府间谍”的王立强说成是“中国间谍头子”,公司是“间谍机构”的向心和他所拥有企业的一些信息。目前,向心已被台湾当局扣押,并被当成所谓的“干涉台湾”的“间谍”遭到调查,已失去自由。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有不少两岸人士怀疑,王立强在向心夫妇在台湾访友时突然冒出来找澳大利亚“爆料”,且这料一大部分是涉及台湾的,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台湾民进当局为了而“策划”的一场“间谍戏”,好以此在岛内煽动恐惧情绪,获取不正当的政治利益。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被民进当局扣押的“间谍头子”向心 到底是谁?

警惕!境外间谍盯上大学生,谁能保护我们的未来?

警惕!境外间谍盯上大学生,谁能保护我们的未来? 2024-09-09 18:42 发布于:北京市近年来,关于间谍活动的报道屡见不鲜,而这并非只是影视作品中的情节。最近,国家安全部发出警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已悄然将目光投向我国的青年学生群体。这一目标群体,尤其是大学生,因其活跃的网络活动和求职需求,成为间谍情报机关所青睐的对象,尤其是在兼职和网络交友的名义下,诱骗和引导个人参与涉密活动,从而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国家安全部指出,境外间谍利用“高薪兼职”等噱头,试图拉拢和利诱无辜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在尝试寻找实习机会时,可能会遭遇一些看似合法的招聘信息,但实际上却是陷阱。这类陷阱不仅直接涉及间谍活动,还可能使学生无意中触犯法律,带来严重后果。 在这个高度互联的时代,信息获取的渠道非常广泛,但伴随而来的也是风险。为了保护自己和国家的安全,青年学生有必要提高警惕。求职时,一定要对提供不明来源的兼职信息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陷入境外间谍的圈套。国家安全机关提醒,若发现有疑似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应及时通过国家安全部门的举报平台进行举报,国家将为支持反间谍工作的人们提供法律保护和奖励。 对于高校和各类培训机构来说,也应当积极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展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普及活动,让学生了解到如何辨别潜在的安全威胁,建立基本的防范技能。此外,还应借助新媒体平台,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数据,向学生传递保护自身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 国家安全不是空谈,它依赖于每一个人的参与与防范。只有当每位年轻人都能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增强警惕性,我们的社会安全才能稳固。因此,作为未来的建设者,青年学生应深刻理解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的紧密联系,提升自我保护意识,与国家安全共同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简单AI作为一个全方位的AI创作助手,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提升网络安全意识。通过简单AI,可以一键生成创意内容,帮助学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科技,同时也促进创造性的思维。需要的同学可以体验一下简单AI:简单AI链接(免费,长按复制链接致浏览器体验):https://ai.sohu.com/pc/textGenerate?id=100&trans=030001_jdaiyljy。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维护网络安全,为我们的未来保驾护航! 全网玩儿疯了的美女/游戏角色生成神器,这里一分钱不花!点击一键生成我的AI游戏女友 →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作者声明:本文包含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阅读 ()

