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新闻 >> 正文

丹道: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

更新时间: 2025-09-28 15:53:56

阅读人数: 918

本文主题: 炼神还虚口诀

发布时间:2024-08-29

“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是丹道修炼中的一句重要口诀,蕴含着深刻的道家智慧。这句话看似玄妙,实则道出了修炼的关键所在。

调息,即调整呼吸,是丹道修炼的基础。这里的“真息”指的是自然、无为的呼吸状态。正如古仙所言:“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这意味着在修炼过程中,我们不应刻意控制呼吸,而应该让呼吸回归到最原始、最自然的状态。这种自然的呼吸状态,正是我们追求的“真息”。

炼神,则是修炼精神层面的内容。“不神之神”指的是超越普通意识的高级精神状态。丹道认为,真正的神应该是“玄光火发,杳冥冲醒,一灵独觉者”。这种状态不是通过强制集中注意力获得的,而是在心神完全放松、进入虚无状态时自然显现的。因此,炼神的关键在于“将此道心返入虚无,昏昏默默,存于规中”。

这句话体现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核心思想。无论是调息还是炼神,都不应有为而为,而应该顺应自然,达到“无为”的境界。正如《道德经》所言:“致虚极,守静笃。”只有达到极度的虚无和安静,才能真正领悟道的真谛。

对于现代人来说,这句话也有着深刻的启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欲望所困扰,难以达到内心的平静。通过实践“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的理念,我们可以学会如何放松身心,回归本真。这不仅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找到人生的方向。

总的来说,“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这句话虽然简短,却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实用的修炼方法。它提醒我们,在追求进步的同时,也要学会回归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这不仅是丹道修炼的核心,也是现代人追求身心健康的宝贵智慧。

丹道:调息要调真息息,炼神须炼不神神

道家练气功心法口诀

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间伟丈夫。日月同明永不朽,乾坤并老壮玄都。(龙门派祖师邱长春语)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张三丰)

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气功定义:气功是一门研究人体在特定意念主导下,进行身、息、心自我调练,通过恬淡虚无、导气益真以达到治病、保健、调能、延年目的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

气功,古人称导引、吐纳、练气、静定、参禅、炼丹、摄神、养性、修真、守一、易筋洗髓和反朴归真等,名目繁多,且常因修为内涵及宗派习惯而改易。如今,它以涉及到当代的人体科学、医学科学、健身科学、古今哲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武技学、精神学以及宗教、历史、国防、杂技等多方面领域。

《黄帝内经》云:正气常存,邪不可干。

比较起来说,对于疗疾健身医学是科学的办法,但却是消极的;而体育锻炼是积极的,却是不科学的;只有气功对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积极、最科学的。我们道家文化中最主要的思想是:盗天地,夺造化,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目的。

道家养生重三宝。三宝者:精、气、神也。

道家长生法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贯工程,总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材料。(萧天石语)

精气神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气功锻炼归根到底就是这个根本。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

一、练功要有三心———恒心、诚心、信心。

二、练功要具备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三、练功的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练功的关键在于调心,静就是练功,恍恍惚惚的虚静态即为气功态。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定是深度的入静态,慧是能够洞彻宇宙本原的大智慧,即大彻大悟。

静,是练气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气功产生超常能力的必修手段,无论什么功法最后都要归结到“静”上。

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紫阳真人语)

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百字碑)

练己止念口诀:练己止念万缘了,万缘放下莫心焦,无心于事,无事于心,视听言动不相交。无天无地无日月,世事红尘不知晓。

意守祖窍的要领:似守非守,勿忘勿助。既不要守的过死,又不要落空。佛道两家最高的心法和境界都表现在意守的诀窍和对它掌握的分寸上。佛、道两家的无上大法是就是:虚无之道:观空不空。

四、练功的一个基本原则———重德为本。

“有德无功,终究一场空;有功无德,早晚要着魔。”练功必修德,德功要双修。每积一功德,功力就长一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遭恶报。

练功是根本,修德是保证,得道是目的。

立大志,发宏愿,这样才会有大成就。

酸、麻、胀、痛、痒、沉、涩、冷、热、轻浮…………

暖融融、舒畅、快乐、激发特异功能。

治病如剥笋,层层深入。病兆发作,点卯几次,一次不一次轻,直至去根。

有了不必喜,没有不必追求。慧而不用,慧而少用。

涌泉穴是人体排除病浊之气的通道,是练功者测知自身状况和内气质量的警报器。因此不可不重视,应时时意守。此穴是有效快速排除病兆的关键,是练功者安全可*、不出偏差的关键,是练功者长功快的关键。

肾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故应时时补之。

要把练功当做一种乐趣来享受,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负担。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气功治病的效应会持续很长时间,往往当时发功不明显,而过后几天不知不觉病症就好了,这就是气功的后效应。

