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大创始人,凭一副对联成状元,被皇帝夸赞:千古绝对
你知道北京大学最初创始人是谁吗?
北京大学的前身我们都知道是京师大学堂,那么京师大学堂是谁创办的呢?没错,就是孙家鼎!我们在历史书上都听过这个名字,那么孙家鼎是如何创办的呢?
孙家鼎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人称“三代帝师,一朝名相”,但是他也是一步步考上状元,逐渐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功的。
孙家鼎自幼就努力读书,发愤图强,励志中举,不出所料在院试中考中举人,但是在之后的考试中却失利了,名落孙山。
孙家鼎看着别人金榜题名,心里不是滋味,开始发愤图强,每天学习,昼夜读书,八年时间从不曾懈怠过,终于在科举考试中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到达了殿试。殿试可就有意思了,孙家鼎正是在殿试上的发挥让他从此进入仕途。怎么个有意思呢?当时在咸丰九年,咸丰皇帝就让他写一副对联,孙家鼎写了一副对联从此也成为了千古绝对。这副对联是这样的: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副对联里上联和下联每句的第一个字包括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可以说历代皇帝的年号都包括了,不仅夸了当代,还夸了过去,真的是绝笔。咸丰皇帝也直称赞“妙”,直接点他为头名状元,从此,这副对联也被人们称为千古绝对。
虽然孙家鼎的对联可谓是拍马屁的绝笔,但是没有饱读诗书,没有充足的知识涵养,是根本写不出这样的对联的,换句话说,我们肚子里必须有墨水,才能提笔成画。这也告诉我们要想成事儿,就得时刻准备着,时刻积蓄着力量,只有你足够充实,才能在需要发挥力量的时候充分发挥。
之后光绪年间,孙家鼎成为光绪帝的老师,但是孙家鼎并不是因循守旧的人,变法自强的主张就是孙家鼎提出的,他不仅提出变法自强,同时他的思想也非常前卫,注重科学,提倡实业,提倡兴办学堂,他认为办学堂是振兴中华的重要途径,之后光绪帝也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去开办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至此,京师大学堂也就办起来了。
可以说,孙家鼎是很前卫的人,他饱读诗书但不腐朽,他很善于接受新的文化新的思想,也很善于创新,这就跟我们学习生活一个道理,时代在发展,一切都在变,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接受新的思想,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知识需要实践,思想需要创新,毕竟这个社会不需要书呆子,需要的是能创新的人,成功也需要这个能力。
孙家鼎从小就离家求学,当他后来回去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了,但是孙家鼎年纪大了就开始恋家乡,所以孙家鼎年老了就决定归乡。家乡当地的官员听说他要归乡,准备了盛大的迎接仪式要接他,但是孙家鼎不想这么高调,他骨子里就是低调的人,所以他自己就默默回了家,没有迎接,也没有奉承,反而孙家鼎心里很舒坦。这让当时的家乡人很赞许。
孙家鼎回到家乡后,还发生了一件趣事,一天晚上,孙家鼎自己提着灯笼去走亲访友,结果半路上被巡夜的守卫抓住了,非认定孙家鼎是偷窃贼,说他独自一人夜里行迹非常可疑,最后守卫知道自己抓的是孙家鼎,非常害怕自己得罪了他,会被报复,结果孙家鼎非常高兴,既没有找守卫的麻烦,还频频夸赞,说他们忠于职守,这对于家乡是安全的保证。从此这件事也传成佳话。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学以成才,努力、拼搏、积累、创新、扎实,都不可缺。从孙家鼎的身上,我们学到低调做人、低调处事的良好品质,我们学到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的思想觉悟,我们学到为了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奋斗,我们学到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他是北大创始人,凭一副对联成状元,被皇帝夸赞:千古绝对
你知道北京大学最初创始人是谁吗?
北京大学的前身我们都知道是京师大学堂,那么京师大学堂是谁创办的呢?没错,就是孙家鼎!我们在历史书上都听过这个名字,那么孙家鼎是如何创办的呢?
