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八卦中心 >> 正文

十年史海钩沉,王树增推出历史题材新作《天著春秋》

更新时间: 2025-09-29 19:16:59

阅读人数: 751

本文主题: 王树增抗日战争完整版

近日,王树增的历史题材新作《天著春秋》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磅推出。本书以十场古代大战为轴,纵览夏商周春秋千年历史,鸣条之战、牧野之战、长勺之战、麻隧之战……作品以夏商至春秋的重要战事为背景,描绘出朝代更迭、王权兴衰、家国纷争,诸侯并起的繁盛历史图景,书写中国古代战争峥嵘气象。

王树增,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非虚构中国近代史系列《1901》《1911》等。作品曾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大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鲁迅文学奖、中国好书、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曹禺戏剧文学奖等。

王树增的“战争系列”曾荣获多项国家级图书大奖,畅销近千万册,此次《天著春秋》是“战争系列”增添的第一部古代篇章。王树增被誉为中国当代最会写“战争史”的作家,他的作品大气磅礴,以宏观的视角勾勒历史全貌,描绘时局风云变幻,又以细腻的笔触聚焦微观,关照个体的命运与精神的光辉。

在《天著春秋》中,王树增从夏商之际一直到春秋末期发生的重大战事入手,重读历史,书写古老而璀璨的华夏文明。作品不仅重现事件的本来面貌,更揭示出文明与社会发展背后的逻辑,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历史的波澜壮阔,体会时代的脉动。

《天著春秋》中释读了丰富的史籍文献和文学典籍,既描绘了青铜时代冷兵器作战血流百里、断指盈船的残酷狞厉,又诠释了蛮荒时代“在河之洲,君子好逑”的深情,可谓宏大之势与细微之美并茂。《天著春秋》对兵法、阵法、兵器、仪式的现代解析,让读者感受的是跨越千年延续至今的因果逻辑以及之后不曾再现的中国古代战争的峥嵘气象。

十年史海钩沉,书写三代至春秋历史华章

自2015年完成《抗日战争》以来,王树增为《天著春秋》倾注了十年心血。他投入大量时间精力潜心搜集、整理典籍,甄别史料,也多次寻访古战场、古遗迹,十年史海钩沉,终于完成了这部震撼人心的大作,以高品质的历史书写,开启古代华彩篇章。

除古代战争的丰富内容外,《天著春秋》更是一部文化大作。作品将夏商周三代到春秋五霸的辉煌与挑战,文明的兴盛与延续,政治的复杂与权谋,都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从书中,读者可以看到古代中国的治国方略、哲学理念、传统礼俗、文化心理等,品味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智慧。而作者从个人史观和文化观切入的精妙解读,也为我们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视角。

可以说,《天著春秋》所写的绝不只是古代战争史,更是对华夏文化、文明的回望与凝思,是一幅全面而繁盛的历史文化图景。

以战争视角切入,解析文明的走向

从夏商周中华文明肇始,到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群雄逐鹿,华夏多元文化的兴起,历代战事绵延不断,深刻影响了国家的历史进程,也引导了文明的走向。

自三代到春秋,从文明奠基到百家争鸣,每一场重大的战争,都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留下痕迹。战争是残酷的,但是经过战争,人类也在逐渐蜕变,创造出更庞大、组织更完善的社会,开辟了更广的未来道路,同时,民族精神在战火中得以锻造。《天著春秋》中写了很多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历史事件,它们成为中华民族集体精神、品德、智慧中的一部分,比如“卧薪尝胆”“一鸣惊人”“退避三舍”“一鼓作气”“秦晋之好”“唇亡齿寒”等,这些事件历经千年,至今仍塑造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思考与行为方式。

在《天著春秋》中,作者以战事的视角切入,对历史、文化进行了多维度的呈现和解析。诸多君王、重臣、将领、游侠、谋士不再只是单一的符号,更是有血有肉的个体,阅读中可以感受到他们情感、性格、选择与命运,感知历史的温度。作品还在还原史籍与神话背后史实的同时,融入《诗经》等大量文学经典,语言古韵悠长,是一场属于文学、文化、历史爱好者的阅读盛宴。