“中国间谍投诚”?澳情报部门和媒体的脸要丢光|中国创新投资

原标题:越来越喜剧了!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和媒体的脸,这次真要丢光了文/耿直哥近日,澳大利亚多家主流媒体突然集体炒作一个名叫王立强的“中国间谍”来到澳大利亚“投诚”,并称此人掌握很多中国谍报网络的信息。但中国上海警方随后发布的通报却显示,这个王立强根本不是什么“间谍”,而是一个逃避中国法律制裁的诈骗犯。耿直哥也通过多个渠道得知,王立强对澳大利亚媒体和情报部门所宣称的信息要么是虚假的,要么就是早就被西方反华势力多次炒作过的“旧闻”(详见:这才是“中国特工叛逃澳大利亚”的完整剧情)而截至目前,更多关于王立强造谣的证据,还在不断浮出水面。假得离谱的韩国护照首先一条最值得关注的新情况,谎称自己是“中国间谍”的王立强,曾对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和《时代报》的记者Nick Mckenzie等记者宣称,“中国间谍组织”曾给他一个韩国护照,然后他用这个护照去台湾“搜集情报”和“干涉”。虽然这些曾多次仅凭谣言和阴谋论就撰写报道污蔑在澳华人的澳大利亚记者很快“照单全收”,甚至还将这个韩国护照当成“重要证据”公布了出来,但香港《南华早报》负责报道韩国事务的记者John Power却发现这个韩国护照很有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还十分“业余”。什么问题呢?在这个王立强宣称是他用来渗透台湾的韩国护照上,持照人的中文名和韩国名,竟然完全不一样,而且那个韩国名字看起来还很像是一个女性的名字。这也不由得令这位《南华早报》的记者感到好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基本的细节错误?”而面对一些人提出的上图中红圈里的那个部分是不是护照“签发机关”的名称,John Power则表示他已经和有真正韩国护照的人核实过了,那个地方写的就是持照人的韩国名字。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美联社韩裔记者姜大翼的证实:所以问题就来了:这个被王立强说成是他用来“渗透”台湾的韩国护照,为何会假得如此低级和离谱呢?而澳大利亚媒体和情报部门,又为啥连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都没看出来呢?暴露真相的法庭和大学记录当然,除了这个假得不能再假的韩国护照,中国内地网络上也出现了更多关于这个王立强真实身份的历史信息。比如,在中国上海警方公布了王立强曾在2016年和2019年的诈骗案情,然后有人找到了他2016年所涉案件的判决书后,耿直哥根据判决书中给出的王立强1993年4月18日出生在福建光泽县的信息,在中国法庭文书网上又检索发现了更多涉及这个王立强的案子。这些判决书的判决集中在2015年-2019年之间,案件的性质多是民事案件,这些案件的发生地则主要在安徽蚌埠,案情多是与物业的纠纷。另一方面,鉴于王立强对澳大利亚媒体宣称的自己曾在安徽省财经大学学油画的信息,耿直哥根据这一信息,还在搜索引擎上找到了这么一个“王立强”的“求职信”,刊登在安徽财经大学11级绘画系的博客上,刊登时间是2012年5月16日。当时,这个“安财11级绘画系”的博客刊登了多名学生的“求职信”,但由于2011级的学生在2012年时还不可能毕业,而且这些“求职信”看起来很像是从某些求职信“模板”中抄过来的,里面的个人信息还大多是用“XX”表示的,所以这更像是某种“学写求职信”的作业。那这个“王立强”是不是如今谎称自己是中国间谍的王立强呢?鉴于①王立强自己对澳大利亚媒体宣称他曾在安徽财经大学学油画,而安徽财经大学教授油画的,正是该校“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的绘画系;②出生于1993年4月18日的王立强,在2011年正好是18岁入读大学的年龄;③王立强在2015年之后所涉及民事案件,大多发生在蚌埠,而安徽财经大学本身也在蚌埠,那么答案至此已经很清楚了。 图为澳大利亚媒体在报道中也提到王立强是安徽财经大学学油画的学生这里还有一个信息大家要留意,即安徽财经大学绘画系的本科“基本学制”,是[4年]期的。 图为安徽财经大学对于其绘画专业的介绍因为这样一来,王立强和澳大利亚媒体及该国情报部门联手推出的那个“间谍故事”,就有很多信息根本对不上了。比如这个2015年才从安徽财经大学毕业,之后几年更在该校所在的安徽蚌埠市牵扯上多起民事官司,并在2016年和2019年又两次涉及诈骗刑案的王立强,是如何在澳大利亚媒体的报道中,做到“2014年就移居香港”,之后在一家名为“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的企业“就职”的呢?他又怎么可能像他所编造的那样,在2015年年初通过给香港一位富商及其妻子“教油画”就加入所谓的“间谍组织”,然后在2015年10月就参与到被反华势力多次炒作和造谣的“铜锣湾书店”一事中去呢?图为澳大利亚媒体给出的王立强“间谍故事”中的时间线,这些虚假的信息根本对不上中国内地之前的法庭记录和大学记录勾画出的王立强的人生轨迹被“碰瓷”的香港企业发布澄清公告目前,在王立强“间谍故事”中遭“碰瓷”的香港商人向心,也已经通过他的“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公告,表示王立强所宣称的他曾“加入”该公司,并通过向心“成为中国政府间谍”,以及向心的公司是“间谍机构”等说法,全都是虚假的。向心还通过中国创新投资有限公司表示,他已经将此事交给律师,将考虑对此事采取法律行动。此前,耿直哥亦通过一位认识和熟悉向心的人得知,王立强所编造的关于向心及其家人的内容都是“胡扯”。不要脸的澳大利亚媒体和情报部门然而,就在真相已经越来越清楚的时候,澳大利亚媒体却坚称王立强是“间谍”,不仅仍然在电视上播出了他的“虚假故事”,更宣称王立强表示他将“发誓”自己所说的话绝无虚假。澳大利亚情报部门及其政府,迄今也没有任何认为自己搞错了情况的表态。澳大利亚情报部门仅在一份声明中宣称他们对澳大利亚媒体报道的情况很关注,正在调查中,然后暗搓搓地说了句调查之前不方便评论…… 图为澳大利亚媒体坚持播出王立强编造的“间谍故事” 图为澳大利亚媒体宣称王立强将“发誓”自己说的是真的 图为澳大利亚安全情报组织发布的声明而跟在澳大利亚媒体后面“吃屎”的一些反华西方媒体,比如美国的《纽约时报》,也没有一家站出来指出澳大利亚媒体的报道错误的,而是仍在不断“消费”王立强那个虚假的“间谍故事”。这也令耿直哥想起了一位熟悉西方媒体驻华记者圈子的人士曾经告诉我们的一个情况,即这些西方媒体不会公开批评同行的报道,哪怕这些报道错得离谱。但也有个别还有点“职业操守”的西方媒体记者,在怀疑王立强身份的真实性。比如英国BBC驻美国华盛顿的记者冯兆音,就在她的社交账号上罗列出了王立强之前在内地的那些庭审记录和大学记录。这些信息也开始令一些外国网民怀疑起王立强的身份来。但她却因为列出这些信息,反而遭到一些境外反华分子恶毒的攻击和辱骂:而在中国国内,西方媒体集体炒作王立强一案,将一个骗子当宝贝一样消费的难看吃相,也令一些曾经将这些西方媒体当“榜样”一般去尊重的人感到“崩溃”,认为澳大利亚和西方媒体能集体“被骗”,让人“非常吃惊和失望”。但从澳大利亚这些媒体,以及某些西方媒体过去这些年一贯的表现来看,这并不是单纯的“被骗”,而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责任编辑:张义凌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