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华裔作家罗令源小说《中国代表团》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手机知网

更新时间: 2025-05-15 13:58:59

阅读人数: 126

本文主题: 中国著名历史小说作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口移民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随之而来的移民文学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与关注。目前德国移民文学已经成为德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德国沙米索文学奖在博世基金的资助下成立,该奖项旨在表彰生活在德国的,具有移民背景的作家对德国当代文学做出的贡献,激励年轻一代外来移民更好地掌握德语,融入德国社会。罗令源是德国华裔女作家,也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首位获此殊荣的华裔女作家。其获奖理由是:让德国读者更多地了解中国,她的作品涉及的题材是德国人无法企及的。她带着中国人的心态用德语创作,通过展现人物的敏感特性,本土记忆的再现,回顾和介绍记忆中的以及现在不断了解的中国,描述同胞在德生活的概况,人性的真善美与原初性和复杂性都得到了作者极力地挖掘。《中国代表团》是作家比较受欢迎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主角是一个长期生活在德国的中国女孩,她在文中的身份是导游,小说讲述的是她和一个来自中国宁波、由19位政界以及商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游历欧洲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文化冲突和文化碰撞的故事。本文试探讨的是这位女主角的身份认同问题,通过分析她与中国同胞和德国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以及她的自我身份定位,得出移民们普遍面临两难选择和身份认同危机的结论,以引起学界对这一人群的关注与重视。本文引言部分描述了国内外对罗令源作品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选题背景和动机、研究方法、拟取得的成果以及本文的框架结构。正文部分将立足于文本内部,从女主人公的自我身份认同和他人对她的身份认同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她的身份认同问题,着重分析其边缘和两难处境,以及文中涉及的文化冲突和交融。另外,本文对作家的女性观,写作风格以及移民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也进行了探讨。

