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日本投降后中国内战打了几年时间-爱问教育

更新时间: 2025-05-15 14:04:40

阅读人数: 280

本文主题: 主角帮国民党打内战的小说

十年内战时间:1927年至1937年。解放战争时间:1945年至1949年。国共内战,又称国共战争,是中国国民与中国共产两大政及其武装之间在中国境内爆发争夺全国政权的内战。国共内战最终以国民政府迁往台湾而结束。投降后内战打了几年1946年6月下旬,国、共两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到1950年6月,残存在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两次国共内战国共内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27年至1937年间为国共内战第一阶段,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为国共内战第二阶段;而狭义上仅指第二次即解放战争。国共内战交战的组织共有两方,一方为中国共产及其军队(第一次内战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另一方为国民统治当局及其军队(“国民革命军”以及1947年行宪后到1949年的“中华民国国军”)。整个战争共分为两次,中国国民称为“剿匪战争”与“抗共卫国戡乱战争”,中国共产则称为“土地革命战争”(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以国民政权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迁往台北而结束。

日本投降后中国内战打了几年时间-爱问教育

国共内战两方对比:为何说历史选择了共产

凤凰资讯 > 历史 > 中国近代史 > 正文国共内战两方对比:为何说历史选择了共产2009年12月07日 08:06凤凰网历史综合【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本文摘自《历史选择了共产》作者:朱汉国 陈雁   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一、国民夸口“五个月之内打垮中共产”全面内战爆发时,国民军的总兵力为430万。其中包括:“正规军陆军86个军(师)、248个师(旅)约200万人,特种兵36万人,空军16万人,海军3万人,后方联合勤务总司令部所属部队以及其他军事机关和院校共约101万人。以上正规军总共约356万人。非正规军74万人。”①此时,中国共产军队没有海、空军,只有陆军,其总兵力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约61万人,辖有纵队及相当于纵队的师共22个,旅及相当于旅的师共94个。地方部队及后方机关约66万人。② 对比国共两总兵力,不难看出,国民军队在数量上具有绝对优势。不仅在数量上具绝对优势,国民军装备也大大超过中###队。以国民主力整编第11师和中共部队装备最强的东北第1纵队(兵力相当于国民军整编师)相比较:整编第11师有各种枪11520支(挺),其中冲锋枪2370支;各种火炮440门,其中105毫米口径榴弹炮8门、火箭炮(筒)120门;汽车360辆。第1纵队有各种枪13991支(挺),其中冲锋枪92支;各种炮46门,其中口径最大的是75毫米山炮,只有12门。两者枪支数量大体相当,但自动火器拥有量前者是后者的26倍;火炮的数量,前者是后者的倍,且口径大、射程远。③除数量和装备处于劣势外,中共武装在军事训练方面也有不足之处。作为中共主力部队的野战军,很大一部分是由地方武装改编而来,“干部和战士没有经过很好的战术、技术训练。他们比较熟悉游击战,不熟悉运动战,更没有攻坚战和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④。晋察冀野战军的冀中纵队,在编入主力时,每人头上系一条白羊肚毛巾,身上穿的还都是便衣,只是在开进途中才换了军装,补充了重机枪、迫击炮,以营、连为单位,调整了步枪的口径,匆匆完成了战役的准备工作。