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评论消息 >> 正文

写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哪个朝代的?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

更新时间: 2025-05-15 13:56:48

阅读人数: 850

本文主题: 中国四大名著及作者分别是准?

写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哪个朝代的?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 2018-04-07 12:52 罗贯中简介: 罗贯中,姓罗,名本,字贯中。男,号湖海散人。出生于约1330(庚子年)的山西太原府,死于约1400年。这个时期,中国是中国元末明初,所以罗贯中生活的朝代就是元末明初。 罗贯中作品: 罗贯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两朝志传》以及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 吴承恩介绍 吴承恩,生于1499年(明弘治8年),逝世于1582年(明万历10年),活了81岁。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 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让他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正 ,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 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 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永将光照千秋。 施耐庵介绍 施耐庵,江苏兴化人,原名施彦端,字肇端,号子安,别号耐庵。汉族,施耐庵祖籍江苏泰州海陵县,出生于江苏兴化。他是著名的元末明初作家。 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元延祐元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中举人,至顺二年登进士。不久任钱塘县尹,因替穷人辩冤纠枉遭县官的训诉,遂辞官回家。 元至正十三年,白驹场盐民张士诚等十八名壮士率壮丁起义反元。张士诚敬其文韬武略,再三邀请他为军幕,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宏远计划欣然前往,为张士诚献了许多攻城夺地的计策。后因张士诚居功自傲,独断专行,亲信佞臣,疏远忠良,施耐庵几次谏劝,张士诚都不予采纳,于是愤然离开平江,并作《秋江送别》套曲赠予同在张幕的鲁渊、刘亮等人。此后,浪迹江湖,替人医病解难。 后入江阴祝塘财主徐骐家中坐馆,除了教书以外,还与拜他为师的罗贯中一起研究《三国》《三遂平妖传》的创作,搜集、整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为撰写《江湖豪客传》准备素材。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灭张士诚后,到处侦查张士诚的部属。为避免麻烦,施耐庵征求兴化好友顾逖的意见,在白驹修了房屋,从此隐居,专心于《江湖豪客传》的创作。《江湖豪客传》成书后,定为《水浒传》。 曹雪芹简历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 (一说辽阳 ),生于南京,约十四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 ,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 。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 。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阅读 ()

写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哪个朝代的?吴承恩.施耐庵.曹雪芹.罗贯中

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竟然都是假的?

令人费解:中国四大名著的作者难道都是假的《三国演义》 一般认为,《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这是错误的。其实,这是不同时代的多个作者集体创作出来的。 三国的故事就被搬上舞台,金国演出的三国剧目就有好多种。和金国并存的宋朝当然不愿意落后,关羽被封建统治者神化,就是宋朝皇帝的功劳。 第一个版本的“三国演义”,出现在元朝至治年间,作者是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第二个版本的“三国演义”,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进一步发展,把数个三国剧目扩大,变成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第三个版本的“三国演义”,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毛纶和毛宗岗父子在前人基础上写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120回本的《三国演义》。 从《三国演义》的历史看,版权应该是元朝的虞氏,或者是最后的作者,清朝的毛纶和毛宗岗。但是,我们的教科书却硬是把这个版权给了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是不符合历史的。也许是编写教科书的人有儒教狭隘的大汉族主义观念吧,把《三国演义》的成就算成明朝的文化成就。 《西游记》 类似《三国演义》的,还有《西游记》。《西游记》的最初版本是元杂剧《西游记》,作者是元末蒙古族作家杨景贤。后来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是在其基础上改编的,没有多少原创。杂剧《西游记》有很高的文学成就,他反理学,崇人欲,有进步的妇女观。把过去单一的佛教信仰追求,转为儒释道合流,比如,第二十二出写唐僧四众,得成正果,成了佛,却依然对佛法戏弄,搬经卷时,行者恶搞出一部:《馒头粉汤经》,佛经中当然没有《馒头粉汤经》了。杂剧《西游记》,在娱乐读者和观众的同时,也歌颂了为追求理想而顽强奋斗的坚韧精神。当然,教科书中,《西游记》不是元朝的文学成就,又属于明朝。 《水浒传》 《水浒传》也是不同朝代作者的集体结晶,而不是施耐庵原创。水浒传从南宋就有不同的民间文学版本,比如,“青面兽”,“花和尚”,“武行者”等。元代初年,出现了《大宋宣和遗事》,但不知道谁是原作者,是第一代《水浒传》。后来的《水浒传》不过是在此基础上改编而已,没有什么原创性了。《大宋宣和遗事》内容分为有10部分,其中第4部分是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最后被张叔夜平定。 《红楼梦》 《红楼梦》早期书名是《石头记》、《金玉缘》、《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直到今天。 《红楼梦》最早的抄本出现于乾隆中期的甲戌年(1754年),因此是清朝作品没有争议。书中的生活符合八旗人生活,贾家是满人,因此,作者是八旗子弟。 红楼梦作者是谁?胡适等人认为前八十回的作者为曹雪芹,后四十回的作者为高鹗和程伟元。这个成立么?《石头记》上说,作者是石头、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等,但是,胡先生竟然说作者只有曹雪芹,这明显不符合事实。因此,《红楼梦》(《石头记》) 也是集体创作的,至少不是曹雪芹一人所作。 最搞笑的是蔡元培老先生,他说,“《石头记》者,清康熙朝政治小说也。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以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 。 蔡元培(1868─1940年) 1902年,他与章炳麟等创办《俄事警闻》(后改名《警钟日报》),鼓吹革命。1904年, 与龚宝铨等在上海建立光复会,密谋武装起义。 1905年,加入同盟会。 从蔡元培的简历上看,真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时时不忘革命。问题是,1784年乾隆看过《红楼梦》,并允许发行,乾隆那么聪明,而且他又以“文字狱”著名,怎么会允许《红楼梦》在他的时代就公开发行?蔡元培真会搞笑,胡适也会搞笑。 总之,一般人知道的四大名著作者都经不起推敲,可以说都是假的。

四大名著作者及朝代-爱问教育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意思: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出自《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译文: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福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从而又作了一首歌:云雾缭绕的高山,郁郁苍苍,大江的水浩浩荡荡,先生的品德啊,比高山还高,比长江还长。《严先生祠堂记》是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贬居睦州之时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处处将严光与光武帝并列,写光武帝“以礼下之”,礼贤下士,实际上写出了严光鄙视显贵,为人高洁的气节。文章隐隐地批评了当时社会钻营官场、追求名利,贪污腐化的恶习;赞颂了严光不图名利,视官爵如泥土的高尚品德;也赞扬了光武帝能以礼待人的优良作风。文章结构精巧,虚实结合,以虚衬实,相得益彰。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