练功有一定的功能以后,不可逞能炫耀,以免耗气伤身。练功要为他人治病,首先要求自身没有病,其次是周天必须通,第三要求内气必须达到一定的层次。

坐凳式,双脚踏地或两腿伸直脚尖微翘,双手立于腿上,指尖向前,掌心相对,舌抵上腭,意守涌泉穴。功效是逼除浊气,打通全身十二经脉。

坐凳式,双脚踏地或两腿伸直脚尖微翘,舌抵上腭,双手搓热后反转捂在肾区腰眼处,意守涌泉穴。功效是培补元气,平衡阴阳。

睡觉时,不拘姿势,摒除杂念,静心安神,意涌泉穴,想着全身的病浊之气顺着涌泉穴排出体外,直至安睡。

文章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

道家练气功心法口诀

修成大道出迷途,才算人间伟丈夫。日月同明永不朽,乾坤并老壮玄都。(龙门派祖师邱长春语) 顺则凡,逆则仙,只在中间颠倒颠。(张三丰) 垂帘明心守祖窍,见着性光是功夫。

气功定义:气功是一门研究人体在特定意念主导下,进行身、息、心自我调练,通过恬淡虚无、导气益真以达到治病、保健、调能、延年目的的方法和理论的科学。 气功,古人称导引、吐纳、练气、静定、参禅、炼丹、摄神、养性、修真、守一、易筋洗髓和反朴归真等,名目繁多,且常因修为内涵及宗派习惯而改易。如今,它以涉及到当代的人体科学、医学科学、健身科学、古今哲学、生物化学、物理学、武技学、精神学以及宗教、历史、国防、杂技等多方面领域。

《黄帝内经》云:正气常存,邪不可干。 比较起来说,对于疗疾健身医学是科学的办法,但却是消极的;而体育锻炼是积极的,却是不科学的;只有气功对人生的保健,才是最积极、最科学的。我们道家文化中最主要的思想是:盗天地,夺造化,实现“我命在我不在天”,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目的。 道家养生重三宝。三宝者:精、气、神也。 道家长生法要“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等一贯工程,总是以此三宝为基础,为材料。(萧天石语) 精气神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转化的,三者是不可分割的主体,存则具存,亡则具亡。气功锻炼归根到底就是这个根本。精化气,气化神,神滋精。

一、练功要有三心———恒心、诚心、信心。 二、练功要具备三个条件————松、静、自然。 三、练功的三个基本要素———调形、调息、调心。 练功的关键在于调心,静就是练功,恍恍惚惚的虚静态即为气功态。 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定是深度的入静态,慧是能够洞彻宇宙本原的大智慧,即大彻大悟。 静,是练气功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气功产生超常能力的必修手段,无论什么功法最后都要归结到“静”上。 心中无物为虚,念头不起为静。(紫阳真人语) 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百字碑) 练己止念口诀:练己止念万缘了,万缘放下莫心焦,无心于事,无事于心,视听言动不相交。无天无地无日月,世事红尘不知晓。 意守祖窍的要领:似守非守,勿忘勿助。既不要守的过死,又不要落空。佛道两家最高的心法和境界都表现在意守的诀窍和对它掌握的分寸上。佛、道两家的无上大法是就是:虚无之道:观空不空。 四、练功的一个基本原则———重德为本。 “有德无功,终究一场空;有功无德,早晚要着魔。”练功必修德,德功要双修。每积一功德,功力就长一分。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因果循环,报应不爽。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遭恶报。 练功是根本,修德是保证,得道是目的。 立大志,发宏愿,这样才会有大成就。

酸、麻、胀、痛、痒、沉、涩、冷、热、轻浮………… 暖融融、舒畅、快乐、激发特异功能。 治病如剥笋,层层深入。病兆发作,点卯几次,一次不一次轻,直至去根。 有了不必喜,没有不必追求。慧而不用,慧而少用。 涌泉穴是人体排除病浊之气的通道,是练功者测知自身状况和内气质量的警报器。因此不可不重视,应时时意守。此穴是有效快速排除病兆的关键,是练功者安全可*、不出偏差的关键,是练功者长功快的关键。 肾是先天之本,元气之根,故应时时补之。 要把练功当做一种乐趣来享受,而不是把它当做一种负担。有意练功,无意成功。 气功治病的效应会持续很长时间,往往当时发功不明显,而过后几天不知不觉病症就好了,这就是气功的后效应。 练功有一定的功能以后,不可逞能炫耀,以免耗气伤身。练功要为他人治病,首先要求自身没有病,其次是周天必须通,第三要求内气必须达到一定的层次。 坐凳式,双脚踏地或两腿伸直脚尖微翘,双手立于腿上,指尖向前,掌心相对,舌抵上腭,意守涌泉穴。功效是逼除浊气,打通全身十二经脉。 坐凳式,双脚踏地或两腿伸直脚尖微翘,舌抵上腭,双手搓热后反转捂在肾区腰眼处,意守涌泉穴。功效是培补元气,平衡阴阳。 睡觉时,不拘姿势,摒除杂念,静心安神,意涌泉穴,想着全身的病浊之气顺着涌泉穴排出体外,直至安睡。

黑米吧

欢迎來到黑米吧指南,我们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日常生活健康知识,涵盖了各方面的科学知识,是值得信赖的社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