华裔作家罗令源小说《中国代表团》中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手机知网

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作者是谁 – 快看漫画问答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民间传说,口口相传,作者具体是谁,难以说明。而后人创作的小说《梁山伯与祝英台》是由张恨水、赵清阁、顾志坤三人共同完成的。金润河则是写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长诗。“梁祝”的传说,虽然为世人所熟知,但真正是“梁祝”故里的地方却不得而知。张恨水(1895年5月18日-1967年2月15日),原名张心远,安徽安庆潜山市人,中国章回小说家,章回小说代表作家 ,被尊称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1911年,张恨水开始发表作品;1924年,张恨水凭借九十万言的章回小说《春明外史》一举成名;此后,长篇小说《金粉世家》《啼笑因缘》的问世让张恨水的声望达到顶峰。张恨水作品上承章回小说,下启通俗小说,雅俗共赏,对旧章回小说进行了革新,促进了新文学与通俗文学的交融。1967年,张恨水在北京逝世。赵清阁(1914年~1999年),河南信阳人。著名女作家、编辑家、画家,她与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郭沫若、茅盾等都有过很深的友谊。与老舍交往甚多。蒋光慈夫人宋若瑜是第一个引导她走向文艺道路的启蒙人。她在省立信阳女师附小念高小时便接触“五四”运动的新文艺,15岁便离开信阳至开封求学。顾志坤,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浙江上虞人,***员;1969年应征入伍,1982年转业。金润河,诗人; 原名古戴恩,性别:男;1979年生,生肖羊,中国广东省梅州市人。创作有一首万行以上的长诗《跨越时空的情恋》,已在国外出版,更名为《龙之痕》。为中国诗人个体创作最长的诗歌之一,诗歌主题是歌颂爱情和反映中国的历史,另外,金润河还创作有《星球外传》,长篇无厘头爆笑小说《贾宝玉水浒事件薄》;另外还创作有取材于中国民间著名爱情故事的长诗《千古绝唱》。同时还创作有许多即兴的短诗等。《梁山伯与祝英台》,简称《梁祝》,是中国古代民间四大爱情故事之一(另外三个为《白蛇传》、《孟姜女传说》和《牛郎织女》),是中国最具魅力的口头传承艺术及**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自东晋始,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1700多年,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故事之一的《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最有吸引力的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国民间传奇,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从东晋开始,到现在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人尽皆知、广为流传的一首经典。自古以来,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悲凉爱情,不知道影响了多少人。梁祝神话和爱情故事是真实存在的,有史料和遗迹作为依据。梁祝故事: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有一女子祝英台,喜欢吟读诗书,一心想出外求学,但是当时的女子不能在外抛头露面,于是就和丫头吟心乔装成男子,前往越州城读书。二人在半途遇见了会稽郡鄮县(今浙江省宁波市)书生梁山伯及书僮士久,梁山伯和祝英台二人一见如故,遂结伴同行。在越州三年期间,梁山伯和祝英台形影不离,白天一同读书、晚上同床共枕,祝英台内心暗暗地爱慕梁山伯,但梁山伯个性憨直,始终不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更不知道她的心意。有一次清明节放假、二人去镜湖游玩的时候,祝英台借景物屡次向梁山伯暗示,可是梁山伯完全无法明白,甚至取笑祝英台把自己比喻成女子,最后祝英台只得直接地向梁山伯表示,梁山伯才恍然大悟。可是这件事全被在一旁偷看的马文才得知,马文才也知道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了。后来家人写信催祝英台回家,临走前,祝英台留一封信告诉梁山伯「二八、三七、四六定」,意思是要梁山伯十天后去祝府提亲,但是梁山伯却以为是三个十天加在一起,所以一个月后才去提亲,等到梁山伯欢欢喜喜赶到祝家时,才知道马文才已经抢先一步提亲、并且下了聘礼,梁山伯只得心碎地离开,祝英台沿路相送、难舍难分。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文化价值:梁祝传说主要表现了古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婚姻**的追求。它是民间文化的积淀,代表了民间文学中积极向上的部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我们通过祝英台女扮男装并且主动向梁山伯示爱的故事情结,能更深一步地体会古代**中女性大胆追求真爱、 渴望美好爱情的个人情感。梁祝的爱情悲剧,使人们认真思考包办婚姻**在某些方面的局限性,为改善婚姻**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如果说,梁祝婚姻被残酷葬送具有强烈的悲剧意义,那么它的“化蝶”结尾便富有积极意义。活着追求不到的东西,在死后继续“追求”,终于得到。“化蝶”的结局,体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千百年来,这种力量一直鼓舞着人们向一切为了私利而破坏世间的美好的顽固**势力作斗争。

历史小说大神级作家

长篇历史小说经典书系·大清风云人物传(共10册) 《曾国藩》(全三册)——历尽人间巨变的奇人传记描写了曾国藩的文韬武略,进退宠耻,处世哲学与治军维权的本事,还原了一位几经沉浮,看遍人间冷暖,饱含无奈、复杂与挣扎情绪的晚清重臣。《左宗棠》(全二册)——大器晚成者视角下的壮丽史诗以左宗棠的经历为线索,写了左宗棠40岁前与40岁后的不同经历,记载了他从平定太平天国,倡导洋务运动到平定陕甘之变,收复新疆的伟大壮举。《李鸿章》(全三册)——清朝末年政治权谋的揭秘书讲述了晚清名臣李鸿章盛衰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写尽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论尽了他的是非功过,描述了李鸿章视角下的官场、军权、人性与处世哲学。《胡雪岩》(全一册)——红顶商人的创业实录以一贯的历史小说笔法全新演绎红顶商人的胡雪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经商之道,彰显了智慧谋略,对当代的商人,商事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袁世凯》(全三册)——照透中国近代史的“史诗之镜”以史诗般的艺术笔触全景呈现了中华民族推翻帝制、走向共和这一波澜壮阔的艰难历程,气势恢宏地再现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塑造了袁世凯的双面人生和命运沉浮。 (美)黑尔 二月河等 ·历史·335万字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