十年史海钩沉,王树增推出历史题材新作《天著春秋》

王树增《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王树增《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王树增《解放战争》首发于《当代》2009年第4、5期

王树增《抗日战争》首发于《当代》

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和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通过一场场战争与战役,展示历史风云、探求历史大势,记录下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程。首部作品《长征》200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产生巨大反响,荣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被列入教育部语文教科书阅读指定书目,并畅销至今。而《长征》在《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6年第6期选摘首发,也开启了王树增与《当代》杂志的合作。“战争系列”中的《解放战争》首发于《当代》2009年第4、5期,《抗日战争》首发于《当代》2015年第4、5期,并获得该年度《当代》文学拉力赛最佳长篇纪实。此外,《当代》2011年第4、5期还发表了王树增“近代历史系列”作品之《1911》。

2014年,《当代》创刊三十五周年之际,王树增被授予“《当代》荣誉作家”称号,颁奖词评价:“战争伤痛,在新时期的新一代中国人眼中,已经遥远而陌生了。先辈们曾经的艰苦卓绝,似乎只是穿越般的神话传说。感谢作家,高瞻远瞩,呕心沥血,集中国的革命战争史之大成,奉献给当代中国一部又一部的战争史诗。”

《当代》杂志,是当代中国文坛的圣地。多年如一的办刊高标准,加上极具鉴赏力的编辑们,使得这里如同作家攀登文学高峰的出发地或是大本营。优秀的小说自不必说,记忆里《当代》是诞生中国非虚构优秀作品的摇篮,它以刊发诸多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蜚声文坛。我的《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有着浩浩汤汤的文字量,而责任编辑摘选的判断眼光令我折服。

王树增:谁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 | 现场

长篇节选 | 《抗日战争》 文/王树增

杨志军《藏獒》丨《当代》文学丰碑

秦兆阳《迎春曲》丨《当代》文学丰碑

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丨《当代》文学丰碑

1.《当代》邮发代号/2-161

2.《当代长篇小说选刊》邮发代号/80-194

王树增《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王树增《解放战争》《抗日战争》

王树增《解放战争》首发于《当代》2009年第4、5期

王树增《抗日战争》首发于《当代》

王树增的“战争系列”以严肃的历史责任感和波澜壮阔的文学叙述,通过一场场战争与战役,展示历史风云、探求历史大势,记录下一个国家如何艰难新生的历程。首部作品《长征》2006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后,产生巨大反响,荣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国家级奖项,被列入教育部语文教科书阅读指定书目,并畅销至今。而《长征》在《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06年第6期选摘首发,也开启了王树增与《当代》杂志的合作。“战争系列”中的《解放战争》首发于《当代》2009年第4、5期,《抗日战争》首发于《当代》2015年第4、5期,并获得该年度《当代》文学拉力赛最佳长篇纪实。此外,《当代》2011年第4、5期还发表了王树增“近代历史系列”作品之《1911》。

2014年,《当代》创刊三十五周年之际,王树增被授予“《当代》荣誉作家”称号,颁奖词评价:“战争伤痛,在新时期的新一代中国人眼中,已经遥远而陌生了。先辈们曾经的艰苦卓绝,似乎只是穿越般的神话传说。感谢作家,高瞻远瞩,呕心沥血,集中国的革命战争史之大成,奉献给当代中国一部又一部的战争史诗。”

《当代》杂志,是当代中国文坛的圣地。多年如一的办刊高标准,加上极具鉴赏力的编辑们,使得这里如同作家攀登文学高峰的出发地或是大本营。优秀的小说自不必说,记忆里《当代》是诞生中国非虚构优秀作品的摇篮,它以刊发诸多著名的报告文学作品蜚声文坛。我的《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有着浩浩汤汤的文字量,而责任编辑摘选的判断眼光令我折服。

王树增:谁才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流砥柱 | 现场

长篇节选 | 《抗日战争》 文/王树增

杨志军《藏獒》丨《当代》文学丰碑

秦兆阳《迎春曲》丨《当代》文学丰碑

史铁生《我的丁一之旅》丨《当代》文学丰碑

1.《当代》邮发代号/2-161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