孙家鼎是近代史上有名的政治家,人称“三代帝师,一朝名相”,但是他也是一步步考上状元,逐渐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功的。
孙家鼎自幼就努力读书,发愤图强,励志中举,不出所料在院试中考中举人,但是在之后的考试中却失利了,名落孙山。
孙家鼎看着别人金榜题名,心里不是滋味,开始发愤图强,每天学习,昼夜读书,八年时间从不曾懈怠过,终于在科举考试中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到达了殿试。殿试可就有意思了,孙家鼎正是在殿试上的发挥让他从此进入仕途。怎么个有意思呢?当时在咸丰九年,咸丰皇帝就让他写一副对联,孙家鼎写了一副对联从此也成为了千古绝对。这副对联是这样的:
亿万年济济绳绳,顺天心,康民意,雍和其体,乾见其行,嘉气遍九州,道统继羲皇尧舜;
二百载绵绵奕奕,治绩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庆云飞五色,光华照日月星辰。
如果你仔细看,就会发现,这副对联里上联和下联每句的第一个字包括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可以说历代皇帝的年号都包括了,不仅夸了当代,还夸了过去,真的是绝笔。咸丰皇帝也直称赞“妙”,直接点他为头名状元,从此,这副对联也被人们称为千古绝对。
虽然孙家鼎的对联可谓是拍马屁的绝笔,但是没有饱读诗书,没有充足的知识涵养,是根本写不出这样的对联的,换句话说,我们肚子里必须有墨水,才能提笔成画。这也告诉我们要想成事儿,就得时刻准备着,时刻积蓄着力量,只有你足够充实,才能在需要发挥力量的时候充分发挥。
之后光绪年间,孙家鼎成为光绪帝的老师,但是孙家鼎并不是因循守旧的人,变法自强的主张就是孙家鼎提出的,他不仅提出变法自强,同时他的思想也非常前卫,注重科学,提倡实业,提倡兴办学堂,他认为办学堂是振兴中华的重要途径,之后光绪帝也采纳了他的意见,并让他去开办京师大学堂,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大学,至此,京师大学堂也就办起来了。
可以说,孙家鼎是很前卫的人,他饱读诗书但不腐朽,他很善于接受新的文化新的思想,也很善于创新,这就跟我们学习生活一个道理,时代在发展,一切都在变,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接受新的思想,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知识需要实践,思想需要创新,毕竟这个社会不需要书呆子,需要的是能创新的人,成功也需要这个能力。
孙家鼎从小就离家求学,当他后来回去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了,但是孙家鼎年纪大了就开始恋家乡,所以孙家鼎年老了就决定归乡。家乡当地的官员听说他要归乡,准备了盛大的迎接仪式要接他,但是孙家鼎不想这么高调,他骨子里就是低调的人,所以他自己就默默回了家,没有迎接,也没有奉承,反而孙家鼎心里很舒坦。这让当时的家乡人很赞许。
孙家鼎回到家乡后,还发生了一件趣事,一天晚上,孙家鼎自己提着灯笼去走亲访友,结果半路上被巡夜的守卫抓住了,非认定孙家鼎是偷窃贼,说他独自一人夜里行迹非常可疑,最后守卫知道自己抓的是孙家鼎,非常害怕自己得罪了他,会被报复,结果孙家鼎非常高兴,既没有找守卫的麻烦,还频频夸赞,说他们忠于职守,这对于家乡是安全的保证。从此这件事也传成佳话。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学以成才,努力、拼搏、积累、创新、扎实,都不可缺。从孙家鼎的身上,我们学到低调做人、低调处事的良好品质,我们学到脚踏实地、不断创新的思想觉悟,我们学到为了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奋斗,我们学到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宽广胸怀。
新进的意思新进的解释
1.谓初入仕途、新得科第或新被任用。《汉书·赵广汉传》:“所居好用世吏子孙新进年少者,专厉彊壮蠭气,见事风生,无所回避。” 颜师古 注:“言旧吏家子孙而其人后出求进,又年少也。” 唐 韩愈 《施先生墓铭》:“故自贤士大夫,老师宿儒,新进小生,闻先生之死,哭泣相弔,归衣服货财。” 清 叶名沣 《桥西杂记·揖》:“同座皆斥新进者礼节之疏。” 梁启超 《为国会期限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国中有闻誉之诸君子》:“政府当道则易而侮之,谓是乃少年新进,所代表者未必为真正之民意也。”
2.指新进之士。《文心雕龙·通变》引 汉 桓谭 曰:“予见新进丽文,美而无采;及见 刘 扬 言辞,常輒有得。” 宋 陈亮 《王珪确论如何》:“ 太宗 方奋然有运天下豪杰之心,使新进叠用事。” 清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中日战争一》:“ 朝鲜 自启关纳使,国中新进,稍通外交。” 陈少白 《兴中会革命史要》五:“ 康有为 自从乙未在京联络一般新进,所谓公车上书之后,声名渐著。”
3.新出现的、先进的。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凡有狐狸,尾巴终必露出,而且新进者也在多起来,所以不必悲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