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究竟是什么,依赖哪些技术?
来源:雪球App,作者: 快速的加薪小蝉翼,(https://xueqiu.com/7069694629/225060549)
元宇宙不是真正的世界,而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其实,更准确来说,元宇宙是未来的虚拟世界(现在还不存在)。
说到虚拟世界,相信大家马上又想到了另一部经典电影,那就是2018年美国大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头号玩家》。
实际上,如果说仅仅是提出虚拟世界,那尼尔·斯蒂芬森并不是世界第一人。
教授弗洛文奇在科幻小说《真名实姓》中,就构思了一个可以通过脑机接口进入并拥有感官体验的虚拟世界。尼尔·斯蒂芬森在弗洛文奇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和加强。
但是不管怎么说,尼尔·斯蒂芬森仍被公认为是元宇宙的正式提出者。
说了半天,不是小说就是电影,太虚无缥缈了。而且,虚拟世界这玩意,我们游戏里全都是啊。难道我们玩游戏的时候,已经进入了元宇宙?
公司(本身也是游戏公司出身)的说法,一个真正的元宇宙产品应该具备八大要素,分别是: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
身份:你可以拥有一个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无关,可以是总统,也可以是乞丐。
朋友:你可以拥有真人或AI朋友,可以社交,无论在现实中是否认识。
沉浸感:你能够沉浸在元宇宙的体验当中,忽略其它一切。
低延迟: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发生的,没有异步性或延迟性,体验完美。
多元化:元宇宙可以提供丰富、差异化的内容,包括玩法、道具等。
随地:你可以随时随地登录元宇宙,不受空间限制。
经济系统:与任何复杂的大型游戏一样,元宇宙应该有自己的经济系统。
文明:人们聚集在一起,创造独特的虚拟文明、数字文明。
对比一下游戏,大家会发现,即便是现在最先进的电脑游戏,都无法完全符合元宇宙的要求。
身份和社交,这两方面游戏是可以满足的。玩家可以创建自己想要的角色,完成与其他玩家之间的互动,形成社交关系。
沉浸感、低延时,这个我们在介绍5G、VR/AR的时候,反复解释过。以目前的技术来看,勉强可以满足,但是距离完美体验(16K以上的720°高清影像、180Hz以上的刷新率、5ms以下的延时)还有很大差距。
多元化,这个涉及到内容创作了。就像App开发一样,这个依赖于生态。一旦生态成熟了,又有市场驱动,就会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加入,生产内容,制作元宇宙里面的元素,包括玩法、道具、角色、场景等。目前来看,还差很远。
随地,这又是一个技术问题。一方面取决于数字基础设施(我们国家有优势),另一方面,取决于接入手段,也就是终端设备。便宜且好用的接入终端,可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接入元宇宙。当然了,用户还需要有充足的时间(现实世界中)。
经济系统。现在的游戏,基本上都有经济系统,但是非常简陋。不过,我们真实的经济系统都已实现了数字化,将来移植进元宇宙,貌似也不会太难。而且,目前数字货币越来越火爆,很可能构成元宇宙的金融体系底座。
文明,这个就有点玄乎了。目前的游戏,好像还没有形成文明吧?最多也就是文化。
总而言之,游戏可以算是元宇宙的初级形态。技术方面,两者还有很大差距。哲学和意识形态方面,元宇宙才刚刚起步。
未来,元宇宙很可能以游戏为起点,发展为互联网的替代者,深入整合数字化娱乐、社交网络,甚至社会经济与商业活动。

虚拟现实时代:虚拟世界的前景与挑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虚拟世界的憧憬和探索也日益加深。 ,那是一个超越现实的概念,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领域。然而,虚拟世界究竟有可能实现吗?这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虚拟世界,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科幻电影中的画面:可以随意飞翔、穿越时空,与人工智能进行互动,甚至重新定义自身。这些美好的幻想,无疑是人类对于未来的向往。然而,要实现这些幻想,还有很多
,人们可以进入虚拟环境,与虚拟世界进行互动。同时,AR技术也让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融为一体,为人们创造了更丰富的体验。然而,要真正实现一个完整的虚拟世界,还需要解决虚拟环境的逼真度、交互方式的创新等诸多
除了技术挑战,虚拟世界的实现还涉及到 。虚拟世界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如虚拟现实中的虚拟犯罪如何定罪?虚拟世界是否会影响现实世界的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