① 由于军事训练方面的种种不足,中###队曾一度被国民当局讥讽为“毫无军事训练之老百姓”(国民中央宣传部长彭学沛语)。②由于具有多方面的绝对优势,和国民军事将领,对于打一场全面内战,具有充分的信心。曾坦言:“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注:这是对人民解放军的称呼,下同)不如我们,尤其是空军、战车以及后方交通运输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等,更完全是我们国军所独有。一切军需补给,如粮秣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倍。重要的交通据点、大都市和工矿的资源,也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中。”“一切之条件,皆操之在我,我欲如何,即可如何。”③ 甚至大言不惭地说:“时间到了,成熟的苹果自然会坠入我们的怀抱。”④ 1946年10月18日在南京召开的秘密军事会议上,狂妄地宣称“五个月之内打垮中###”⑤。然而,军事上的优势并不等于战场上的胜利。古往今来,无数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都能说明这一点。国民作战原则的一系列失误,使其没有将最初的军事优势转化为胜势,并最终输掉了这场战争。二、国民的作战原则1.占点延线内战爆发后,对于如何打赢这场战争,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想法。他曾解释说:“现代作战最紧要的莫过于交通,而要控制交通就先要能控制都市,因为都市不仅是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一切人才物资集中之所,而且在地理形势上,它一定是水陆交通的要点。我们占领重要都市之后,四面延伸,就可以控制所有的交通线。交通线如果在我们控制之下,则匪军即使有广大的正面,也要为我所分割、所截断,使其军队运动的范围缩小,联络断绝,后勤补给都要感到困难,终至处处陷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因此,的战略是:“第一步必须把匪军所占领的重要都市和交通据点一一收复,使###不能保有任何根据地。第二步要根据这些据点,纵横延展,进而控制全部的交通线。如果所有铁路公路交通运输都控制在我们的手中,则我军运输方便,进退自如,一个兵即可当十个兵之用,一团兵即可当十团兵之用。同时匪军方面则因占领地区被我分割,兵力便无法集中。须知过去匪军之所以能做到‘以大吃小,以多吃少’,完全是他们机动性大过我们,行动飘忽,随时可以集中他的主力来消灭我们一点。现在我们如能掌握交通,使匪军不能自由调动,不能集中主力,则他们‘以大吃小,以多吃少’的策略,就无法实现。而我们正可反其道而行之,用‘以大吃小,以多吃少’的方法来消灭他们。因此我们作战的纲领可以说是先占领据点,掌握交通,由点来控制线,由线来控制面,使匪军没有立足的余地。”①还从中国古代战史中为自己寻找根据。他曾指出:“过去时代的流寇,只有两种本领,一种是负隅,凭借险阻,顽强抗拒;其次是流窜,政府向东进攻,他们就向西流窜,政府向南进攻,他们就向北流窜……但现在的情形却完全不同了,交通如此发达,武器如此进步,无论什么险阻,经不起飞机的轰炸,无论流窜如何迅速,赶不上火车汽车。”因此,只要国民军攻占中共的根据地,占点延线,使其“不能负隅,那他就不能持久”,则“剿匪”即可大功告成。②全面内战开始后,国民军大力推行“占点延线”战略。仅4个月,解放区105座城市就被国民军占领。这些所谓的胜利,使有点飘飘然。他以为“占点延线”战略已接近实现,国民军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于是,1946年10月10日,下达恢复征兵制的命令。10月11日,也就是占领张家口的当天,就宣布在11月12日召开“国民大会”,制定“宪法”,准备出任“总统”。不久,他对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下达了进攻延安的命令。这样,已完全关闭了和平谈判的大门。<<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蔡信

