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绝”南京夫子庙八种最有秦淮风味到南京不要忘了尝尝
秦淮八绝是指南京八种最有秦淮风味的特色小吃: 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
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
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
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
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
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
第七绝:瞻园面馆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
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

秦淮“非遗美食”,你尝过几样?
“绿柳居”菜馆一、二代传人大多数来自于清朝皇家宫廷,后人上承前辈,在原有的食材“豆制品、面筋、笋、蕈”以及各类蔬菜上,但经过传统工艺的精心烹制,并推荐出新,使我国传统素食烹制技艺在人脉、艺脉、技脉和文脉上,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成为色、香、味、型俱佳的荤名素菜。
绿柳居罗汉观斋、绿柳素鸭等近三十款素食先后荣获“中国名菜、名点”金奖和“中华名小吃”等称号;全素宴凭借素菜制作的深厚功底,融色香味形为一体,不仅工艺精湛,滋补养颜,尤以栩栩如生的仿真工艺令人叹绝,荣获“国际美食质量金奖”、中国饭店协会最高奖项——金鼎奖。
永和园的干丝切得能穿针,姜丝切得像绣花针,干丝的口味有口蘑、香菇、鲜笋、虾仁、肉丝、烧鸭等;面条的品种有鳝鱼面、刀鱼面、熏鱼面、肉丝面等。
永和园面点制作的主要特点是咸甜相宜,诸味结合。荤素适宜,具有鲜、香、嫰、烂、脆、酥等不同口感。2006年“永和园”获国家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当年,著名文人朱自清和俞平伯同游秦淮河,在永和园品尝了秦淮小吃名点“鸡汁煮干丝”、“蟹壳黄烧饼”后,一时兴起,相约同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为题作文,留下了广为流传的佳作。
来源:秦淮发布,部分图片来源:龚文新。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联系小编微信njly1234,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原标题:《秦淮“非遗美食”,你尝过几样?》
“秦淮八绝”,秦淮河边的南京味道
“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用一句诗词讲述了秦淮的美景,更是道出了秦淮两岸酒家昼夜营业的热闹景象。而秦淮最有名的莫过于“秦淮八绝”了,每一绝都是无法复制的美味。
“秦淮八绝”的前身是秦淮风味小吃,在1987年正式命名为“秦淮八绝”,它并不是指八道菜,而是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分别为:第一绝,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第二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第三绝,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第四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第五绝,奇芳阁的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第六绝,莲湖糕团店的赤豆元宵和五色小糕;第七绝,瞻园面馆的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第八绝,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2011年9月,秦淮(夫子庙)传统风味小吃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奇芳阁作为唯一拥有“两绝”的老字号店铺自然有它的过人之处。2010年8月,奇芳阁被商务部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中华老字号”。王建强大厨作为奇芳阁面点总厨,从事餐饮行业已有33个年头,师承非遗传承人陆海波先生。
素什锦菜包主打皮薄馅多,会根据时令选购鲜嫩的菠菜或青菜等十几种蔬菜,先用沸水将多种蔬菜烫至八成熟剁碎,再掺和芝麻、豆腐干、木耳等,拌以 、盐、麻油,即成清香爽口的素馅。素什锦菜包坚持传承着非遗传统的手工制作,未及包好上笼,已是令人垂涎三尺。蒸熟端上桌后,热气弥漫之中,隐约透露出白玉之间裹含碧绿几点,香味扑鼻,口感鲜嫩多汁,面皮绵软松散。
王大厨另一拿手好菜便是牛肉汤包。奇芳阁作为清真老字号,对牛肉的处理有其自己的心得。牛肉汤包和素什锦菜包的手工做法都一样,区别在于内馅的不同,以及菜包是用发面制作,而汤包是用死面制作而成。爱吃荤的食客来奇芳阁必定会点上一笼王厨亲手制作的牛肉汤包,感受汁水爆炸的瞬间。
鸭油酥烧饼,酥到掉渣,余味久存
鸭油酥烧饼,顾名思义就是用鸭油制作的酥烧饼,其选料、制作、火功、质量都很讲究。奇芳阁的马师傅是做鸭油酥烧饼的一把好手,从业30余年的经历,让他对制作鸭油酥烧饼的每个步骤都了然于心。先将鸭油做成油酥,按比例与面粉掺和;再反复揉搓成团再压成饼状;蘸满芝麻后,下炉烘炕,火候全凭经验功夫。由马师傅手工制作的鸭油酥烧饼,层次分明,入口又香又酥,余味久存。
经了百年时光的打磨,奇芳阁的味道经得起重重考验。如今,奇芳阁坐落在秦淮河旁贡院街上,承袭着前人的智慧与匠心,坚守着手工制作。吃在奇芳阁,吃的是传承百年的经典风味,品的是金陵城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