然而,虽然目前虚拟世界的实现尚存在许多难题,但我们不能否认科技的潜力和创新的力量。过去,人们也曾对飞行、通讯、人类基因编辑等领域的可能性表示怀疑,但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现实。或许,虚拟世界也有可能在未来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如此,虚拟世界的出现也将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它可以用于教育、医疗、娱乐等领域,为人类创造出全新的体验和可能性。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虚拟世界可能带来的依赖和隔离,保持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在未来,虚拟世界有可能实现,但实现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们需要科技创新、伦理思考和社会共识的共同努力,才能够走向一个更美好的虚拟未来。无论虚拟世界是否最终实现,科技的发展都将继续引领人类走向更广阔的前景,创造出一个更加多彩的世界。
向元宇宙进发!深圳元象科技如何构建虚拟世界的新未来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虚拟现实(VR)和人工智能(AI)逐渐走入我们的日常生活,而在这一波科技浪潮中,元宇宙的概念更是如火如荼。无论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穿越回唐朝洛阳,还是在浩瀚的宇宙中搭乘太空电梯,深圳元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元象科技”)为我们的虚拟探索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这家公司正致力于将3D技术与AI深度融合,通过不断创新,构建一个富有灵魂的数字世界。
元象科技成立于2021年,可谓是一家本土的深圳企业。它的创始人姚星曾担任腾讯集团副总裁,创建了腾讯AILab和腾讯RoboticsXLab,团队核心成员均来自腾讯,这为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肖志立,元象科技的联合创始人,形容公司为“拥有AI基因”的企业,强调“用AI方法生成3D世界内容”的愿景。这一愿景不仅是科技的梦想,更是对未来信息交流方式的深刻洞察。
在最新的一次媒体采访中,肖志立提到,未来的3D世界将不仅仅是简单的视觉展示,而是由感知智能和认知智能双重构成。他指出,3D信息的展示是信息升维的结果,将重塑我们交流的方式。而在这个智能世界中,智能体将不仅是冷冰冰的程序,更应该是具有灵魂与智慧的存在,能够与人类进行有温度的互动。
在探索的过程中,元象科技发现,大语言模型(大模型)的发展是通往AGI(通用人工智能)的一条重要路径。根据姚星早期的经验,深度强化学习曾是他追求AGI的主要手段,但随着ChatGPT的问世,他意识到大模型的潜力,能够从真实世界获取海量的高质量自监督数据,进而帮助AI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进入2023年,元象科技开始大力投入大模型的研发,短短一年半时间里,迭代推出了多个版本的大模型。例如,2023年11月,元象科技开源了拥有650亿参数的通用大语言模型XVERSE-65B,紧接着在2024年1月,他们又推出了XVERSE-Long,这一模型可支持256K的上下文长度,优秀地处理多轮对话和知识问答等复杂任务。
同年9月,元象科技又发布了中国最大的MoE(混合专家模型)开源模型XVERSE-MoE-A36B,参数总量达到2550亿,让性能实现了“跨级”的飞跃。这一模型的推出不仅在训练时间上减少了30%,推理性能提升了100%,而且大幅降低了每个token的成本,使得大模型的实际应用更具有可行性。
在不断深化与丰富技术堆栈的过程中,元象科技制作了多个3D成果,用户只需在大模型的搜索框输入文字,便可以生成对应的3D人类、物体或场景。此外,依托大模型的优势,他们实现了视频和图像生成3D空间的功能,展现了其在AI与3D交集上的巨大潜力。
在商业落地方面,元象科技在B端和C端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B端方面,其大模型被广泛应用于虚拟世界的智能角色生成、陪伴机器人以及泛娱乐行业,而在C端,他们于2024年推出了VR大空间品牌“VISIONWALK幻旅之门”,开设了超过50家体验门店,提供《登月奇旅》《海底两万里》《永远的盛唐》等多样化的沉浸式体验内容。
展望未来,肖志立表示,元象科技将在AI与3D技术两大核心领域持续深耕。在AI领域,他们将基于自研的大模型,构建多模态AI技术生态;在VR大空间方面,也将计划加大内容创造投入,探索更为多样化的题材。
总之,深圳元象科技在推动元宇宙进程的同时,也在为实现AGI的梦想不断努力。它不仅代表了深圳的技术创新,更有望在全球虚拟世界的建设中占据一席之地。伴随着他们的探索和创新,未来的虚拟现实将无比绚丽,令人期待。