学史·读原著 | 粉碎国民的军事进攻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学史 悟思想聚共识 促履职01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26日,国民军队在完成内战准备后,以22万人悍然进攻鄂豫边境的中原解放区。其后,国民军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对人民革命力量来说,战争初期的形势相当严峻。国民军队向中原中共军队辖区疾速推进在军事方面,国民军队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解放区人民军队总兵力只有约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双方总兵力对比为3. 4:1.国民军队拥有装备较好的陆、海、空军;解放区人民军队没有海军和空军,装备基本上是缴自日、伪军的步兵武器,仅有少量火炮。在经济方面,国民统治区有3. 39亿人口,约占全国76%的面积,国民政府控制着几乎所有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拥有全国大部分近代工业和人力、物力资源;解放区人口约1. 36亿,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近代工业很少,基本上依靠传统农业经济。国民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力量,声称,倚仗国民的优势,“一定能速战速决”。国民军队参谋总长陈诚甚至扬言,“也许三个月至多五个月便能解决”中共军队。国民敢于发动全面内战,很重要的是依恃美国的支持。指出:“虽有美国援助,但是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是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因此,我们是能够战胜的。”为粉碎国民的军事进攻,制定了各项方针政策。在政治上,坚持的领导,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实行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积极防御的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以保守或夺取城市和地方为主要目标。02 粉碎国民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从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军队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内进行。其中,前8个月粉碎了国民军队的全面进攻;后4个月努力打破国民军队的重点进攻。从1946年7月中旬到8月下旬,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粟裕等指挥华中野战军,在苏中地区接连进行7次作战(苏中战役),歼敌5万余人。淮北战场、晋冀鲁豫定陶战役、晋察冀晋北战役、东北“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也都传来捷报。这些胜利,振奋了人民军队的士气,顿挫了国民军队进攻的锋芒,也取得了主要在内线歼敌的初步经验。在战争的前8个月,人民军队收复城市135座,歼敌70. 8万人。国民企图以速战速决的方式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的计划宣告破产。粟裕指挥战斗从1947年3月开始,国民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改行重点进攻。人民军队继续执行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在山东,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下,先于2月下旬在莱芜地区全歼国民第二“绥靖”区副司令长官李仙洲部5. 6万余人,后又于5月中旬在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军精锐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3. 2万余人。国民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基本上被粉碎。在陕北,国民军胡宗南等部25万人向延安发动突然袭击。中央机关主动于3月18日撤离,开始了艰苦的陕北转战。不久,中央机关分为三部分,由刘少奇、朱德等组成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周恩来、任弼时率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战场作战;、杨尚昆主持的中央后方委员会,转移到晋西北统筹后方工作。陕北群众基础好,地形险要,回旋余地大。根据中央指示,彭德怀、指挥西北野战兵团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于撤离延安后45天内,在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三战三捷,歼敌1. 4万余人;而后在沙家店战役全歼胡宗南部整编第三十六师师部和两个旅。到8月间,国民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也被粉碎。彭德怀(左)与在研究作战方案在粉碎国民军队重点进攻期间,其他解放区的军民,对收缩兵力、转入守势的国民军队实施战略性的反攻。晋冀鲁豫野战军举行豫北和晋南攻势,解放了豫北、晋南大片地区。晋察冀野战军举行正太战役、青沧战役和保北战役,打通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的联系。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夏季攻势,沟通了东满、南满、西满、北满根据地的联系,改变了被分割成为南北两个作战集团的局面。从1946年7月起至1947年6月止,人民军队在一年的内线作战中歼敌112万人;自己的总兵力发展到190多万人。人民军队在战略防御阶段结束后,以新的态势跨入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个年头。03 国民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和人民运动的广泛发展全面内战爆发后,为筹措内战经费,国民政府不但对人民征收苛重的捐税,还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通货膨胀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达到骇人听闻的程度。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已比1937年全国抗战前夕增加47万多倍,物价飙升至全国抗战前的725万多倍。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实际上是对国统区人民的普遍掠夺。官僚资本极度膨胀,工农业生产严重萎缩,大批民族工商业濒于倒闭,城市失业人数陡增,广大农村饿殍载道。国民统治区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全国各阶层人民在饥饿和死亡线上挣扎,不得不团结起来,同国民政府作你死我活的斗争。为摆脱经济危机困境,国民政府进一步投靠美帝国主义,大量出卖国家权益,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形成独占地位,给处境危殆的民族资本以毁灭性的打击。驻华美军在中国横行霸道、胡作非为,激起中国人民极大的民族义愤。1947年5月中旬,学生的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高涨。5月20日,京、沪、苏、杭学生5000余名走上南京街头,举行“挽救教育危机联合大游行”,高呼“反饥饿”“反内战”等口号,遭到反动当局镇压。同一天,北平7000余名学生也举行了“反饥饿”“反内战”示威大游行。这就是五二O运动。学生运动的高涨促进了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1947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中先后有300余万工人罢工。在农村,广大农民反抗抓丁、征粮和征税。以学生为先锋的爱国民主运动同国民政府之间的斗争,逐步形成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适时地提出在国民统治区人民争生存斗争的基础上,建立反卖国、反内战、反独裁的广大阵线,使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更加广泛、深入地发展起来。国民政府在军事战线和政治战线上都打了败仗,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101700512021-05-13 15:25:00:0学史·读原著 | 粉碎国民的军事进攻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362150575史学习教育史学习教育http://www.cqzx.gov.cn/cqzx_content/2021-05/13/content_10170051.htmnull重庆政协报1/enpproperty-->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